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簡單易懂」並不簡單:寫作的普及性與精簡度(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就是普及化跟精簡度,也是一門專業,不花時間去練,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上周講了一下概念,這周來提一下怎樣精簡,如何精簡才對。

總之,先以「寫好」為目標

怎樣寫出有普及性,又相當精簡的文章?筆者這樣說,你不能為了精簡而精簡。你初步一定得擴充文字,先想著把一篇文章寫好。
精簡寫作很像是修剪樹枝,要有東西可以修剪,就得先把樹苗培育成大樹再說。當可以寫出正確的文章時,我們應該會發現文章的多餘字句很多,此時再去修枝剪裁,把多餘的枝葉裁掉,方可修得漂亮。此時你會發現,文章主體是砍不掉的,只要動了一刀,意思就會跑掉,如同你拿電鋸把大樹鋸掉一半,這還叫做大樹?
精簡的意思,不是要你為了砍文章而砍,只要失去整篇文章的本意,就會讓普及性文章變成宣傳,政治上最常這樣,又稱斷章取義。需要越高程度才能理解的內容,或是看過非常多資料才能歸納的現象,就越容易修成如此。
而怎樣寫作,可以兼顧兩者?筆者認為,你應該要「目的導向」,設定好你的主要目標,而不是為了兼顧兩者去兼顧。
不然可能會寫出四不像的東西……

普及性的寫作:考量讀者的程度,需要累積及經驗

要普及性,就得設想讀者程度在哪裡,你要怎樣寫到人家可以懂,而不要為了精簡而精簡。這只能花時間去累積,不要想像自己剛出社會就可以做到人家數十年的功夫,有此等能力者應該不會來看筆者的廢文。
前一篇也講過了,大多數年輕朋友,之所以寫不出普及性強的文章,最主要的理由還是資料累積太少,所以要解釋現象的時候,往往只能看到一個面向。
例如,某棟房子要賣了,為何要賣?資訊太少的人,很可能會直覺說他缺錢、他投資失敗脫手……等,就算問了當事人,賣家也不見得會說實話。若你對當地的房價有點概念,就會把某些原因剃除,知道越多越能收斂選擇。但如果你只知道某一個因素,就會跟瞎子摸象一樣,深信自己摸到的是真理。
要寫普及性的文章,資訊太少就會寫不出來,主因就是了解的面向太少,你無法根據解說對象的程度,去設定解說難度,並擴充解釋內容到人家可以理解的範圍。這很像班上數學第一名的同學,去教倒數第一的解題,會教到生氣翻桌,狂念「這麼簡單你怎麼不懂!!!」是一樣的道理。
(編:因為根本不知道人家哪裡不懂,或就算知道也「無法理解」,或無法適當表達;不懂的人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今天你跑去跟飛彈部隊的軍官,解釋中國飛彈打台灣的威脅性,絕對跟講解給一般老百姓聽的不一樣。
如果你跟筆者一樣抱持著,想做科普軍普XX普的普及化寫作,那麼就得放下為了精簡而精簡的想法,先擴寫出來再說。一個簡單的概念,重複、反覆地說,往前說又往後說,這都是必要的,因為你的設定對象就是不懂嘛!!!

精簡化的寫作:針對性的特寫,而非刻意去脈絡

但你真的要精簡文字,目的是要做懶人包,那該怎麼做?筆者建議,用拍照的概念去寫,而不是剪裁樹枝的想法。
當你想要把整棵樹放進懶人包中,很容易剪裁到整棵樹分崩離析,但若你的想法只是從不同角度拍照,那麼作法就會不同了。
具體一點說就是,拍照式的懶人包,是挑出重點放大解釋,其他的地方則是帶過去就好,或以脈絡式的方式去提,讓讀者自己發覺,這篇文章只著重在「某件事情的因果」,其他的可以透過懶人包的內容去延伸。
現在懶人包常常被罵說是洗腦用,主要的理由是很早就有政治文宣,用斷章取義法剪裁了他想要的內容,然後其他部分絕口不提。而支持者看習慣了,就會把文宣跟懶人包畫上等號,直覺認為其他懶人包若沒有提到某件事,那就是文宣。
怎麼破除這種偏見並不在這篇重點,就不說了,筆者的意思是:
一篇好的懶人包,是能完整表達一件事情的因果關係,而非為了剪裁掉各種不想要表達的資訊,才產生出來的。

「不需表達」和「不想表達」的差別

請各位注意,關鍵在於其中資訊是屬於「不需要表達」,還是「不想要表達」。
這差別很大,對一個正要準備會考的國中生來說,你在升學懶人包中,加上每個大學科系未來的出路,這是不需要表達的資訊,對國中生而言大學畢業還早得很咧,變數那麼大,現在講幹嘛?但若你把升學懶人包中的各校拿掉一部分,從「台北市國中升高中懶人包」,變成「台北市國中升公立高中懶人包」,這就是不想要表達私立學校的做法。
有沒有差?當然有,還很大。在這政治上最常見,要比政黨支持度,做了電話、網路、手機等等民調,結果只講網路民調超過8成,其他都不講,為何?這讀者應該很清楚了。

術語通常無助普及,是給「同儕團體」看的

最後,筆者要解釋一些事情,讀者是否有在看筆者的文章,尤其是教育性的文章中,看到「後設認知」這四個字?應該非常少。若如果您有修過教育學,會發現許多實務做法跟概念,完全就是後設認知,但筆者為何不講?
請讀者看到「後設認知」這四個字後,馬上想一想,自己知道這什麼意思嗎?查一下網路,有沒發現這很像跟自己望文生義的看法差很多?
  • 編按:這類誤解已經非常普遍……但對熟悉這個術語的人來說,恐怕對這種現象是有些後知後覺的。
基本上,筆者寫作極少使用術語,而盡量把術語想要表達的內容,擴充成敘述性文字,常常配合譬喻性案例解釋。因為預設的讀者群,本就是不具備該科專業的專家。
透過大量術語,是可以營造專家的氛圍,但無助於普及化,更不要說是「重新發明術語」。網路年代因為資訊流通太快,導致許多舊知識因為不夠普及,被不明所以的人重新發明,換了一個名詞去解釋。若是中國用語那也就罷了,還可以說是習慣被改變,但不少人是因為自己支持的對象說了,就深信這是一個嶄新的概念,尤以政治人物為多。
太陽下沒有新鮮事,好比我們在講後XX現象,關鍵總是在定義那個後、那個XX現象,不是你有沒有用這名詞。並非用了就代表你懂了,許多名詞的定義,各家學派都不大一樣,更不要提反對方。
讀者若您想要做的是普及性寫作,擴寫再修剪是必要的,少用專業術語也是需要的,更不要帶入大量行話。普及不是寫論文,你不是學校教授,寫網路文章也不是要拿去升等,不需要為了「符合同儕團體審查」,弄得自己痛苦萬分,讀者糊裡糊塗。
千萬不要打一開始就企圖精簡文字,這會像是你剪了一堆植物跟花朵,放在支架上,刻意拿來擺拍的,會很漂亮但沒有內容。
喔,忘了說,若你想當教主,就得先放支架,然後擺好後用濾鏡拍攝,千萬不能讓任何看來不淨的東西混進了畫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4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對於論證過程,我們之前已經講了一些技巧,跟常見於混淆用的敘事方法,這篇要來提一下,怎樣判斷資料來源的可信度,可以有助於提高推論的品質。
筆者個人的經驗是,要把一個有符合三段論的論述好好寫出來,或是至少有條理的敘述自己的想法,沒練個二、三年應該做不到。除非你有人帶,教你潤飾文章,不然就真的是個人天賦很強。有人帶的成長速度會很快,筆者就曾經請前輩指導過,會比自己反覆練習快好幾倍。
這篇將舉出網路文章中(包含筆者在內),常見的推論相關問題。包括訴諸權威、偏見、資格論、過量術語或刻意干擾閱讀,濫用巧合、數字等方式引導讀者等等。
絕大多數人都會誤會,以為批判性思考整套學起來,就可以有自主判斷力不受他人影響。其實多數情況下,論證的評估跟分析,就可能有非常多的問題,甚至可以看出評斷者的背景。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已經紅很久了,不過,似乎還是不少人對這個名詞的內涵不是很清楚,加上許多讀者希望看到普及版,那筆者就獻醜了。真的想深入學習的,坊間賣的書很多,挑一本好好讀完,收穫會比看筆者的簡易版多很多。
最後,一元一次的應用題,這大概是最痛苦的地方,要把現象代換成數學式,很難。依照經驗,多半都要透過大量練習去抓到那個感覺,再說一次,各位爸爸媽媽,你們是人生經驗比小孩多很多,才會覺得把現象用數字描述不難。
對於論證過程,我們之前已經講了一些技巧,跟常見於混淆用的敘事方法,這篇要來提一下,怎樣判斷資料來源的可信度,可以有助於提高推論的品質。
筆者個人的經驗是,要把一個有符合三段論的論述好好寫出來,或是至少有條理的敘述自己的想法,沒練個二、三年應該做不到。除非你有人帶,教你潤飾文章,不然就真的是個人天賦很強。有人帶的成長速度會很快,筆者就曾經請前輩指導過,會比自己反覆練習快好幾倍。
這篇將舉出網路文章中(包含筆者在內),常見的推論相關問題。包括訴諸權威、偏見、資格論、過量術語或刻意干擾閱讀,濫用巧合、數字等方式引導讀者等等。
絕大多數人都會誤會,以為批判性思考整套學起來,就可以有自主判斷力不受他人影響。其實多數情況下,論證的評估跟分析,就可能有非常多的問題,甚至可以看出評斷者的背景。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已經紅很久了,不過,似乎還是不少人對這個名詞的內涵不是很清楚,加上許多讀者希望看到普及版,那筆者就獻醜了。真的想深入學習的,坊間賣的書很多,挑一本好好讀完,收穫會比看筆者的簡易版多很多。
最後,一元一次的應用題,這大概是最痛苦的地方,要把現象代換成數學式,很難。依照經驗,多半都要透過大量練習去抓到那個感覺,再說一次,各位爸爸媽媽,你們是人生經驗比小孩多很多,才會覺得把現象用數字描述不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想要「快速寫作」,絕對不是只有打字速度快這回事,而是要從「如何有效率寫這篇文章」開始談起。
  要有那種不會一兩句話就換行、不使用大量小標輔助、不考慮SEO、不聳動或「工具導向」的文字。要有那種讓人覺得「好長好麻煩」但偶爾還是願意讀的內容。要有那種讀完朦朦朧朧、不自己腦補一些事情就會覺得有讀跟沒讀一樣的「空泛」文字;而不是只有那種會讓自己覺得「喔!我學到了一個好用的技巧」的文章。
Thumbnail
在現代數位時代,我們習慣於直接打開簡報軟體,快速輸入想法,添加圖片和動畫,希望能製作出一份令人驚豔的簡報,可是這種做法往往忽略了一個簡報的本質——傳遞資訊,與聽眾建立真實的連結。今天分享一招我自己也經常在用的方法:要準備簡報,就先別打開簡報(軟體)。 因為麻煩,反而精鍊 在開始製作簡報之前,
Thumbnail
上一篇說到可能不是這麼好的文筆練習法。然後有小夥伴反映,如果不寫得細或者推砌詞彙,害怕文章不夠有畫面或者詳細。其實我個人覺得堆砌詞藻這件事情,只要不是太過份,理論上不會對小說做太多扣分。因為如果推砌的詞藻是虛的(也就是說沒有表達出任何劇情中重要的意涵),那讀者可以選擇跳過。   
Thumbnail
話說…好像大家都對寫小說的技巧滿感興趣的。 那我就托個大,🤭🤭🤭將自己在格子內的留言、建議稍稍整理起來~ 大家不甘嫌、讓我來碎碎唸吧! 這邊是比較零碎偏散文類的小說,以下是我給出的建議。 說真的,我覺得妳的作品偏散文類,如果真要寫出幾千字的短篇小說,那還得練! 可以嘗試先由描述事件,就
Thumbnail
  諸君。   寫大綱,實在是一件非常非常麻煩的事情啊......   小說家平常是如何工作的呢,平平淡淡、日復一日?可以這麼說,其中,大綱是幾乎每一位小說家寫作時都會借助的工具之一。   文字必然包含「內容」,因此每一個說書人勢必需要事先知道自己想表達的事物,才能將故事寫出來。
我的文章都很短,我向來力求簡潔讓觀者一看就懂的文章,如何用最少的文字,完整說出我要說的。 文章中每一個字都是我仔細推敲斟酌使用,文章發佈前自己會反覆看好幾次,挑錯字、贅字、分行斷句、不合理的地方等,發佈後也會回看和修改。 如同笑話集或詩詞,只有幾行字,一看就懂,讓人能笑出來或有感覺、感
Thumbnail
如果你能把你要說的話,只用一小段話就說完,表示你非常清楚你要說什麼,同樣的對方也會很容易就知道你要說什麼,比如:「現在要討論這件事的解決方案,沒解決公司 3 個月內就會倒閉」 一段話可能 1~3 句,就把要說的事說完,任何時候都可以使用,你甚至可以練到每句話都是濃縮重點。 清晰的語言是對思考
Thumbnail
當你的事情有點複雜時,可能需要拆成三個部分來說明,接著在說明每個部分的開始時,開頭直接表明現在這個部分的重點是什麼,幫助對方進入狀況,也較容易記住你說的事情。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加上一、二、三的數字表達,比如:「這件事有三個重點,第一是...」會更容易幫助對方理解。 「拆分主題法」就像是一個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想要「快速寫作」,絕對不是只有打字速度快這回事,而是要從「如何有效率寫這篇文章」開始談起。
  要有那種不會一兩句話就換行、不使用大量小標輔助、不考慮SEO、不聳動或「工具導向」的文字。要有那種讓人覺得「好長好麻煩」但偶爾還是願意讀的內容。要有那種讀完朦朦朧朧、不自己腦補一些事情就會覺得有讀跟沒讀一樣的「空泛」文字;而不是只有那種會讓自己覺得「喔!我學到了一個好用的技巧」的文章。
Thumbnail
在現代數位時代,我們習慣於直接打開簡報軟體,快速輸入想法,添加圖片和動畫,希望能製作出一份令人驚豔的簡報,可是這種做法往往忽略了一個簡報的本質——傳遞資訊,與聽眾建立真實的連結。今天分享一招我自己也經常在用的方法:要準備簡報,就先別打開簡報(軟體)。 因為麻煩,反而精鍊 在開始製作簡報之前,
Thumbnail
上一篇說到可能不是這麼好的文筆練習法。然後有小夥伴反映,如果不寫得細或者推砌詞彙,害怕文章不夠有畫面或者詳細。其實我個人覺得堆砌詞藻這件事情,只要不是太過份,理論上不會對小說做太多扣分。因為如果推砌的詞藻是虛的(也就是說沒有表達出任何劇情中重要的意涵),那讀者可以選擇跳過。   
Thumbnail
話說…好像大家都對寫小說的技巧滿感興趣的。 那我就托個大,🤭🤭🤭將自己在格子內的留言、建議稍稍整理起來~ 大家不甘嫌、讓我來碎碎唸吧! 這邊是比較零碎偏散文類的小說,以下是我給出的建議。 說真的,我覺得妳的作品偏散文類,如果真要寫出幾千字的短篇小說,那還得練! 可以嘗試先由描述事件,就
Thumbnail
  諸君。   寫大綱,實在是一件非常非常麻煩的事情啊......   小說家平常是如何工作的呢,平平淡淡、日復一日?可以這麼說,其中,大綱是幾乎每一位小說家寫作時都會借助的工具之一。   文字必然包含「內容」,因此每一個說書人勢必需要事先知道自己想表達的事物,才能將故事寫出來。
我的文章都很短,我向來力求簡潔讓觀者一看就懂的文章,如何用最少的文字,完整說出我要說的。 文章中每一個字都是我仔細推敲斟酌使用,文章發佈前自己會反覆看好幾次,挑錯字、贅字、分行斷句、不合理的地方等,發佈後也會回看和修改。 如同笑話集或詩詞,只有幾行字,一看就懂,讓人能笑出來或有感覺、感
Thumbnail
如果你能把你要說的話,只用一小段話就說完,表示你非常清楚你要說什麼,同樣的對方也會很容易就知道你要說什麼,比如:「現在要討論這件事的解決方案,沒解決公司 3 個月內就會倒閉」 一段話可能 1~3 句,就把要說的事說完,任何時候都可以使用,你甚至可以練到每句話都是濃縮重點。 清晰的語言是對思考
Thumbnail
當你的事情有點複雜時,可能需要拆成三個部分來說明,接著在說明每個部分的開始時,開頭直接表明現在這個部分的重點是什麼,幫助對方進入狀況,也較容易記住你說的事情。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加上一、二、三的數字表達,比如:「這件事有三個重點,第一是...」會更容易幫助對方理解。 「拆分主題法」就像是一個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