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2/09週六分享會:「杜鵑窩的春天_家屬如何回應當事人的親密需求」活動側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實習生幸慧

raw-image

來專線實習的日子已經慢慢步入尾聲,因為夥伴的邀請,我一起參與了專線週末的分享會「家屬如何回應當事人的親密需求」。這個議題也是我很感興趣的,關於當事人在談感情、遇到感情的議題時,身為家屬可以做些什麼?不論是身為家屬、工作者或是對精神障礙議題有興趣的社會大眾,都可以透過這個分享更貼近精神障礙家庭,理解他們所面臨的困難。

    今日的講師也是我們專線的工作人員,由心理師建豪以及社工師宜恩擔任講師。建豪以一個小故事作為今日的開場,故事大致是說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講師接著談論到談感情需要培養的四種能力,分別是:理解自己的狀態、表達自己的狀態、同理別人的情緒狀態、承接與回應他人的能力。講師提到,理解自己的狀態是最難的,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理解自己的情緒,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與人溝通就會產生困難;另外則是承接與回應他人的能力,這部分也是需要經過學習的,經過後天的學習我們才懂得同理別人、回應別人。講師也分別用了兩部電影的片段當作例子,分析當事人談感情的狀況。電影的片段來自於《派特的幸福劇本》與《為她瘋狂》,電影雖然多了戲劇性的元素,但是我覺得其中想傳達的概念其實適用於每一個人。我們都不是生來就會與他人相處的,人與人之間在相處的過程中也許會經歷誤會、爭執、吵架,甚至是關係破裂,面對精神障礙的當事人,這種情況可能會比一般人來得多一些,但是經過後天的學習與互相理解,我們會慢慢做得更好,也會慢慢找到與對方相處的方法。也許當事人的學習比一般人要來得慢一些,但是經過不斷地學習,也一樣會找到自己的步調。而不只是談感情,在很多關係的建立都是如此,當然,遇到喜歡的人,我們會願意多努力一些,願意經歷多一些挫折,面對不喜歡的人,很可能我們比較容易放棄。

    《派特的幸福劇本》電影中有個片段也讓我很感動,男、女主角在餐廳發生爭執,接著在街上大吵大鬧,引來路人圍觀,女主角見到男主角發生危機要被警察帶走了,女主角知道他的心理狀態,即使剛剛被對方的言語傷害,她還是願意立刻對男主角伸出援手,選擇站在他這邊。我覺得可以同理別人的狀態,並且善用回應他人的能力,如果這部分做得適當,就像電影中的結果一樣,其實可以幫助到對方,同時也是雙方關係能不能往前推進的關鍵。最後分享會也討論到容納之窗的理論,如果可以判斷自己當下的狀態,比較容易避免與他人發生衝突,先讓自己處於適中的狀態,再去處理需要溝通或是比較嚴肅的議題。也就是說當雙方都在情緒良好的狀態,才適合處理矛盾或是爭執的事端,不會讓情緒影響自身的判斷。

    分享會帶來很多關於人與人相處的省思,也因為每個家庭樣貌都不相同,我們很難直接下定義精神障礙當事人是否適合談感情,但是把握這些與人相處的能力,不論是否身為當事人或是身為家屬,都是幫助我們與人維持良好互動的方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102會員
201內容數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2025/04/22
「復元」究竟是什麼?問一百個人可能就有一百種不同的答案,在這場周末分享會中,我們跟著長期關注復元議題的張瀞文老師的腳步,從彼此的理解出發,試圖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復元圖像。 
Thumbnail
2025/04/22
「復元」究竟是什麼?問一百個人可能就有一百種不同的答案,在這場周末分享會中,我們跟著長期關注復元議題的張瀞文老師的腳步,從彼此的理解出發,試圖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復元圖像。 
Thumbnail
2025/02/20
一月中旬,我們迎來了2025年的第一場專線周末分享會。諮商心理師蔡宜芳為我們深入剖析了自傷議題,並分享了面對親友自傷時的因應之道。這場分享不只談及因應技巧,更著重在如何在陪伴過程中照顧好自己,為家屬/照顧者們開創出一個理解與支持的空間。 
Thumbnail
2025/02/20
一月中旬,我們迎來了2025年的第一場專線周末分享會。諮商心理師蔡宜芳為我們深入剖析了自傷議題,並分享了面對親友自傷時的因應之道。這場分享不只談及因應技巧,更著重在如何在陪伴過程中照顧好自己,為家屬/照顧者們開創出一個理解與支持的空間。 
Thumbnail
2025/01/23
敲敲話入家服務工作團隊從2016年成立至今已有七、八年了。以「開放式對話」——這個借鑑芬蘭的工作方法,開啟了在台灣的自主學習與實踐,這場活動的演講者葉雅欣是團隊中的資深成員。
Thumbnail
2025/01/23
敲敲話入家服務工作團隊從2016年成立至今已有七、八年了。以「開放式對話」——這個借鑑芬蘭的工作方法,開啟了在台灣的自主學習與實踐,這場活動的演講者葉雅欣是團隊中的資深成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對於不了解的事物,總是會有些失真的想法。
Thumbnail
人對於不了解的事物,總是會有些失真的想法。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別讓擔心、恐懼和焦慮,耗盡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Thumbnail
別讓擔心、恐懼和焦慮,耗盡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不安只是潛意識的「惡作劇」,只要知道了應對方法,就能輕鬆吹散不安的情緒。
Thumbnail
★不安只是潛意識的「惡作劇」,只要知道了應對方法,就能輕鬆吹散不安的情緒。
Thumbnail
最近,在生活中碰上了過去發生過的相似場景,觸發了以前的陰影回憶,在那個當下焦慮感竄滿全身,同時也冒出了很複雜的情緒 「注意!注意!為了保護自己,趕緊做出回應唷!」 身體心理基於保護機制,催促著我趕緊做出決定,不論是趕緊以言語與對方進行理論(戰),或是低聲下氣的與對方拜託(討好)......
Thumbnail
最近,在生活中碰上了過去發生過的相似場景,觸發了以前的陰影回憶,在那個當下焦慮感竄滿全身,同時也冒出了很複雜的情緒 「注意!注意!為了保護自己,趕緊做出回應唷!」 身體心理基於保護機制,催促著我趕緊做出決定,不論是趕緊以言語與對方進行理論(戰),或是低聲下氣的與對方拜託(討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