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化?舒適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一部電影叫做"刺激1995",劇情內容有提到"體制化"。
體制化,字面上的意義,就是我們活在一個制度裡,日子久了就漸漸地習慣了。
而當準備不足及年華老去時,離開了長時間生活的制度裡,需要踏入了另一個不一樣的制度時,往往就會緊張、失落或挫折。
在"刺激1995"片裡,敘述有一個獄友,在監獄待了大半輩子,在年老的時候出獄了,但監獄外的環境已改變許多,這獄友出獄後,因為不適應新環境,落寞無助之下,選擇離開人世。
另一個名詞,"舒適圈"。
舒適圈,顧名思義就是很舒服的圈子;也就是說在這生活圈內,我們得心應手,有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習慣的模式一直持續日復一日。
現在的我正值中年,因為疫情關係也遇到了中年失業。
失業找工作的日子裡,某個靜靜地下午,讓我又想起了"體制化"跟"離開舒適圈",這兩個名詞。
然而,這兩個名詞對於現在的我而言,並不是名詞,而是動詞加上現在進行式。
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父親遇到中年失業,在原公司工作,原公司周轉問題,父親長達半年沒有領到薪資收入,也不敢讓家人知道。最後父親積蓄用盡,想離職找新工作,變勇敢地辭去原本的工作。
那年我懵懵懂懂,陪著父親找守衛的工作,但求職並不順利。所幸父親有親戚貴人的幫助,便到親戚的公司上班,渡過了中年失業危機,也努力的適應新工作新環境,一直到退休,這一段日子實在不容易。
因為有目睹父親的中年失業,年輕時的我,也在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一顆不想失業的種子。
我在職場上,截至目前為止,勞保年資也滿20年了。在前公司也待了14年,幾乎佔了我職涯的一半。雖然曾經有想過離職,但一直沒有決心;也因為沒有決心離職,便安住自己的心,堅持地做好每一個工作任務,慢慢的也從基層爬升為中階主管。
在疫情驅使之下,環境變遷,公司政策及文化改變,工作模式改變,我最後還是離職了。
離職找工作的這段日子,我好像需要重新面對不同的人、事、物,也寄予了很多旁人的眼觀,跟自己的道德底線。
白話的講,不能沒有收入,需要找新工作,也需要放下身段,傾聽跟接受所有的所有。
現在體驗"體制化"跟"離開舒適圈",對於未知我當然害怕。
而害怕的同時也安住自己的心,心不慌不亂才能有所啟發。
我告訴自己,我真的離開舒適圈。
以前年輕的自己,可以適應新環境,現在的我也可以。
除非財務很緊縮,也希望自己能有選擇工作的權利。
離開舒適圈,在踏入新工作,也能夠好好享受生活、體會每個當下。
明天有個新工作面試,祝自己順心。
每個體驗的過程,都是有意義的。
我偶而還有在這些平台出沒,歡迎一起創作。
方格子:
FB:
YouTube:
在potato media平台:
還沒有加入,又想要寫文章賺積分獎勵的朋友
可以用此連結註冊:
並輸入我的邀請碼:
mA63ALR8B
讓我們一起加入創作行列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歡迎來到,吳寓林所🤝平安咖啡廳,希望能藉由互動分享,來更進一步重整、提升自己寫作方向。凡走過,可以留下足跡,也歡迎您的來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近來,身邊和我差不多年齡段的朋友,一旦他們自認為達到財務自由的門檻,就開始提到要退休的意願。除了感覺到他們下定決心想要脫離現狀的期待,卻又隱隱參雜著面對新局的不安情緒。 「有被動收入嗎?」我先問他們這個現實的問題。 如果答案是「資產足夠,但沒有佈局太多的被動收入。」我會告訴他們首先會面對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某日和心理諮詢師談,聽到對方說:「妳現在所經歷的是人生很重大的事件和轉折:中年失業和中年轉職。何況妳是一次面臨兩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啊,原來我步入中年了啊,一直以為中年失業、中年轉職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呢!而且我會做廣播做到退休呢!殊不知正遭逢著所謂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Thumbnail
「跳出舒適圈」這個詞,在前幾年很像口號一樣 我也曾經在這裡面一直打轉過 那時候的我一直拼命地 改變東 改變西 好像拼命得要跳脫那個也許本來就不存在的框架 直到後來我才發現 原來我的舒適圈是『一直改變』 所以如果我要跳出舒適圈 那不就等於『什麼都別做』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人在長時間被制約並被要求以某種節奏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後,一旦抽離,因為一下子原本每天圍繞在身邊的人事物瞬間消失,多少都會感覺生命中的某個世界崩塌了,即使那個世界當初你是多麼的想離開。因為生命重心少了一塊,忽然之間你的世界會暫時失去平衡,但沒關係,這不是世界末日,相反的,這代表你正在重啟生活、走向自由。
Thumbnail
前些天大家對於強迫症有許多迴響,也了解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症頭,想著早期的我,每天上班前一定要巡瓦斯桶,一次,二次,再開再關,出去鎖門了又進來,上班到一半還特地跑回家,看看瓦斯關了沒,門鎖了沒,通常都是有的,那時我因為只有一人在家,老公孩子都在外地,這種情況直到他們回到家同住才有改善,我知道這不是強迫症
「退休」對我來說還有二十五到三十年才摸到的議題,然而我工作的場所,曾經是一個平均年齡五十五歲(我進公司的那一年),而我又正不巧遇到老廠,裡面的同事等同你父親的年齡,只是受到無限的壓榨而已,你試想你五十五歲遇到二十五歲新進的小毛頭你會如何?好的輪不到你,而且又是全男性的場所,為了「考績」可說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近來,身邊和我差不多年齡段的朋友,一旦他們自認為達到財務自由的門檻,就開始提到要退休的意願。除了感覺到他們下定決心想要脫離現狀的期待,卻又隱隱參雜著面對新局的不安情緒。 「有被動收入嗎?」我先問他們這個現實的問題。 如果答案是「資產足夠,但沒有佈局太多的被動收入。」我會告訴他們首先會面對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某日和心理諮詢師談,聽到對方說:「妳現在所經歷的是人生很重大的事件和轉折:中年失業和中年轉職。何況妳是一次面臨兩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啊,原來我步入中年了啊,一直以為中年失業、中年轉職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呢!而且我會做廣播做到退休呢!殊不知正遭逢著所謂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Thumbnail
「跳出舒適圈」這個詞,在前幾年很像口號一樣 我也曾經在這裡面一直打轉過 那時候的我一直拼命地 改變東 改變西 好像拼命得要跳脫那個也許本來就不存在的框架 直到後來我才發現 原來我的舒適圈是『一直改變』 所以如果我要跳出舒適圈 那不就等於『什麼都別做』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人在長時間被制約並被要求以某種節奏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後,一旦抽離,因為一下子原本每天圍繞在身邊的人事物瞬間消失,多少都會感覺生命中的某個世界崩塌了,即使那個世界當初你是多麼的想離開。因為生命重心少了一塊,忽然之間你的世界會暫時失去平衡,但沒關係,這不是世界末日,相反的,這代表你正在重啟生活、走向自由。
Thumbnail
前些天大家對於強迫症有許多迴響,也了解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症頭,想著早期的我,每天上班前一定要巡瓦斯桶,一次,二次,再開再關,出去鎖門了又進來,上班到一半還特地跑回家,看看瓦斯關了沒,門鎖了沒,通常都是有的,那時我因為只有一人在家,老公孩子都在外地,這種情況直到他們回到家同住才有改善,我知道這不是強迫症
「退休」對我來說還有二十五到三十年才摸到的議題,然而我工作的場所,曾經是一個平均年齡五十五歲(我進公司的那一年),而我又正不巧遇到老廠,裡面的同事等同你父親的年齡,只是受到無限的壓榨而已,你試想你五十五歲遇到二十五歲新進的小毛頭你會如何?好的輪不到你,而且又是全男性的場所,為了「考績」可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