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管理你的每一天:建立好習慣、鍛鍊專注力、磨練創意》

2021/07/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管理你的每一天:建立好習慣、鍛鍊專注力、磨練創意 / Jocelyn K. Glei 編
在科技進步與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太容易受到外界訊息和各種資訊而分心。資訊不斷湧入之際,注意力成為最珍貴的資產。這本書著重探討我們現在的工作模式如何,以及重新思考該如何優化;只有掌握好每一天,才能帶來真正重大的影響,進而達成自己所關注的目標!
重複的行為造就了我們。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一種習慣。 - 古希臘哲學家 亞里斯多德
現代人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回應式工作流程」,不斷地努力回覆電子郵件、訊息,在聯繫上消耗太多精力而無法主動處理最重要的事。更可怕的是忙到沒時間停下來改變做事的方式。
如果你希望這輩子有所成就,就得在外界要求與自己的野心劃出一道界線。
  • 重點工作優先做:一開始專注優先處理最重要的工作,再做回應工作。
  • 調整體力的節奏:注意自己每天哪個時段的精力最充沛,把這段時間拿來做最重要的創意工作。在一天的工作中加入充電時間,工作和休息同樣重要。人體會遵循「日內節律」,高效工作九十分鐘後就會達到負荷能力的極限。
  • 固定工作的頻率:萬事起頭難,培養規律的習慣可以維持動能,還能減輕壓力,沒什麼比看著自己穩健的往一個大目標邁進更能讓人滿足。拖延引起的焦慮會讓人未來更不可能全力以赴。
  • 獨處練習:每天都要撥出一點時間,找到心靈的平靜也傾聽內在的聲音。冥想是很棒的獨處方式,基本上只是坐著幾分鐘,什麼都不做。你也會學著注意自己的思緒,能有更好的專注力。
  • 安排時間創意思考:在行事曆上預留「專心時段」,像跟客戶開會一樣的尊重這段時間。這樣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還要做到抵抗分心。
  • 工作進度指標:有所進展能鼓舞人心,可以透過寫日誌、儲存檔案,為工作進展留下紀錄。
  • 學習在混亂中創作:利用「好干擾」對抗「壞干擾」,例如利用設定計時器限時完成任務,用不相關的獎賞獎勵工作成果。工作時交替做必須耗費心力與不必耗費心力的事情,可增加創意及效率,避免疲勞和浪費時間。
  • 保留空白的時間: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在公司草創初期將週一與週四的時間完全空下來,探索、學習思考,花時間做他平時沒有機會做的事。或許我們沒辦法空出一整天,但保留些許時間遠離電子產品,或一個禮拜選個幾天,早上空出幾小時,就能有所轉變。
成功的人與非常成功的人的差別就在:非常成功的人懂得對絕大多數的事情說「不」。 - 股神 華倫・巴菲特
  • 謹慎使用社群媒體:有目的、有意義的聯繫,我們必須了解自己使用社群媒體的動機和原因,如果沒有自覺就容易被螢幕訊息而左右。若因害怕錯過訊息而使用社群媒體時,卻也錯過了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細節。
  • 科技安息日:養成定期把所有電子產品都關掉,就像靈魂重新設定,能讓我們重新開始。
  • 有意識地使用科技:注意自己的身體,不要屏住呼吸。「螢幕呼吸中止症」是指坐在電腦、行動裝置或電視螢幕前時,多數人會屏住呼吸或呼吸的非常淺。坐在電腦前的姿勢經常彎腰駝背,使得呼吸更受到抑制。和行動裝置建立健康的關係,關鍵就在掌控自己的時間,投資自己的人生。
創意不是才能,是一種做事方式。 - 英國演員 約翰・克里斯 John Cleese
  • 練習不必要的創作:茱莉亞・卡麥隆頗為人知的習慣:「晨間隨筆」,建議早上一開始就把腦中自然流出的想法寫在三張紙上,讓思想流動,他認為這是釋放絕妙點子的關鍵。能給你探索新可能、跟隨不切實際好奇心的自由。把空閒時間想做的計畫列成清單,排定特定的時間,做做清單上的計畫。
  • 尋找靈感泉源:靈感卡住時,解決方法通常是暫時抽離。書裡提到運動、規律的睡眠、冥想皆能幫助增加創意的產出。而瓶頸往往可能是其他問題造成的,先停下腳步,問問自己是什麼樣的問題,了解問題本質,就會更好解決問題。
  • 放棄完美主義:不要把目標訂的那麼完美,過度強調完美會帶來龐大的壓力,可能讓你放棄對創意的追求,也會讓你完全無法發揮潛能。先明確設定有意義的成果,清楚中間所需步驟,將各個時間分配到各個步驟,督促自己跟上設定的目標並製作出品質達到水準的作品,有多餘的時間再重新檢視作品。

【總結與讀後感】

我們身處在一個隨時都會分心的時代,「注意力」變成了很重要的競爭優勢。面對外界龐大的資訊,我們要更懂得斷捨離,保留自己的空間也顯得格外重要。這是一本能夠讓我們停下腳步,好好省思自身狀況的書。
雖然這本書以管理工作為主軸,但其實也如同我們面對自己的人生一樣,你想實現什麼樣的目標,就要從管理好自己的每一天開始,養成規律的好習慣,一步一步照著規劃前進。書中提到的冥想,如果沒有嘗試過的話一定要試試!我很推薦,這也是我本來就有在做的。除了內心更加平靜,也更能好好面對自己,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內心。但冥想不是立即見效,而是要持續一段時間才會感受到不同。
Phiby Chen
Phiby Chen
期許自己透過閱讀,思考更多不同的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