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規則 該注意的幾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寒戰電影內有提到: "小朋友,請先搞清楚遊戲規則再來玩" 。 這句話很是認同...

職場規則請先搞清楚

整理幾個常見的情境,順便帶出規則和常理,以及想法思路。很多時候工作者容易自以為是,把大家當笨蛋,這個真的是大悲無言。在這分享幾個常見的想法,不要踩到地雷怎麼死的都不知 :

  1. A主管超廢,專案都失敗,專業不足 ; 我都比他強,為何他還一直往上升:
    ANS: 一間公司的營運,不是只有做專案或產品,員工的高度只能看到這些,但是要小心,可能忽略了其他重要的面向: 營運、金流、客戶、驗收、標案、募資... ; 以偏概全是自大的行為,老闆不是笨蛋,他會用的人自然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就算再怎麼樣一無是處,A也獲得老闆的青睞 ,必定存在關鍵原因讓A的地位鞏固。
  2. 我的直屬主管B無法溝通,他都不懂,不如直接跟部門主管C報告:
    ANS: 在這情況下,主管C應該會問 B是否對於你的所有內容之情,若否則會要你回去找B先。基本上這樣是犯了大忌,跟錯誤的人報告,管了不該管的事情,影響公司流程...。為什麼跳關不好? 如果你當組長,所有的人都跳過你直接跟你上級報告,你又覺得如何? 以後要怎麼帶團隊,訊息都四散了。

    工作像一個球隊,你的任務就是讓團隊獲勝 ; 不存在團隊輸球、績效差,但是個人 MVP這種獨善其身的事情
  3. 我的直屬主管D沒做事,就躺著領高薪,根本沒產出:
    ANS: 越是基礎的工作者,交出的產出就會越明確,例如: 專案進度、銷售數字、開發新功能、設計藍圖...等。越往上的工作者,產出越不明確 : 策略和規劃、跨國合作、新據點招募、編列預算、組織整併建立、建立流程...等。

    你覺得上面的人都在喝咖啡,實際上是咖啡廳才好談事情,嘻嘻哈哈、客套假掰才是正確模式; 到會議室只是做結論和最後Review蓋章,主要工作都已完成了。=> 這就是教科書說的: 非正式會議 > 正式會議的重要性
  4. 目前的產品E品質有大問題,無法上線,告訴老闆先延後好了:
    ANS: 有問題的部分當然不能上去 ! 那沒問題的部分呢,是否可切割後上去? 為什麼要非黑即白? 開公司每天都在燒錢,如果能站在Boss的角度思考,你會明白他的想法和他聽到你答案的時候,無言表情從何而來。換位思考、保持任何發展的可能性和準備,你會工作更游刃有餘
  5. 專案經理F根本不懂,好像只會扯後腿:
    ANS: 專案經理就分為很多種,依照職責和功能性差異很大。100位專案經理做同一個案子,也不會全都相同。若把訊息都握在手上,再去批評別人都不懂,不是友善的做法。傳達訊息後,若是對方不懂,責任在傳達訊息的那個人身上,而非聽眾(難道一個老師亂教,學生聽不懂還要被罵笨嗎?) 做好你目前當下的腳色和身分,用不著新人操心
  6. 隔壁同事G都在偷懶,我認真工作好像很虧:
    ANS: 我們不是來比爛的。更何況現代人平均要換7個工作甚至更多,每個人都很有可能只是個過客,你只能改變自己無法影響別人。不論別人如何經營他的工作職涯,你確保你該有的福利都有拿到即可。累積你的實力,別人拿不走,一段時間後,你的舉手投足、會議發言、商業提案都更有自信。
  7. 我理應是主管的職位,為什麼要在這遭受工作指派:
    ANS: 需要活在當下 ; 當初接收此工作代表充分了解職務內容和職責範圍,若搞不清楚則是自己沒有澄清,別怪別人。若工作者真的實力高於現任主管,上面的管理層可以看的到,但不見得要立刻做出調整,這樣影響甚鉅。每個人當下做出的都是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若有足夠的自信,也可離職尋找機會而非待在同位子上抱怨。
  8. 那位沒有實力的H升到了一個很高的位子,超級羨慕又忌妒:
    ANS: 職務的轉換就像是搭公車,有人一開始就離站牌比較近,走沒30 sec,上車走了。你遠遠地跑來站牌公車剛好開走,但你已經Ready,等了30 min 後你終究會上車,甚至有不錯的位子可坐。搭到快車的人,若是實力不夠,也會被趕下車。準備好自己的 Hard Skill & Soft Skill. 越往上 Soft Skill越重要

    有聽說過一位前同事,換了工作後月入30萬,但很遺憾,接連幾個工作做三個月就被趕走,都是被看破手腳然後消失
  9. XXX員工好爛,合作起來困難重重,整天火大,換個工作會更好:
    ANS: 要有一個基本觀念,一個新職缺通常不會是爽缺,如果有也輪不到你這個外人,早就內部轉換、肥水不落外人田 ! 你無法和這樣的人相處,但那樣的人是少數嗎? 社會上遇到怪咖的比例太高了,這個人有可能是你的同事、主管、客戶、廠商、消費者... ,你要閃到哪裡去? 就像Diablo打怪,你閃過這隻菁英,後面他一樣會出來,只有當你知道怎麼處理的時候,才能夠心平氣和。 在職場上,先生氣的人就輸了。換工作當然可以,但絕對不是因為’某人’的關係,應該是你的人生目標、未來走向、職涯發展的考量。
  10. 有一個困難的案子,沒有人想接,我也閃得越遠越好,不要指名我
    ANS: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機會的降臨,其實像是個小偷,在你不經意的時候靠近,偷走你的寶物後,事後你覺得損失慘重。

    上司給你個球,你願意打,打好就是你的; 你不打機會就給別人,等別人當上 MVP 可別說當初不給你機會。 若願意承擔這個重責大任,自然可以商量過程&步驟,以及定義何謂完成,一定有人可以幫到你 (這樣證明你的: 責任、溝通能力、彈性...)。
  11. 隔壁主管不受敬重,所以我也不用鳥他,反正他也不是我的直屬。
    ANS: 在職場上,你會遇到同一群人 (就像是求學時同一群人,考大學時同一群人,工作也是同一群...) 。當你順風的時候,對你附近的人好一點,因為你下坡的時候會遇到他們。

    主管就是主管,面對他們該有的態度要有,至少裝得像一點 ! 哪天他在老闆面前講一兩句話,或幫你寫個推薦信,你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比你自己努力的要死更容易被看見 (一定的年資後,都是靠介紹找工作,自己投履歷已經效益不大)
  12. 被分配到一堆鳥事,不想做怎麼辦 ?!
    ANS: 很多人開會都不喜歡寫會議紀錄、統整資訊,或者做了僅是菜鳥交差了事 ; 但我曾經因為好好地做這件事情而被其他部門主管看到,影響甚大。能否做好那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是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誌,也是一個人能否取得人生成功的主要因素。工作上有個20%你很喜歡的內容,就已經不錯了。俗話說: 做一行怨一行 ; 但我選擇不抱怨!

    學生時期被教授指派一些任務,當時因為不擅長的領域而想要拒絕 ; 教授回應: 為什麼要派你會的事情給你做?把不會的事情、麻煩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種鍛鍊

PS. 職場上Report Line 沒有搞清楚,之前即使美國的部長也發生過。部長認為"伊凡卡·川普"既然是她的團隊成員,自然應當向他匯報,而非繞過他把有些Idea直接跟她總統老爸討論。部長跟總統提出抗議之後,確實做出了人事調整 -- 部長被換掉。

是否有任何想法呢? 希望這篇對你有幫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保羅先生的沙龍
1會員
17內容數
保羅先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12
後疫情時代 不論你的生活是否直接受到影響 或住在何處 都很難避免被間接波及 前陣子可能還在家唱著歌 煮個菜 遠端工作好不快樂 然後就被通知公司精簡 工作沒了 俄烏戰爭開打 -> 波及範圍擴大 -> 原物料上漲 -> 人民非必要需求降低 -> 投資人觀望 (保留銀彈才是王道)
2023/02/12
後疫情時代 不論你的生活是否直接受到影響 或住在何處 都很難避免被間接波及 前陣子可能還在家唱著歌 煮個菜 遠端工作好不快樂 然後就被通知公司精簡 工作沒了 俄烏戰爭開打 -> 波及範圍擴大 -> 原物料上漲 -> 人民非必要需求降低 -> 投資人觀望 (保留銀彈才是王道)
2021/12/26
自從疫情開始,過去一年有不少時間在家工作,以下是明顯可見的幾點現象: 結論: 我之後還是會在家工作,畢竟這是我目前的最佳選擇,也許哪天重回辦公室,體驗辦公室氣氛以及各種活動,但那些好像又不太適合我這個老人,哈哈哈。
Thumbnail
2021/12/26
自從疫情開始,過去一年有不少時間在家工作,以下是明顯可見的幾點現象: 結論: 我之後還是會在家工作,畢竟這是我目前的最佳選擇,也許哪天重回辦公室,體驗辦公室氣氛以及各種活動,但那些好像又不太適合我這個老人,哈哈哈。
Thumbnail
2021/05/17
雙方的溝通往往只有70%的效率    有效的溝通就像是在掏金 思考是一種藝術
Thumbnail
2021/05/17
雙方的溝通往往只有70%的效率    有效的溝通就像是在掏金 思考是一種藝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工作久了,我發現通常員工很會跟直屬上司討價還價 但是中層主管都不敢跟再上級去溝通協調 往往是拿了命令便辦事、可能回來自己部門協調資源、又或者壓榨自己的下屬 就為了達成更上級的指示 我認為這都是很不健康的
Thumbnail
工作久了,我發現通常員工很會跟直屬上司討價還價 但是中層主管都不敢跟再上級去溝通協調 往往是拿了命令便辦事、可能回來自己部門協調資源、又或者壓榨自己的下屬 就為了達成更上級的指示 我認為這都是很不健康的
Thumbnail
你已不再是社會新鮮人,別再抱著美好幻想看待職場—出社會工作了數年,越來越了解自己實在不適合做上班族,但是又鼓不起勇氣離開,為什麼人一但習慣了環境、習慣了安逸、習慣了每個月有固定薪水入帳的日子,一切就該這樣安定下來,似乎每天都在走與不走之間徘徊,你知道自己是該離開了,但是又被現實給打敗,也許你該重新思
Thumbnail
你已不再是社會新鮮人,別再抱著美好幻想看待職場—出社會工作了數年,越來越了解自己實在不適合做上班族,但是又鼓不起勇氣離開,為什麼人一但習慣了環境、習慣了安逸、習慣了每個月有固定薪水入帳的日子,一切就該這樣安定下來,似乎每天都在走與不走之間徘徊,你知道自己是該離開了,但是又被現實給打敗,也許你該重新思
Thumbnail
過完年如果你打算求職、轉換跑道往大公司發展,不妨先看看我在大公司就職近 6 年所歸納的叢林法則,預先了解進大公司該有的體悟與準備,以求生存...
Thumbnail
過完年如果你打算求職、轉換跑道往大公司發展,不妨先看看我在大公司就職近 6 年所歸納的叢林法則,預先了解進大公司該有的體悟與準備,以求生存...
Thumbnail
「職場分手,談得好,不尷尬」是一門學問。當你提出離職時,其實主管/同事可能不那麼在乎你的感受。此刻,你卻氣呼呼,可能只是白工。對我而言,好的同事,縱使離職了,大家可以是朋友。好的主管,可以當一生的指導老師。明明是公司不合理的規定,明明是慣老闆的惡行,為何要忍氣吞聲?心裡鐵定委屈。 【轉職小錦囊】
Thumbnail
「職場分手,談得好,不尷尬」是一門學問。當你提出離職時,其實主管/同事可能不那麼在乎你的感受。此刻,你卻氣呼呼,可能只是白工。對我而言,好的同事,縱使離職了,大家可以是朋友。好的主管,可以當一生的指導老師。明明是公司不合理的規定,明明是慣老闆的惡行,為何要忍氣吞聲?心裡鐵定委屈。 【轉職小錦囊】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在職場上,工作往往「愈攬愈多」? 你熱心幫忙,可能覺得要有團隊精神,也許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 一開始,同事或老闆還會不好意思說:「麻煩你了」、「幸虧有你」! 但不要被幾句好聽的話蒙蔽了,因為久而久之,那就變成了你「分內的工作」。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在職場上,工作往往「愈攬愈多」? 你熱心幫忙,可能覺得要有團隊精神,也許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 一開始,同事或老闆還會不好意思說:「麻煩你了」、「幸虧有你」! 但不要被幾句好聽的話蒙蔽了,因為久而久之,那就變成了你「分內的工作」。
Thumbnail
大家是否在工作上時常覺得自己被壓榨導致加班永無止境?或是覺得主管朝令夕改情緒陰晴不定?甚至連同事之間都勾心鬥角彼此明爭暗鬥?每天早上起床都必須拖到最後一個鬧鐘鈴響才心不甘情不願起床呢? 雖說離開職場已經四年多,但根據之前在職場十四年的經驗還是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個人的心得感想。
Thumbnail
大家是否在工作上時常覺得自己被壓榨導致加班永無止境?或是覺得主管朝令夕改情緒陰晴不定?甚至連同事之間都勾心鬥角彼此明爭暗鬥?每天早上起床都必須拖到最後一個鬧鐘鈴響才心不甘情不願起床呢? 雖說離開職場已經四年多,但根據之前在職場十四年的經驗還是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個人的心得感想。
Thumbnail
完成工作不只有一條路,你的完美,不見得是最完美 達到目標有很多種方式跟方法,不同的過程會有不同的結果,或許,會比你想像中的還要來的好。甚至,有可能比當初成功的結果更好,真的嗎? 其實不一定,因為沒嘗試過,就不會有答案。或許有更好的結果,只是我們未曾達到過,也許以前的成果已足夠,但未來卻不一定能持續
Thumbnail
完成工作不只有一條路,你的完美,不見得是最完美 達到目標有很多種方式跟方法,不同的過程會有不同的結果,或許,會比你想像中的還要來的好。甚至,有可能比當初成功的結果更好,真的嗎? 其實不一定,因為沒嘗試過,就不會有答案。或許有更好的結果,只是我們未曾達到過,也許以前的成果已足夠,但未來卻不一定能持續
Thumbnail
有個部屬必須獨當一面負責某專案,結果,他把內外部顧客都得罪光了,主管常接到客訴電話;案子的重點搞不清楚,沒方法、沒頭緒又看不到成果;找了其他人支援,結果公親變事主,把大家弄得一起累;聽他總是跟別人抱怨自己很忙,卻看他常像無頭蒼蠅一樣來來回回打轉……。 如果你是主管,這樣的部屬應該看過不少, 有
Thumbnail
有個部屬必須獨當一面負責某專案,結果,他把內外部顧客都得罪光了,主管常接到客訴電話;案子的重點搞不清楚,沒方法、沒頭緒又看不到成果;找了其他人支援,結果公親變事主,把大家弄得一起累;聽他總是跟別人抱怨自己很忙,卻看他常像無頭蒼蠅一樣來來回回打轉……。 如果你是主管,這樣的部屬應該看過不少, 有
Thumbnail
寒戰電影內有提到: "小朋友,請先搞清楚遊戲規則再來玩"
Thumbnail
寒戰電影內有提到: "小朋友,請先搞清楚遊戲規則再來玩"
Thumbnail
職場中,不僅有“做得越多,死得越快”,還有“做得越多,錯得越多”。之所以有這種說法,主要是因為職場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環境,每個人都不是獨行俠,首先工作需要得到領導的支持和認可,其次需要同事的幫助和其他部門的協助;最後對於工作的評價標準也不統一,有可能隨著時間和問題的發展....
Thumbnail
職場中,不僅有“做得越多,死得越快”,還有“做得越多,錯得越多”。之所以有這種說法,主要是因為職場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環境,每個人都不是獨行俠,首先工作需要得到領導的支持和認可,其次需要同事的幫助和其他部門的協助;最後對於工作的評價標準也不統一,有可能隨著時間和問題的發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