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益沙龍#3|我們不偉大,但也不渺小

2021/06/2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有些事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能看到希望。「創益沙龍」來到了第三場,開始開放外賓邀請,就是單純地希望能吸引一群不屈就疫情衝擊,想再積極努力做點事的朋友。太多生離死別天天上演,無力感的不斷積累,若再不有意識地強迫自己做點積極的事,日子就會越來越消沉,未來也就越來越黯淡。事情有沒有做對?或許言之過早,至少是自己開心且認為該做的事。

我們不偉大,但也不渺小

每個人面對事情的態度,有的嚴謹、有的認真、有的熱情、有的輕鬆;也有的質疑、有的冷淡、有的不屑。這當中都沒有對錯,就都只是個選擇,而選擇造就出不同的人生與視野。
從不認為創辦了「創益沙龍」是件多偉大的事!隨著越來越多腦力激盪的成效,共振出許多優質的想法、作法或產品,激勵了一群理念相近的朋友。這或許很令人興奮,也會讓某些人有過多期待,但這完全得靠大夥兒無私的分享、交流與參與,才有機會完成,不是單靠我或是某個人的能力就能一肩擔起的。所以,我們並不偉大!也沒有這麼神!
來自各地各產業無時差跨界線上交流
但也從不認為自己很渺小,做的事很微乎其微。因為再怎麼平凡無奇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份鼓勵或一張訂單,都有可能改變某些人的命運或想法。這也是為什麼,我在一開始就訂下了唯一原則:積極、正向、感恩、接納、陳述、不評判。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的,任何事情也都能從好幾個面向去詮釋,當然也就存在著好幾種解決的方法。所以沒有對錯,只有當下最合適的作為。因為積極、正向,才能努力往好的方向前進;因為感恩、接納,才能讓大家感到安心、備受尊重;因為接納、陳述與不評判,才能讓大家無私的暢所欲言。大夥兒才能從中激盪出創意的花火,找出有用且可執行的方案。

刻意地做&有意識地做

這次討論社群經營技巧時,有提到「刻意地做」與「有意識地做」這兩件事。很多人以前都流於形式,覺得自己刻意模仿或刻意堅持做哪些事情,或許就應該會得到哪些效果,但往往都事與願違。主因其實不在於「刻意地做」,而是「有意識地做」。須清楚自己為何而做?何時要做?怎麼做?和做多久?

把事做完,把事做好,把事做對,本就是三種不同境界。

以個人經驗來說,我會在Facebook上持續每日發表內容,表面看似在分享日常、紀錄生活或宣傳課程,但事實是三種目的,目的一:能清楚臉書的觸及率與功能更新,確保客戶的粉絲專頁運作正常;目的二:藉由張貼的內容,來形塑自己的個人特色,加深網友對我的專業印象;目的三:我可用不同的內容接觸不同的客群,了解他們的喜好,找出自己需要的潛在客戶。這就是「有意識地做」,故我從不會在個人版面上單純發洩心情,這無關隱私公眾形象切割問題,而是我很清楚:一旦上網就屬公開的環境,我們無法掌握看到的人怎麼解讀我們寫下的內容,也無法預知將來會有哪些人看到這些內容對我們產生哪些錯誤聯想或期待。
過往在校園講課時,我也一再告誡莘莘學子們千萬別認為能在自己的個人版面暢所欲言,因為那都是日後求職時,老闆或人資、主管對你留下第一印象的參考。當有這樣的體認後,其實就會形成一種自律,就會謹慎地敲下每一個鍵盤,而不是恣意地當個酸民,還高喊「做自己」。
會議長志蘋老師也給了我一個很好的靈感,同是媒體出身的她,就提到:可把自己所有能發表內容的社群平台當作是付費頻道在經營,假想每發表一次就得付出一定的費用,自然就會精打細算地看待每一次的發言。也就不會花時間在無謂的情緒抒發,或是花心力在與酸民辯解,而是實實在在去思考怎樣的發文能為自己帶來怎樣的獲益?
jamboard白板同步紀錄每人分享如何運用社群經營個人品牌

好好活著!生命就在呼吸之間

絲絲老師分享了季羨林文集:「我們這個小小寰球並不安全。有時會有地震,有時會有天災,刀兵水火,疾病災殃,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駕臨你的頭上,躲不勝躲,防不勝防。對策只有一個:順其自然,盡上人事。」這波疫情真的令很多人產生了不同的人生感悟,也從「夢想清單」轉變成「不遺憾清單」,好好吃好好睡好好活!每次睜眼見到黎明,都是一種恩典。

斜槓只是一個小標,認真過生活才是主題。」志蘋老師分享著。

疫後年代,大家為了求生存,無所不用其極,極盡百般之能事,斜槓到不能再斜,但終究都是過程。一如劇場國寶李國修老師曾說:「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聚焦本業,做到極致,才是我們每一位安身立命的價值。
思考三種層次:我可以做、我能做、只有我能做。找出自己最無可取代的優勢,好好發揮!

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

此次疫情在台灣爆發蔓延,衝擊了各行各業,但也加速了數位轉型。新加入的夥伴Jocelyn就說,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表示:演化過程中,能存活下來的,不見得是最強、最大的,但絕對是反應最快、最能適應的。在這波不確定中,各企業的業績都被腰斬,有的甚至打回原形,需重新開始。故誰能撐下去?誰能復甦最快?必將是日後最容易壯大的那一個。
與其一昧的觀摩別人在做甚麼?學甚麼?越看越恐慌,不如靜下心來思考,自己想學甚麼?或是從觀察他人的學習,去思考自己該學甚麼?從事職業部落客的miumiu,就分享日前她學習了已出版百餘本著作的快筆作家梅洛琳的寫作課:任何文章無論寫的好壞都有其可取之處,可以觀察當中的文筆、辭藻、架構和含意,多閱讀,多了解時下流行語,增加自己動筆的內涵。
「就算沒有出過國,在台灣也能做國際的事。」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如是說。危機就是轉機,如何能在這波疫情中蛻變,學到教訓,沉澱、調整再出發,將以往只能在實體執行的一切,化作線上,透過新媒體力量,輻射到全球,做全世界的生意,再再呼應了「創益沙龍」第一場的主題:因轉變而強大!

本周推薦書單

從事餐飲的淑鈞,對「吃」特別有感,分享了《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讀後心得:
  • 勇於求知:了解越多,選擇更自由
  • 自給不自足:互相依賴,讓我們更强大
  • 有機之外:以地球管家自居,自然會省思自己對地球環境的傷害
  • 公平交易是一種選擇
  • 好好的吃/傳統的真諦/即時行樂不快樂
jamboard白板同步紀錄每人此次動腦會議的心得與收穫

參與動腦分享的天使們

短短一個半小時,進行人脈商機交流;數位工具教學;各產業經驗分享;及共同集思廣益協助彼此提升業績。儘管才剛起步,改變幅度尚未顯著,但在這紛亂的後疫年代,每周能在線上關心一下朋友、將自己閒置的資源透過交流的形式,進行活化或變現。大家取暖、取經驗、取資源,攜手前行!就是『創益沙龍-動腦創新交流平台』創立的初心。期待有你的加入!

{{{預約報名參加創益沙龍}}}

謝謝你的收看!

若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愛心」「收藏」或「FB轉分享」給我一點鼓勵!若有任何想法或建議,也歡迎在底下留言,或到臉書私訊與我交流。
海報設計:宛志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9會員
50內容數
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自媒體經營與培訓,再跨足到元宇宙與AI。關注其趨勢發展,及為現今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又會對各行各業產生怎樣的加乘效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