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如果真的要離開現在的工作,你的理由會是什麼?

更新於 2021/12/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農曆年前後,要轉職跟要離職的人,應該都陸續開始行動了,也或許年後就到新公司報到了。根據人力銀行調查,10位上班族中有9位有過離職經驗,至於30至40歲的上班族平均離職次數3次。
說到離職,雖然不敢說經驗豐富,但還是有過幾次經驗。特別是對照自己職涯早期的離職經驗,有時回想總會覺得,要是時間重來,或許可以用更細緻和成熟的方式處理,會多點試驗的耐心,可能會少更多遺憾。
說到離職理由,有人說不是「人」就是「錢」。要不就是跟上司、同事不對盤,就是錢給少了心覺得委屈,但再怎麼說「人」和「錢」,都是我們無法直接控制的變因,而只有離職這個決定是掌握在你手裡。你有沒有想過,要是你真的想離開現在這份工作,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一、工作沒有發展性?
或許可以問問自己,是這份工作自己做太久沒有累積太多經驗或技能?還是是整個公司,甚至是整個產業明顯走在景氣的下坡路上?如果是前者,可能需要盤點一下自己在現有職位上累積了多少專案經歷、人脈資本甚至是金錢?畢竟一分錢一分貨,薪水就是自己身上最實際的標價,如果薪資萬年不動,要不就嘗試轉換工作角色、爭取更大專案、管理職或是其他轉職選項,鬆動既有結構,也打破職位和薪資的天花板。
若是後者,可能得思考一下,是公司的狀況不好,還是整個產業都不好?是不是有機會到外頭試試水溫?如果是整個產業不好,自己的退路在哪裡?在科技引領的業務跨界發展趨勢下,無論是FinTech還是MarTech,想想自己是否有橫向發展的機會?如果技能不足,是否可以趁還在職期間,利用公司學習資源多學一點?或是在下班後去外頭上課補足所缺技能?
二、跟上司、同事不對盤?
雖說人和人相處很看磁場,如果不對盤難免會有摩擦。但職場說白了不是來交朋友的地方,每個人進入職場不都是要以自己的能力賺取報酬、希望有空間可以發揮所長,或是成就無法靠一人成就的事情?如果跟同事不對盤,最多是上班是同事,下班不認識,只要不要彼此拖累、相敬如賓也倒還過得去。但要是跟上司不對盤,可能得好好想想,到底是自己的問題還是上司的問題?
上司會很大程度決定職場的滿意度跟你可以在職場上發揮的空間。想像上司是球場上的教練,而你是球員。如果上司不讓你上場打球,一直讓你坐板凳,可以問問是自己球技不佳、無法為團隊加分,還是上司沒看到你的優點?在職場上,無論如何都盡量要讓上司喜歡或至少不討厭自己,無論是把上司當客戶經營、把上司的KPI當作自己的KPI,或是成為上司手機裡的快速撥號按鈕,在有重要任務時,成為可讓上司放心交辦事情的人。
但若是上司有個人的議題,無論是過於情緒化、沒有方向、不會帶團隊、不懂大老闆需求等,讓在底下工作的人都苦不堪言,這時也不用太客氣,以不同的氣力分配模式在工作上騰出空間和時間,持續找尋內外部機會。無論是向其他部門打聽合適職缺尋求內轉機會,或往外尋找找尋其他機會,也透過人脈打聽未來的上司評價,讓自己有變成自由球員的機會。
工作雖佔了人生很大部分,但卻不是人生的全部,沒有工作值得犧牲大把時間或健康,換來心力交瘁的結果。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適時停損與保持轉換彈性,或許才是能在職場持盈保泰的不敗原則。
Photo by Magne.me on Unsplash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陣子有個新聞寫道,馬來西亞有名女子養了40條魚,但因為她家裡的女傭某次忘記把池塘的氧氣泵打開,導致其中的20條魚缺氧死亡。為了避免浪費,於是她就把死掉的20幾條錦鯉煮成魚湯喝掉。 錦鯉跟職場有什麼關係呢?
趁著週末去剪頭髮,幫忙洗頭的16歲的可愛小男生,隨口聊天問了我,「現在不能出國你都去台灣哪裡玩?」我說,「可能去台南或台東吧,去有陽光的地方。」他說,「本來想趁這幾天寒流去陽明山看雪的,這輩子都還沒看過雪呢,但是因為時間搭不上還是去不了。」聽到他這番話,我也不禁回想自己第一次看雪是在幾歲時呢?
每個人的職缺和能力組合,就好像在便利商店上陳列的商品,薪水就是商品的定價,而能力的適用程度,就好比商品上的保存期限,有些像是鮮食必須日日換新,有些則像是產業經驗,比較可以長期累積,在架上可以陳列的時間也比較久。但是每個商品在架上的價值,不但只有價格,更仰賴商品跟消費者互動後的銷售狀況定義商品的價值。
在學校唸書時,往往會看到有些同學勤於畫重點和做筆記,往往整本課本都是螢光筆畫過的痕跡,而老師講的話也可以一字一句騰下來到筆記本中,這樣的複印式學習法在學校時,往往可以在強調記憶大於理解的考試中獲得不錯的成績,但在職場上,這樣的直線式邏輯可能就不太行得通了。
面對職場和工作,其實都跟兩個「有關」有關係,一個是「與你有關」,另一個是「與他人有關」。「與你有關」就是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工作,以及自己展現出的能力與工作成果;「與他人有關」往往就是在日常工作外,範圍更大、影響部門更多或影響時間更長的專案,需要其他團隊成員協作,通常也需要主管進一步的指導。
每一次跟老闆在工作上的互動跟來往,其實就像是每個月定期存入金額到彼此的信任帳戶中,當信任帳戶當中累積的金額越高,所能獲得的回報也可望是複利成長。相反地,要是不幸在工作中因為不專業的互動,而因此沒存到印象分數,因為被扣分,造成「負利」成長,也將不利於自己的職場發展。
前陣子有個新聞寫道,馬來西亞有名女子養了40條魚,但因為她家裡的女傭某次忘記把池塘的氧氣泵打開,導致其中的20條魚缺氧死亡。為了避免浪費,於是她就把死掉的20幾條錦鯉煮成魚湯喝掉。 錦鯉跟職場有什麼關係呢?
趁著週末去剪頭髮,幫忙洗頭的16歲的可愛小男生,隨口聊天問了我,「現在不能出國你都去台灣哪裡玩?」我說,「可能去台南或台東吧,去有陽光的地方。」他說,「本來想趁這幾天寒流去陽明山看雪的,這輩子都還沒看過雪呢,但是因為時間搭不上還是去不了。」聽到他這番話,我也不禁回想自己第一次看雪是在幾歲時呢?
每個人的職缺和能力組合,就好像在便利商店上陳列的商品,薪水就是商品的定價,而能力的適用程度,就好比商品上的保存期限,有些像是鮮食必須日日換新,有些則像是產業經驗,比較可以長期累積,在架上可以陳列的時間也比較久。但是每個商品在架上的價值,不但只有價格,更仰賴商品跟消費者互動後的銷售狀況定義商品的價值。
在學校唸書時,往往會看到有些同學勤於畫重點和做筆記,往往整本課本都是螢光筆畫過的痕跡,而老師講的話也可以一字一句騰下來到筆記本中,這樣的複印式學習法在學校時,往往可以在強調記憶大於理解的考試中獲得不錯的成績,但在職場上,這樣的直線式邏輯可能就不太行得通了。
面對職場和工作,其實都跟兩個「有關」有關係,一個是「與你有關」,另一個是「與他人有關」。「與你有關」就是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工作,以及自己展現出的能力與工作成果;「與他人有關」往往就是在日常工作外,範圍更大、影響部門更多或影響時間更長的專案,需要其他團隊成員協作,通常也需要主管進一步的指導。
每一次跟老闆在工作上的互動跟來往,其實就像是每個月定期存入金額到彼此的信任帳戶中,當信任帳戶當中累積的金額越高,所能獲得的回報也可望是複利成長。相反地,要是不幸在工作中因為不專業的互動,而因此沒存到印象分數,因為被扣分,造成「負利」成長,也將不利於自己的職場發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現在的你在職場過得開心嗎?你有想過離開嗎?如果是的話,那你是否想過離開的原因是甚麼,是工作環境太差、還是薪資待遇不好、或是職場同事關係不佳,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離開了,到新環境會不會有一樣的問題,難道你又要離開嗎,可是這樣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如何選擇是否離職?這篇文章分享我個人職場遭遇與困惑,在初入職場、面臨工作困難與壓力、離職後的焦慮等階段的心情與體悟,也提供建議讓猶豫的人有一些方向。
Thumbnail
在正職工作的情況下,並不會在剛入職時就知道這份工作將在哪一天結束。 更多時候,是因為被動因素而離職,好比公司有異狀,造成資遣,或者是工作環境高壓、與主管/同事不和、難有升遷/加薪的機會等等(而這些原因往往在離職信件中都被簡化寫成「另有職涯發展的需求」)。
Thumbnail
在決定轉職前,你是否真正思考過轉職的原因?逃避不良環境與豬隊友抑或是為了實現職涯目標?透過經驗分享,文章提醒讀者每份工作都有好壞,重點是尋找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並願意承擔不喜歡的部分。
Thumbnail
網路上最常看到的兩個離職原因不外乎是錢太少,或是受委屈了。假如只是出於這兩個原因,或許我會單純選擇換間公司繼續上班,而不是直接連班都不上,投入全職自由工作者的路。 所以真要問我轉為自由工作者的念頭從何而來,那還真不是一兩句話可以帶過,而是在多種因素推波助瀾後所下的決定。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Thumbnail
在職場上難免都碰到想要離職的時刻,然而往往很多時候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該離職,甚至會想要一直待在原公司,畢竟到新的地方還要適應新的環境,難免都會需要不少時間成本 這時候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看自己是真的撐不下去,還是一時碰到撞牆期喔! 第一、在現在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學到新東西 第一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一點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現在的你在職場過得開心嗎?你有想過離開嗎?如果是的話,那你是否想過離開的原因是甚麼,是工作環境太差、還是薪資待遇不好、或是職場同事關係不佳,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離開了,到新環境會不會有一樣的問題,難道你又要離開嗎,可是這樣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如何選擇是否離職?這篇文章分享我個人職場遭遇與困惑,在初入職場、面臨工作困難與壓力、離職後的焦慮等階段的心情與體悟,也提供建議讓猶豫的人有一些方向。
Thumbnail
在正職工作的情況下,並不會在剛入職時就知道這份工作將在哪一天結束。 更多時候,是因為被動因素而離職,好比公司有異狀,造成資遣,或者是工作環境高壓、與主管/同事不和、難有升遷/加薪的機會等等(而這些原因往往在離職信件中都被簡化寫成「另有職涯發展的需求」)。
Thumbnail
在決定轉職前,你是否真正思考過轉職的原因?逃避不良環境與豬隊友抑或是為了實現職涯目標?透過經驗分享,文章提醒讀者每份工作都有好壞,重點是尋找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並願意承擔不喜歡的部分。
Thumbnail
網路上最常看到的兩個離職原因不外乎是錢太少,或是受委屈了。假如只是出於這兩個原因,或許我會單純選擇換間公司繼續上班,而不是直接連班都不上,投入全職自由工作者的路。 所以真要問我轉為自由工作者的念頭從何而來,那還真不是一兩句話可以帶過,而是在多種因素推波助瀾後所下的決定。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Thumbnail
在職場上難免都碰到想要離職的時刻,然而往往很多時候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該離職,甚至會想要一直待在原公司,畢竟到新的地方還要適應新的環境,難免都會需要不少時間成本 這時候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看自己是真的撐不下去,還是一時碰到撞牆期喔! 第一、在現在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學到新東西 第一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