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另外一個30日挑戰-Day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日期:7/10
  • 閱讀時間:7:05 - 7:20
  • 寫作時間:7:20 - 7:48
  • 製圖時間:7:48 - 7:56
  •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raw-image
腦中的放大鏡

有一次國中時,父親某次的訓話讓我至今印象深刻,因為那是我第一次感受最大衝擊的一次。雖然訓話的事由我已經不記得,但是印象中父親要送我到外縣市唸書,而當時的我其實非常依賴家庭給我的安全感,在父親說出重話之後。

我站不穩往後退了兩步,也許在別人眼中看來,就只是往後退兩步,但其實當下我腦袋正感受到天旋地轉般的暈眩,我覺得那一刻似乎被剝奪人生最大的安全感,好像從此無依無靠一樣。然而換到大學時期的我,卻巴不得能夠離家越遠越好,甚至想選到外縣市的學校,能夠擺脫家裡的束縛。

情緒放大我們的感受

常常別人給的建議回饋,經過我們當下的情緒,感受可能就會像原子彈一樣爆發,甚至會像我一樣,在那一刻感受到「絕望」。我們的腦袋會不自覺得把感受「放大好幾倍」,甚至覺得可能一輩子都會受到影響。然而我們回顧過去許多的難關,時至今日來看,是不是常常會覺得當初的自己怎麼這麼蠢,為了小事情而勞心勞力。

如何避免腦中的放大鏡
  • 認知自己的當下反應:當我們收到一份回饋建議的時候,是否曾經觀察過自己當下的「情緒反應」或是「習慣思維」,其實我們對於回饋建議的接收,也會有種「慣性反應模式」,先發覺自己的慣性反應模式,就越容易跳脫當下的反應
  • 預想最糟的情況:這也是許多人常用的方法,當我們預想最糟的情況,心裡自然就會有所準備,當真實的情況發生的時候,往往都不會是最糟的情況,所以我們自然就比較能夠接受
  • 改變視角 - 讓自己成為旁觀者: 要跳脫當下的情緒,有一個很簡單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當作旁觀者的角度,來詢自己的對於這個事件的想法。在「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這本書當中,提供一個非常簡單有效的方式「呼喚自己的名字」,「某某(自己的名字),你覺得對方的回饋建議真正想說的是什麼?」。 應用這個方法很簡單就可以讓自己從情緒跳脫出來,成為旁觀者的角色來看待事情。
  • 改變視角-從未來回顧過去:「當下」對我們的情緒是感受最深的時刻, 然而過了十天、十個月或是十年之後呢?當下的事情在人生當中就會變得微不足道, 「從未來回顧過去」這也是能夠讓我們擺脫當下情緒的好方法。

關於這個「謝謝你的指教」當中「拆解扭曲之物」篇章, 更詳細的方法,可以參考「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這本書,裡面提供了更多的方法,讓我們可以去控制腦袋中常常會喋喋不休讓我們「加深情緒的小對話」

其實我之前也很常出現這樣的「腦中小對話」, 就會讓自己處於害怕的狀態下裹足不前,我也開始漸漸養成習慣,使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事情,並且給予自己更為客觀的思維以及建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的沙龍
12會員
68內容數
2023/01/15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本書,我會用「真實」來形容,甚至真實到難以面對。雖然每篇文章都不常,但是許多都可以引起內心的共鳴。 也可說這本書包含了許多書籍的重點,比如說我很喜歡的「1月13日 - 小事精通,累積自信」,看到這個標題我腦袋想到好幾本書都有提到類似的概念,甚至許多的Podcast也有提到。 建立
Thumbnail
2023/01/15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本書,我會用「真實」來形容,甚至真實到難以面對。雖然每篇文章都不常,但是許多都可以引起內心的共鳴。 也可說這本書包含了許多書籍的重點,比如說我很喜歡的「1月13日 - 小事精通,累積自信」,看到這個標題我腦袋想到好幾本書都有提到類似的概念,甚至許多的Podcast也有提到。 建立
Thumbnail
2023/01/08
無論是新鮮人求職或是職場老鳥,面對職涯心裡總是會有個盤據已久的疑問「我的興趣能不能變成工作?」,你覺得呢?興趣該不該變成工作呢? 那麼我們用一個情境來做思考,大多數的人都會喜歡出國旅遊,如果有一個人非常熱愛旅遊,於是他依照自己的興趣找了一份導遊的工作,是不是就非常符合興趣呢? 這是在真實的情況下,我
Thumbnail
2023/01/08
無論是新鮮人求職或是職場老鳥,面對職涯心裡總是會有個盤據已久的疑問「我的興趣能不能變成工作?」,你覺得呢?興趣該不該變成工作呢? 那麼我們用一個情境來做思考,大多數的人都會喜歡出國旅遊,如果有一個人非常熱愛旅遊,於是他依照自己的興趣找了一份導遊的工作,是不是就非常符合興趣呢? 這是在真實的情況下,我
Thumbnail
2023/01/02
閱讀對某些人來說只是一種「興趣」,但是能將書中的知識落地為實際的應用,甚至透過一連串的實驗之後,打造出專屬一個人的「夢幻工作」,這本書就是作者綜合了大量的閱讀以及實作之後,轉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這本書是由閱讀前哨站的站長-瓦基所寫的第一本書,作者本身沒有特別的背景,前份工作是台積電的高階工程師。而是
Thumbnail
2023/01/02
閱讀對某些人來說只是一種「興趣」,但是能將書中的知識落地為實際的應用,甚至透過一連串的實驗之後,打造出專屬一個人的「夢幻工作」,這本書就是作者綜合了大量的閱讀以及實作之後,轉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這本書是由閱讀前哨站的站長-瓦基所寫的第一本書,作者本身沒有特別的背景,前份工作是台積電的高階工程師。而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多元複雜而交互重疊的情緒,是人們對於事件感受的泉源,身為訊號的感受,使人們能在第一時間觸發各種思考方式。
Thumbnail
多元複雜而交互重疊的情緒,是人們對於事件感受的泉源,身為訊號的感受,使人們能在第一時間觸發各種思考方式。
Thumbnail
明白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復原力」,好好增強感受著個部分並學習如何妥善利用「後設認知」,能夠幫助我們在工作、學習、人際關係、自我探索上達到更高程度的發展,以及更舒服的順應在這些關係裡。
Thumbnail
明白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復原力」,好好增強感受著個部分並學習如何妥善利用「後設認知」,能夠幫助我們在工作、學習、人際關係、自我探索上達到更高程度的發展,以及更舒服的順應在這些關係裡。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闡述了大腦運作時,用「最糟的角度」來思考事情的後果。躁鬱症患者基於過去失敗的經驗與大腦的功能缺陷,對糟糕的狀況和感覺更加根深蒂固。將挑戰拆成小任務可以增加自信心,透過成長型思維策略幫助患者更聚焦、更專注在進步的動力。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闡述了大腦運作時,用「最糟的角度」來思考事情的後果。躁鬱症患者基於過去失敗的經驗與大腦的功能缺陷,對糟糕的狀況和感覺更加根深蒂固。將挑戰拆成小任務可以增加自信心,透過成長型思維策略幫助患者更聚焦、更專注在進步的動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