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自己(二)︰我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了什麼人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在上一篇文章寫了自己缺乏母愛,也尋找自己渴望需要的東西。這篇文章就跟大家分享,我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了什麼人格?

raw-image

根據網絡的資料,人格障礙分成︰多疑型人格障礙、情緒化及衝動型人格障礙、焦慮型人格障礙、偏執型、邊緣型、強迫型、類分裂型、表演型、迴避型、分裂型、自戀型、依賴型、反社會型。沒有以上的人格障礙,就是安全型人格。

想深入了解這些人格障礙資料,大家可以移步到這裡︰人格障礙可分為哪幾種?

這些人格形成原因有很多因素,最主要是成長過程中經歷了特別重大的事情,讓他們身心受損壓抑壓力疲憊不堪,經過長時間積累可能會出事。人未必察覺到自己的行為跟正常人行為有異,可能透過家人、朋友告訴你知道?也有可能由你發現自己身上有什麼問題,他們可能會向相關機構求助、進行治療去改善狀況。


拋開人格障礙,有樣東西叫依戀人格,這些人格通常應用於人際關係戀愛關係,可以分為焦慮型討好型付出型安全型


安全型

安全型依戀人格可以說是人群中最常見的存在。作為低焦慮、低迴避的類型,安全型依戀人格幾乎稱得上「理想戀人」

  • 有自我嚴格標準
  • 高度包容戀人
  • 積極推動親密關係



焦慮型

焦慮型依戀人格屬於高焦慮低迴避的類型。

  • 害怕被拋棄
  • 情緒不穩定
  • 容易走極端

和焦慮型依戀人格的相處,就像兩隻刺蝟依偎取暖,一個不小心,就會刺痛對方,也就是心理學上的「刺蝟效應」

他會形成焦慮型依戀人格,主要與原生家庭缺愛有關。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處於長期不在他身邊,這就導致他對愛的需求無法得到很好的滿足。

當他成年之後,他會通過各種努力獲得愛,從而彌補這個空白,但是當他真正得到了愛,他又會惶恐於失去,害怕自己落回兒童時期沒有人愛的困境。

對於焦慮型依戀人格,千萬不要無底線妥協,你需要做的,是幫助他正視問題,與之共同成長。



迴避型

迴避型依戀人格是最複雜最難以捉摸的存在,屬於低焦慮高迴避的類型。

  • 自卑,但表現不太明顯
  • 冷漠,但也會適當熱情
  • 退縮,但在確定關係後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形成,是和原生家庭有關,迴避型依戀人格是由於成長中不斷遭受打擊式教育,因而在心中埋下了自卑情結,並且抱有揮之不去的不安全感

他們渴望愛,但又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和他們談戀愛,仿佛在打一場攻防戰,你進一步,他退兩步,你攻至城下,他棄城而逃。

對於迴避型人格,需要學會三個相處方法。

  • 不強迫對方改變狀態
  • 消化自身焦慮
  • 點明自己想要什麼



付出型

付出型人格的形成和原生家庭有關,她們在小時候很少或者是從未感受過來自父母的關愛。於是成年後因為從小情感需求上的缺失,所以十分渴望擁有一段屬於自己的完美的親密關係。

她們在感情中不斷的付出和投入,換來的只是關係的失衡和自我的妥協。而當她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又會因為害怕失去對方,無法一個人生活而只能卑微地維持着關係。

付出型人格形成的原因是源於對失去的恐懼,對一個人生活的恐懼。他們缺乏對自我價值的正確認知,希望能從別人身上得到肯定、會渴望在每一段親密關係里去拯救自己。

如果她們自己內心的空虛和恐懼,不能自己去填補和克服,寄希望於親密關係來填滿是永遠填不滿的。


raw-image


我是哪種類型人格?

看了以上的依戀人格,經過上網測試後告訴我是安全型人格,可是我在面對人際關係問題上,出現了焦慮情況,然後去看看自己是哪種人格。根據我的家庭狀況似乎符合付出型人格,當初我在投入感情的時候,沒有想過其他,一直就對她好,而且沒要求她為我做什麼。當她說出口的時候,我就是害怕失去這位好朋友,然後出現焦慮的情況。

看回焦慮型依戀人格的特徵,我都中了兩項,但是沒有走到極端的情況,想知道極端的情況是否去到要結束生命這麼嚴重?就像新聞報導有些人因為失戀而選擇自殺?

很明顯我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使我的成長環境過程中形成了不一樣的人格,我不是專家,所以我沒有辦法確定自己是屬於哪一種人格。至於如何將自己轉換為安全型人格,這個情況單靠網路上資料去改變有點困難,建議向相關機構尋求專業服務

從這次人際關係中出現問題的時候,我確實很重視這位好朋友,她逃避,採用冷暴力去應對事件,沒辦法透過對話去解決困局,站在原地的我感受到難受焦慮無助。接著我主動尋找心理咨詢,透過對話,導師們給予意見,去緩和我的負面情緒。


raw-image

上星期我從誠品購買了新書,去研究迴避型人格,以往我們相處很愉快、輕鬆,出現問題後我重新學習如何跟她相處。畢竟人的性格、個性、行為都不同,不能以同一個模式去相處的。另外我也購買了一本書「不是別人不懂你,而是你不懂愛自己」,目前還在閱讀中,讓自己可以透過書本多方面去了解不同人格學習如何愛自己

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從網絡、書本的資料,讓我接觸、認識到不同類型的人格,繼續填滿我的資料庫。我相信這些資料有助我日後處理人際關係學習如何跟別人輕鬆地相處,人家便會喜歡跟你做朋友了。

我認為無論你研究自己的性格、行為是屬於哪種人格,我相信每個人都能被愛的,只是相處方法不同。只要我們去學習使用正確相處方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愉快地相處幸福自然來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FUNG的沙龍
15會員
69內容數
小FU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30歲時的人生轉折與自我反思。作者透過個人經歷,鼓勵讀者勇於打破傳統框架,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並強調每個人都有權選擇改變,追求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5/02/18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30歲時的人生轉折與自我反思。作者透過個人經歷,鼓勵讀者勇於打破傳統框架,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並強調每個人都有權選擇改變,追求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4/01/06
又到新一年了,我的生活重回正軌之後很久沒上來寫文了,發現有年度問卷,就趕快寫好喔。發覺自己加入馬特市以來,年年都會寫年度問卷,讓自己回顧這年做了什麼,或者有什麼開心、不開心的事吧。 1)相比過去幾年,2023 過得更漫長還是更快了? 時間過得很快 2)請描繪今年讓你最療癒的一個瞬間
Thumbnail
2024/01/06
又到新一年了,我的生活重回正軌之後很久沒上來寫文了,發現有年度問卷,就趕快寫好喔。發覺自己加入馬特市以來,年年都會寫年度問卷,讓自己回顧這年做了什麼,或者有什麼開心、不開心的事吧。 1)相比過去幾年,2023 過得更漫長還是更快了? 時間過得很快 2)請描繪今年讓你最療癒的一個瞬間
Thumbnail
2023/10/02
讓讀者了解抱怨的利與弊,學會閉嘴。
Thumbnail
2023/10/02
讓讀者了解抱怨的利與弊,學會閉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依戀:一種超越肢體接觸的深層信任 依戀不僅僅是肢體接觸,更是與特定對象建立持久的相互信任感。遺傳因素在依戀中的影響相對較低,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佔據了四分之三,尤其是在一歲半以前的成長環境最為重要。我們通常認為性情是天生的,但實際上,它很容易受到養育者之間的關係影響,並且可以改變。
Thumbnail
依戀:一種超越肢體接觸的深層信任 依戀不僅僅是肢體接觸,更是與特定對象建立持久的相互信任感。遺傳因素在依戀中的影響相對較低,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佔據了四分之三,尤其是在一歲半以前的成長環境最為重要。我們通常認為性情是天生的,但實際上,它很容易受到養育者之間的關係影響,並且可以改變。
Thumbnail
迴避型依戀是一種在親密關係中,表現出逃避、疏離、不信任的行為模式。迴避型依戀的人,通常不喜歡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關心和支持,他們寧願獨自解決問題,也不願意依賴別人。迴避型依戀的人,往往會錯過許多建立親密關係的機會,也會讓自己和別人都感到孤獨和不快樂。 迴避型依戀的成因
Thumbnail
迴避型依戀是一種在親密關係中,表現出逃避、疏離、不信任的行為模式。迴避型依戀的人,通常不喜歡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關心和支持,他們寧願獨自解決問題,也不願意依賴別人。迴避型依戀的人,往往會錯過許多建立親密關係的機會,也會讓自己和別人都感到孤獨和不快樂。 迴避型依戀的成因
Thumbnail
邊緣型人格、自戀型人格與反社會人格的判斷與相處建議指南
Thumbnail
邊緣型人格、自戀型人格與反社會人格的判斷與相處建議指南
Thumbnail
「依戀關係」是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會進行的早年依附行為。小生命出生時,一定都要依靠、依附環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才能存活下來。一般情況是誕生時,就在我們身旁的母親。特殊情況下,可能必須仰賴其他出現的主要照顧者,來讓自己存活。如此也影響我們依戀關係的安全感品質...
Thumbnail
「依戀關係」是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會進行的早年依附行為。小生命出生時,一定都要依靠、依附環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才能存活下來。一般情況是誕生時,就在我們身旁的母親。特殊情況下,可能必須仰賴其他出現的主要照顧者,來讓自己存活。如此也影響我們依戀關係的安全感品質...
Thumbnail
前言   活了30幾年終於要正式自身的問題,於是大量的找這類型的書籍來了解。看到書中許多有共鳴的分析句子或情境,心臟會隱隱的抽痛;我想,那會不會是身體在告訴我,過去真的積壓太多情感。   只有我自己才能成為自己最堅強的後盾!現在的我,是這樣想的。於是,正式開起了這段探訪自我之旅。
Thumbnail
前言   活了30幾年終於要正式自身的問題,於是大量的找這類型的書籍來了解。看到書中許多有共鳴的分析句子或情境,心臟會隱隱的抽痛;我想,那會不會是身體在告訴我,過去真的積壓太多情感。   只有我自己才能成為自己最堅強的後盾!現在的我,是這樣想的。於是,正式開起了這段探訪自我之旅。
Thumbnail
心理學教會我,在批判之下,還有很多人性可以探究。在第一段感情分開後,我意識到愛情從來就沒有對錯,一百種人就有一百種愛情,愛情更是直接把人活生生地揭露出來,不論我們藏的多深,在愛面前,既渴求,又害怕受傷害。 焦慮依戀的愛像是轟轟烈烈的煙火;逃避依戀的愛像是一片平靜的湖面,兩種都是愛的形式。
Thumbnail
心理學教會我,在批判之下,還有很多人性可以探究。在第一段感情分開後,我意識到愛情從來就沒有對錯,一百種人就有一百種愛情,愛情更是直接把人活生生地揭露出來,不論我們藏的多深,在愛面前,既渴求,又害怕受傷害。 焦慮依戀的愛像是轟轟烈烈的煙火;逃避依戀的愛像是一片平靜的湖面,兩種都是愛的形式。
Thumbnail
很多時候並不是願意選擇孤獨,而是害怕靠近所帶來的傷。 有一種人是這樣的,在一段關係當中,什麼心底的話到了嘴邊都說不出口,對待他人容易忽冷忽熱,無法輕易接受他人的給予,也不願意/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情緒、想法表達出來,總是選擇自己壓抑。  
Thumbnail
很多時候並不是願意選擇孤獨,而是害怕靠近所帶來的傷。 有一種人是這樣的,在一段關係當中,什麼心底的話到了嘴邊都說不出口,對待他人容易忽冷忽熱,無法輕易接受他人的給予,也不願意/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情緒、想法表達出來,總是選擇自己壓抑。  
Thumbnail
自我敘事治療這個名詞進入我的世界中後,我才明白原來這4年來,一直在做自我揭露和自由書寫的我,研究自己的過程正是自我敘事治療,研究心理學並將其理論套至自己身上的精神分析,原來對自己的幫助是顯著的影響。
Thumbnail
自我敘事治療這個名詞進入我的世界中後,我才明白原來這4年來,一直在做自我揭露和自由書寫的我,研究自己的過程正是自我敘事治療,研究心理學並將其理論套至自己身上的精神分析,原來對自己的幫助是顯著的影響。
Thumbnail
我在上一篇文章寫了自己缺乏母愛,也尋找自己渴望、需要的東西。這篇文章就跟大家分享,我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了什麼人格?
Thumbnail
我在上一篇文章寫了自己缺乏母愛,也尋找自己渴望、需要的東西。這篇文章就跟大家分享,我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了什麼人格?
Thumbnail
難得做了滿滿六頁筆記,長了不少知識也更能理解人格原來可以這樣被影響。書本內容帶出許多案例分享,例如深受依戀障礙所苦的盧梭、夏目漱石、太宰治、柯林頓、海明威、賈伯斯等等,是一本值得推薦每個人都閱讀的好書!
Thumbnail
難得做了滿滿六頁筆記,長了不少知識也更能理解人格原來可以這樣被影響。書本內容帶出許多案例分享,例如深受依戀障礙所苦的盧梭、夏目漱石、太宰治、柯林頓、海明威、賈伯斯等等,是一本值得推薦每個人都閱讀的好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