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生物學中的探索實驗(4)現代生物學進行式

更新於 2021/07/1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經過布里恩和富蘭克林對探索實驗的刻畫後,生物學哲學家伊略特(Kevin Elliott)接手並擴張,他在2007年國際生物學歷史、哲學與社會研究年會(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tudies of Biology, ISHPSSB)中,邀請布里恩、美國哲學家瓦特斯(C. Kenneth Waters)和澳洲生物學哲學家奧瑪莉(Maureen O’Malley)組一個專門討論生物學探索實驗的論壇。
同年,他們在《生命科學的歷史與哲學》(Histiory and Philosophy of the Life Sciences)期刊,出版了一系列討論探索實驗的文章,其中由瓦特斯撰寫〈探索實驗的本質與脈絡:介紹關於探索研究的三個案例〉作為導言,介紹探索實驗的起源以及後面三篇文章主要內容。三篇文章分別是由布里恩從當代後基因體分子生物學、伊略特從毒理學、奧瑪莉從後基因體學(metagenomincs)之各領域實驗研究中,深化探討探索實驗(或探索性之實驗行為)的本質。
先說瓦特斯的導言,他介紹斯坦爾和布里恩的部分我們就不在這裡重述,但他介紹完兩人的探索實驗哲學觀之後,得出一組小結:一、區辨傳統由理論指導的實驗和探索實驗不在於以是否檢驗理論或產生新假說為主,因爲「理論考量可以以多種形式指引實驗行為」﹔二、探索實驗未必完全沒受理論影響,對此應該做更細緻的區別:「理論指引」(theory-directed)與「理論接受」(theory-informed)﹔三、無論是探索、理論接收、理論指引,這些區別都不是截然或斷裂區分的,應把它們視為連續性、程度不同的差異(Waters 2007: 276-277)。
綜觀以上三點,瓦特斯認為,實驗行為中,包括設置實驗、產生資料、得出結論,都有背景理論的參與,無論探索實驗面對未知的領域或現象,所產生的科學探問總會與理論有關,而且不是單向有關,是與理論的多重面向有關。因此,究竟理論對探索實驗扮演什麼角色不再是識別探索實驗最重要的特徵,最重要的特徵在於,實驗行為能在不訴諸相關理論的情況下,找到重要發現(significant findings),而所謂「重要」可從實用目的來看,也可以從能使我們針對某理論目標學習到操控現象的新方法,甚至從中發展出一個新概念框架等各方面來理解何謂重要發現(Waters 2007: 279)。
換言之,探索實驗的定義項不再適合從狹義地看理論對之扮演什麼角色來定義,而是建議從廣義地看探索實驗能為科學發現帶來什麼積極作為來判斷。我們可以看到,瓦特斯強調「重要性」(我看成是「積極作為」)和富蘭克林的「啟迪性」其實很類似,他們對探索實驗行為的本質都著重在是否能為科學進展做出實質貢獻。但如何評估「實質」呢?可以從哪些面向上來看呢?
系列文章中有一篇是伊略特的〈奈米毒理學中的探索實驗行為〉。伊略特在文中,除了爬梳與分析毒理學案例外,並綜合上述談論探索實驗哲學家的案例,對探索實驗的目標、理論於其中扮演的角色等複雜關係,總結提出一個可供分析的分類架構,分類架構包括以下三個面向:「探索實驗的目標」、「理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區辨參數的方法或策略」。每個面向,又分四到五個細項。第一面向「探索實驗行為目標」包括:辨認規律性與發展新概念、獨立或操控特定存有物或現象、發展實驗技術、裝置或模擬、解決異例。第二面向「理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包括:理論僅扮演微小角色、理論只提供背景資訊、僅作為研究起點、構成探索計畫等,呈現出探索實驗與理論間的複雜關係。第三面向「區辨參數的方法或策略」包括:在一組實驗設定中,調查各種參數﹔使用多重實驗技術來刻畫現象﹔使用高通量裝置收集大量資料﹔發展可以分辨參數的模型與模擬等。有了這個框架與分類後,我們終於可以以一種「非以理論為主」的多元且多面向的角度來解析探索實驗的複雜性(Elliott 2007: 322-330)。
最後,在同本期刊內,還有布里恩以當代分子生物學的案例來回應,有些哲學家質疑探索實驗只是大部分實驗行為中相當邊緣的一類,或只會出現在科學研究很早期、很短暫的階段,布里恩不認同這樣的質疑,他以更靠近現代的後基因體分子生物學實驗論證:探索實驗不僅在現在,也會在未來,一直在生物科學實驗實作中扮演必要角色。
以上,我們介紹了探索實驗自近代電磁學發展的起源,以及生物學哲學家陸續挖掘生物學不同時期的探索實驗,努力展現生物學探索實驗具有什麼特殊性、其與理論之間如何存在非以理論為核心但理論仍很重要的複雜關係、還有它對分子化前、分子化後、當代、甚至未來的生物學實作為何是重要的。
① Waters, C. Kenneth (2007). “The Nature and Context of Exploratory Experimentation: An Introduction of Three Case Studies of Exploratory Research.”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the Life Sciences 29(3): 275-284.
② Burian, Richard (2007). “On microRNA and the Need for Exploratory Experimentation in Post-Genomic Molecular Biology.”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the Life Sciences 29(3): 283-310.
③ Elliott, Kevin (2007). “Varieties of Exploratory Experimentation in Nanotoxicology.”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the Life Sciences 29(3): 311-334.
④ O’Malley, Maureen (2007). “Exploratory Experimentation and Scientific Practice: Metagenomics and the Proteorhodopsin Cas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the Life Sciences 29(3): 335-358.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既布里恩之後,生物學哲學家開始思考是否生物學也有類似布里恩說的探索實驗?富蘭克林(Laura Franklin)注意到,當代生物學家使用能處理巨量資料的「寬」裝置(“wide” instrumentation),使生物學家以有別於以往用傳統、近乎手工的方式進行實驗研究,更能獲得科學進展,她認爲,這讓
    在生物學真的邁入分子化前,許多生物學家是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如形態學(morphology)、生理學(physiology)、細胞學(cytology)、胚胎學(embryology)、生化學(biochemistry)、與遺傳學等,進行著各自的研究。隨著若DNA分子結構被解開將會翻開生物學劃時代新頁
    雖然新機制論在許多方面都提出與傳統以物理化學為研究對象的科哲各種不同的看法,但對於實驗與機制假說的關係,嚴格地說,仍維持在「實驗是為檢驗(testing)假說為目的」的看法。原因是,他們所提出來各種發現機制之實驗策略總離不開「框架例示」(schema instantiation)這個大主軸。所謂「框
    培根說,實驗是引導科學家認識自然並建立科學理論的「開拓者」(pioneers)(Bacon [1627] 2002: 486)。新機制論延續培根實驗哲學的基本精神,將實驗視為發現新機制的重要工具。最開始,生物學家會先對現象的起因提出一個機制框架(也就是機制假設),框架內有些內容已知,有些內容未知。為
    傳統實驗方法學主要關注的是:如何推論因果依賴(causal dependency)。比較近期的哲學發展其中有一支是從「新機制哲學」(the New Mechanical Philosophy)發展而來。什麼是「新機制哲學」?簡單講,就是一種用構成現象的成分(新機制論者稱「存有物」(entities)
    (1)實驗生物學中的彌爾方法 生物學家常要從實驗資料中「推導」出隱藏在現象底層的因果關係,而他們最常使用的推理方法可追溯到十九世紀的哲學家彌爾(John S. Mill)的方法論,後人直接稱為「彌爾方法」(Mill’s Methods)。 (照片來源:網路) 彌爾方法源自人類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推論方式
    既布里恩之後,生物學哲學家開始思考是否生物學也有類似布里恩說的探索實驗?富蘭克林(Laura Franklin)注意到,當代生物學家使用能處理巨量資料的「寬」裝置(“wide” instrumentation),使生物學家以有別於以往用傳統、近乎手工的方式進行實驗研究,更能獲得科學進展,她認爲,這讓
    在生物學真的邁入分子化前,許多生物學家是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如形態學(morphology)、生理學(physiology)、細胞學(cytology)、胚胎學(embryology)、生化學(biochemistry)、與遺傳學等,進行著各自的研究。隨著若DNA分子結構被解開將會翻開生物學劃時代新頁
    雖然新機制論在許多方面都提出與傳統以物理化學為研究對象的科哲各種不同的看法,但對於實驗與機制假說的關係,嚴格地說,仍維持在「實驗是為檢驗(testing)假說為目的」的看法。原因是,他們所提出來各種發現機制之實驗策略總離不開「框架例示」(schema instantiation)這個大主軸。所謂「框
    培根說,實驗是引導科學家認識自然並建立科學理論的「開拓者」(pioneers)(Bacon [1627] 2002: 486)。新機制論延續培根實驗哲學的基本精神,將實驗視為發現新機制的重要工具。最開始,生物學家會先對現象的起因提出一個機制框架(也就是機制假設),框架內有些內容已知,有些內容未知。為
    傳統實驗方法學主要關注的是:如何推論因果依賴(causal dependency)。比較近期的哲學發展其中有一支是從「新機制哲學」(the New Mechanical Philosophy)發展而來。什麼是「新機制哲學」?簡單講,就是一種用構成現象的成分(新機制論者稱「存有物」(entities)
    (1)實驗生物學中的彌爾方法 生物學家常要從實驗資料中「推導」出隱藏在現象底層的因果關係,而他們最常使用的推理方法可追溯到十九世紀的哲學家彌爾(John S. Mill)的方法論,後人直接稱為「彌爾方法」(Mill’s Methods)。 (照片來源:網路) 彌爾方法源自人類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推論方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Thumbnail
    這篇教學介紹如何進行中文語音訓練,包括準備素材、GPT-SoVITS安裝步驟、音頻切割、字幕打標和推理等。文章提供了清晰的教學步驟,適合初學者閱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吳照麟,68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全人平衡+科技養生=全衡養生"路上的好友。 在上篇:老陳的"平衡整復":他人的體驗+他自己的回應(5/5-1)_ 養生大師吳清忠“台灣在養生行業的機會ㄧ”課程後的學習+應用的結語: “以上說明:傳統中醫醫理針對慢性病的養生+調理+健康恢復, 比較現
    Thumbnail
    2/18 早餐 減少兩個免洗筷。 在壽豐市區唯一的素食早餐,推薦香椿抓餅和他們自製素排,素排的味道和口感根本就跟雞排一模一樣。 小缺點是店內沒有提供內用的餐具(筷子、湯尺),還有鍋貼、飲料都是事先做好的,都會有一次性的物品產生。下次或許可以和老闆建議,或是就"選擇"其他不會產生一次性垃圾的品項來
    Thumbnail
    猶記得前陣子發生國中生割頸事件震驚全台,而校園內所發生的眾多紛擾也不僅止於校園霸凌,同儕之間相互捉弄或是言語嘲諷,都很容易引發衝突而觸犯法律,而這本書的作者吉靜如是少年調查保護官,她在少年法庭上遇過無數的案例,也基於加強法治教育的前提而寫下這本書作為預防犯罪的提醒。 書中不只是提到常見的霸
    Thumbnail
    這不是在說一個無法實現夢想退而求其次的故事。 而是自我實現的過程。
    Thumbnail
    平時絕對沒有這樣想的時間與空間。很多的事填滿了我的時間讓我沒有餘裕想到死亡。感覺我是無限的。但這種傲慢在騎車的時候完全潰擊。
    Thumbnail
    勞動是有其必要的。 聽起來像似什麼熱血的宣言,其實,我只是說做家事而已。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Thumbnail
    這篇教學介紹如何進行中文語音訓練,包括準備素材、GPT-SoVITS安裝步驟、音頻切割、字幕打標和推理等。文章提供了清晰的教學步驟,適合初學者閱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吳照麟,68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全人平衡+科技養生=全衡養生"路上的好友。 在上篇:老陳的"平衡整復":他人的體驗+他自己的回應(5/5-1)_ 養生大師吳清忠“台灣在養生行業的機會ㄧ”課程後的學習+應用的結語: “以上說明:傳統中醫醫理針對慢性病的養生+調理+健康恢復, 比較現
    Thumbnail
    2/18 早餐 減少兩個免洗筷。 在壽豐市區唯一的素食早餐,推薦香椿抓餅和他們自製素排,素排的味道和口感根本就跟雞排一模一樣。 小缺點是店內沒有提供內用的餐具(筷子、湯尺),還有鍋貼、飲料都是事先做好的,都會有一次性的物品產生。下次或許可以和老闆建議,或是就"選擇"其他不會產生一次性垃圾的品項來
    Thumbnail
    猶記得前陣子發生國中生割頸事件震驚全台,而校園內所發生的眾多紛擾也不僅止於校園霸凌,同儕之間相互捉弄或是言語嘲諷,都很容易引發衝突而觸犯法律,而這本書的作者吉靜如是少年調查保護官,她在少年法庭上遇過無數的案例,也基於加強法治教育的前提而寫下這本書作為預防犯罪的提醒。 書中不只是提到常見的霸
    Thumbnail
    這不是在說一個無法實現夢想退而求其次的故事。 而是自我實現的過程。
    Thumbnail
    平時絕對沒有這樣想的時間與空間。很多的事填滿了我的時間讓我沒有餘裕想到死亡。感覺我是無限的。但這種傲慢在騎車的時候完全潰擊。
    Thumbnail
    勞動是有其必要的。 聽起來像似什麼熱血的宣言,其實,我只是說做家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