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化?舒適圈?

有一部電影叫做"刺激1995",劇情內容有提到"體制化"。
體制化,字面上的意義,就是我們活在一個制度裡,日子久了就漸漸地習慣了。
而當準備不足及年華老去時,離開了長時間生活的制度裡,需要踏入了另一個不一樣的制度時,往往就會緊張、失落或挫折。
在"刺激1995"片裡,敘述有一個獄友,在監獄待了大半輩子,在年老的時候出獄了,但監獄外的環境已改變許多,這獄友出獄後,因為不適應新環境,落寞無助之下,選擇離開人世。
另一個名詞,"舒適圈"。
舒適圈,顧名思義就是很舒服的圈子;也就是說在這生活圈內,我們得心應手,有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習慣的模式一直持續日復一日。
現在的我正值中年,因為疫情關係也遇到了中年失業。
失業找工作的日子裡,某個靜靜地下午,讓我又想起了"體制化"跟"離開舒適圈",這兩個名詞。
然而,這兩個名詞對於現在的我而言,並不是名詞,而是動詞加上現在進行式。
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父親遇到中年失業,在原公司工作,原公司周轉問題,父親長達半年沒有領到薪資收入,也不敢讓家人知道。最後父親積蓄用盡,想離職找新工作,變勇敢地辭去原本的工作。
那年我懵懵懂懂,陪著父親找守衛的工作,但求職並不順利。所幸父親有親戚貴人的幫助,便到親戚的公司上班,渡過了中年失業危機,也努力的適應新工作新環境,一直到退休,這一段日子實在不容易。
因為有目睹父親的中年失業,年輕時的我,也在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一顆不想失業的種子。
我在職場上,截至目前為止,勞保年資也滿20年了。在前公司也待了14年,幾乎佔了我職涯的一半。雖然曾經有想過離職,但一直沒有決心;也因為沒有決心離職,便安住自己的心,堅持地做好每一個工作任務,慢慢的也從基層爬升為中階主管。
在疫情驅使之下,環境變遷,公司政策及文化改變,工作模式改變,我最後還是離職了。
離職找工作的這段日子,我好像需要重新面對不同的人、事、物,也寄予了很多旁人的眼觀,跟自己的道德底線。
白話的講,不能沒有收入,需要找新工作,也需要放下身段,傾聽跟接受所有的所有。
現在體驗"體制化"跟"離開舒適圈",對於未知我當然害怕。
而害怕的同時也安住自己的心,心不慌不亂才能有所啟發。
我告訴自己,我真的離開舒適圈。
以前年輕的自己,可以適應新環境,現在的我也可以。
除非財務很緊縮,也希望自己能有選擇工作的權利。
離開舒適圈,在踏入新工作,也能夠好好享受生活、體會每個當下。
明天有個新工作面試,祝自己順心。
每個體驗的過程,都是有意義的。
我偶而還有在這些平台出沒,歡迎一起創作。
方格子:
FB:
YouTube:
在potato media平台:
還沒有加入,又想要寫文章賺積分獎勵的朋友
可以用此連結註冊:
並輸入我的邀請碼:
mA63ALR8B
讓我們一起加入創作行列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歡迎來到,吳寓林所🤝平安咖啡廳,希望能藉由互動分享,來更進一步重整、提升自己寫作方向。凡走過,可以留下足跡,也歡迎您的來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