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泡麵與我:退居邊陲的青春滋味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以我的歲數,泡麵這種東西,實在很難激起食慾了。以前倒不是這樣:慣常熬夜的青春期,半夜要是沒有一碗噴著熱氣的泡麵,那該多寂寞呢。

幾代人的童年都有這樣的畫面:下課時間捏碎一包王子麵,撒上調味粉搖勻,倒進嘴巴嘎滋嘎滋地嚼,我從來不愛這種吃法,太鹹。幾乎成為「國民記憶」的「統一蔥燒牛肉麵」、「維力炸醬麵」我也吃不消,實在太辣。小時候最記得的一碗泡麵,反倒是母親用小鍋煮的,加了青菜和雞蛋的「媽媽麵」。想是她實在沒空做飯的應急之作,我卻吃得很歡,並且從此根深蒂固認定:速食麵只要用滾水煮,就會有正式吃一頓的氣場了。

說來有趣,無肉不歡的我,青春時代最喜歡的卻是「素魷魚羹麵」:粉漿勾芡加上烏醋包的絕妙口感,別無分號。當兵時候迷上「排骨雞麵」,下了哨用大鋼杯泡一包,很珍重地打撈那鼻屎大的所謂「排骨雞」,和稀疏的泡開的高麗菜乾一起細細咀嚼,再呼嚕喝一口燙滾滾、油汪汪、鹹滋滋的湯,打個飽嗝再上床,就是很可以的自我犒賞了。

我也喜歡舶來泡麵,比方日清「合味道」杯麵,湯頭有股特別的濃鮮味。日本品牌的日式炒麵(焼きそば),麵體和蔬菜乾一起泡好,揭開碗蓋一角濾掉湯汁,淋醬包、擠美乃滋、撒海苔粉一拌,唉呀太好吃了。到日本旅行,每次都會專程逛超市買各種珍奇泡麵,塞滿半個行李箱扛回台北,什麼厚片油豆腐烏龍麵、幽浮麵、各地拉麵名店監修,都要吃它一輪......。

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上次吃泡麵是什麼時候?努力想很久,大概是將近兩年前泡了一包「日清元祖雞汁麵」,大家暱稱它「小雞麵」──麵體本身調味過,沖熱水就可以吃。日本人體貼,在麵體做了個凹槽,剛好臥一顆蛋。

我吃的那碗小雞麵,除了一顆蛋,還順便丟了兩片凍庫裡的薄切牛舌、又加了一把蔥花。泡得不算成功,蛋和牛舌都半生不熟,也懶得再拿去微波,攪一攪唏哩呼嚕吞下肚,後來倒也沒有鬧肚子。不過,從此就對小雞麵失去興趣了。

我們家櫥櫃,所謂「泡麵」,也就是不用煮的速食麵,只有這個日清小雞麵。其他幾種速食麵,都是所謂「快煮麵」:日本「拉王」麵體特別有嚼勁,湯頭調得也有日本拉麵高湯的韻味。馳名全球的印尼「indomie 營多麵」是公認的乾拌麵經典,是我們的常備緊急糧食。也曾買過別牌的東南亞舶來乾麵,真的不如「營多麵」好吃。

說到快煮麵,十多年前團購過整箱綜合口味的「阿舍乾麵」,一包才八塊錢,初吃覺得不錯,後來難免「審美疲勞」。沒過多久他們爆發衛生事件,重整旗鼓、改變形象,現在一包要二十幾塊了。我倒是覺得真不必貪便宜,多花幾塊錢買個安心,也是值得的。

老實說,快煮麵也好,附醬包的乾拌麵也好,從櫥櫃深處掏出來的時候,都不免有幾分落魄感。其實,燒水煮一把麵、下顆水波蛋,人人都做得來。只要有醬油(白曝更佳)、烏醋、白胡椒粉,拌一點好品質的油脂:豬油、雞油、牛油、橄欖油都行,撒把蔥花,工序極簡單,十分鐘內開吃,保證比什麼市售醬包都美味。

我想,接下來的人生,泡麵作為點心出現在餐桌的機會,仍是有的。感謝你們曾經的安慰,但我只會把你們放在心中那幅「食物親疏表」的邊陲。偶一相見打聲招呼可以,深交就還是免了吧。■

(寫給《小日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世芳的沙龍
3.3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馬世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29
很多江浙館子都有這道盆頭菜,涼吃。自家做,掌握去籽、塞肉技巧就不難,熱吃也好吃,非常下飯。
Thumbnail
2024/01/29
很多江浙館子都有這道盆頭菜,涼吃。自家做,掌握去籽、塞肉技巧就不難,熱吃也好吃,非常下飯。
Thumbnail
2024/01/08
願我們的社會能朝文明進步的方向挪動,哪怕只是一點點。
Thumbnail
2024/01/08
願我們的社會能朝文明進步的方向挪動,哪怕只是一點點。
Thumbnail
2023/10/30
甘香糯嫩,一口上天堂。
Thumbnail
2023/10/30
甘香糯嫩,一口上天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超愛吃泡麵,尤其早年爸媽除了正職上班還要夜間兼差賺取我和老姐的教育費用,家中老姐和我最常吃的就是泡麵啦!不管如何,泡麵香總縈繞腦中。直到有次在折疊書桌上放好熱騰騰泡麵然後準備大快朵頤,接著就支撐桌面的支撐架卡榫沒卡好,熱水一整個灑落燙傷大腿後,泡麵這件事就暫時離開我童年一段時間,直到高中離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超愛吃泡麵,尤其早年爸媽除了正職上班還要夜間兼差賺取我和老姐的教育費用,家中老姐和我最常吃的就是泡麵啦!不管如何,泡麵香總縈繞腦中。直到有次在折疊書桌上放好熱騰騰泡麵然後準備大快朵頤,接著就支撐桌面的支撐架卡榫沒卡好,熱水一整個灑落燙傷大腿後,泡麵這件事就暫時離開我童年一段時間,直到高中離
Thumbnail
應該是在國高中之前,新竹眷村還沒搬到國宅,每個月會回新竹奶奶家一兩次,寒暑假也會回去待上幾週。午飯是我最熟悉的味道。
Thumbnail
應該是在國高中之前,新竹眷村還沒搬到國宅,每個月會回新竹奶奶家一兩次,寒暑假也會回去待上幾週。午飯是我最熟悉的味道。
Thumbnail
古早時期,人們採集狩獵,每一餐都不確定能吃到什麼、何時能吃到,農耕時期則進步到一天兩餐,吃飽趕緊下田,收工趕緊吃飯;至今百年前,一天三餐也步入一般百姓家中,豐富的正餐成了疲倦工作前後的愉悅和犒賞;現今,三頓正餐以外,睡前的宵夜也不能錯過了,如果趕工熬夜,需要吃宵夜,如果隔天休假,更該吃消夜。
Thumbnail
古早時期,人們採集狩獵,每一餐都不確定能吃到什麼、何時能吃到,農耕時期則進步到一天兩餐,吃飽趕緊下田,收工趕緊吃飯;至今百年前,一天三餐也步入一般百姓家中,豐富的正餐成了疲倦工作前後的愉悅和犒賞;現今,三頓正餐以外,睡前的宵夜也不能錯過了,如果趕工熬夜,需要吃宵夜,如果隔天休假,更該吃消夜。
Thumbnail
想起陸游給兒子一首《冬夜讀書示子聿》連讀書這事,也別忘要學而時習之。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疫情後,吃泡麵的次數多了,不知是現在的方便麵太進步,或者是自己在煮方便麵以臻食神之境?!
Thumbnail
想起陸游給兒子一首《冬夜讀書示子聿》連讀書這事,也別忘要學而時習之。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疫情後,吃泡麵的次數多了,不知是現在的方便麵太進步,或者是自己在煮方便麵以臻食神之境?!
Thumbnail
降溫以來已經成為泡麵奴隸。不管是細的粗的寬的台灣日本韓國,我都臣服了。 以前吃泡麵總愛東加西加,覺得這樣才叫豐盛,但是其實是清冰箱料理。味道已經失去重心,調味包的好意被我視若無睹。最近找回吃泡麵的初衷,回到最原始吃泡麵精神了。
Thumbnail
降溫以來已經成為泡麵奴隸。不管是細的粗的寬的台灣日本韓國,我都臣服了。 以前吃泡麵總愛東加西加,覺得這樣才叫豐盛,但是其實是清冰箱料理。味道已經失去重心,調味包的好意被我視若無睹。最近找回吃泡麵的初衷,回到最原始吃泡麵精神了。
Thumbnail
她記憶中吃過最美味的麵,是婆婆煮的「黃色麵」——婆婆總是這樣叫它,後來她才知道那叫「全蛋麵」。第一次吃到它時的震憾她還記得很清楚:乾拌的麵看起來很乏味,只有蠔油及蒜頭熟油,全蛋麵的蛋香卻一下子被提升了;蠔油滋潤了乾拌的麵條,也點亮了她孤獨的小息時光。
Thumbnail
她記憶中吃過最美味的麵,是婆婆煮的「黃色麵」——婆婆總是這樣叫它,後來她才知道那叫「全蛋麵」。第一次吃到它時的震憾她還記得很清楚:乾拌的麵看起來很乏味,只有蠔油及蒜頭熟油,全蛋麵的蛋香卻一下子被提升了;蠔油滋潤了乾拌的麵條,也點亮了她孤獨的小息時光。
Thumbnail
以我的歲數,泡麵這種東西,實在很難激起食慾了。以前倒不是這樣:慣常熬夜的青春期,半夜要是沒有一碗噴著熱氣的泡麵,那該多寂寞呢。
Thumbnail
以我的歲數,泡麵這種東西,實在很難激起食慾了。以前倒不是這樣:慣常熬夜的青春期,半夜要是沒有一碗噴著熱氣的泡麵,那該多寂寞呢。
Thumbnail
自從居家辦公後,每天都在煩惱到底要吃什麼,苦惱到不行啊🤔  吃完早餐煩午餐,吃完午餐煩晚餐,晚餐吃完明天又將來臨~ 不適料理小當家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自從居家辦公後,每天都在煩惱到底要吃什麼,苦惱到不行啊🤔  吃完早餐煩午餐,吃完午餐煩晚餐,晚餐吃完明天又將來臨~ 不適料理小當家該怎麼辦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