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我是如何長大的?

001 我是如何長大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嗨,我是諮商心理師,服務場域遍及學校、企業及社區。這系列文章是我的工作儲思盆,希望提供一個空間讓所有人「一起」思考、「一起」對話。

今天想跟大家談談「缺乏愛與關注的孩子」是如何長大的呢?

執業經歷中,有許多機會會遇到兒童個案,每個孩子的諮商需求不盡相同,例如:無法接受父母離婚、難以控制的情緒及行為問題、身體界線不清楚的肢體行為等,但同樣都會由父母帶來預約諮商,然而,前述現象往往已經持續一段時日,乏人關心直至對父母或他人造成困擾。

面對表達與用詞能力仍在發展的兒童,我常建議家長可預約「遊戲治療」進行專業評估、了解孩子的想法與行為原因,同時協助孩子透過「遊戲語言」認識自己,進而提供適切地引導與專業協助。然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們的問題積沙成塔,逐漸形成不可逆的現象,有些可能是不習慣新的手足分享資源、可能是透過觀察學習使用了父母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能是過度高壓的環境使孩子感到無助,多數而言,許多問題可能來自於家庭或環境。

因此我會強烈要求「孩子身邊的大人」配合參與諮詢,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對話、評估以及合作,才有機會看見孩子言行背後的需求,然後改善問題。

初學者踏入心理學與諮商的領域,第一門學習的課程必然是普通心理學,這門課清楚定義「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言行與心理現象的科學」,換句話說,每個人、每一位孩子展現的行為皆有跡可循。然而,孩子們的行為背後的動機是否被發現了?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也提醒著我們,家庭是孩子們成長的第一個堡壘與觀察場域,一個嬰孩從什麼都不懂到長大成人,他需要父母的「他律」協助學會「自律」、他需要家庭的「關注」學會「自我關愛」,一個孩子不可能真空自己學會任何事,除了基本生理需求(吃喝拉撒睡)。

現代社會有別於傳統家庭,多由父母組成雙薪家庭,然而,高壓的工作環境、沈重的經濟負擔、人比人氣死人的社會氛圍,往往令已成長成人的「大人」感到不堪負荷,當大人因為生活疲於奔命,又如何有力氣回應孩子們的需求呢?

當一個家長因為主管無理的要求感到崩潰,回家面對哭鬧的孩子,他很可能會情緒失控,孩子學到的可能是更多「恐懼與慌亂」;
當一個家長因為家族傳統的習俗而必須處處隱忍,在家面對孩子的教育,他很可能只表現出忍讓,孩子學到的可能是「我不能展現自己的情緒」;
當一個家庭因為忙碌賺錢而忽略孩子的成長,孩子學到的可能是「自輕、隨便」,無從學習如何看待自己、關愛自己。

爬梳至此,不難理解:面對繁重的環境壓力,無論大人小孩都需要休息、都需要被照顧,方法可能是運動、可能是諮商、可能是作畫、可能是參加群體活動、可能是好好放空,才有力氣回應困難、持續前行,若不斷忽視自己或孩子的狀態,下一次「崩潰」時,後果難計。

你呢?你是如何長大的?是否知道自己休息的方法是什麼?留言與我分享吧!

avatar-img
心理師與貓咪編的生活隨筆
35會員
40內容數
各種關於心理健康議題的文章,還有貓咪編的遊戲日誌,自行領取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隨著心理健康觀念普及,越來越多人會在身心狀態不佳時尋求諮商,剛好最近有認識的工作夥伴談論到「踩雷的諮商經驗」,聽著覺得好生氣,一起看看怎麼調選諮商所不踩雷。
已開工一個月有餘,開始感受到預約諮商的各行各業「壓力山大」,也遇到許多不曾諮商的民眾問我:「工作上的問題,諮商真的有幫助嗎?」,一起聊聊吧。
過年前收到龍華科大諮商中心的邀請,將於月底前往學校演講「為什麼學生需要心理假?怎麼使用?」,適逢教育部日前公布試辦部分高中的身心調適假,一起來聊聊吧!
隨著心理健康觀念普及,越來越多人會在身心狀態不佳時尋求諮商,剛好最近有認識的工作夥伴談論到「踩雷的諮商經驗」,聽著覺得好生氣,一起看看怎麼調選諮商所不踩雷。
已開工一個月有餘,開始感受到預約諮商的各行各業「壓力山大」,也遇到許多不曾諮商的民眾問我:「工作上的問題,諮商真的有幫助嗎?」,一起聊聊吧。
過年前收到龍華科大諮商中心的邀請,將於月底前往學校演講「為什麼學生需要心理假?怎麼使用?」,適逢教育部日前公布試辦部分高中的身心調適假,一起來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