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大同小異與大不相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九月二十日(農曆七月三十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raw-image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大家好。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大同小異」和「大不相同」這兩句話。在社會上說「大同小異」的「大」字,一般解釋,是指形形色色的世界。但依佛教的角度來看,就不是這樣講,這個「大」字,什麼最「大」?世間有什麼大過於心?所以,我們說這個「大」字,就是在說心,萬法唯心。

我們同在一起修行,這個「同」字,就字面上看,外有三面包圍著,裡面上有一横,一横下面有一個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心,今天講修行,就是要我們「同心」,要共同一心啦!請問你們現在有幾顆心?你們若不能共同一心,那這樣要如何了斷生死?所以,從文字上看,「大同」兩個字很簡單,實際上卻是包含了一切。說到「小異」,是指我們處處沒意見,有意見就有一個我,就有執取,凡事「依教奉行」就是在去掉我們的煩惱習氣。

我們教主釋迦牟尼佛,囑咐末法眾生「以戒為師」,那我們就要「依教奉行」。不過,現在的人都太聰明了,認為這樣不合理,那樣也不合理,處處都有意見,對吧!你若這樣思惟,因果要怎麼詮釋呢?

長老指示、教導我們,我們就要依教奉行,假若他的教導是錯的,這個因果就完全由長老來承擔,所以我們只要遵從他的意念指示,完全的依教奉行,當下這一念就是清淨信受;你若說:「師父!您講錯了!」這樣你就變成違背因果,這就是分別,彰顯出來的是:「自己的所知障,在障礙著自己。」你若說自己才是對的,凡事盡是他人的不是,事實上,這是自己的分別心在執著,你不能依教奉行,就必須背負那個因!

raw-image

譬如我們早上出坡,帶領的人指導錯誤了,我們還是依教奉行,這個因果是指導的人要背負;又如在行持方面,師長指導一本外道的書給你看,你怎麼知道他的境界到什麼程度?說不定是師長在考驗你的知見?你若有正知見,看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去請教:「師父!這本書是屬於哪個法?」禪宗師生的禪機對答,就是在考驗學生的知見。

譬如五祖弘忍大師,教弟子寫偈頌,神秀大師是當時的首座弟子,他深夜在廊下壁上寫了一首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六祖惠能大師也寫一首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兩首偈的意義,就「大不相同」了。這在社會上,就是你的思想跟我的思想,是「大不相同」。

現在的人,對於修行基本理路都沒有,怎麼會有正確的知見?假若你在修行過程中,能依教奉行,不去起意念、執取、生事。僧團能六和合相處,這樣就不會變成修行的阻礙與逆境,相對的是一種增上緣。

有人說修行,要找一個清淨道場。其實,我們的心就是道場,道場就是我們的心,「心莊嚴,道場就莊嚴」。所以修行,心不能隨隨便便的。你們光量寺有共住規約嗎?

raw-image

學員答:

有。

院長開示:

道場要有共住規約,有列入常住眾,共住規約中的事項可以申請,沒有列入共住規約中的就不能申請。一切常住的事,大家要共同遵守。你們要知道,修行就是要克服、要忍耐;就是在對治煩惱、習氣,煩惱轉了,就自在了。

末法時代,常住往往都儘量去遷就大眾。本來常住是永遠恆住的,是永遠不變,不增不減的。所以,常住物若用壞了,就要補貼常住,這就是直心。你若沒有直心,就會解釋說:這個東西本來就快壞了,不用補貼啦!由常住再買新的就好了。這樣就是講人情,如果一直隨順人情,到最後,有過失的人,一點功夫都沒有,這是誰的過錯?

所以,常住的規約,是不能任意遷就的,是這樣就是這樣,大家都如實遵守,才能真正的自在。常住的東西,若用壞了就要賠償,這樣大家才會珍惜、警惕。例如你要領取一樣物品,就會去留心、注意;若物品雖然還堪使用,但不是很新,你就不要領取,可是你不要提出這個問題,說:「這個東西快要壞掉了。」

這其中真正的道理,自己要去明白,要去體會出來。若沒有體會,你說出來,就變成在責怪管理庫房的人,沒有盡到責任。所以說在常住,不管被分配到哪一個部門,都要靈靈覺覺,保管好糧食或器具。

譬如有人向你領取一支故障的器具,他沒有注意到,就把故障的東西領走了,變成他要賠償常住,這樣管理庫房的人,也要背負因果的,不是說這件事情,與管理庫頭的人就沒有關係。你們現在有沒有體會,其中真正的道理,為什麼要這樣做?還是眼睛裡,只有看到自己,若是一直講自己,心中那個「我」,就會越膨脹越大,這樣只會種下痛苦的地獄因。

員問:

院長!若常住沒有的東西,也不是很需要的,是否就不要隨意增設添購?

院長開示:

常住沒有的東西,若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發達所製造出許多的新產品,大家都說好用,你就跟著大家買,這就完全是在追求生死法。我們出家修行,說要斷生死,才會說「大同」。大同就是大眾,所以我們要明白,「大同」這兩個字的真實意義才好。

raw-image

學員問:

院長!若有住眾申請添購物品,那我們就要視情況,如果不必增加的,就篩選或勸導,是嗎?

院長開示:

一般居士來寺裡住,他若要出家,就要觀察一段時間,看他的根機適不適合?如果不適合過出家的生活,就不要太隨順他。可是現在末法時代,大家都沒有這樣做。有的寺院辦理短期出家,他們都沒有問遮難。若沒有問遮難,要如何授沙彌戒?不可以認為這只是短期出家,沒有關係的,如果是這麼做,戒師就要背負因果。

總之,你若不如法,就是助長他的業。世間的事,有的表面上看起來是良善的,但是你都要仔細探討,思惟清楚才好,若沒有探討清楚,就容易有偏差。一般社會人士,都希望別人對他好,你幫助他,他就會產生一種「利用」的想法。因為在社會上做事,大部分都是有利益輸送的關係。我們出家人,講求的就是「無一物」,「無一物」就是大家坦白、清淨。

譬如共住規約,若住眾年紀比較大的,規矩守不來,就可以開緣。但開緣的範圍也要有一個程度,不是說開缘就像世俗人一樣,什麼都行,那怎麼稱為修行,對吧!修行的一切都要落實在生活中,並從中去履行實踐。譬如住眾身體不舒服,常住就應該要派人照顧膚慰,這都是合乎戒法的,這樣對住眾來說,他才能安心辦道。

raw-image

你看,弘一大師當初在弘揚戒律時,弘揚至一個女眾道場,他都自己帶睡袋,安住在道場界外。當她們送齋飯給弘一大師時,他主張飯菜都要和大眾一樣,若和大眾不一樣,他就不吃、不接受。

不是像現在,某某道場的方丈來了,或某一位老法師來了,就煮特别豐盛的佳餚來供養。現在黑心的商人,都會在素食材料中添加一些魚精或肉精;所以口味好,不見得就是好的。我們說「覺悟」,「覺」是不迷;「悟」是醒悟的意思。

中國古德曾說:「家貧出孝子,嚴師出高徒,茅屋出狂僧」,可能這種道理比較少人會去講。
譬如說「家貧」,像日本時代,貧窮到沒食物吃,家裡孩子又生得多,男眾要去當長工,女眾要去當女傭。女傭是要會看眼色的,若是頭家娘(老闆娘)眼睛一轉動,就要知道她要做什麼?才有辦法待在那裡工作。男眾去當長工,頭家(老闆)還沒有休息,長工是不敢休息的,早上還要比頭家早起,要打掃內外一切環境,還要等頭家一家人吃飽了,才可以吃飯。
頭家娘若是比較沒有度量,都要撿他們全家吃剩的食物,吃得不好、又吃不飽,還要做粗重的工作,工作量又多。你看,那個時代的人,可以做到這樣,那現在的人怎麼差那麼多?對吧!
raw-image

又說「嚴師出高徒」,若沒有嚴格教導他,處處開方便門,因緣要怎麼發生,別人也無法預測啊!我告訴你們,像我那天在水池旁翻車,沒有人會相信。本來我是在彌陀院禁足加行,部份常住的工作,都交代淨某師處理,在立觀世音菩薩聖號那塊石碑的地方,有一道年久失修的水溝,被上面排下來的水,沖刷出一個窟窿,大約有兩坪寬的水泥路,若有人經過,是會不小心跌倒、受傷的。

還有抽水機那裡,有一棵杉樹,那個地方的路基都被掏空,泥土也已經裂開了,請淨某師去看,回來後說:沒有辦法處理;請工人來看,也沒有辦法做。我心想:「我自己出去做好了,不然那些工程沒有處理好,實在是一個隱憂。」當我施工到十一點,淨某師說要提飯到彌陀院給我,我說:「不用了,水泥灌到現在,你這樣跑上跑下的太疲累了,我自己上齋堂用齋就好了。」

哪知,那天大寮的如某師特別發心,他叫淨某師說:「師父的飯菜,你提過去給他。」淨某師從樓梯那邊提下去,我的車子從大門這邊開上來,直接開到齋堂,如某師說:「飯菜已經提下去了。」我心裡想:既然已經提下去,我就下去吃好了。

但是他提下去的午齋,有一碗炒麵、一盤菜,又拿一個鍋蓋。如某師是用水壺裝麵和菜,怎麼又拿一個鍋蓋呢?那天有很多工人來施工,我想:麵吃一吃就好了,這些菜留給那些工人吃,就把鍋蓋跟那盤菜放在車上。

車子開到工地時,沒想到,放在鍋蓋上的那盤菜,就滑到一邊去;看著它斜下去,我就趕快用手去接,一時沒有注意,車子的方向盤就偏移了,於是整台車就這樣翻了下去,當下我就一直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到那台車,正好停在魚池旁邊,我就從車裡爬出來了。車子翻下去,就像滾筒一樣,一直滾,滾了五、六次才停下來。不然,這下子可能要到魚池裡喝水了。因為翻車的地方,剛好在魚池旁邊,那附近又沒有人,這下子喝水,一定喝到飽了。

這條路才剛開通不久,可能是在提醒我:「都還沒有施工完成,就要開始修行?」(台語:有頭無尾)就是這個因緣,我才請阿揚師傅他們來釘模板,現在才把水泥灌起來。因緣就是這樣,你說這要怎麼預測呢?

raw-image

所以,這個就是為人師長的要嚴格。有一本祖師的語錄,裡面有個公案非常清楚,師長教導徒弟,徒弟不受教,把師長的話都當成「馬耳東風」(台語),不理不睬的,直到徒弟死後,投生成魚,魚的背上長出一棵樹,牠在水中游行,樹一動魚背就流出鮮血,痛苦萬分。

他的師父是已經開悟的人,看到這條魚,就知道這是他那位徒弟所投生的,一念慈悲心起,就在船上幫他做一場水陸法會。當水陸法會圓滿,那條魚蒙受功德後,當下的靈性就超脱了;之後他的師父,將那棵樹鋸下來做成木魚。這就是我們現在早晚課誦,所用木魚的緣起,你看因緣果報就是這樣。

還有一個公案,是講師長沒有盡責教導徒弟,徒弟做錯了也沒有糾正他,當徒弟死了以後,就墮落畜生道投生成龍,龍的果報,是每個月要被火燒一次,要燒到只剩下龍骨,然後才慢慢長出新的肉,一個月肉長滿了,又要再被火燒,燒到剩下龍骨,如此反覆地受報,真是痛苦萬分。

當他深受這種果報的時候,才念及他的師父沒有盡責教導,恨他師父說:「你當我師父時,沒有盡責把我教育好,讓我死後墮落受這種果報。」有一回,他師父坐船,被投生成龍的徒弟遇到了,牠很氣憤,要撞翻船,索他師父的命,他師父被逼跳海,死亡之後,墮落到地獄道。你們若有覺悟,想要出家,就要相信因果。因果是如影隨形,你不相信它,它還是緊跟著你的,這一點你們一定要了解。

raw-image

為什麼說「茅屋出狂僧」?我們住茅蓬,是要用功修行的,不是像有的人住茅蓬,是在逃避事情。當初人家住茅蓬,如古德都是到了相當的程度,自己有力量自行用功,這樣才去住茅蓬的。而且要有覺悟,若沒有人供養,沒有人送東西來的時候,就要自己處理。過去住深山修行的人,得道的人都是這樣,都避免出名的。

如虛雲老和尚,他把一個荒廢的道場重建起來後,就改名又到別的道場去。倓虛老和尚也是這樣,一直不斷去整修廢墟的道場。尤其是虛雲老和尚,他在六月求雪,求到天上都下雪。大家要知道,這是老和尚的工夫,是他的德行感召天地。當皇帝召請他的時候,他又改名離開了。

現在的人,天天都想揚名,這都是貪著名相的道理。我們學佛的人,眼光要遠,心量要大,不可貪求小利,不可故步自封。要知道,不能大捨就不可能有大智;不能大苦,就不可能有大樂。大覺世尊是由大捨大苦中來的。

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他當太子時,淨飯王怕他去修行,於是在皇宮裡面,建了四季享樂的宮殿,他大捨,捨掉一切去出家修行。釋迦佛是來娑婆世界,示現給我們看的,大家看起來好像都明白,知道這些道理,但是心裡呢?,念念都是說:「我太辛苦了!我已經付出很多了,是嗎?」

raw-image

今天我到藤湖的大慈山,那裏有一位柯居士住在台中港,是二線一顆梅花的居士(警官),剛好是「智者文教基金會」那些委員的朋友。他們說:師父!他過去曾經去淨律寺皈依,他心裡有些疑問,想請教師父。

本來他是住在宿舍,但因為宿舍環境不好,空氣也不好,於是自己就買了一棟房子,才剛搬進去住一個半月而已,他最小的兒子就在紅綠燈下,被車子撞到第三節的頸椎,導致全身癱瘓不能動了,他懷疑是不是那間房子不好。就請了三位地理師去看風水,結果三位地理師說法不一,三位講三種狀況,他現在猶豫不決,心裡納悶著:這間房子大概是風水不好。

楊居士就跟何居士說:「要不要請師父到你家看一看?」他還說:「若請師父到你家,你就會比較有信心。」禮拜六那天,因他親自來淨律寺,邀請我去他那裡普照一下,所以我一大早就到他家,幫他灑淨一下,回到淨律寺的時候,才早上八點多。

我跟載我回來的郭居士說:「我想順便到大慈山看一看,見識、見識人家的建設。」看了人家的建設,感覺真是很慚愧,他們的山很高,所用的材質都很堅硬,建造的擋土牆也非常牢固。

回來之後,我想一想,往淨律寺那條路,路邊的安全防護欄沒有做也不行,再怎麼節儉,安全設施也不能省。大慈山那裡的建設,一切的工程,都是出家人在做的,看到那裡的出家人,有的人開挖土機,有的人開堆土機,他們整天都在外面為常住工作,真是令人感動。

大慈山住持,常某法師本人也沒有在現場,他那些徒弟大家都很合作。他們自己買幾台挖土機,還有堆土機,都是那些徒弟在操作機械,而且行駛得很順暢。你們可以去那裡看一看!那些出家人都很刻苦耐勞,又很合作。

阿彌陀佛!我那天去參觀,本來以為工人怎麼這麼早就在工作了,再仔細一看,原來他們都是穿出家的衣服,著短掛,大家都是身體健康,又笑咪咪的工作,你們可以去參觀、參觀。

raw-image

當初廣欽老和尚,在建設承天禪寺的時候,我看那裡的出家人,也是如此,尼眾使用單輪手推車,都推得很起勁,鐵筋抬得嗄嗄叫(台語)。有人會這麼想,老和尚都修得那麼好了,怎麼還叫他的徒弟去做呢?

那時,有一位從香港來的修行人,向老和尚請教說:

「老和尚!請您開示。」

他又說:

「我在香港,般舟三昧行七遍。」

老和尚聽了就說:

「你行般舟三昧七遍,你要跟我開示才對。」

他說:

「我現在想在台灣買個百坪的土地,搭一間茅蓬,四邊環境整理、整理,就很好修行了。」

老和尚說:

「這比較簡單啦!寸外的容易,但是寸心難求啦!」

而他現在已經擁有好幾甲土地(常住腹地),並有雄偉輝煌的建築物了。修行若不從心地上下功夫,那真是太可惜了。

昨天「員林蓮社」有一位法師來淨律寺,我就告訴他,以前幫人家做長工的,回到家裡也沒得吃,只好留在老闆家工作,換一碗飯來餬口,而且都要等老闆全家吃飽了,剩下一些菜湯,隨便吃一吃而已。若沒有立志,想要忍辱也忍不下來的。
所以我告訴他,那時候的人,以社會上來說,是靈靈覺覺的,在第一時間的付出,只求換取一碗飯吃,這就是布施。遵守主人的教導,這是守戒。被打、被罵,還要吃剩的飯菜,這就是大忍辱。工作若沒有進展,就怕被人辭職。你看!每天都要這麼打拼,這就是大精進,對吧!做人家的長工,住在老闆家,一住就是十幾年,這就是大禪定。我說,這是不是六度萬行?菩薩六度萬行在哪裡?
「是菩薩成就眾生,還是眾生成就菩薩?」又譬如東西壞了,是要拿東西去配合專家(菩薩)修理?還是專家(菩薩)要去配合修理東西?

大家對這個道理,有沒有辦法體悟出來?一年過一年的,自己應該去回憶,有沒有進步?我今年若說,因果通三世,去年所行,今年是否比去年更進步?明年又該如何進步?還是越學煩惱越多?時間差不多了!你們要回去上供了,我們這裡也要上供。

raw-image

學員問:

院長!今晚要插地藏香共修嗎?

院長開示:

要啊!但也要知道插地藏香,與稱念地藏王菩薩聖號的意義。這一念濟度眾生的慈悲心,若沒有提起來,插香就是妄緣。你若說,不是每天都有叩幽冥鐘嗎?你的心,若沒有通透到幽冥界,鐘聲傳到幽冥,幽冥界眾生的苦刑,是不會停止的。

假若,你只是在那裡唱歌叩鐘,以為有鐘的響聲就好了;這樣第一消磨自己的時間(台語:消磨,是耗損的意思),第二又阻礙别人。所以真正修行,就是通透這個心的理體,發揮作用,因此才說燈火,如油燈若沒有燈芯,怎麼會有燈火呢?

學員問:

院長!大慈山那個道場,大家都說很莊嚴,對社會很有貢獻。

院長開示:

說到貢獻,若真的有貢獻,我們也要隨喜讚歎,對吧!廣欽老和尚,當初從大陸來台灣,在廣明岩時,南部的信徒就一直去禮請他,請求老和尚到南部為他們開示,結個法緣,讓法輪常轉。老和尚心想:他們這麼誠心誠意的邀請,有一天就真的去南部弘法。從南部要回承天禪寺時,路經嘉義關仔嶺,就進去大仙寺拜訪開參老和尚,開參老和尚親自出來迎接。

問到:

「老師父!您去哪裡?」

廣欽老和尚回答:

應信徒誠懇邀請,我去南部一趟。

開參老和尚就說

「老師父啊!挑出去賣,是無值錢。物品若是好,拿出去賣就沒價錢。(台語)」

自從那次開始,廣欽老和尚就沒有再出去弘法了。人家老和尚只有一句話就聽懂了,老參跟老參對話,就這麼一句話,不必講很多。

量某師!佛法說自覺覺他,自己要如何有覺?要如何覺他?你們現在修到這個程度,也應該要清楚這兩句話的意涵。

學員答:

請院長慈悲開示!

院長開示:

我們說自覺,自己要先下工夫,自己若不明白,要覺他是很難的,對吧!你若自己都不明白,要如何指導他人、帶動他人,別人可能對你所說的話,不但不相信又阻礙,產生分別心。

學員問:

院長!近來佛教界,有些人寫文章批評,這對佛教也是有影響。

院長開示:

我們不談這個,我們只要認識自己,談人家的事要做什麼,對不對!我們何必浪費時間去談論別人,光是談論自己都談不完了,還要談論人家。現代科技越發達,電腦網路也越方便,相反的,造業的機會也越多,那有什麼辦法?對吧!

raw-image

學員答:

院長!我們只要想到這些就很擔心。

院長開示:

你們怎麼那麼不自在,我們自己要去理解,要去回憶,這是我們自己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是我們過去生,沒有好好修行,愚痴才會有這個共業;我們若有精進修行,早就成就了,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說現在怎樣怎樣,是不是?

我們要了解,一切的際遇,都是自己的起心動念,不是誰安排的。壽命要活到幾歲?,也都是自己所造作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業;自己的福啊!當我們面對事情的時候,要靈靈覺覺,要去明白、去思惟,理解事情的本末,不要隨著動念起舞。

我們要知道,今天這個依報環境,若只是自己一個人,能有靈覺嗎?若沒有外在的環境和境界,讓你觀照,就不會有靈覺?自己要能安住才好。像小沙彌,他也不會變壞,你罵他,他也笑;你問他,他也笑笑;你沒有問他,他也笑笑。對吧!好了!好了!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31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2022/05/31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2022/05/18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Thumbnail
2022/05/18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Thumbnail
2022/05/16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2022/05/16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學佛修行就要徹底的斷除私欲,證得究竟涅槃。彰顯(性德)。人人都有一顆改變的心,卻沒有改變的勇氣?佛陀:給我們一輩子的時間很長,長到讓我們有時間跌倒了再爬起來。而一輩子的時間也可以很短,短到讓你還在懊悔之中,無明、無常就先找上了你! 課程中,你(知)了多少?(行)了多少?妙行先生與同修一同精進! (究
Thumbnail
學佛修行就要徹底的斷除私欲,證得究竟涅槃。彰顯(性德)。人人都有一顆改變的心,卻沒有改變的勇氣?佛陀:給我們一輩子的時間很長,長到讓我們有時間跌倒了再爬起來。而一輩子的時間也可以很短,短到讓你還在懊悔之中,無明、無常就先找上了你! 課程中,你(知)了多少?(行)了多少?妙行先生與同修一同精進! (究
Thumbnail
存異求同,和合無諍(象山慶2022.10.19) 佛法在世間流布,總有顯有隱、有得有失;創宗立派,也各有偏重與偏失,適應各類(大小、繁簡、偏圓)根機,各得其相應之法益,且整體上邁向「解脫、成佛」之道;各體系、各宗派可長短互補、正助互濟,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殊途而同歸,異流而同海。若只許推
Thumbnail
存異求同,和合無諍(象山慶2022.10.19) 佛法在世間流布,總有顯有隱、有得有失;創宗立派,也各有偏重與偏失,適應各類(大小、繁簡、偏圓)根機,各得其相應之法益,且整體上邁向「解脫、成佛」之道;各體系、各宗派可長短互補、正助互濟,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殊途而同歸,異流而同海。若只許推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再來請看到: 丑四、不離願 所以不離,就是不離師長、教授善知識的加持提攜,還有不離同行善知識,不管教授還是同行善知識,總的來說就是為了不離一乘圓頓之法。接著看到頌文: 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丑五、供養願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再來請看到: 丑四、不離願 所以不離,就是不離師長、教授善知識的加持提攜,還有不離同行善知識,不管教授還是同行善知識,總的來說就是為了不離一乘圓頓之法。接著看到頌文: 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丑五、供養願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寅四、「結示令知」。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接著請看到庚十、「釋普皆迴向」。 接著是癸二、「發心代苦」。 接著請看到辛三、「總結」。 接著看到戊四、「結益令知」。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寅四、「結示令知」。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接著請看到庚十、「釋普皆迴向」。 接著是癸二、「發心代苦」。 接著請看到辛三、「總結」。 接著看到戊四、「結益令知」。
Thumbnail
第一時間的付出,只求換一碗飯吃,這就是布施。遵守主人的教導,這是守戒。被打、被罵,又要吃剩菜,這就是大忍辱。工作若沒有進行,就怕被人辭職。你看!一天要這麼打拼,這就是大精進,對吧!你看,做人長工,一住就十幾年,這就是大禪定。我說,這是不是六度萬行?菩薩六度萬行在那裡?是菩薩成就眾生,還是眾生成就菩薩
Thumbnail
第一時間的付出,只求換一碗飯吃,這就是布施。遵守主人的教導,這是守戒。被打、被罵,又要吃剩菜,這就是大忍辱。工作若沒有進行,就怕被人辭職。你看!一天要這麼打拼,這就是大精進,對吧!你看,做人長工,一住就十幾年,這就是大禪定。我說,這是不是六度萬行?菩薩六度萬行在那裡?是菩薩成就眾生,還是眾生成就菩薩
Thumbnail
因為六道當中唯有人道才能修行聖道;神和鬼你再怎麼說,神在天上,鬼在地下,人類往往錯把神明捧到最高點,神明是有賞善罰惡的能力,但這無非是輪迴的一個相狀而已;當在懲罰你的時候,跌下來往往會跌得更深。當你跌到最底的時候,想要挽救起來卻是非常地困難。所以,佛陀的教育宗旨,基本上就是以人為主,大家平等相處。
Thumbnail
因為六道當中唯有人道才能修行聖道;神和鬼你再怎麼說,神在天上,鬼在地下,人類往往錯把神明捧到最高點,神明是有賞善罰惡的能力,但這無非是輪迴的一個相狀而已;當在懲罰你的時候,跌下來往往會跌得更深。當你跌到最底的時候,想要挽救起來卻是非常地困難。所以,佛陀的教育宗旨,基本上就是以人為主,大家平等相處。
Thumbnail
現世社會發展,人心不古,道德觀念日漸淺薄,一般人不太能體會道德的重要,因此懂得禮讓、尊重或吃苦耐勞的人不多。我們要知道,一般肯吃苦的人,看起來都比較有耐心;而貪圖享受的人,就比較缺乏。有智慧的人,能夠思維體會菩薩修學六度萬行的悲智精神,故在付出的當下,便是行菩薩道,處處都能以慈悲、至誠的心待人。
Thumbnail
現世社會發展,人心不古,道德觀念日漸淺薄,一般人不太能體會道德的重要,因此懂得禮讓、尊重或吃苦耐勞的人不多。我們要知道,一般肯吃苦的人,看起來都比較有耐心;而貪圖享受的人,就比較缺乏。有智慧的人,能夠思維體會菩薩修學六度萬行的悲智精神,故在付出的當下,便是行菩薩道,處處都能以慈悲、至誠的心待人。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剛接觸精舍時,初初認識佛法,覺得終於找到正法,心中偷偷想著,我一定要回淨土,再也不想來這個殘忍、互相殺戮而且危險的人間了,但隨著開出的各種罪業,業債如須彌山那麼高時,我才知道自己離淨土有多麼遙遠!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剛接觸精舍時,初初認識佛法,覺得終於找到正法,心中偷偷想著,我一定要回淨土,再也不想來這個殘忍、互相殺戮而且危險的人間了,但隨著開出的各種罪業,業債如須彌山那麼高時,我才知道自己離淨土有多麼遙遠!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