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語:五千年篇第三十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贏政深思,不久他說:他還說了什麼?孔志說:悟道自然成人,學佛即是學戒律、學儒即是學做人,學道即是學安樂,我都做到了嗎?贏政問:悟道嗎?孔志又說:我每天好幾次這樣省察自己:為別人辦事,沒有盡心盡力嗎?與朋友來往,沒有信守承諾嗎?傳授學生道理,沒有印證練習嗎?贏政說:你是這樣鍛練自己而悟道的嗎?孔子回答:是的。贏政說:我對你有興趣了,他還說過什麼?孔志說:先天守命,後天造命。然後言道行道終得道。
  贏政問:依據什麼終得道?依據人的本性嗎?孔志說:一國之君不能貪婪,要有愛心,克勤克儉,以民為本,及時替天行道。贏政笑了:哈哈哈!你不了解我。孔志又說:青少年在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重兄長,行為謹慎而說話信實,普遍關懷別人並且親近有善行芳表的人。認真做完這些事,再去努力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贏政問這會不會太慢了?孔子解釋說:青少年應該先學會良好的行為規範,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而不可本末倒置,以為念書就是一切。
  贏政忽問:胡亥,你覺得孔志說的話對嗎?胡亥說:父親!他說的都是道理。胡亥問孔志:孟子!是什麼人?孔志說:孟子是聖人,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歷史演義嗎?無亥問:孟子還說過什麼?孔志說:他還說過,上天要把重要的使命降落在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將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身體忍飢挨餓,使他背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震動他的心志,堅韌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
  無亥問:你是這樣嗎?孔志回答:我不是這樣,我生下來就是王子?沒有受過什麼考驗,也不曾殺過人。贏政回想很遠很早的時候,他說:我殺過人,而且還在殺人。孔志說:秦王政的確喜歡殺人。贏政說:你終於對我說起他了。孔志說:他統一天下之候,就焚書坑儒,修建長城,尋找不死藥,不顧老百姓死活,實行荷政。當他死候不久,秦二世繼位,當了三年的傀儡皇帝,就被害死了,不久看似強大的秦王朝至此滅亡。
  贏政聽了之後,確問:我有兩個兒子,一個只懂得殺人,一個只懂說道。你說我應該將大位傳給誰?孔志說:傳給無根。贏政說:無根行嗎?但他執意要做佛。孔志問:贏政!契入境界者,沒有執著心。契入儒學的境界,就會以儒學的基礎來處事待人。執著心就是偏差心,儒學以仁字為先,自然沒有偏差心。孔志又問:你會不會認為儒家思想沒有一點用處?贏政說:我還想聽聽。孔志說:治理國家先學會修煉自己。如同太陽,發光發熱給人溫暖。
  贏政說:我認同。孔志說:以仁德來施政,以正法來管束,百姓犯規了,自知自己的錯處。以正確思維來引導,以儒家思想來管束,百姓犯規的可能性,自然就少了。贏政說:不認同,硬實力才是道理?無亥這時說:硬實力要用,儒家思想也要用,雙管齊下才能把天下管理好。贏政道:這還行。孔志又說:我十五歲有夢想,三十歲成家、四十歲悟道,五十歲不糊塗,六十歲享福,七十歲等歸天。贏政說:你的確是一個幸福的人,你們珍珠連的子民都有這種思想。
  孔志說:是的。贏政又說:在中國,秦朝是怎樣滅亡的?孔志說:在春秋時期為春秋五霸力互為消長的局面。而戰國時代則為戰國七雄爭霸的形勢,七國之間,經過一段時期的兼併後,終於被勢力最強大的秦消滅,統一了中國。孔志見贏政不語,他又說:秦統一天下後,秦王政自稱為秦始皇帝,施行郡縣制度,統一度量衡,並修築萬里長城。由於秦以法家思想治國,刑罰嚴苛等措施,加以焚書坑儒,並且長期大興土木和遠征匈奴、越南,更使得人民大為不滿。
  於是秦王政一死,各地百姓與六國的遺民紛紛揭竿反秦,終於在西元前206年為劉邦所滅。贏政問:劉邦是誰?漢朝的開國皇帝嗎?中國一共又多少個朝代?孔志說:二十五個朝代。贏政問:經歷了多少年?孔志說:五千年。贏政向窗外看去,好似看到遙遠的未來,他說:你們是為金鑰匙而來的吧?我都知道了,我已經打開了第二把金鑰匙,我看到了核武。孔志說:我們是來勸你不要發展核武器。贏政說:我已制造了核武器了,孔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1.9K內容數
果瓜成佛記是說果瓜(人名),十歲絕命模子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攝化的國土,果瓜命終十念阿彌陀佛,第十念之後動了一個念頭,就是要挑戰阿彌陀佛。心生嗔恚而到了極樂世界,果瓜對彌陀說:為何只讓我活到十歲年華?彌陀說:就是要讓你來挑戰我。果瓜開始挑戰阿彌陀佛和成就佛道之路,果瓜最後成了阿彌陀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贏政問:慧心!你傳的又是什麼道?慧心說:我傳的是儒家思想。贏政說:就是當年舜帶走的第一把金鑰匙嗎?我們這裡已沒有人記得它了。慧心說:儒家思想提倡者愛人?就是仁愛之心,人不仁和禽獸有什麼分別?贏政笑說:慧心啊!我們不是禽獸。慧心說:人沒有仁愛之心,就是禽獸。贏政又笑說:我贏政算不算是一個禽獸呢?慧
  翠麗有很多話想說,確不能說出來,無根還沒入道。贏政一定會安排女人和他睡,自己要比這些女子快一步,這是阿彌陀佛佈的局。翠麗心一狠,把衣服脫了,他對無根說:無根,我愛你。把無根抱著了,他們擁抱了。他們擁抱之後,翠麗說:你根本逃不過贏政的手心,要改變他你就要有必死的決心,你有嗎?無根問:怎樣改變他?翠
  無根和翠麗很早就知道,模子國和珍珠連是兩種不同的科學模式,他們看到了新世界、汽車、高樓、很多路人。無根天一亮就起來了,翠麗跟著他去到一間茶樓。翠麗喝道:拿幾個包子來,沖一壺好茶來。有一客官問:兩位來自哪裡?無根說:我來自珍珠連。這客官說:聽說今天珍珠連大道理連篇,小哥有什麼法說。無根說:不談利益
  孔志對他姐姐心語說:我都聽說了,你發願要救翠麗,我想天聽最後一定會選你,你是真命天女。心語說:我是真心盼他們修成正果,不是為了自己。天聽的母親對他說:兒!我不左右你了,你想和誰在一起就在一起。天聽對母親說:母親,我不知應該和誰在一起。天聽的母親對他說:兒!他們兩個人,你希望誰見佛?你是不是不希望
  小沙彌說:你們為什麽想見佛?你不想活了嗎?翠麗說:活得太苦了,活得太累了,我想逃出自己,我心已無主了。小沙彌說:佛不見你了。佛說;翠麗,請正面一點,不要逃避,真我做主。小沙彌在床上暗想:這些情情愛愛的三角戀關係,終讓人活不自如,誰能忍心做絕斷?幸好當年我做人時,自己移動星曜,把空亡之神移動到我夫
  翠麗大聲說:我不答應,我為什麽要嫁給你。你連公主也不要,要我這個妓女,你是不是有問題?翠麗一怒之下,離家了。翠麗跑到湖邊,他看見了心語,心語對他說:翠麗?我是心語公主。我找你有事?天聽從菩薩那邊得知你剩下半年的壽命,所以想娶你為妻,能讓你得到幸福,他是愛你的。翠麗從天聽那邊得之自己只有半年壽命,
  贏政問:慧心!你傳的又是什麼道?慧心說:我傳的是儒家思想。贏政說:就是當年舜帶走的第一把金鑰匙嗎?我們這裡已沒有人記得它了。慧心說:儒家思想提倡者愛人?就是仁愛之心,人不仁和禽獸有什麼分別?贏政笑說:慧心啊!我們不是禽獸。慧心說:人沒有仁愛之心,就是禽獸。贏政又笑說:我贏政算不算是一個禽獸呢?慧
  翠麗有很多話想說,確不能說出來,無根還沒入道。贏政一定會安排女人和他睡,自己要比這些女子快一步,這是阿彌陀佛佈的局。翠麗心一狠,把衣服脫了,他對無根說:無根,我愛你。把無根抱著了,他們擁抱了。他們擁抱之後,翠麗說:你根本逃不過贏政的手心,要改變他你就要有必死的決心,你有嗎?無根問:怎樣改變他?翠
  無根和翠麗很早就知道,模子國和珍珠連是兩種不同的科學模式,他們看到了新世界、汽車、高樓、很多路人。無根天一亮就起來了,翠麗跟著他去到一間茶樓。翠麗喝道:拿幾個包子來,沖一壺好茶來。有一客官問:兩位來自哪裡?無根說:我來自珍珠連。這客官說:聽說今天珍珠連大道理連篇,小哥有什麼法說。無根說:不談利益
  孔志對他姐姐心語說:我都聽說了,你發願要救翠麗,我想天聽最後一定會選你,你是真命天女。心語說:我是真心盼他們修成正果,不是為了自己。天聽的母親對他說:兒!我不左右你了,你想和誰在一起就在一起。天聽對母親說:母親,我不知應該和誰在一起。天聽的母親對他說:兒!他們兩個人,你希望誰見佛?你是不是不希望
  小沙彌說:你們為什麽想見佛?你不想活了嗎?翠麗說:活得太苦了,活得太累了,我想逃出自己,我心已無主了。小沙彌說:佛不見你了。佛說;翠麗,請正面一點,不要逃避,真我做主。小沙彌在床上暗想:這些情情愛愛的三角戀關係,終讓人活不自如,誰能忍心做絕斷?幸好當年我做人時,自己移動星曜,把空亡之神移動到我夫
  翠麗大聲說:我不答應,我為什麽要嫁給你。你連公主也不要,要我這個妓女,你是不是有問題?翠麗一怒之下,離家了。翠麗跑到湖邊,他看見了心語,心語對他說:翠麗?我是心語公主。我找你有事?天聽從菩薩那邊得知你剩下半年的壽命,所以想娶你為妻,能讓你得到幸福,他是愛你的。翠麗從天聽那邊得之自己只有半年壽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Thumbnail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雍也第六)。  武城是魯國的一個小城邑。子遊去那裡擔任城宰,也就是最高行政長官。可能回到孔子身邊時,孔子很重視舉才,就問他,『你在那裡發現作用了什麼人才嗎?』子遊就回答
Thumbnail
且看蘇秦悟道後的戰國歷史在同一個期間如何快速演變:公元前314年,齊宣王乘燕國內亂派兵攻占燕國,「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燕王 嘩也被齊軍殺死。 燕國幾乎滅國,直到西元前311年,趙武靈王才決定要派兵護送燕公子職回國即位復國,是為燕昭王(在位時間約公元前311-前279年)
Thumbnail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長第五)。  甯武子,衛國大夫。姓甯名俞,『武』是他的諡號。歷經衛文公到衛成公兩朝,一朝有建樹,一朝碌碌無為。 孔子說:『當國家有道時,甯武子就很睿智。當國家無道時,他就裝糊塗。他的睿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中國歷代如此矢志不渝的聖賢英雄。哪位功成名就、壽終正寢?他們只是千古流芳!
Thumbnail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Thumbnail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雍也第六)。  武城是魯國的一個小城邑。子遊去那裡擔任城宰,也就是最高行政長官。可能回到孔子身邊時,孔子很重視舉才,就問他,『你在那裡發現作用了什麼人才嗎?』子遊就回答
Thumbnail
且看蘇秦悟道後的戰國歷史在同一個期間如何快速演變:公元前314年,齊宣王乘燕國內亂派兵攻占燕國,「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燕王 嘩也被齊軍殺死。 燕國幾乎滅國,直到西元前311年,趙武靈王才決定要派兵護送燕公子職回國即位復國,是為燕昭王(在位時間約公元前311-前279年)
Thumbnail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長第五)。  甯武子,衛國大夫。姓甯名俞,『武』是他的諡號。歷經衛文公到衛成公兩朝,一朝有建樹,一朝碌碌無為。 孔子說:『當國家有道時,甯武子就很睿智。當國家無道時,他就裝糊塗。他的睿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中國歷代如此矢志不渝的聖賢英雄。哪位功成名就、壽終正寢?他們只是千古流芳!
Thumbnail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