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亞斯伯格族群系列】 我的父母有亞斯特質,但他們自己並不知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特殊教育的網路群體裡,很多是父母聚在那討論他們的亞斯孩子該如何教育,彼此支持不為人知的辛苦。

亞斯特質是遺傳來的,父母也從孩子確診後反觀自己,發現自身也有亞斯特質,重新認識自己與人生。

但有少部分反過來的情況,沒有遺傳到亞斯特質的孩子,卻生活在父母雙方都有亞斯的環境裡,在情感上他抓不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在認知上家裡理性邏輯與社會人情世故明顯不同又不相容,導致成長中他常感到孤寂、無措、困惑,不知道該怎麼定位這個生命。
raw-image

孩子的視野

孩子是跟從家庭長大的,他所處的家庭即是全部的世界,父母身教的價值觀與行為對應也昭示了何謂生活對錯與做人信念。

這世代的親職教養,提供了以往數倍之多的資源,網路可隨時查詢與交流,只要父母願意主動去找,無論孩子是什麼狀態,通常會有人回應。各種因素無法調整教養的父母,雖然仍會用體罰、精神壓力(把你趕去睡公園)之類的傳統管教,然若太過頭,那些具體的身體傷痕、言語羞辱的聲量,就會有線索讓老師、鄰居及醫護人員即時通報,讓政府的家庭暴力防治中心介入(不是把父母抓去關啦,而是提供家庭諮商、資源媒介等服務,嚴重者會安置孩子到機構,但就長遠來看,先各自生活面對自己的議題,日後再回歸也是好的)。

家暴為何需要其他人友善通報,因為孩子沒有比較過其他家庭,不知道有其他的選擇,會內化父母的視野與歸因,而單純地以為「不乖被打」就是應該的,自然不會產生「我的父母管教過頭了,我要向外求助」的概念。

raw-image

孩子不是亞斯,而父母是亞斯卻不自覺,他的童年是悶悶不解…

亞斯特質屬於發展障礙的一種,是遺傳的,現代教養很快地從孩子的反應發現「他不同於社會常態」,進而就醫評估怎麼教比較好,減輕父母的焦慮與壓力。也由於孩子的確診,使父母回頭審視自己是否也有亞斯特質,雖然不致影響生活,卻能解答他們成長中卡關的困惑。

遺傳是機率,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有亞斯特質,比較困難的是,孩子不是亞斯,但父母是未自覺的亞斯,孩子可以適應、配合社會,乖乖地不惹麻煩,自然也「沒有問題」而「不被發現」。可是孩子的心理發展需要刺激,他有情緒時需要安撫與教育、關係需要穩定交流與安全感,但在亞斯特質的情盲影響下,亞斯父母只能就事論事、解決生活問題,無法給予明確的情感互饋與教導(有時還否認感受的存在)。

父母為未自覺的亞斯人,孩子從小面對異於社會常態的生活標準,不知該相信什麼的學習混亂,令他跌跌撞撞,家裡理性與社會人情是明顯兩套不同的處世系統,可是他說不上來,只能歸因為自己笨、不夠理解所致(因為別人都可以很自然學會…)。孩子的經驗沒有家人附和(沒有客體關係的對照),他常被忽視、不被關注,經常「感受到孤獨」,也不懂父母奇特的理由與行事(因與社會共識相悖),對於自己的想法或情緒感到錯亂,這些感受無法形容,更難以當下表達/爭論,常處於自我懷疑。孩子在發展過程裡是痛苦的,悶悶不解後甚至會有憂鬱症,但也說不上來到底怎麼了。

「卡珊德拉症候群」是指一方為亞斯,而伴侶始終在情感面得不到回應的隱形痛苦症狀,看來,也可以形容當父母是亞斯時,孩子無法言喻的得不到回應、沒安全感與自我懷疑。

這樣的孩子到青春期會稍微好轉,因為同儕關係與支持進來了,他們改從同儕間學習過去未學到的情緒表達及社會價值觀。當孩子離家求生後,他接觸了更多不同的社群,體驗到自己的想法被傾聽、被認同和肯定,不舒服感被正視,也發現有些人跟自己一樣,他才開始對人生產生希望,身心狀況逐漸恢復,學習打點生活,與人更深刻的建立連結與關係。

raw-image

父母雙方是亞斯,孩子無法反駁的精神痛苦

父母雙方剛好都是亞斯,兩人處世邏輯相同,即使夫妻吵架嚷嚷著離婚,也多像孩子爭吵而已,他們生活平淡,講求控制與秩序,只在固定領域活動,但因能遵循「職業角色」,導致外人看不出哪裡有差異,只有同處的家人才知道,他們的情緒表達與應對很孩子氣,固執、突然暴怒、過度細節和自我中心(只專注於自己生活與想法,不顧慮他人),他們熱切地向孩子表達善意與何謂正確,但缺乏情緒同理與彈性,導致相處變成強迫和壓抑。

底下為這些孩子的心聲:(故事已改編)

『我的父母並不理解我長年告訴他們的,我對他們的包容與忍讓,還有很多對於家的想像我都不敢說,只為了減輕他們的壓力。但回到儲物嚴重的家,看著社經地位算高的媽媽,只要我回家就睡在地上(把床讓給我),總是表現出壓力很大但又努力想讓我舒服的樣子。』
『明明我們跑到親戚家打擾借住,父母晚上一點多跟早上八點都在大聲爭論,像個孩子。爸爸很兇的指正媽媽說「大條的不算是毛巾!小條幾公分內的才是。」』
『我不假思索地請媽媽「去開個車,讓我放個東西好嗎?」時,她自言自語「我聽不懂耶~是要把車子開走,還是要開車門呢?為什麼要開車子~好奇怪」,結果兩人都在指正對方的說詞。』
『父母總是不斷激怒我,對於我的情緒,他們都反應「好害怕跟你說話,你很可怕又愛生氣,知道嗎?」、「你的性格特別差,出去一定會遭遇問題的。」、「真辛苦,我總是要接受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奇特。」因為家中二比一的人口,感覺長期被霸凌接受他們的裁決,後來我去看精神科和長期諮商,他們還是嬉皮笑臉認為沒事。』
『父母兩方都是亞斯,只有我一個人感覺到不對勁,我在家族間或社交上常要幫他們收拾善後,卻不可能期待他們這樣同等的照顧我。而且當下無論我怎麼解釋情緒,他們都聽不懂…不斷浮現過去這類的精神痛苦。』

這類的故事很多,心理師也曾遇過一家3人可能都是亞斯,而最小未成年的孩子可能不是,所產生的互動結果。突然有一天,最小的孩子選擇和伴侶一同自殺,然而奇怪的是,悲傷輔導時家人都說彼此感情好,卻說不出最小的那位「過程經歷了些什麼」,即使在對方自殺後「也完全看不出過去哪裡奇怪」,他們既無法解釋孩子怎麼了,整件事也是一頭霧水。這家人不能理解問題哪有不能解決的,只是孩子不跟他們講,平常也沒有打罵啊,就是莫名其妙地,人就走了,讓他們感覺受傷。事後這家人鮮少悲傷反應,有時哭卻也答不出在哭什麼(只說得出是「想念」,但喚不出情緒事件),他們生活很快恢復例行,即使發現每個人會偷偷悲傷,會擔心再有家人莫名消失的焦慮,他們也覺得是個人的事,不需要諮商。自述相處無事又自覺親密的家庭,怎麼一點也無法解釋那孩子怎麼了,反而是孩子與伴侶(外人)較為親近呢。

當情緒需求沒有出口,又被不知名的阻礙所擋,且是親愛的父母帶著無辜、無知與天真的自然反應所擋,忽視孩子感受,問題解決就好,這些大大小小的情緒壓抑與困惑,可說是種「沒有人犯錯的隱形精神虐待」。結果越相處越折磨,沒有人支援,反駁也得不到答案,孩子感到孤寂,不能確定自己的感受到底是如何,才會失去希望。

當亞斯父母老了,孩子擔憂無法照顧他們一輩子

孩子若成功地長大(接近劫後餘生的感覺),自我概念也是搖搖晃晃的,好不容易離家獨立不受影響,在社群生活中建立自信與掌控感,這些一旦等父母老了,他要回家照顧兩老,就又再次感覺到莫名的威脅了。

孩子心裡明白,父母想好好相處,但卻沒有能力,即使他直接表達期待跟憤怒,父母也不懂其意,相處模式自始不變,他只能改變自己。還沒有成家呢,他就已經覺得身負重任,要繼續照顧兩個大孩子,真不知如何面對這種處境的人生。

目前這類處境的孩子,以女性的反應較為明顯,國高中時就會有莫名的憂鬱程度,找不到明確原因(常被誤以為是青春期叛逆所害,但並不是),這可能與女性較敏感情緒,又慣於討好他人,從他人反應來確認「我是誰」的認同發展有關。

這類族群與成長經驗必須被說出來,有越多不同經驗的家庭故事,這些充滿疑惑的孩子才有資訊可以對照和解釋。這是沒有人犯錯的隱形壓力,別讓自己落入二選一(我錯或父母的錯)的陷阱裡,並重新思考自己的那些過去要怎麼安放。

過去已經過去,我們現在能選擇,要如何向前到未來。

這篇文章提醒相同處境的孩子,你不會是孤寂的,找到社群共同扶持,帶著痛苦前行,為自己活著,清楚確認與爭取自己的想望,力量與未來會浮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33會員
253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2025/04/13
這是一本傳記,從作者艾倫於法學院跟同儕做報告中「發病」開始 時間序從1970年起,那時百憂解尚未問世, DSM手冊才剛於1968年出第二版,社會對思覺失調症沒有那麼清楚(2014年前台灣中文翻譯為「精神分裂症」),給了很多污名及錯誤處置(因為社會害怕,所以錯誤處置)
Thumbnail
2025/04/13
這是一本傳記,從作者艾倫於法學院跟同儕做報告中「發病」開始 時間序從1970年起,那時百憂解尚未問世, DSM手冊才剛於1968年出第二版,社會對思覺失調症沒有那麼清楚(2014年前台灣中文翻譯為「精神分裂症」),給了很多污名及錯誤處置(因為社會害怕,所以錯誤處置)
Thumbnail
2025/04/06
ADHD特質如狗;AAD特質如貓。遛狗、逗貓。 最近晤談時,成人過動案的比例變多了,所以今天來整理過動的建議解方: 1.接受與認識「過動特質」 如果有些行為你無法解釋,也沒有明顯創傷,但從小就會這樣(附帶常群體被排擠,但你本人一直不清楚發生什麼事) 上述莫名的事若在成長中常常發生,你會覺得原
Thumbnail
2025/04/06
ADHD特質如狗;AAD特質如貓。遛狗、逗貓。 最近晤談時,成人過動案的比例變多了,所以今天來整理過動的建議解方: 1.接受與認識「過動特質」 如果有些行為你無法解釋,也沒有明顯創傷,但從小就會這樣(附帶常群體被排擠,但你本人一直不清楚發生什麼事) 上述莫名的事若在成長中常常發生,你會覺得原
Thumbnail
2025/04/05
「親愛的,你有看到那頭大象在屋裡嗎?」 「沒有啊,屋裡怎麼可能會有大象?你在亂說什麼啊」 「是真的啊,大象很生氣的時後要去安撫,不然房子就被拆了;大象很難過的時候不動如山,擋住家裡很多地方,什麼事也不能做...你真的都不知道嗎?我希望你來幫幫我」 「你到底在說什麼啊,就物理上房子裡不可能有大象
Thumbnail
2025/04/05
「親愛的,你有看到那頭大象在屋裡嗎?」 「沒有啊,屋裡怎麼可能會有大象?你在亂說什麼啊」 「是真的啊,大象很生氣的時後要去安撫,不然房子就被拆了;大象很難過的時候不動如山,擋住家裡很多地方,什麼事也不能做...你真的都不知道嗎?我希望你來幫幫我」 「你到底在說什麼啊,就物理上房子裡不可能有大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當伴侶是亞斯先生時,為什麼會讓這群女生感到憂鬱呢?因為這群亞斯先生工作時可能相當專注、不會拈花惹草、也顯得忠厚老實,但是回到家後,就開始出現他最真實的一面。
Thumbnail
當伴侶是亞斯先生時,為什麼會讓這群女生感到憂鬱呢?因為這群亞斯先生工作時可能相當專注、不會拈花惹草、也顯得忠厚老實,但是回到家後,就開始出現他最真實的一面。
Thumbnail
近幾年一直有人在探討亞斯不應是一種病 於是身邊很多朋友也開始發現自己孩子是這樣的症候群 因為朋友會在社群討論,我也恍然大悟 原來我的奶奶那麼難相處,也是這群人的一份子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是什麼樣的一種人格吧~ 亞斯伯格症候群 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簡稱 A
Thumbnail
近幾年一直有人在探討亞斯不應是一種病 於是身邊很多朋友也開始發現自己孩子是這樣的症候群 因為朋友會在社群討論,我也恍然大悟 原來我的奶奶那麼難相處,也是這群人的一份子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是什麼樣的一種人格吧~ 亞斯伯格症候群 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簡稱 A
Thumbnail
每回提起「亞斯」這件事,總是會引來或多或少的「藉口說」,彷彿「亞斯」就是一種拿來作為行為模式上劣質的搪塞,但「作為一面鏡子」,與亞斯柏格症的相處,常常讓人看見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有沒有花時間了解」「有沒有耐心聆聽」「能不能夠換位思考的包容」⋯⋯
Thumbnail
每回提起「亞斯」這件事,總是會引來或多或少的「藉口說」,彷彿「亞斯」就是一種拿來作為行為模式上劣質的搪塞,但「作為一面鏡子」,與亞斯柏格症的相處,常常讓人看見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有沒有花時間了解」「有沒有耐心聆聽」「能不能夠換位思考的包容」⋯⋯
Thumbnail
【書名】不動怒與亞斯伯格症孩子親近溝通 【作者】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出版社】寶瓶文化(2022.3) 【共鳴心得】 到幼兒園的時候,發現他無法融入,也無法順利在之前戒除尿布。總總的規律性,讓我們開始有了許多的懷疑,懷疑他是否有亞斯的狀況。當時的哥哥的確就是亞斯了! 七個篇章,每章都是精華,
Thumbnail
【書名】不動怒與亞斯伯格症孩子親近溝通 【作者】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出版社】寶瓶文化(2022.3) 【共鳴心得】 到幼兒園的時候,發現他無法融入,也無法順利在之前戒除尿布。總總的規律性,讓我們開始有了許多的懷疑,懷疑他是否有亞斯的狀況。當時的哥哥的確就是亞斯了! 七個篇章,每章都是精華,
Thumbnail
書名:當亞斯人來到地球/林仁廷著   亞斯特質是大腦神經迴路分佈的錯置   P.31. 覺得資訊多,雜亂—這是這幾年的感覺,所以東西看少一點,不看電視,不去人多的地方。   我在生了孩子到40多歲的這快20年間,像個八爪章魚一樣,可以同時做幾件事情;快50歲時寫出長篇小說,小說約寫了10年,當時可以
Thumbnail
書名:當亞斯人來到地球/林仁廷著   亞斯特質是大腦神經迴路分佈的錯置   P.31. 覺得資訊多,雜亂—這是這幾年的感覺,所以東西看少一點,不看電視,不去人多的地方。   我在生了孩子到40多歲的這快20年間,像個八爪章魚一樣,可以同時做幾件事情;快50歲時寫出長篇小說,小說約寫了10年,當時可以
Thumbnail
書名: 亞斯伯格症進階完整版/東尼.艾伍德Tony Attwood著,劉瓊瑛譯,智園出版,2009年 (The complete guide to Asperger’s syndrome) 啟動 幾個月前,因為一個原因,看了一篇文摘,驚覺家人中有幾個人是「亞斯伯格症」者(伙伴中也有),天啊!他們的特
Thumbnail
書名: 亞斯伯格症進階完整版/東尼.艾伍德Tony Attwood著,劉瓊瑛譯,智園出版,2009年 (The complete guide to Asperger’s syndrome) 啟動 幾個月前,因為一個原因,看了一篇文摘,驚覺家人中有幾個人是「亞斯伯格症」者(伙伴中也有),天啊!他們的特
Thumbnail
本書特別適合給照顧亞斯的家庭及亞斯人,以系統觀來介紹:身體感官、認知、情緒系統,以及當亞斯特質擋住「情緒系統」時,亞斯對於自我、人際和社會又會怎麼認知與解釋。瞭解與接納一些無法改變之處,就必須繞道,不要強行,另一些可以改變之處,則需搭配神經系統的訓練使之習慣化,而非「心領神會」自己頓悟。
Thumbnail
本書特別適合給照顧亞斯的家庭及亞斯人,以系統觀來介紹:身體感官、認知、情緒系統,以及當亞斯特質擋住「情緒系統」時,亞斯對於自我、人際和社會又會怎麼認知與解釋。瞭解與接納一些無法改變之處,就必須繞道,不要強行,另一些可以改變之處,則需搭配神經系統的訓練使之習慣化,而非「心領神會」自己頓悟。
Thumbnail
沒有亞斯特質的孩子,在情感上他抓不到亞斯父母無條件的愛,在認知上家裡理性邏輯與社會人情世故明顯不同又不相容,導致成長中他常感到孤寂、無措、困惑,不知道該怎麼定位這個生命。
Thumbnail
沒有亞斯特質的孩子,在情感上他抓不到亞斯父母無條件的愛,在認知上家裡理性邏輯與社會人情世故明顯不同又不相容,導致成長中他常感到孤寂、無措、困惑,不知道該怎麼定位這個生命。
Thumbnail
這是嗚喵,她一直都有社交困擾,她講話太直接,不懂得講些善意的謊言。她一向遲鈍,不知道有些話反而引起別人心理上的防衛,也因為跟同事相處問題讓她往往在工作上處處碰壁,她像是個局外人,孤單寂寞地看著這個世界,如果你有同感,那可能你也有亞斯特質。
Thumbnail
這是嗚喵,她一直都有社交困擾,她講話太直接,不懂得講些善意的謊言。她一向遲鈍,不知道有些話反而引起別人心理上的防衛,也因為跟同事相處問題讓她往往在工作上處處碰壁,她像是個局外人,孤單寂寞地看著這個世界,如果你有同感,那可能你也有亞斯特質。
Thumbnail
總是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很像局外人、旁觀者,總是無法融入任何一個團體,努力想和大家一起笑、一起奮鬥,但總是有種置身事外的感覺。
Thumbnail
總是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很像局外人、旁觀者,總是無法融入任何一個團體,努力想和大家一起笑、一起奮鬥,但總是有種置身事外的感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