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役物語:承擔責任是一條挑戰自己的必經之路,與其被動去承受,不如主動去接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先前的文章,探討過一回關於自己有榮幸擔任管理幹部,背後的那些天時、地利與人和所構成的因緣際會,讓我「運氣好」的當上管理幹部。(延伸閱讀:替代役物語:那些讓我當上管理幹部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這篇文章,主要是在回顧自己擔任一年管幹後,從中得到什麼經驗可供未來借鏡,避免自己將來再度犯下相同的過錯,或是留意當相似的情況再次發生的時候,該如何進退得宜的處世之道

為何執著於管幹

關於自己執著當管幹的原因,可以追溯到自己最初當替代役時的心態
既然當替代役已經無可避免,何不讓這段期間獲得最大化的效用呢?
因此希望自己除了從日常勤務中獲得知識與實務經驗外,也能善用下班以及休假期間去充分的做學習。
在追求最大效用的心態下,執著於管幹最重要的核心因素是:
個人把主動追求擔任管理職並承擔責任,當作是磨練自己的一種方式。
主要也是:
趁著替代役期間,讓自己對實務上的管理有些概念,順便累積一些管理實務經驗為自己未來有可能擔任管理職做準備
另一個自己也看得滿重的原因-經濟因素。比起一般替代役那只夠生活的卑微薪水,當管幹雖然需要承擔更多責任,薪水相對也會高一些。這筆錢不論是用來投資自己、理財規劃或是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確保自己退伍後,在轉入職場前有些家底可以度日,維持短暫的經濟獨立,減輕家裡的負擔。
以上就是個人執著於管幹的主要原因,接下來將分享這一年當管理幹部的心路歷程。

為難的夾心層

對於管理幹部而言,有時候我們的處境很微妙(又或者說很尷尬?),下面有替代役,上面有管理人警長以及副警長,兩者抱持的期望都不太一樣。
印象深刻的一次,有一項福利是我們定期做公益活動,之後可以換假使用,但在替代役中有82前跟83後之分,由於83後比82前少服役半年,導致雙方工作量不同,能換得的假期卻是相同的,因此有人打抱不平,希望能調整制度,讓82前能多爭取一些假。
當初個人認為現狀不可行,因此據理力爭,希望提出的人知難而退。但礙於提出的都是比我早入伍的學長,他們認為管幹就是應該要「幫役男爭取福利」,也認為說「沒有嘗試著去爭取過,怎麼知道行不行?」的態度,如果說服不了我,他們就打算直接「越級」向管理人反應他們的訴求。
百般無奈下,我最終妥協,答應去幫忙爭取看看,但前提是必須給我一套強而有力的說辭去說服管理人,以及假設自己是管理人的身份下,要對於我提出的問題有一份合理的解釋。
沙盤推演完畢後,當我跟管理人提出公益活動換假的疑問,然後端出一套備好的解決方案,然後,不意外的,就被洗臉了。管理人認為管幹要做的就是讓替代役「在既定的框架內把事情做好」,而不是試圖想改變遊戲規則,爭取一些有的沒的
當時不知道,改變換假的制度不是管理人說得算,而是要經過開會,由人事主任以及官長批准後,再送交到高分檢批準。中間的過程滿冗長的,對管理人來說,也不想為了替代役的小事動到高層,改變推行好幾年來的制度。
言歸正傳,被認為我這管幹失職之餘,因為自己也是82年次,也被認為包藏私心在裡頭(這個原因一直到退伍前夕才知道,被誤會了將近半年),整件事情最後是在管理人點名時,直接當場宣布表示假是不能動的,我們只能從工作量下去著手改變,才讓大家對換假這件事情死了心。
這是我剛交接管幹後還沒一個月,處理的第一件大事,震撼力十足。也讓我學到一課:
不要輕易被說服!事情的解決方法可能不只一個,必須跳脫他人的邏輯,另闢其他可能的解決方案。
就像管理人說的,沒必要執著在換假上,工作量就是另一個允許我們改變的指標之一。
震撼教育之後,日子還是要過。過程中自己逐漸釐清雙方的期待與代溝之處,以及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地位:
  1. 管理人要的其實很簡單,只要在合理的規範內把事情做好,就不太會過問細節
  2. 役男要的也很簡單,只是希望能讓服役生涯過得舒服點、快樂點
  3. 我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條件下,改善替代役的處境,並完成上層交辦的任務,滿足兩邊的期待
並調整做事方式:
先跟管理人確定規範,並向其他替代役說明限制在哪,試圖在有限的框架內,尋找一個最適合的解決方案。最終所達到的結果。一來表面上仍然能達到上層的要求,二來替代役也能在處理事情的時候過得快樂些。
就像金字塔型的組織架構,有底層的工作階層(替代役)、中層的管理階層(管理幹部)、以及最上層的領導階層(管理人),處於中間的管理階層,就像夾心餅乾的夾心層一樣
被上層主管以及下層成員夾在其中,雙方對彼此抱有不同期待,都希望透過管理層轉達與完成。
這時候管理階層就必須瞭解自己的權職所在讓雙方充分了解自己與彼此之間的侷限在哪,並不要抱有太高的期待,如此才不會讓自己陷入兩難、或是有一方單方面自嗨的情況發生。

無實權的管理職

雖然管幹由是管理人任命的,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像管理人有權力,讓替代役乖乖聽令於管幹。
大部分年輕一輩很討厭傳統的「表面式權威」,我也不例外,表面上看似很服從,一離開視線就是打從心底看不起那種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態度。因此,對於年齡層跟我差不多的多數替代役而言,要如何讓替代役對沒實權的管理幹部信服,這真是我當初最大的難題。
當我前面當管幹的學長退伍之際,我問說:「我需要注意哪些東西?」
學長只留下一句:
「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你留著慢慢去體會吧。」
一開始天真的以為,管幹的事宜交接完畢後,前一位當管幹的學長一退,世界仍然會照往常一樣的運作。殊不知,學長前腳一退,後腳跟來的馬上就是人心浮動
許多問題是接踵而至的來,一開始以為是有人搞不清楚或是不知道,當發現真相後,才知道原來是「在試探新上任的管幹,他的做事方式以及行事風格」。許多問題前一任管幹早就處理過,或是老早講清楚過,但可能對前一任的處理方式不滿意,所以故意裝糊塗跑來再問一次,希望能用新標準套用在原本的問題上頭。
也算是大家跟新任管幹,以及我對新身份之間的磨合期吧!那段時間跟我另一位管幹室友,不時就再討論這些問題,並請教之前的管幹當初是如何處理的,搞得我們壓力很大,很擔心有些事情開了先例,就一發不可收拾
最後也是再搞清楚許多原則問題跟規定之後,面對大部分的問題都知道限制在哪裡,以及如何得出一個「有限解」的解決方式,就事論事就簡單多了。大家其實都知道底線在哪裡,但總是有些人希望找一些名目希望能夠通融,面對這種訴求,我會以實相告:「我會難做事;這不是我的權限,可能要打給管理人…等」,讓他們知難而退。
進入穩定期後,突發性的問題就很少再發生,可能是大概知道對於這類問題,新任管幹的制式回答大概會是怎樣。
或許是每個管幹的必經之路吧?有點能理解前任管幹對於「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所代表的內涵,真的是要遇到之後,才能從中慢慢體會。

以身作則

帶頭作表率,也是另一種讓其他人信服的方式。
當有人明顯違反規則時,我們才能夠理直氣壯的制止,而不是被批評有差別待遇的情況發生。這應該是當管理職最大的悲哀了,放棄了自己部分的自由,奉公守法只為了不讓別人覺得管幹在濫用職權耍特權:「憑什麼管幹可以,我們不行」的狀況發生。
不只把事情做在理上,當有人試圖做出明顯會越矩的情形發生,只要被我們發現,或是讓我們知道,就等於是把事情從私底下搬到檯面上,我們也不能冷眼旁觀,必須把規則說清楚,並給予其他「合法建議」。
這並非我們無情,畢竟如果我們知道後沒有制止,或是知情未報,管理人事後發現,或是最後出事了,不論是哪種結果,都是管理幹部嚴重的失職

心得總結

其實當管幹的心得還有很多,像是扛責任、抗壓性、做人處世、格局、利害關係、辦公室政治等,有些是從實務經驗中學到,有些則是管理人傳授心法,上頭只是把其中幾點覺得最重要的事情列舉出來。
至今覺得管理職最難的,還是如何瞭解上下層各自的期待。畢竟有時候,名目上說的好聽,重點還是要讀出背後的意圖以及需求以免自己變成有心人借刀殺人的工具,或是替別人檔刀的砲灰
如果要我總結在管幹最重要的觀念,那就是:
在既定的框架內保持機警與彈性,並把事情給辦妥。
就像是在有限的資源作出最大的成效一樣,
彈性是為了要在框架內探索不同可能的解決方案,並選擇大家都能接受的最佳解;保持機警是為了要意識自己是否有越線、或是被利用的的可能。
不論是上層施加的限制,還是自己權職上的限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既定的框架內,把事情給辦妥,達到三贏的局面。

對管理的一點淺見

關於管理階層,要如何帶領下屬完成任務、協調跨部門間的衝突,最終滿足上層的目標與期待,過程都需要大量的人際溝通與交際手腕。市面上也有許多書,專門在說管理職必須要做好的「向下管理」、「平行管理」以及「向上管理」。因此可以說,要如何做好管理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套屬於自己「為人」+「處事」的「心法」/「方法論」
自己最初的想法,是相信大家都是成年人,應該能對自己的行為付出完全責任,因此只要能在原則或規定內把事情做好,個人也是採取黑箱制,不願意介入太多。
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吸收到一個觀念:
小孩連自己父母的話都不聽了,何況是因為雇傭契約而被迫一起工作的陌生人所說的話。
強壓的管理只會積壓怨恨,以及表面上虛偽的服從;等出事了,才發現大家不是忙著滅火,而是在一旁等著看笑話。
不論是現在管理人還是領導人,多得是對年輕一輩的批評,但卻沒有意識到年輕人不甘走前人的老路,也不願吃老一輩的套路。失去以往的威信,盼著年輕人回頭是岸的他們,不願接受時代的浪潮在變。
他們不知道的是,不改變心態與作法,最終被淘汰的不是年輕人,而是他們自己;他們不知道,現在的管理方式,要獲得他人打從心底、由內而外的心服口服,才是真本事
倘若真能做到那種地步,套一句柯文哲曾說過的話:
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用管理
年輕人最終會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活躍於舞台間;老一輩最終會淡出舞台,逐漸退居社會的邊緣
阻礙時代的浪潮,就像隻身犯險想要阻擋海嘯般,你無法阻止海嘯的推進,甚至還會被海水吞噬
最終他們必須瞭解到-時間並不站在他們這邊

後記-卸任之後

對自己而言:
承擔責任是一條挑戰自己、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必經之路與其被動的去承受,不如更積極主動的去勇於承擔
我不知道自己在擔任管幹期間,是不是一個好的管理幹部,畢竟我也還在學習階段,也希望朝著那個方向邁進。
期許自己未來有朝一日再次擔任管理職時,能有著一套不失自己風格的「為人」+「處事」的管理「心法」/「方法論」。

延伸閱讀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8會員
476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趁著替代役服役期間,以半公務員的身分體驗與了解公務員的工作與生活百態。關於公家機關比較好的神話其實也沒外界說得那麼神,在地檢署看了許多百態,對我來說那神話早已破滅。 基本上公職並沒有你我想像中得那麼美好,還是先瞭解自己的需求,是否只有在公家機關才能有所實現。畢竟其中的權衡利弊,追求什麼只有自己知道。
下單位到高雄地檢報到後,就一直在法警室的刑事報到處服勤。分享在勤務過程中,所學到的實務經驗: 1.一心多用的能力; 2.詢問細節、謹慎行事; 3.隨機應變的能力; 4.懂得拒絕份外的事; 5.不扛無謂的責任。 用一句話做為總結:認真做好份內的事,懂得拒絕份外的事,拒絕不了時,切記不要扛無謂的責任。
為何要報喜而不報憂?為何家醜不能外揚?面子是其次,真正的用途不外乎就是名聲與考績,甚至是政治意圖。 在思索替代役搞事卻為何不送成功嶺輔導教育的背後,才發現會這麼處置都有他的道理在,只是受限於思考的格局太小,又或者說自己本身不是受眾,只是個局外人,因此看不清用途所在。
有時候我們相信人定勝天,但偏偏有些事情並不是單靠努力就能獲得的;有時候那些天時、地利與人和所產生的機運,就有可能決定事情的走向,跟自身付出沒有太多正關係。 關於我是如何在替代役服役期間,當上替代役管理幹部的,回想當初的情境,最後總結出:是結合天時、地利與人和,也就是因為運氣好,才有機會勝任這項職務。
在進成功嶺前,就一直在思考,近一年的替代役生涯,與其每天荒渡時光等退伍,不如好好思考,要如何善用這一年的時間,作一些有意義的事。 最一開始是用待辦清單來規劃,規劃一年想充實的知識。直到我接觸到「夢想金字塔」以及「曼陀羅九宮格思考術」,決定藉由上述兩種工具,替自己的整體人生做個粗略的規劃。
話當年2017,兵單來到家中,開始為期1年的替代役生涯。這篇文章將敘述自己是從選役別到單位分發的策略規劃與過程故事: 1. 瞭解遊戲規則; 2. 遵守遊戲規則; 3. 要達成的績效目標; 4. 制定行動方針。 藉由這種目標管理,或是目標行為導向的策略規劃,逐漸梳理出自己可以有所為,有所不為之處。
趁著替代役服役期間,以半公務員的身分體驗與了解公務員的工作與生活百態。關於公家機關比較好的神話其實也沒外界說得那麼神,在地檢署看了許多百態,對我來說那神話早已破滅。 基本上公職並沒有你我想像中得那麼美好,還是先瞭解自己的需求,是否只有在公家機關才能有所實現。畢竟其中的權衡利弊,追求什麼只有自己知道。
下單位到高雄地檢報到後,就一直在法警室的刑事報到處服勤。分享在勤務過程中,所學到的實務經驗: 1.一心多用的能力; 2.詢問細節、謹慎行事; 3.隨機應變的能力; 4.懂得拒絕份外的事; 5.不扛無謂的責任。 用一句話做為總結:認真做好份內的事,懂得拒絕份外的事,拒絕不了時,切記不要扛無謂的責任。
為何要報喜而不報憂?為何家醜不能外揚?面子是其次,真正的用途不外乎就是名聲與考績,甚至是政治意圖。 在思索替代役搞事卻為何不送成功嶺輔導教育的背後,才發現會這麼處置都有他的道理在,只是受限於思考的格局太小,又或者說自己本身不是受眾,只是個局外人,因此看不清用途所在。
有時候我們相信人定勝天,但偏偏有些事情並不是單靠努力就能獲得的;有時候那些天時、地利與人和所產生的機運,就有可能決定事情的走向,跟自身付出沒有太多正關係。 關於我是如何在替代役服役期間,當上替代役管理幹部的,回想當初的情境,最後總結出:是結合天時、地利與人和,也就是因為運氣好,才有機會勝任這項職務。
在進成功嶺前,就一直在思考,近一年的替代役生涯,與其每天荒渡時光等退伍,不如好好思考,要如何善用這一年的時間,作一些有意義的事。 最一開始是用待辦清單來規劃,規劃一年想充實的知識。直到我接觸到「夢想金字塔」以及「曼陀羅九宮格思考術」,決定藉由上述兩種工具,替自己的整體人生做個粗略的規劃。
話當年2017,兵單來到家中,開始為期1年的替代役生涯。這篇文章將敘述自己是從選役別到單位分發的策略規劃與過程故事: 1. 瞭解遊戲規則; 2. 遵守遊戲規則; 3. 要達成的績效目標; 4. 制定行動方針。 藉由這種目標管理,或是目標行為導向的策略規劃,逐漸梳理出自己可以有所為,有所不為之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你的部屬各司其職完成工作,當每個部屬都能確實掌握好自己的份內工作,他們會自動自發養成默契,讓你的團隊運作順利。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影響我的人,是我以前的主管。 會選擇保險業,是因為我想改變很糟糕的生活,而保險也讓我看到了可能的機會, 但就在我要大展拳腳闖出一片天的時候,我卻發現, 我想的是一回事,下去做又是一回事,遇到的又是另一回事, 沒資源沒人脈,做保險真的是困難重重,沒幾天我就想放棄了,在我想放棄的
Micro-Management… 進入職場…常會遇到…被管得很細很細的狀況… 當工作經驗越多…反抗力越大… 因為那是對我們的資歷…一種挑戰… 誰喜歡…在專業上…被挑戰? Nobody likes~~   我嘗試去看…過程中有什麼價值? 1. 一個建立信任的過程… 我若有自信…何必反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時所遇到的困難,著重於對新專案的導入進行討論。通過一場加油站領導課程的故事,文章分享了主管與部屬的視角差異、便利性與個人價值等方面的觀察,並提供了新流程導入前的思路和結論。
在閱讀"不辜負自己,就是最好的人生"一書,其中提到曾有客戶形容作者的管理是"強枝弱幹",不禁對照起前主管的管理風格,似乎也是如此..... 回想起剛進入前公司時,慢慢感受到直屬主管的熱力以及事事親力親為的管理模式。甚至曾經在比較熟了之後,無意識的以類似勸說的方式、希望她能不要全部往身上攬、也不該是
Thumbnail
中階主管,一直是我認為最吃力不討好的職階,對上,不僅需要揣度聖意、隨侍承歡;對下,還必須適應幾乎顛覆三觀的世代差異、做足情商管理。 穩紮穩打、按照時程提拔的中階主管,已經不易,若出於組織調度考量、從空突降的中階主管,更是步步驚險。我曾經被視為空降,即便我認為自己一步一腳印,能當上主管絕非僥倖。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討論,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何啟動同仁的當責態度。我們將分享四個啟動團隊工作意願的方向,包括做好的定義、關係建立、授權授責和定期回饋。這些方向對於主管來說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具備軟技能和專業能力。瞭解這些技巧將有助於領導者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領導團隊並完成任務。
Thumbnail
初接管理職的感受與困惑,面對不同性格的團隊成員如何管理與引導,如何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一起來探討在管理職上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在我心裡,其實從來沒有把當主管,列為人生的必要選項。對於主管應該要具備怎樣的功能,也如瞎子摸象。因此,當我不滿三十歲,便被拔擢成為「總監」,我總以為自己應該要像「總兼」一樣,校長兼撞鐘、司令兼跑堂,將大小事置辦得伏貼妥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你的部屬各司其職完成工作,當每個部屬都能確實掌握好自己的份內工作,他們會自動自發養成默契,讓你的團隊運作順利。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影響我的人,是我以前的主管。 會選擇保險業,是因為我想改變很糟糕的生活,而保險也讓我看到了可能的機會, 但就在我要大展拳腳闖出一片天的時候,我卻發現, 我想的是一回事,下去做又是一回事,遇到的又是另一回事, 沒資源沒人脈,做保險真的是困難重重,沒幾天我就想放棄了,在我想放棄的
Micro-Management… 進入職場…常會遇到…被管得很細很細的狀況… 當工作經驗越多…反抗力越大… 因為那是對我們的資歷…一種挑戰… 誰喜歡…在專業上…被挑戰? Nobody likes~~   我嘗試去看…過程中有什麼價值? 1. 一個建立信任的過程… 我若有自信…何必反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時所遇到的困難,著重於對新專案的導入進行討論。通過一場加油站領導課程的故事,文章分享了主管與部屬的視角差異、便利性與個人價值等方面的觀察,並提供了新流程導入前的思路和結論。
在閱讀"不辜負自己,就是最好的人生"一書,其中提到曾有客戶形容作者的管理是"強枝弱幹",不禁對照起前主管的管理風格,似乎也是如此..... 回想起剛進入前公司時,慢慢感受到直屬主管的熱力以及事事親力親為的管理模式。甚至曾經在比較熟了之後,無意識的以類似勸說的方式、希望她能不要全部往身上攬、也不該是
Thumbnail
中階主管,一直是我認為最吃力不討好的職階,對上,不僅需要揣度聖意、隨侍承歡;對下,還必須適應幾乎顛覆三觀的世代差異、做足情商管理。 穩紮穩打、按照時程提拔的中階主管,已經不易,若出於組織調度考量、從空突降的中階主管,更是步步驚險。我曾經被視為空降,即便我認為自己一步一腳印,能當上主管絕非僥倖。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討論,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何啟動同仁的當責態度。我們將分享四個啟動團隊工作意願的方向,包括做好的定義、關係建立、授權授責和定期回饋。這些方向對於主管來說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具備軟技能和專業能力。瞭解這些技巧將有助於領導者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領導團隊並完成任務。
Thumbnail
初接管理職的感受與困惑,面對不同性格的團隊成員如何管理與引導,如何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一起來探討在管理職上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在我心裡,其實從來沒有把當主管,列為人生的必要選項。對於主管應該要具備怎樣的功能,也如瞎子摸象。因此,當我不滿三十歲,便被拔擢成為「總監」,我總以為自己應該要像「總兼」一樣,校長兼撞鐘、司令兼跑堂,將大小事置辦得伏貼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