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目的論與決定論】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還記得第一次認識阿德勒是在Corey的書中,那時候雖然對阿德勒沒什麼感覺,但有感覺到這是個蠻積極的治療取向,後來再一次聽到阿德勒時,則是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爆紅後,當我再次閱讀阿德勒,卻有一種好像在責備那些被痛苦困住的人,之所以會如此痛苦是因為他們自找的。



raw-image

因此有一陣子我並不是特別喜歡阿德勒,反而是比較喜歡偏向那些情緒取向的治療方式,覺得唯有把當事人因過去而被困住的經驗給疏通(working through)才有機會讓當事人邁開下一步,直到開始從事學校輔導工作後,我漸漸才發現阿德勒心理學的魅力。

我開始去重新反思人的痛苦到底是怎麼來的,我看到許多學生都存在著人際需求上的痛苦,這裡的人際定義不是狹隘上的朋友,而是泛指關係上的需求,如被肯定、被認同以及獲得歸屬,如果繼續往下挖的話,這些痛苦確實十之八九與重要他人對待當事人的教養方式有關,因此某些程度上也映著了我之前的想法,認為要好好的把當事人被困住的經驗給疏通,才有機會讓當事人邁開下一步。

然而直到最近我開始有不一樣的觀點,我當然覺得疏通過去的經驗是件很重要的事,但是疏通過去的經驗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畢竟一個人的養成是經由日積月累的人際經驗所塑造的,那麼想要去改變這樣的經驗同樣也是需要花上同等的時間。換成白話的意思就是說

假設我在20歲意識到我那個不滿意的自己與自己原生家庭有關,那麼我至少花上20年才有機會好好書通過去的那些不愉快的經驗。

每個刺激與反應的過程都存在重新選擇的可能

決定論讓我們看見我們是被什麼而困住,但是一昧地看著過去,卻無法展開未來的可能。

  • 有些學生怪罪同學對他不友善,因此選擇不進班上整天躲在家裡打電動。
  • 有些學生怪罪父母對他太苛刻,因此他現在要好好的耍廢來報復父母。
  • 有些學生怪罪自己沒有個好天賦,因此他整天羨慕別人卻不想好好努力。

但是目的論卻讓我重新看見,原來每個行動的背後都可能存在著某個目的,這個目的不見得是當事人刻意選擇的,而是一種選擇性的逃避,或許直接面對實在是太痛苦了,然而一昧的逃避最後也讓許多學生再也走不出那自怨自艾的人生,彷彿自己為自己架上了一個想像的牢籠。


raw-image

真正的勇敢不是不怕任何事,而是願意相信每個機會都存在改變的可能

我很喜歡排球少年這部漫畫,一來是因為裡面的角色都沒有超能力(不會打一打就有恐龍、鯨魚飛來飛去XD),二來是因為裡面的角色都刻畫得很深入,我很喜歡及川徹這個角色,他不是天才,他渴望超越別人,儘管過程中非常努力卻依然了解到自己有永遠到不了的天花板,因此他也曾經迷惘徬徨過,就跟大部分的觀眾一樣,我們也都有夢想,但生命中的挫折卻往往喜愛往我們身上潑冷水。

  • 因此有些人選擇逃避
  • 有些人選擇自怨自艾
  • 有些人則選擇了酸葡萄

但是有趣的是會來晤談的人,往往也都是上述的那些人,或許我們只是沒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真正想要成為地樣子吧!因為就像及川說的這或許會是一條艱辛的路。


raw-image

成為一個自我滿意的人吧

排球少年中還有另一個角色我也很喜歡,那就是山口,他因為害怕失分,曾經在最後關鍵時刻選擇打出較保守的一球,然而逃避過後的他,卻被深深地被後悔的感覺纏繞,這也促使山口之後下定決心要成為賽局中的關鍵發球員,替球隊出一份心力。

我一直覺得要能夠突破過去的痛苦真的沒那麼容易,但是我也相信人們對於自己真正的成就與快樂是可以很清楚的,然而關鍵就在在追求這些成就與快樂的過程中,我們願不願意相信眼前看似的困境,都有轉變的可能,也我們也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一名自我滿意的人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帕嗑控的沙龍
34會員
28內容數
帕嗑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昨天我看完了台南人劇團《水中之屋》,這部作品是由編劇許正平撰寫,導演呂柏伸與其主創團隊共同產出,先說結論,以後只要有曹瑜的作品,我一定到現場支持,不得不說曹瑜飾演的母親實在太打動人了,而這部舞台劇其實牽扯到的議題非常廣,從生態環境、社區營造、人文關懷、自我認同甚至到自我救贖,每個議題其實都值得非常深
Thumbnail
2025/04/28
昨天我看完了台南人劇團《水中之屋》,這部作品是由編劇許正平撰寫,導演呂柏伸與其主創團隊共同產出,先說結論,以後只要有曹瑜的作品,我一定到現場支持,不得不說曹瑜飾演的母親實在太打動人了,而這部舞台劇其實牽扯到的議題非常廣,從生態環境、社區營造、人文關懷、自我認同甚至到自我救贖,每個議題其實都值得非常深
Thumbnail
2025/04/24
離職的這段期間,我重新把數碼寶貝第一部到第六部動畫外加01和02的電影版給看完了,不得不說真的很爽,這大概是只有這段時間可以享受的奢華吧,前段時間其實一直處在一個悶悶的感覺,一種猶豫且不上不下的感覺,然而直到看完數碼寶貝01電影版最後的進化看完後,我彷彿找到那個封印已久的情緒。 (以下有雷)
Thumbnail
2025/04/24
離職的這段期間,我重新把數碼寶貝第一部到第六部動畫外加01和02的電影版給看完了,不得不說真的很爽,這大概是只有這段時間可以享受的奢華吧,前段時間其實一直處在一個悶悶的感覺,一種猶豫且不上不下的感覺,然而直到看完數碼寶貝01電影版最後的進化看完後,我彷彿找到那個封印已久的情緒。 (以下有雷)
Thumbnail
2025/04/22
故事講述一位罹患腦癌末期的「健康網紅」Belle。她聲稱拒絕化療,以「自然療法」與「神效蘋果醋」療癒,並奇蹟般康復。 Belle更是推出自己的食譜付費APP以及書籍獲取大量的名聲與金錢,直到某次的宴會上Belle因癲癇發作送往醫院,這才讓身邊的助理開始懷疑起Belle是真的患有腦癌嗎?
Thumbnail
2025/04/22
故事講述一位罹患腦癌末期的「健康網紅」Belle。她聲稱拒絕化療,以「自然療法」與「神效蘋果醋」療癒,並奇蹟般康復。 Belle更是推出自己的食譜付費APP以及書籍獲取大量的名聲與金錢,直到某次的宴會上Belle因癲癇發作送往醫院,這才讓身邊的助理開始懷疑起Belle是真的患有腦癌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我曾經傲慢地認為我不需要讀這本書,原因是光看書名《被討厭的勇氣》就覺得既然沒有這方面的困擾,應該是不需要刻意去閱讀,但直到真正讀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其實關於「被討厭」的論述只是書中的一小部分,有其他更多值得我們去關注及翻轉思維的論述,都能使得許多人擺脫人際關係的困擾,並且學會什麼是真正的尊重。
Thumbnail
我曾經傲慢地認為我不需要讀這本書,原因是光看書名《被討厭的勇氣》就覺得既然沒有這方面的困擾,應該是不需要刻意去閱讀,但直到真正讀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其實關於「被討厭」的論述只是書中的一小部分,有其他更多值得我們去關注及翻轉思維的論述,都能使得許多人擺脫人際關係的困擾,並且學會什麼是真正的尊重。
Thumbnail
在職場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方法很多種,但所有的方法都是希望達成目的,可是很多時候其實不見得是你希望用那樣的方式解決,但畢竟工作上還是需要以完成目標為主,故衝突難免會發生,看看透過這本書來認識何謂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在職場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方法很多種,但所有的方法都是希望達成目的,可是很多時候其實不見得是你希望用那樣的方式解決,但畢竟工作上還是需要以完成目標為主,故衝突難免會發生,看看透過這本書來認識何謂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阿德勒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 我們一定時常在說自己有多不自由,多不想要看別人臉色過日子。如果你今天遇到阿德勒,那他就會告訴你:「你就去吧!」 ​ 本書作者是岸見一郎老師與古賀史健老師一起著作,兩位老師就扮演著哲學家與憤世忌俗的年輕人,展開了一場哲學與心理的對話。書
Thumbnail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阿德勒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 我們一定時常在說自己有多不自由,多不想要看別人臉色過日子。如果你今天遇到阿德勒,那他就會告訴你:「你就去吧!」 ​ 本書作者是岸見一郎老師與古賀史健老師一起著作,兩位老師就扮演著哲學家與憤世忌俗的年輕人,展開了一場哲學與心理的對話。書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怕你缺乏「追求幸福的勇氣」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怕你缺乏「追求幸福的勇氣」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於2014年發行,至今仍能在各大書店排行榜中看見其身影,屹立不搖,堪稱是一本心靈成長經典書籍。此書主要是透過辯論的方式來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相較於主張原因論的佛洛伊德,阿德勒主張目的論的思考模式,著重在個體心理上的發展,其實用的心理學知識,對於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於2014年發行,至今仍能在各大書店排行榜中看見其身影,屹立不搖,堪稱是一本心靈成長經典書籍。此書主要是透過辯論的方式來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相較於主張原因論的佛洛伊德,阿德勒主張目的論的思考模式,著重在個體心理上的發展,其實用的心理學知識,對於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Thumbnail
有著心理學三巨頭稱號之一的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學派(individual psychology )的創始人。
Thumbnail
有著心理學三巨頭稱號之一的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學派(individual psychology )的創始人。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一來一往的提問與應答之間,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用對話的形式,能讓我們很自然的帶入年輕人的立場。書中的提問,也幾乎都是最日常的人際關係問題。 目的論:無論我們身處何種處境,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他人對我們看法,是屬於他人的課題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一來一往的提問與應答之間,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用對話的形式,能讓我們很自然的帶入年輕人的立場。書中的提問,也幾乎都是最日常的人際關係問題。 目的論:無論我們身處何種處境,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他人對我們看法,是屬於他人的課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