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全國啟動三級警戒, 國內餐飲服務業在一片倒閉聲中,國外也迎來前所未有「大離職潮」,疫情將人性逼到極致,與此同時接觸到韓劇「HUSH沈默警鐘」,這是一部描述韓國媒體寫實的職人劇,劇情描述媒體如何操作假新聞、偏坦財閥及壓榨基層新聞從業人員,是一部發人深思的好劇。
努力不會背叛,熱情可以克服界限,學著這些,相信這些,但是我經歷的世界法則和我所學的、相信的有很大的差別..
「HUSH沈默警鐘」劇中故事由一位實習生說起,這位實習生反覆實習多家媒體公司五年後,因學歷問題致使自己「又」無法實習後「轉正」,在悲憤及不甘下跳樓自殺,她在「每日韓國」(劇中大型媒體集團名)一躍而下同時遺書上傳在「每日韓國」數位新聞版面,遺書提到:「努力不會背叛,熱情可以克服界限,學著這些,相信這些,但是我經歷的世界法則和我所學的、相信的有很大的差別,『NO PAIN NO GAIN 』是世界痛苦的無謂希望和幻想,夢想沒有對失敗的保險,這個世界誘惑你去相信夢想,我在這個世界就只不過是個獵物..」,這段文字深刻描繪職場小白的心境,新鮮人不是熱血、懷抱著理想及抱負,然而在殘酷兢技舞台上,在人吃人的職場叢林中,夢想竟然是個誘餌,他每年每年包裹著成功及欲望,漾著濃烈香氣,引誘著一批批新鮮的肝供人魚肉。
「夢想」才是世紀最大的騙局
「夢想」怎會是誘餌?年青人不是應該懷有夢想嗎?事實上,夢想和一個人的「價值觀」有很大關係,主流社會透過形塑價值觀,影響著你判斷及思考,還記得大學時修傳播學的課,教授就直白地說:千萬記得「媒體真實」絕不代表「社會真實」,從記者企劃、採訪、撰文、編審,層層過濾,包含著種種考量,刻意形塑後輸出的樣貌,早已遠離初衷;傳播學中兩大經典理論「沈默的螺旋」及「從眾理論」,也具體地描述媒體在無形間洗腦影響著大多數人在意見表達時的聲量及偏好(帶風向),觀點不一的人會選擇沈默不表態,尤其是在選舉這類爭議性議題時,但更多的現象是我們大數人卻是無形中跟從了眾人觀點,無形地失去了自己的主見及看法。
在傳媒及教育有意識及系統化地洗腦下,書店「成功學」架上的各式金句,促使你我都相信『NO PAIN NO GAIN 』沒有痛苦地努力,何來含淚收獲;所以我們總是過度努力(內捲),我們在各階段不懈拼搏,學生時期見同學振筆疾書就生怕落後,出社會兢爭意識下被逼得熬夜加班直到爆肝,大腦催促著腎上線素拔哩拔哩快跟上快節奏;懷著夢想的心也熱切地調動正能量的啦啦隊,帶上各式彩球及壯大心理素質的金句,激勵著自己:撐過去!努力是為了成功!『NO PAIN NO GAIN 』!
「吃雞遊戲」「讓同事相互鬥爭,公司卻坐收漁翁之利」
兢爭高壓使社畜爆肝,然而,「兢爭」究竟從何而來?劇中將職場上你爭我奪叢林生存戰譬喻為「吃雞遊戲」,吃雞一詞早年是形容賭客贏得獎金後開心地去換取「雞肉晚餐CHICKER DINNER」;後來被延伸在電玩「絕地求生-大逃殺」中,數十名玩家利用武器在戰場上攻克關卡,最終成功消滅所有敵人並迅速逃離,營幕上就會出現「WINER WINER、CHICKER DINNER,大吉大利、雞肉晚餐」字眼,用來狂賀贏家獲勝,因此「你今天吃雞了嗎?」這句話成了玩家互相問候「你今天勝利了嗎?」的代名詞。遊戲因過於殘忍,因此很多國家禁止;然而,虛擬遊戲太殘忍可以禁止,現實職場兢技場再殘酷,卻無人能倖免。
想要在職場生存到最後,想成為最終的勝利者,要經過不斷地努力積累資歷,戰勝兢爭對手,但是「努力和資歷並不能保證獲勝,在如「吃雞遊戲」般職場中『犧牲只不過是生存基石』」,相較於臺灣中小企業的繁榮發展,韓國大型財團壟斷相當嚴重,畢業生不是去大財團,就可能只能回家幫忙賣年糕,顯少中小型公司可在大型集團圍剿中生存下來,也因此近年韓劇題材多圍繞在求職及職場生存題材上,如韓劇「未生」及「HUSH」中的“美淑”(形容未完熟仍是生雞蛋的新 鮮人);媒體圈為兢爭「點閱率」,連自家實習生跳樓都拿來當議題炒作,「讓像家人般同事相互鬥爭,而公司卻坐收漁翁之利」。沒錯!漁翁得利就是資本主義的本質,讓所有人都上戰場兢爭,透過80:20法則,激發績效及效率最大化,為財團提供最大獲利。
「是你太草莓」、「順從主人命令的忠犬不斷晉升」還是乾脆「躺平」算了!
因此,被犧牲的弱者沒有人關心,甚至同樣被踐踏的人卻一息倘存的人,看著弱者離去,還會反而用互想傷害來安慰自己說:「那是弱者自己太草莓、玻璃心」、「誰在職場不會聽一二句不像樣的話」;對大型財團而言,死一個實習生算什麼,如果每日韓國因此受創,「每日韓國是大家的生計」,但對於這隻大型托拉斯(韓國這類大型集團橫跨科技、媒體、餐飲及政治真的是巨型怪獸等級),那只是社長室的一幅畫降價,頂多名譽受損罷了!
「我們是吃主人的飯,活得像狗一樣,因為聽話當了一隻『稱職寵物狗』,被主人疼愛,成功的定義就是任主人牽著狗繩,叫我坐下就坐下,叫我趴下就趴下,順從主人命令的忠犬不斷晉升,自翊是記者在那汪汪叫,不被開除就沒有關係了嗎?」記者想保住飯碗就如社畜般;事實上,新聞業最早興起時,記者曾被喻為「扒糞者」專門揭發政商勾結及不法情事等黑暗面,負有監督政府的權利及責任,因而被喻為「第四權」及「無冕王」;時至今日,在「飯比筆大」的壓力下,就如女主角所說「工作都是為了糊口,炸雞沾點醬有什麼大不了,假新聞有什麼好生氣,裝著蒜活得好好的人多得是!」當你追問那些違背新聞道德原則、模擬兩可地活著,以維持生計的人,「像實習生這樣被犧牲的弱者為什麼沒有人關心」?答案很骨感,「因為大家忙著過自己的日子啊!」。
劇中點出了社畜的無奈,也點出了全球化造成的不公現象,在中國,十三億人口高度兢爭下,名校學子「內捲」到不行,竟喊出:乾脆躺平算了!「躺平主義」一詞因而興起;不只中國,在台灣,年青人也高喊房價太高、不婚不生,致使「少子化」問題日趨顯著,而同時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也提出「低欲望社會」現象,這不全是來自看透兢爭本質的反動嗎?因為不想痛苦了!『NO GAIN NO PAIN 』我不爭,就不痛苦了!我無欲,總能成剛吧!但是人生真的有一種叫安樂死的療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