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自己採果速度的極限?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前些日子被調去邊緣棚,當邊緣人採番茄,採番茄採到有點職業倦怠,雖然身體還在動,但腦袋始終保持高速運轉,從購物節該不該換手機、一年半沒有碰書本,該如何拾回閱讀的好習慣?一直到紐西蘭環島的旅遊規劃、還有回台後打算進入什麼產業跟職位?履歷該怎麼寫、事前該做什麼功課與準備等。
思考一直很發散,有點抓不到哪些才是最該先專注的議題,最近學著用Trello把想到跟想做的事情都先丟在上頭,再來根據輕重緩急的順序去安排,做一點是一點,求進度的每一天。
關於如何簡單測試自己採果速度的極限,也是自己最近常思考的議題,至於為什麼會想到這問題,其一是因為自己速度也達到一個瓶頸,不知道是已經到達自己的極限,亦或者還有其他進步空間;其二是最近公司進了許多新人,有些人來請益,該如何了解自己採果速度有確實進步?
思來思去,再搭配日常的工作觀察與經驗,最後得出兩種方式:
  1. 採果行為檢視(微觀):Set車與不Set車之間的時間差(或速度差)
  2. 採果結果驗收(宏觀):有果跟沒果之間的時間差(或速度差)

Set車與不Set車之間的時間差(或速度差)

每次採果前,我們都有一些前置作業要做,必須先將箱子、垃圾籃都布置妥當後,才能開始採果,而採果前做的這些前置流程,我們就稱作「Set車」。
在同一天中,要知道自己當天採果速度的快慢,可以從有無set車的採果時間差略知一二,前提是自己要先對一車採了多少時間,對應多少速度有點概念,相關的時間觀念可以參考先前的文章《如何成為一個採果快手快快手:掌握核心觀念與時間背後代表的意涵》。
通常老鳥們為了衝速度,在一早進棚後,不會馬上打卡上班,而是先set幾台車後才開始,犧牲幾分鐘的上班時間,來換取開頭幾車的速度。
但幾次特別注意下來,發現其實有無先set車帶來的速度影響差異不大,甚至有時明明先set好了車,最後採出來的時間還比沒set車的速度還要慢。
在穩定的情況下,雖然每車速度不會一樣,但速度也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舉例來說:
  1. 假如一早先Set了三台車,時間分別為21、22、23分鐘一車,平均一車為22分鐘左右;
  2. 如果沒先Set車,時間也是21、22、23分鐘一車,平均也是22分鐘一車左右,表示有無先set車速度影響不大,甚至還少賺因為set車所損失的基本工時。
撇掉人為干擾的因素,像是被司機卡到出口,或是植物照護的人擋路等等,正常來說已經set好了車,可以減少30秒甚至1分鐘的時間,一定要快於沒set車的速度。
如果沒有的話,表示自己的採果速度不僅如此,可以再更快,而自己要做的,就是找出影響速度的關鍵差異,讓自己的身體記住他。
以我自己為例,當我發現自己可以讓沒先set過車的速度等於或快於set過車的速度,最後我意識到是心理作用讓我採果速度更快。
當我前幾車(先set好的)速度快的時候,為了讓速度保持一致,在後續set車跟採果的時候,我下意識會讓自己的動作更快,因此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記住動作變快的感覺,把這感覺變成新常態。
當新常態成為基礎後,我的速度會跟原先採set好的車速度差不多,但用新常態的速度採set好的車,會比原先採set好的車速度還快,直到我採沒set好的車速度上不去為止。這段有點繞,容我再次舉例說明:
  1. 假如我原先採「set過的車」,一車花費時間21分鐘。
  2. 等開始採「沒set過的車」,因為心理作用,自己動作加快,最後也是21分鐘一車。
  3. 當自己把採「沒set過的車」的方式給記住,習慣之後都是21分鐘左右一車。
  4. 因為21分鐘一車成為新常態,之後再採「set過的車」就會更快,變成20分鐘一車。
  5. 5-1:因為心理作用,自己動作加快,採「沒set過的車」也是20分鐘一車。
  6. 5-2:因為心理作用,自己加快動作,採「沒set過的車」落在21分鐘一車。
  7. 如果為5-1的情形,就會一直反覆循環3到5-1的流程,直到5-2的極限值為止。
當下採完一車,自己的速度只有自己知道, 因此這流程的主要用意是在認知自己現階段的極限速度在哪
上述流程看似複雜,主要是因為有些人對自己的時間與速度沒什麼概念,需要一兩周的時間才能踏上軌道,但只要實務上操作幾次,熟練之後相信就能清楚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

有果跟沒果之間的時間差(或速度差)

如果說set不set車的時間差可以當作採果當天的即時反饋,有沒有果之間的時間差,就必須等到隔一天的速度表出來才能知道自己前一天的速度是多少。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用在採果也有一曲同工之妙,如果換句話說,把這句話改成「快手難為無果之採」也絲毫無違和感。
有果,我們採能採得快,反之沒果的話,幾乎都在掃街沒再採果,腳動的多,手動的少,速度自然快不起來,也應證採果的核心觀念之一:
沒在採果就等於沒輸出(重量),要盡可能地減少零輸出時間。
有果跟沒果的速度落差會非常明顯,尤其是快手的速度通常會比慢手掉得更多。
我們採果的天數是每周一、二、四、五,六日番茄長兩天,反觀只有一天的禮拜三,果長得不夠快,因此通常過完六日的一、二果會比較多,而四、五的果較少,所以如果要比較果多果少的速度差異,就必須要將一周四天的採果速度表一起拿來比較,才能知道自己的速度有沒有進步。
之前新人問我怎麼採快,不論快慢,我都會用很老套的方式回答,從基本動作教起,畢竟採果就是基本的動作一直做,因此只要採果的動作熟練,自然就會快了。
但現在如果有速度表可以參考,我會盡量依照他們的狀況給予不同建議。因此,比起上述set車的方式,用每天的速度表進行比較,更直觀也更簡單的判斷自己還有多大的進步空間。
拿我看到新人採果的成績來說,當我看到果多的時後速度為每小時400公斤,果少的時候也是400公斤,我就能直接知道這新人還有進步空間,我可以點他,但他必須去思考為什麼自己在果少的時候,速度不降或是降很少的原因?因為我不知道他怎麼採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果少還能有這樣的速度,反之表示果多的時候應該要更快才是!這也意味著,只要能把果少時候的採法,複製到果多的時候,他們就能突破自己速度的新高。
就像在邊緣棚,有幾位新人也是從速度未達標看到現在速度快500,都到這樣的速度,其實也不太需要特別教說該怎麼採快。
因為他們已經知道怎麼快了,只是被自己的想法給侷限住,認為自己快不起來,其實他們要的只是一個突破盲點的建議,點開之後,剩下該怎麼做,他們自己就會知道。
看你們上週的成績,果多果少的時候速度都差不多維持在450到500,不像我們老人果多果少速度差異很明顯,正好今天果多,我要想挑戰自己的速度,你們要不要也挑戰600看看?
還記得最爆果的那天,我跟他們這樣說,雖然他們最終沒有達到600,但是時速570也是締造了他們自己的新紀錄,相信有這樣的紀錄加持,突破600也只是遲早的事。
雖然不知道他們看不看得到這篇文章,但在這邊送你們一句話:
你們採果的速度比自己想像中的快,要對自己有點信心!

兩種比較方式的差異

通常快手對時間的敏銳度很高,對自己的極限速度也有所了解,因此可以從每車的時間上,得知自己是正常發揮,還是有所退步的訊息,自己就會判斷下一車是該快一點,還是在維持現狀的速度下試著挑戰極限。
因為對每一車的時間都有在注意,一天下來,也大概知道自己速度落點在哪裡,而隔天的速度表則是驗證對自己速度掌握的精準度,跟對時間的敏銳度
因此可以說,Set車與否的比較方式是微觀觀察自己的採果行為,你必須時時刻刻觀察自己每車的變化,對於平時沒有在注意自己採果時間的人來說,因為初期沒有基礎數據,必須累積一定的數據量才會知道自己採果速度的變化與狀況。
有果與否的比較方式是宏觀驗收自己的採果結果,因為不能直接從每次採完一車的方式給予回饋,最起碼必須至少等到隔天的速度表下來才能參考,雖然不能對具體採果的行為給予詳細建議,但可以從自己果多果少的速度變化,去思考是否還有改善空間,對採果行為做一些微調。

如何突破自己的極限

如果利用上述兩種方式真的檢驗到自己速度的極限值怎麼辦?難道真的就卡在速度500上不去嗎?
每個人速度到一個階段都會遇到一個檻,跨過就會更上一層樓,至於如何採快的方法,可以參考之前寫過的文章《如何成為一個採果快手快快手:掌握核心觀念與時間背後代表的意涵》,因為比起採果技巧,我更重視採果核心觀念的掌握。
這邊就簡單做個如何採快的結論
採果考慮的不僅是如何採快,而是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採到最「重」!

時間上

  • 只要沒在採番茄,就等於沒有輸出,要盡可能的縮短零輸出時間
  • 猶豫會拖慢時間,要把理想上的觀念變成實務上的直覺

重量上

  • 剪一刀的代價,是要增加一串番茄的重量,而非減少番茄重量。
  • 轉色番茄可不剪,留果是為了更的明天。

採果實務上

先求有、再求好、最後再求快。
  1. 階段:多詢問觀察老手,學習大部分人都掌握的採果技巧。
  2. 階段:整合採果資訊,打造屬於自己的採果SOP。
  3. 階段:有紀律、嚴格遵守自己的採果SOP提升採果速度,看是否有不好採的流程可以改善,或是有新觀念的啟發幫助改善採果流程。
不要小看觀念的重要性,一個觀念對了,它會伴隨到你每個工作的細枝末節,當別人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時候,你都有理可據。
文末,祝大家聖誕快樂!
跟番茄場的朋友們共度2019年的歡樂聖誕夜,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一天
avatar-img
247會員
469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人績效賺的不多,團隊合作是否能賺比較多呢?在用幾篇文章釐清因果關係後,我的直覺開始告訴我,團隊合作好像真的能賺的比較多。 我將現行計算個人績效的方法,跟假設團隊績效的公式套進去比較後,發現結果跟想像中的不盡相同!意外的結論,也讓我重新體驗一回何謂:「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還記著不時進不同部門支援,總有陌生同事跟自己搭話,通常都會用「你哪個部門的?」當作話題起手式。往往別人聽到我來自採果部門,第一時間反應離不開下面幾句: 採果賺很大捏!Bonus賺很多吼!聽說你們旺季時薪水周周破千! 但真相呢?並不是每個人都採得快,也不是人人都有績效獎金。透過這篇文章,聽我娓娓道來。
關於基本薪資和績效獎金,賺哪個才划算? 對於快手而言,雖然採快可以多賺獎金,但是如果沒有拿捏好時數與獎金之間的平衡,其實虧的反而是自己;對公司方而言,採手採得越快,他們省下的人事成本則是越多。 不是賺獎金不可以,只是再賺績效獎金的時候,不要忘記基本時數才是根本,以免造成因小失大,捨本逐末的情形發生。
澳洲打工度假,要成為快手需要哪些條件? 首先要知道公司的薪資結構,這樣才知道時薪與績效的部分,有關自己可努力採快的部分值多少錢。 1.針對績效的部分,將數字轉換為時間概念; 2.採快不是唯一重點; 3.猶豫會拖慢時間,要把理想上的觀念變成實務上的直覺; 4.實務上:先求有、再求好、最後再求快。
開始思考要時數還是要績效的議題,是有天在採果的時候,如往常一般到了休息時間,同事問我一道題: 休息時間到的時候, 1. 應該先走到離溫室出口最近的打卡機,打卡後休息; 2. 還是先找離自己最近的打卡機先打卡後,再去休息。 究竟哪種打卡方式對我們來說比較有利? 結論是終究還是「取決於自身的採果速度」。
許多人很好奇我在番茄場待了半年,到底能賺多少錢?這篇文章簡單跟大家解惑從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我整整半年賺了多少。 總結來說每周「至少」賺750元、存500元,生活大小花費要壓在250元內的目標達到,確實存了至少500下來,每周還超標150元左右,有時還能奢侈去鎮上或是市區吃大餐呢!
一個人績效賺的不多,團隊合作是否能賺比較多呢?在用幾篇文章釐清因果關係後,我的直覺開始告訴我,團隊合作好像真的能賺的比較多。 我將現行計算個人績效的方法,跟假設團隊績效的公式套進去比較後,發現結果跟想像中的不盡相同!意外的結論,也讓我重新體驗一回何謂:「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還記著不時進不同部門支援,總有陌生同事跟自己搭話,通常都會用「你哪個部門的?」當作話題起手式。往往別人聽到我來自採果部門,第一時間反應離不開下面幾句: 採果賺很大捏!Bonus賺很多吼!聽說你們旺季時薪水周周破千! 但真相呢?並不是每個人都採得快,也不是人人都有績效獎金。透過這篇文章,聽我娓娓道來。
關於基本薪資和績效獎金,賺哪個才划算? 對於快手而言,雖然採快可以多賺獎金,但是如果沒有拿捏好時數與獎金之間的平衡,其實虧的反而是自己;對公司方而言,採手採得越快,他們省下的人事成本則是越多。 不是賺獎金不可以,只是再賺績效獎金的時候,不要忘記基本時數才是根本,以免造成因小失大,捨本逐末的情形發生。
澳洲打工度假,要成為快手需要哪些條件? 首先要知道公司的薪資結構,這樣才知道時薪與績效的部分,有關自己可努力採快的部分值多少錢。 1.針對績效的部分,將數字轉換為時間概念; 2.採快不是唯一重點; 3.猶豫會拖慢時間,要把理想上的觀念變成實務上的直覺; 4.實務上:先求有、再求好、最後再求快。
開始思考要時數還是要績效的議題,是有天在採果的時候,如往常一般到了休息時間,同事問我一道題: 休息時間到的時候, 1. 應該先走到離溫室出口最近的打卡機,打卡後休息; 2. 還是先找離自己最近的打卡機先打卡後,再去休息。 究竟哪種打卡方式對我們來說比較有利? 結論是終究還是「取決於自身的採果速度」。
許多人很好奇我在番茄場待了半年,到底能賺多少錢?這篇文章簡單跟大家解惑從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我整整半年賺了多少。 總結來說每周「至少」賺750元、存500元,生活大小花費要壓在250元內的目標達到,確實存了至少500下來,每周還超標150元左右,有時還能奢侈去鎮上或是市區吃大餐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美股因多家熱門話題與龍頭企業市值快速增長受到關注,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 開設台股及美股複委託帳戶、定期理財的便利性。 定期投資適合單筆資金有限、經驗不多的理財小白、上班族,或者忙碌、沒時間研究基本面的朋友,國泰世華CUBE App美股定額投資功能,操作便利性幾乎完勝海外券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極簡閱讀》:終於來到最後一篇了,前面講如何透過閱讀來學習外,本篇要帶出該書的重點 ─ 如何透過閱讀讓自己與別人都能夠順利學習! 想要學習辦一場好講座的秘訣嗎?那就不能錯過今天的內容!
Thumbnail
《極簡閱讀》: 今天要來講講知識體系的建構,其中建構的方法就是靠便利貼學習法!今天我們會一起來談談這兩個主題。
Thumbnail
我們觀察到喜歡極簡生活的朋友似乎都有一些共同點:喜歡閱讀、喜歡學習! 我們推想這可能是因為在實踐極簡生活的過程當中,大家都發現到自己對於物質方面的需求已經很了解了! 而且又因為極簡生活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來做一些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情,加上閱讀和學習又是這麼有趣的事情! 因此閱讀、學習和進修就變成
Thumbnail
「為什麼都要和人保持距離」, 「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和人拉近距離」砂說。
Thumbnail
印度聖雄甘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你必須成為你希望看到的改變。」(You must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Mohandas Gandhi) 是的,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也不需要去改變別人。我們若想世界有改變,首先就要改變自己,行動起來!
Thumbnail
但是德國的集中和組織卻沒有鬥過英國的自由和法國的民主,因為儘管德國組織得更好一些,但是卻抵擋不住英國的海運控制的全世界資源和美國加入以後更大的人力和生產能力。但是德國的組織也確實有它的能力。大致上講,德國人如果是在對方優勢不超過四倍的情況下,德國人至少能打平手。雙方力量相等的情況下,德國人每次都打贏
Thumbnail
長期以來,香港民主派都認為,六四事件的問題是「大家」不知道真相。「大家」特別是指中國大陸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的責任是散佈真相,只要知道真相,中國人就會基於同情心和正義感站在六四學生的一方,聲討政府,導致專制的結束或民主化。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美股因多家熱門話題與龍頭企業市值快速增長受到關注,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 開設台股及美股複委託帳戶、定期理財的便利性。 定期投資適合單筆資金有限、經驗不多的理財小白、上班族,或者忙碌、沒時間研究基本面的朋友,國泰世華CUBE App美股定額投資功能,操作便利性幾乎完勝海外券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極簡閱讀》:終於來到最後一篇了,前面講如何透過閱讀來學習外,本篇要帶出該書的重點 ─ 如何透過閱讀讓自己與別人都能夠順利學習! 想要學習辦一場好講座的秘訣嗎?那就不能錯過今天的內容!
Thumbnail
《極簡閱讀》: 今天要來講講知識體系的建構,其中建構的方法就是靠便利貼學習法!今天我們會一起來談談這兩個主題。
Thumbnail
我們觀察到喜歡極簡生活的朋友似乎都有一些共同點:喜歡閱讀、喜歡學習! 我們推想這可能是因為在實踐極簡生活的過程當中,大家都發現到自己對於物質方面的需求已經很了解了! 而且又因為極簡生活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來做一些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情,加上閱讀和學習又是這麼有趣的事情! 因此閱讀、學習和進修就變成
Thumbnail
「為什麼都要和人保持距離」, 「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和人拉近距離」砂說。
Thumbnail
印度聖雄甘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你必須成為你希望看到的改變。」(You must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Mohandas Gandhi) 是的,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也不需要去改變別人。我們若想世界有改變,首先就要改變自己,行動起來!
Thumbnail
但是德國的集中和組織卻沒有鬥過英國的自由和法國的民主,因為儘管德國組織得更好一些,但是卻抵擋不住英國的海運控制的全世界資源和美國加入以後更大的人力和生產能力。但是德國的組織也確實有它的能力。大致上講,德國人如果是在對方優勢不超過四倍的情況下,德國人至少能打平手。雙方力量相等的情況下,德國人每次都打贏
Thumbnail
長期以來,香港民主派都認為,六四事件的問題是「大家」不知道真相。「大家」特別是指中國大陸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的責任是散佈真相,只要知道真相,中國人就會基於同情心和正義感站在六四學生的一方,聲討政府,導致專制的結束或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