宣教好讀|跨文化宣教須知,「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跨文化議題在全球化時代沸沸揚揚,各國政府的各級相關部門、國際性和地方上的非政府組織、環球商務經貿領域,和學術研究範疇,都「回不去了」,只得拼命向前。全球化和文化的關係,也因勢利導、不得不然的,成為現階段文化研究重點。國與國之間的往來頻繁,國家文化差異,從來是跨文化學者關心的議題;許多學者也針對文化異同,提出不同的國家文化構面,以利分析及了解國家文化差異,儘管許多構面在執行層面人心殊異,然而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始終是西方世界關心的中心議題,也一直是跨文化學者引用最多,且爭議性最少的構面。不僅止於此,多數企業訓練課程,也依然將國家文化構面作為國家文化異同的主要教材。宣教工場上,也紮實領教到國與國之間主流文化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威力,以及無心擦撞、有意碰撞之後的爆發力。知識的累積、敏感度的培養和技能的訓練,實屬必然。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by Harry C. Triandis, 1995,中文版由周宛青翻譯,好優文化2016年初版。譯者在譯者序定位本書「為跨文化研究的經典著作,更為研究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文化研究的代表著作」。作者Harry C. Triandis是心理學科班出身,加上自身豐富經驗,對文化差異的深度理解和細微觀察,被譽為跨文化心理學之父 ,其理論為研究跨文化溝通者的經典必讀,大師在此書中對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構面分析之廣之深,此研究領域執牛耳之尊,果真名不虛傳。 值得注目的是這本書是「科技部經典譯注計畫」,不是打官腔,要不是科技部專案贊助「經典譯注」,這麼冷門的專業書籍,無論再怎麼優質,中文譯本都是遙遙無期。受益尤其匪淺的是,譯者在每一章後面加的「譯註」,中文版限定加碼紅利,不只精采詳實,每收畫龍點睛之效,譯者的專業功力,為本書中譯本大大加分,中文讀者很難不感激涕零。譯者「導讀」是必讀!「譯者序」不可小噓。全書共七章:

  1. 第一章解析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文化概念,是破題,也為全書定調,非常適切的試讀本,如果這本書只讀一章,就是第一章了。
  2. 第二章從學科角度看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包括哲學、史學、人類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當中也提出一個跨領域的學說,即試圖結合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最可取的屬性,以建立一個理想社會秩序的「社群主義」,然而作者立場鮮明、徒呼負負,「依我看這些觀點都太理想化了。…僅具指示性,無法反映普羅大眾的作為」。言下之意,頗不以為然。
  3. 第三章有作者為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下的定義、界定的特性,也概述兩者的文化群徵,並據此建立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理論架構,從獨立/相依、同質/異質等四個變項的相吸相斥,建構出垂直/水平之個人主義/集體主義四個象限,是全書理論色彩最濃厚的一章,也是理解全書的關鍵;一旦能在四個範疇錯綜迷離的因果關聯之間豁然開朗,確實長了見識的耳目一新,往後在觀察和解讀情境時,對號入座貼標籤要俐落得多,精準度也往上直飆,比較可能立馬拿捏個不至於荒腔走板,甚至不小心就優雅合宜的應對進退,堪稱實用度破表的一章。
  4. 第四章,作者擷取幾個經典案例,從中審議引發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情境及造成轉變的誘因,並據此綜合出:經濟貧富、家庭結構、文化複雜性、處境及人口結構,五個作者心目中「最重要的因素」,也藉此描繪出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地理分布;最有創見的是作者以儼然程式作業流程的模式,陳述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大致發展序列」,雖然作者直言是「推測」,也說「值得思考」,大膽且具體的指明思考方向。
  5. 第五章因為還「沒有研究將文化隨機分為個人或集體主義而後再檢視其影響」,所以作者從個體/個人、人際關係、群際關係和社會制度四個主題,檢視對照並「初步判斷」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結果及影響。如果第四章講的是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前世,第五章是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今生,第六章就是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來世了。
  6. 第六章著眼於應用,提供了能使集體主義者和個人主義者有效地與不同文化者互動的觀點,也期許透過訓練,達到「成功共事」的目的;「給個人主義者與集體主義者的建議」堪稱字字珠璣;「訓練集體主義者與個人主義者彼此互動」和「訓練水平與垂直文化者成功共事」十足完美提案;「培訓類型」和「培訓效果評量」,點到為止,請君入甕;全章對跨文化工作者和跨文化工作者的訓練者,都有著「必讀」的份量,值得更多善用。
  7. 第七章作者寓褒貶別善惡,評價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兩種文化型態的利弊得失,也陳明本心,因為預期未來的衝突會是文化,雖然並非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分歧,仍期許防患於未然,在本書中討論了解未來衝突有廣大適用性的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文末「綜論」和「給年輕人的建議」,情詞剴切、語重心長。附錄略述測量層級、測量方法歷史概觀、多重方法測量、構念測量方法、推薦測量方法,並陳列兩套測量工具,資料充足樣本豐富,參照功能非常到位。

作者自陳「撰寫此書的目的是為幫助讀者了解個人與集體主義型態如何運作。它們運作於跨文化間以及社會內,事實上,運作於每個人的身上。…並探討由這兩種眼光看到的世界樣貌」;對我而言,這本書更有著「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當代導讀本」的標竿意義。作者Harry C. Triandis遍覽群籍,把跨文化研究這個領域當中的相關學說文獻都先敘述再對照分析,不僅引我入門,也在他鮮明的立場中,給我空間反芻並反思,從知識層面,內化到人際連結與互動的追本溯源,在跨文化溝通的理解和技巧上,得以更有進境。因為這書有「吸收日月精華」的大器,給讀者「打通任督二脈」的可能性。唯一稍稍可惜的,就是本書的取樣侷限,似乎集中在美國、中國、日本;非洲、拉丁美洲,甚至歐洲、東南亞的樣本數都極少提及,然而瑕不掩瑜。

讀了本書,大有斬獲,除了增加對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理解,最吸睛的其實是神話研究泰斗Joseph Campbell,見獵心喜,要開始盯梢;另外一個頗傷心、也驚心的就是,發現自己的罩門:統計,因為我的統計基礎太薄弱,有些關於測量法的說明,誠然力不能勝。面對海量原始數據資料,只因為沒有建立在統計學上的解析能力,那些都用不上也哪裡都去不了!三思是不是真要在統計方法上用點心力。

這本書不是輕小說,不適合睡前伴著孤燈入眠;不太勵志也不太溫馨,要隨興之所至任意瀏覽,也很可能因為不知所云而形同嚼蠟。非得正經危坐在書桌前,臉上寫著「撞牆中」的眉頭打結,才有可能嘗到倒吃甘蔗的苦盡甘來,尤其對於想要在文化的肌理脈絡,推敲出前因後果的人,這書確實引人入勝、字字有典。文後的「參考文獻」非常有料,是很貼切的參考書目;「索引」連結文本,提供關鍵引導,慶幸這書編了索引。

全球化相關議題,連篇累牘的研究文獻和調查報告,提供跨文化宣教豐富的參考素材,以為裁剪、以為應用;而基督教跨文化宣教史,在全球化成形之前,已然上溯千百年,累計的史料更是罄竹難書。理想狀態應該是「魚幫水,水幫魚」的各取所需,不僅雙贏,也是皆大歡喜;不無可惜的,隨然不至於油水分離,兩下資源和資訊都還不到位,離「暢其流」的理想,還有著遙遠的距離。或許,這就是機會;而每個人都可以是起點,甚至恰逢其時的成為那個奇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宣教柬埔寨
33會員
188內容數
在柬埔寨鄉村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灌溉高棉人對耶穌的認識 耕耘高棉人跟耶穌的感情
宣教柬埔寨的其他內容
2025/04/09
一本關於緬甸佤邦毒梟掃羅的精彩紀實文學《毒梟烏託邦》,探討毒品、地緣政治、民族建國夢以及宣教事工的交錯影響。本文從SEO角度出發,提供提升文章能見度的建議。
2025/04/09
一本關於緬甸佤邦毒梟掃羅的精彩紀實文學《毒梟烏託邦》,探討毒品、地緣政治、民族建國夢以及宣教事工的交錯影響。本文從SEO角度出發,提供提升文章能見度的建議。
2025/02/06
史景遷著。利瑪竇的記憶宮殿。黃中憲譯。臺北:時報,2023。407頁。譯自 Jonathan D. Spence. The Memory Palace of Matteo Ricci. 1983. 利瑪竇算我們同行,當然,他入列超級巨星那級,跟我們的檔次不同、級別有差。這麼吸睛亮晶晶的大師兄走在前
2025/02/06
史景遷著。利瑪竇的記憶宮殿。黃中憲譯。臺北:時報,2023。407頁。譯自 Jonathan D. Spence. The Memory Palace of Matteo Ricci. 1983. 利瑪竇算我們同行,當然,他入列超級巨星那級,跟我們的檔次不同、級別有差。這麼吸睛亮晶晶的大師兄走在前
2024/08/22
劉幸枝著。主護城傳奇:親岑多夫伯爵與十八世紀摩拉維亞復興史 (The Legend of Herrnhut),二版。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2018。 讀這本書像看紀錄片、也像讀一個非虛構劇情片的劇本,我讀了好幾次,從初版讀到第二版,因為羨慕、心嚮往之。我當這本書是教會作宣教教育個案研討案例的
2024/08/22
劉幸枝著。主護城傳奇:親岑多夫伯爵與十八世紀摩拉維亞復興史 (The Legend of Herrnhut),二版。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2018。 讀這本書像看紀錄片、也像讀一個非虛構劇情片的劇本,我讀了好幾次,從初版讀到第二版,因為羨慕、心嚮往之。我當這本書是教會作宣教教育個案研討案例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深入剖析「個人與文化」的關聯,揭示了文化知識在個人心靈中的作用。雖文化影響人,但個人也積極塑造文化。筆者引用Keesing的研究,強調文化知識僅是個人知識的一部分,主動作用不容忽視。多樣文化中,個人角色與適應亦被探討,強調價值觀重構的多樣性。文章最後呼籲尊重文化與個體差異,促進社會多元融合。
Thumbnail
本文深入剖析「個人與文化」的關聯,揭示了文化知識在個人心靈中的作用。雖文化影響人,但個人也積極塑造文化。筆者引用Keesing的研究,強調文化知識僅是個人知識的一部分,主動作用不容忽視。多樣文化中,個人角色與適應亦被探討,強調價值觀重構的多樣性。文章最後呼籲尊重文化與個體差異,促進社會多元融合。
Thumbnail
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一群具有連帶感的人所形成的共同體,這樣的共同體小至一個家庭,大至國家、文明與全世界,這種將人群關聯起來的思維模式也同樣適用在文化認知上,文化是每個人日常大大小小選擇的聯繫,其所聯繫起來的群體可以說既是文化也是社會。
Thumbnail
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一群具有連帶感的人所形成的共同體,這樣的共同體小至一個家庭,大至國家、文明與全世界,這種將人群關聯起來的思維模式也同樣適用在文化認知上,文化是每個人日常大大小小選擇的聯繫,其所聯繫起來的群體可以說既是文化也是社會。
Thumbnail
這本書《男人.英雄.智者:男性自性追尋的五個階段》,描述了這些年日益引人興趣的心理發展議題,出版後受到一度的歡迎。這書很快有了中文譯本,又一次證明了心理發展與各種極其不同的歷史和傳統,都是有一定程度關聯的。在這一頁又一頁的書寫裡,我試著所勾勒與男性的心理和靈性相關的發展模式,根據的是這五十多年來我作
Thumbnail
這本書《男人.英雄.智者:男性自性追尋的五個階段》,描述了這些年日益引人興趣的心理發展議題,出版後受到一度的歡迎。這書很快有了中文譯本,又一次證明了心理發展與各種極其不同的歷史和傳統,都是有一定程度關聯的。在這一頁又一頁的書寫裡,我試著所勾勒與男性的心理和靈性相關的發展模式,根據的是這五十多年來我作
Thumbnail
《歡迎光臨人類學》文化相對論並非是要我們一定同意所研究的每一種文化實踐;它是指如果我們想理解文化如何運作,則必須從那些創造、維持和經驗文化之人的觀點,而非我們自己的觀點,來看待文化。
Thumbnail
《歡迎光臨人類學》文化相對論並非是要我們一定同意所研究的每一種文化實踐;它是指如果我們想理解文化如何運作,則必須從那些創造、維持和經驗文化之人的觀點,而非我們自己的觀點,來看待文化。
Thumbnail
基於最近剛好有個機會接觸到討論愛國教育的哲學,所以就把手邊這本書拿來翻一翻,作為理解愛國教育的其中一個理論基礎,所以就趁跨年假期的時間邊玩樂邊看這本書。 首先必須要說翻譯的品質真的不是太通順,有一些句子挺明顯的不是中文的語法。但或許譯者也盡力了,只是發表一下個人的想法,就是這本並非通順好讀。作者則是
Thumbnail
基於最近剛好有個機會接觸到討論愛國教育的哲學,所以就把手邊這本書拿來翻一翻,作為理解愛國教育的其中一個理論基礎,所以就趁跨年假期的時間邊玩樂邊看這本書。 首先必須要說翻譯的品質真的不是太通順,有一些句子挺明顯的不是中文的語法。但或許譯者也盡力了,只是發表一下個人的想法,就是這本並非通順好讀。作者則是
Thumbnail
人類學影響了我的許多觀點與論述,正好最近與方格子上的幾位夥伴組了個人類學讀書會,從最基本的《歡迎光臨人類學》開始讀起,雖然我已經讀過數次,但再回味後又有不同體悟,我們就先來講講幾個入門的名詞與概念:我族中心主義與文化相對論。
Thumbnail
人類學影響了我的許多觀點與論述,正好最近與方格子上的幾位夥伴組了個人類學讀書會,從最基本的《歡迎光臨人類學》開始讀起,雖然我已經讀過數次,但再回味後又有不同體悟,我們就先來講講幾個入門的名詞與概念:我族中心主義與文化相對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