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我是如何長大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嗨,我是諮商心理師,服務場域遍及學校、企業及社區。這系列文章是我的工作儲思盆,希望提供一個空間讓所有人「一起」思考、「一起」對話。
今天想跟大家談談「缺乏愛與關注的孩子」是如何長大的呢?
執業經歷中,有許多機會會遇到兒童個案,每個孩子的諮商需求不盡相同,例如:無法接受父母離婚、難以控制的情緒及行為問題、身體界線不清楚的肢體行為等,但同樣都會由父母帶來預約諮商,然而,前述現象往往已經持續一段時日,乏人關心直至對父母或他人造成困擾。
面對表達與用詞能力仍在發展的兒童,我常建議家長可預約「遊戲治療」進行專業評估、了解孩子的想法與行為原因,同時協助孩子透過「遊戲語言」認識自己,進而提供適切地引導與專業協助。然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們的問題積沙成塔,逐漸形成不可逆的現象,有些可能是不習慣新的手足分享資源、可能是透過觀察學習使用了父母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能是過度高壓的環境使孩子感到無助,多數而言,許多問題可能來自於家庭或環境。
因此我會強烈要求「孩子身邊的大人」配合參與諮詢,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對話、評估以及合作,才有機會看見孩子言行背後的需求,然後改善問題。
初學者踏入心理學與諮商的領域,第一門學習的課程必然是普通心理學,這門課清楚定義「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言行與心理現象的科學」,換句話說,每個人、每一位孩子展現的行為皆有跡可循。然而,孩子們的行為背後的動機是否被發現了?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也提醒著我們,家庭是孩子們成長的第一個堡壘與觀察場域,一個嬰孩從什麼都不懂到長大成人,他需要父母的「他律」協助學會「自律」、他需要家庭的「關注」學會「自我關愛」,一個孩子不可能真空自己學會任何事,除了基本生理需求(吃喝拉撒睡)。
現代社會有別於傳統家庭,多由父母組成雙薪家庭,然而,高壓的工作環境、沈重的經濟負擔、人比人氣死人的社會氛圍,往往令已成長成人的「大人」感到不堪負荷,當大人因為生活疲於奔命,又如何有力氣回應孩子們的需求呢?

當一個家長因為主管無理的要求感到崩潰,回家面對哭鬧的孩子,他很可能會情緒失控,孩子學到的可能是更多「恐懼與慌亂」;
當一個家長因為家族傳統的習俗而必須處處隱忍,在家面對孩子的教育,他很可能只表現出忍讓,孩子學到的可能是「我不能展現自己的情緒」;
當一個家庭因為忙碌賺錢而忽略孩子的成長,孩子學到的可能是「自輕、隨便」,無從學習如何看待自己、關愛自己。
爬梳至此,不難理解:面對繁重的環境壓力,無論大人小孩都需要休息、都需要被照顧,方法可能是運動、可能是諮商、可能是作畫、可能是參加群體活動、可能是好好放空,才有力氣回應困難、持續前行,若不斷忽視自己或孩子的狀態,下一次「崩潰」時,後果難計。
你呢?你是如何長大的?是否知道自己休息的方法是什麼?留言與我分享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各種關於心理健康議題的文章,還有貓咪編的遊戲日誌,自行領取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工作中有時會接觸到不同的孩子,有的是自閉症、發展遲緩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很多時候,家長們會非常緊張,深怕孩子比別人家的慢,於是到處求助醫療資源,從對談之間,不難發現他們都很焦慮,孩子如果在感知情緒方面其實是敏感的,就會捕捉到父母的擔憂,然後情緒也變的不穩定、過動的症狀更加明顯。
Thumbnail
自 2019 年搭上去巴黎的飛機起,至今我已經在歐洲生活快滿五年。 這五年期間,我在三個不同的國家生活;歷經震撼世界且必當在二十一世紀歷史留下一筆的 Covid-19,在封城與遠端的生活裡見證歐洲職場與生活模式的轉變;也同時見識到了 Meta 作為大型集團如何開了裁員的第一槍,讓整個科技職場像海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與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的重要性,並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情緒波動的原因。文章強調通過認真辯論與開放的交流,父母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思考能力。揭示了青少年的獨特需求,以及父母應保持的支持性角色,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自我,最終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此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對於文化產業商業經營策略的看法,以及對高奢精品行業的興趣和探索。作者希望透過電子報社群成為「有全局觀的觀察者」,讓讀者理解物件對於個體與群體的意義,並成為「有意識的消費者」。文章中提到了作者對免費和付費訂閱的內容差異,以及未來電子報系列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風的素顏,雨的心思。美麗女子,有為青年。 長髪披肩,內外皆美。風中女子,夢味以求。 夢想青年,活出自信。雨中趕路,有願必成。 風中情緣,雨中相會。思考夢想,施於愛情。 素顏的風,心思的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段文字描述了風和雨的象徵意義,以及美麗女子和有為青年的特徵。它描繪了一種美麗、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在購買麵時所遇到的一個故事,敘述了店家如何看待和處理客人的問題,以及生意經營的智慧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工作中有時會接觸到不同的孩子,有的是自閉症、發展遲緩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很多時候,家長們會非常緊張,深怕孩子比別人家的慢,於是到處求助醫療資源,從對談之間,不難發現他們都很焦慮,孩子如果在感知情緒方面其實是敏感的,就會捕捉到父母的擔憂,然後情緒也變的不穩定、過動的症狀更加明顯。
Thumbnail
自 2019 年搭上去巴黎的飛機起,至今我已經在歐洲生活快滿五年。 這五年期間,我在三個不同的國家生活;歷經震撼世界且必當在二十一世紀歷史留下一筆的 Covid-19,在封城與遠端的生活裡見證歐洲職場與生活模式的轉變;也同時見識到了 Meta 作為大型集團如何開了裁員的第一槍,讓整個科技職場像海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與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的重要性,並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情緒波動的原因。文章強調通過認真辯論與開放的交流,父母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思考能力。揭示了青少年的獨特需求,以及父母應保持的支持性角色,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自我,最終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此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對於文化產業商業經營策略的看法,以及對高奢精品行業的興趣和探索。作者希望透過電子報社群成為「有全局觀的觀察者」,讓讀者理解物件對於個體與群體的意義,並成為「有意識的消費者」。文章中提到了作者對免費和付費訂閱的內容差異,以及未來電子報系列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風的素顏,雨的心思。美麗女子,有為青年。 長髪披肩,內外皆美。風中女子,夢味以求。 夢想青年,活出自信。雨中趕路,有願必成。 風中情緣,雨中相會。思考夢想,施於愛情。 素顏的風,心思的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段文字描述了風和雨的象徵意義,以及美麗女子和有為青年的特徵。它描繪了一種美麗、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在購買麵時所遇到的一個故事,敘述了店家如何看待和處理客人的問題,以及生意經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