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是關心你,你卻這麼生氣-你的關心真的只是關心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年夏天,我的孩子上幼兒園了,最近與學校的蜜月期剛過,老師反映孩子開始展現傷心的情緒,聽著老師描述孩子在校的情況,對於老師細膩的觀察與回應,心裡是滿滿的感謝。

有天,去接孩子下課,老師提到孩子傷心的頻率有比較下降,反而是最近有另一個同學開始傷心:

老師帶著憂心的語氣說出他對孩子的觀察:「OO會默默的坐在傷心同學的旁邊,什麼都沒有說,就是靜靜地坐著」

我聽了之後停頓一下,突然想通說:「啊~他在陪那個同學。」

老師聽了我的回應也恍然大悟:「對耶!他在陪那個同學耶!」

然後我跟老師不約而同地眼眶泛淚。

我不確定老師眼淚代表的意思,但我的眼淚告訴我,我感受到孩子在關心同學,且靜靜地陪伴好像在對他說:

你的傷心我可以理解,我沒辦法給你現在你想要的,但我可以在這邊陪你。

而這一份單純的關心充滿了支持的力量。

但人長大之後,很多事開始為了追求效率變得有壓力,就連展現關心也不例外。我看過身邊不少人因為關心他人而感到挫折,因為他們在關心的背後普遍帶著一點善意的目標:

「我必須讓這個人不要這麼痛苦」

「我必須讓這個人不要再變得更差」

「我必須讓這個人好起來」

那麼,帶著目標展現關心後,結果令人感到挫折並不意外。因為這份關心不只是關心,還帶著一份期望,即便這份期望沒有說出口,也會在互動中隱微的透過不同的方式傳達出去讓對方感到壓力,自然而然,被關心的人會對這份關心產生不舒服的感受。

帶著期望的關心不會讓被關心的人感覺好過一點。

因為當你覺得某個東西是對方需要的,但實際上不太符合對方的需求或是對方根本做不到,這就像是要求一個人去穿一雙不合腳的鞋,最後變成一個想關心但關心不到,一個雖然可以理解對方想關心的心意,但卻沒辦法感覺好一點,結果彼此都感到挫折,導致對話的過程中產生許多不愉快與無奈。

所以,我們需要練習的是讓關心只是關心,而單純的關心需要具備三項能力:

  1. 付出關心前,能覺察自己的期待並放下它:先問自己為什麼我想要關心這個人?如果意識到這份關心包含自己的期待時,請先幫自己打個預防針,告訴自己:我的期望不代表對方的需求,倘若結果不如預期也是正常的。
  2. 付出關心時,能展現傾聽與陪伴:當關心者能專注地傾聽對方的想法時,就好像在說:你的想法值得被重視;當關心者能在對方出現負向情緒時給予陪伴,彷彿也在傳達:你的感受值得被在意。所以當一個人想法跟感受能被重視跟在意時,自然會覺得自己沒有那麼糟而且比較容易放下防備,而這個過程本身就具有療癒性。
  3. 付出關心後,能感謝自己的善意並安頓結果不如預期的感受:不論如何請先謝謝自己的好意,如果對方的反應不如預期,就告訴自己該做的已經做了,沒如預期發生的那些,就相信每個生命會有最好的安排。

關心別人不只是種善意還是種能力,而這種能力其實很耗心力,但即便如此,人類也沒有因此停止對他人的關心,特別是經過三級警戒,真實的經歷人際互動受到限制後,讓人更想將自己的關心好好傳達給對方,因為那些人都是我們想好好珍惜的人

所以不要讓自己的關心緊繃了你與想珍惜的人之間的關係,讓關心只是關心,讓你對對方的重視與在意如實呈現。祝你們一切都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維均諮商心理師的沙龍
60會員
27內容數
陳維均諮商心理師的 Premium
2025/04/21
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做著一件非自願、缺乏動力的事情,卻又因為不甘心付出付諸流水,或抱持著試試看的想法而繼續堅持。文章以作者學習鋼琴的經歷為例,闡述了這種困境,並指出在迷惘中,持續嘗試,找到讓自己滿足的目標,進而持續進步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4/21
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做著一件非自願、缺乏動力的事情,卻又因為不甘心付出付諸流水,或抱持著試試看的想法而繼續堅持。文章以作者學習鋼琴的經歷為例,闡述了這種困境,並指出在迷惘中,持續嘗試,找到讓自己滿足的目標,進而持續進步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10
玩具熊的故事說明溝通在關係中的重要性,即使對方無法協助解決問題,簡單的交代也能避免誤會與不安。
Thumbnail
2025/03/10
玩具熊的故事說明溝通在關係中的重要性,即使對方無法協助解決問題,簡單的交代也能避免誤會與不安。
Thumbnail
2024/10/21
秋天是個充滿變化的季節,這種不穩定性可能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在面對心情低落、疲倦或其他憂鬱狀態時,及時識別和調整是至關重要的。透過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和正向人際互動,我們能恢復生活中的安全感與控制感。希望透過本文,讀者能找到在秋季保持穩定情緒的方法,並學會欣賞這個美麗季節的同時,保持內心的平和。
Thumbnail
2024/10/21
秋天是個充滿變化的季節,這種不穩定性可能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在面對心情低落、疲倦或其他憂鬱狀態時,及時識別和調整是至關重要的。透過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和正向人際互動,我們能恢復生活中的安全感與控制感。希望透過本文,讀者能找到在秋季保持穩定情緒的方法,並學會欣賞這個美麗季節的同時,保持內心的平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最近哥哥的心情不太美麗,一早我在跟他對帳完後,試著關心他:「你還好吧?」「還好啊!有出去走走後,心情就好蠻多的了。」他簡單回應,「那就好,你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啊⋯⋯」我又說,「你說的很容易啊!因為事情又不是你扛。」他聽完不開心地回。 這些對話也是你們熟悉的嗎?明明想對家人傳遞的是關心,卻讓對方不開心⋯
Thumbnail
最近哥哥的心情不太美麗,一早我在跟他對帳完後,試著關心他:「你還好吧?」「還好啊!有出去走走後,心情就好蠻多的了。」他簡單回應,「那就好,你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啊⋯⋯」我又說,「你說的很容易啊!因為事情又不是你扛。」他聽完不開心地回。 這些對話也是你們熟悉的嗎?明明想對家人傳遞的是關心,卻讓對方不開心⋯
Thumbnail
這堂課是前面教過的綜合練習和深入討論。包括更多關於設界線、溝通的重點摘要、辨識情緒和源頭、愛+焦慮=控制、問題行為和非暴力溝通:區分『觀察』和『評論』。
Thumbnail
這堂課是前面教過的綜合練習和深入討論。包括更多關於設界線、溝通的重點摘要、辨識情緒和源頭、愛+焦慮=控制、問題行為和非暴力溝通:區分『觀察』和『評論』。
Thumbnail
那天和個案輔導老師在洗手間碰見,我們寒暄短聊了一下。 輔導老師說: 有許多個案問題的根源其實都來自家庭,家長不願意覺察調整,常常只能無奈囉! 輔導人員的角色,就只能調整到陪伴孩子(陪聊天),平安地渡過這三年啦! 我說: 你們也真是辛苦了!每天都要接受這麼多負面的情緒,不是只有學生耶!還要處理家長……
Thumbnail
那天和個案輔導老師在洗手間碰見,我們寒暄短聊了一下。 輔導老師說: 有許多個案問題的根源其實都來自家庭,家長不願意覺察調整,常常只能無奈囉! 輔導人員的角色,就只能調整到陪伴孩子(陪聊天),平安地渡過這三年啦! 我說: 你們也真是辛苦了!每天都要接受這麼多負面的情緒,不是只有學生耶!還要處理家長……
Thumbnail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Thumbnail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Thumbnail
因孩子停課、打疫苗等因素,已經好一段時間處於一打二的狀態,長時間打理與回應兩個孩子的需要,感覺為人母的愛心與耐心點數也快消耗殆盡。 這次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媽媽在透支狀態下,覺得很無助但被好好接住的故事: 要面對一個展現憤怒的人,其實很有壓力,所以人們直覺的第一個反應常常是
Thumbnail
因孩子停課、打疫苗等因素,已經好一段時間處於一打二的狀態,長時間打理與回應兩個孩子的需要,感覺為人母的愛心與耐心點數也快消耗殆盡。 這次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媽媽在透支狀態下,覺得很無助但被好好接住的故事: 要面對一個展現憤怒的人,其實很有壓力,所以人們直覺的第一個反應常常是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人長大之後,很多事開始為了追求效率變得有壓力,就連展現關心也不例外。我看過身邊不少人因為關心他人而感到挫折,因為.......
Thumbnail
人長大之後,很多事開始為了追求效率變得有壓力,就連展現關心也不例外。我看過身邊不少人因為關心他人而感到挫折,因為.......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的「課題分離」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喜歡被別人干涉對吧?但為什麼我們卻下意識地會想要干涉別人呢?或許你會想說,我沒有干涉啊!只是想要幫忙他。 那如果對方不照你的意思去做的話,你會不會生氣? 如果會,那就是干涉不是幫忙。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的「課題分離」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喜歡被別人干涉對吧?但為什麼我們卻下意識地會想要干涉別人呢?或許你會想說,我沒有干涉啊!只是想要幫忙他。 那如果對方不照你的意思去做的話,你會不會生氣? 如果會,那就是干涉不是幫忙。
Thumbnail
  孩子們的情緒是很純粹、很直接的,開心就笑、難過就哭。或許某些時間是這樣的。但比起直接衝到滿的情緒,還有一些咬著唇、說不出來,或是曾經嘗試說了但卻被忽視、被反對的情緒。孩子們是會學習壓抑的,即使是一個3歲的孩子。所以我特別討厭『制約反應』這個詞。   我一直都在學習理解孩子的情緒,因為那些說不出口
Thumbnail
  孩子們的情緒是很純粹、很直接的,開心就笑、難過就哭。或許某些時間是這樣的。但比起直接衝到滿的情緒,還有一些咬著唇、說不出來,或是曾經嘗試說了但卻被忽視、被反對的情緒。孩子們是會學習壓抑的,即使是一個3歲的孩子。所以我特別討厭『制約反應』這個詞。   我一直都在學習理解孩子的情緒,因為那些說不出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