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如此相愛,又如此疏離?--胡慧嫚讀《親密無能》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為什麼我們總是搞砸一段關係?
為什麼最深的愛裡,總是藏著最鋒利的刀?
為什麼原本平靜(幸福)的家庭突然之間開始崩裂?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幸福卻還是那麼遠?
為什麼我們如此相愛,又總是如此疏離?
《親密無能:早熟童年的隱形代價》這本書正為深深吶喊著這些沉痛問句的人們,提出一個長期伏流隱藏未現的心理解答──早熟童年裡,那個慌張卻強自鎮定、害怕卻故做冷靜、悲傷卻武裝堅強、無助卻扛起重責……也就是明明還是個小孩,卻不得不過早成為大人的「小大人」──早熟孩童/親職化小孩,到底發生了麼事。
兩位都成長於功能不良家庭的作者,在走進心理諮商領域多年,帶領團體、接觸無數案主之後,帶著自身的創傷經驗(榮格所說的「負傷療癒者」)以及對於成長於「功能不良家庭」的早熟孩童/親職化小孩的關注,寫下了這本心理自助書籍。以貼近大眾的方式,幫助人們瞭解這些「小大人」長大後的面貌,並看見過往原生家庭究竟如何隱形地形塑了他們,以及該如何跨出治癒的第一步。
無論是書中所描繪的故事角色,或者現實生活中所見的那些既堅強又受苦、既優秀又疲憊、既強大又脆弱的人們,往往都可以看見這些「小大人」在原生家庭裡的兩種心理位移。
其一是家庭動力中角色的位移。
比如有一些母親,雖然成年了內心卻始終不肯長大,一直很孩子氣,依賴性很強,總是用任性或柔弱的受害者身分控制所有人。當年幼的孩子想和其他小孩玩的時候,她會露出失落的表情難過地說:「你都不理我,媽媽要哭哭了。」無法進入成人角色的她,離開了家庭系統中她原本應在的「母親」位置,霸占了需要被關心呵護寵愛的「女兒」(小孩)位置。
這時候如果父親的角色是缺席(比如離婚、喪偶)或功能不完整的(比如工作忙碌很少在家),她就像個缺愛的小孩,希望孩子時刻關注自己、陪伴自己。於是,這個年幼的孩子就不得不離開原本兒子/女兒的位置,位移到父親/母親的位置上,早熟地成為親職化小孩,承擔起照顧媽媽、讓媽媽依賴,甚至成為媽媽的情緒配偶,傾聽、接收、撫慰媽媽各種心情……的沉重責任。
其二是心理位置的位移。
如同我在《找回聲音的美人魚》一書中所描繪的女主角──因為生命早期手足競爭的生存議題,讓她從小就不自覺地以「媽媽的貼心小幫手」的角色爭取愛、肯定與關注──也就是離開了孩子的位置,位移到母親的位置──拋棄自我地與母親完全融合成為一體。
一個有著相似心理位移歷程的女孩,明明外表亮麗工作能力耀眼,卻一直為「明明男友是個既劈腿又慣性暴力的渣男,為什麼我一直離不開」的情感困境所苦。透過薩提爾學派的冰山圖探索時,她發現自己有一個無比堅固但深深隱藏的內在信念:「我只要再多努力一點,一定可以改變。」
這個信念的源頭,原來深埋在早期原生家庭的成長歷程裡……
透過「我只要再多努力一點,一定可以改變」這句話,女孩想起了一個畫面:從小她一直看著重男輕女的奶奶總是用輕視與不公的態度對待只生了兩個女兒的媽媽,以及每每隨之引發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激烈爭吵……這讓因為手足競爭議題位移到母親的心理位置的她(也就是成為過度與母親融合,也過度承擔母親的「小大人」),在幼小的心裡總是迴盪著一句話:「只要我再多努力一點,再多付出一點,不輸給堂哥,奶奶就會改變對媽媽的態度,爸媽就不會再吵架了!」雖然無論是當年的奶奶,或是現在的渣男男友都沒有因為她的一再付出而有任何改變,但「再多努力一點!」已經成為她在親密關係裡的隱形魔咒。
這些被迫早熟、童年被剝奪、過早成為父母的照顧者或拯救者的孩子,長大之後一方面某部分的他們反而沉浸在童年中無法離開;另一方面,他們從小就工具化了自己,這個工具化的自我讓他們得到大人的愛與肯定,形成了他們的自我價值。
一個人一旦開始工具化自己,所有的關係就都是工具化的了。
一個四十餘歲,表面看起來事業財富家庭盡皆美好,也是眾人口中愛家人、對朋友充滿義氣、熱心公益樂於助人的男性,卻不為人知地受苦於每每壓抑不住的暴怒和身心疾病。在逐步往原生家庭歷程探索之後,從小就肩負「光耀門楣」角色的他坦承:「其實,我真的不知道愛是什麼?我有愛過誰嗎?」對於那些他對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的溫暖付出與照顧,他滿臉困惑地說:「我只是給他們錢,或者他們需要的東西啊!但……那是愛嗎?」
另一個身材高挑外貌清麗的醫學院高材生,在被視為人生勝利組的表象之下承受著越來越嚴重的恐慌和焦慮。她也在深入探索原生家庭的成長歷程之後,忍不住落淚說出深埋心底的痛苦疑問:「從小媽媽為我付出很多,但我其實一直不確定她是不是真的愛我?還是……我只是她的一個名牌包?」
就像本書作者在書中一開始談及的是酗酒、家暴這類極端機能失衡的創傷家庭,但後續勾勒的案例故事逐漸延展到外表看來「正常」(實則同樣機能失衡)的一般家庭。這些年根據我的觀察,許多小大人也同樣生長在父母全心全意付出愛的「幸福」家庭中。
薩提爾女士曾說過:「每個父母都是竭盡所能」,只是許多父母的所能很有限,他們自身就受困受苦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傷痕,以及社會文化偏頗歧誤的價值觀裡(比如重男輕女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中,因此他們給出的愛往往也同時(不自知的)帶著傷害,或者他們自身也無能為孩子創造一個「功能良好」的家庭。
這些在無論表象是酗酒家暴或者平靜幸福,內裡都是「機能失衡」的原生家庭中成長,以致於過早成為大人的「小大人」,呼應著薩提爾女士的另一個深刻且悲憫的觀察:「每個孩子都是很忠誠的」。
對父母忠誠的小大人們往往從小就鍛鍊了強大的生存能力──在學業與事業上表現傑出的負責、專注、堅忍、能幹、理性、冷靜……等特質與能力,但同時,也伴隨著包括忽略身心、遺忘創傷、切斷感受……等防衛與武裝。這使他們在成年後不自覺地墜入過度成癮(性、工作、健身、食物、購物、酒……)、憂鬱、強迫症、不健康的依存關係……的身心負累狀態裡,進而一步步侵蝕崩毀了他們原本努力建構的幸福生活。
作者在書中協助讀者看見早熟孩童/親職化小孩長大後的面貌,以及來自原生家庭的根源影響之後,繼續帶領大家往前,看見我們的防衛機制、看見我們強硬的保護盔甲之下種種真實的痛苦、看見我們與自己與他人之間受困扭曲的關係,同時也進一步看見冰山之下的共依存關係模式。
這些對於自己的過往與當下、內在與外在的雙重看見,固然會讓我們感到痛苦,但同時也讓我們有了重生的機會。
這些年,在邀請及陪伴許多人走上屬於自己的「心」旅行時,我一再見證著一句話:「看見,就是力量」。因為真正清楚看見的痛苦,具有一種「恍然大悟」與「我受夠了!」的扭轉力量。它讓我們開始有機會脫離原本(如同隱形幽魂引領般)潛意識的自動運行迴圈,轉而走上具備覺察與意識的,一條貼近自己、理解自己、療癒自己的成長進化之路。
這也是我一直分享的一個理念:原生家庭的確會影響我們,但它不會決定我們,我們可以自我創造!──不僅重新創造我們的現在與未來,也從我們自身開始,改寫代代相傳的家庭動力腳本(我們,也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協助我們成為更具覺察力也更有能的父母,不再讓我們的孩子身受「小大人」之苦。
但願這本心理自助書是一個起點,讓每一個你帶著自我的力量,繼續跨步走向引領成長進化的美好「心」旅行。解開早熟童年的隱形鐵鍊,如同薩提爾女士筆下的小詩所勾勒的一樣,抵達我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親密且自由的應許之地。
愛你,而不抓緊你;
欣賞你,而不評斷你;
參與你,而不侵犯你;
邀請你,而不強求你;
離開你,而不覺歉疚;
評論你,而不責備你;
幫助你,而不看低你。
如果,我也能由你那裡獲得相同的對待,
那麼,我們就可以真誠的相會,
而且滋潤彼此。
(本文作者為心理諮商碩士、薩提爾認證合格心理諮商師,著有《找回聲音的美人魚》、《溫柔是我,剛強也是我:來自薩提爾的生命啟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也許兩位作者艾德華‧惠特蒙和席薇亞‧佩雷拉的論點,不必然被所有榮格取向者所完全接受,不過如果從這個說法出發,當把對夢的理解是站在,說夢者和聽夢者兩人間的移情和反移情時,就意味著夢本身的意義,或者在說出後被了解的意義,就受限於說者和聽者兩人之間的細緻互動了,不再是它有著如神喻般的宗教旨意了。
    我意識到,我只有將一梁未竟的工作進行下去,我的世界才不至坍塌。 《幽靈.死亡.夢境》,是一梁檢查出癌症前我們一直翻譯的作品。從亞菲的《榮格的最後歲月》開始,一梁仿佛發現了一個大寶藏,打算找來她的全部作品一一完成。亞菲的作品並不多,但可以說,每一本都是精品。在選題方面,一梁的眼光堪稱「穩、狠、準」。
    一、相遇 參與這本書的翻譯,純屬偶然。或者說,一開始以為純屬偶然。 2017年,離開中國已經13年的王一梁,與李毓(白夜)定居泰國清邁。當年11月左右,遇見了到清邁參加短程工作坊的一位心靈工坊夥伴H。當時他們倆已經迷上榮格的書寫,閱讀之餘也翻譯了不少。 因為同樣的理念,經由H,我們接上線以後,開始透
      宋文里老師是台灣推動宗教心理學的先行者:1990年他於清華大學開設的「宗教心理學」,是台灣非宗教背景之高等教育機構中的首創;2016 年在心靈工坊的「鬼神、巫覡與信仰:宗教的動力心理學八講」講座,成了第一位將宗教心理學帶入大眾心理學視野的心理學者。無論在國立大學背景的學術機構,或在開拓心靈視野的
    《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所探討的卻也不是追本溯源這麼簡單,而是企圖帶領讀者看見文學作為一種裝置,其中被顛倒的因果及隱蔽的源頭。舉「自白」為例,直覺認為先有「內在自我」才有自白,卻忘了是先有「自白的制度」,必須隱瞞的事物及內面才因此被創造出來,這就是一種顛倒。
    本書最初寫於1975-77年間,是對於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及關於起源的時行文學史詮釋提出批判,所撰寫的文學評論,先後發表在日本文藝雜誌《季刊藝術》與《群像》,是當時在美國耶魯大學講授明治文學的想法總結。有意思的是,柄谷的寫作動機是因為「感覺到日本近代文學的終結」......
    也許兩位作者艾德華‧惠特蒙和席薇亞‧佩雷拉的論點,不必然被所有榮格取向者所完全接受,不過如果從這個說法出發,當把對夢的理解是站在,說夢者和聽夢者兩人間的移情和反移情時,就意味著夢本身的意義,或者在說出後被了解的意義,就受限於說者和聽者兩人之間的細緻互動了,不再是它有著如神喻般的宗教旨意了。
    我意識到,我只有將一梁未竟的工作進行下去,我的世界才不至坍塌。 《幽靈.死亡.夢境》,是一梁檢查出癌症前我們一直翻譯的作品。從亞菲的《榮格的最後歲月》開始,一梁仿佛發現了一個大寶藏,打算找來她的全部作品一一完成。亞菲的作品並不多,但可以說,每一本都是精品。在選題方面,一梁的眼光堪稱「穩、狠、準」。
    一、相遇 參與這本書的翻譯,純屬偶然。或者說,一開始以為純屬偶然。 2017年,離開中國已經13年的王一梁,與李毓(白夜)定居泰國清邁。當年11月左右,遇見了到清邁參加短程工作坊的一位心靈工坊夥伴H。當時他們倆已經迷上榮格的書寫,閱讀之餘也翻譯了不少。 因為同樣的理念,經由H,我們接上線以後,開始透
      宋文里老師是台灣推動宗教心理學的先行者:1990年他於清華大學開設的「宗教心理學」,是台灣非宗教背景之高等教育機構中的首創;2016 年在心靈工坊的「鬼神、巫覡與信仰:宗教的動力心理學八講」講座,成了第一位將宗教心理學帶入大眾心理學視野的心理學者。無論在國立大學背景的學術機構,或在開拓心靈視野的
    《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所探討的卻也不是追本溯源這麼簡單,而是企圖帶領讀者看見文學作為一種裝置,其中被顛倒的因果及隱蔽的源頭。舉「自白」為例,直覺認為先有「內在自我」才有自白,卻忘了是先有「自白的制度」,必須隱瞞的事物及內面才因此被創造出來,這就是一種顛倒。
    本書最初寫於1975-77年間,是對於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及關於起源的時行文學史詮釋提出批判,所撰寫的文學評論,先後發表在日本文藝雜誌《季刊藝術》與《群像》,是當時在美國耶魯大學講授明治文學的想法總結。有意思的是,柄谷的寫作動機是因為「感覺到日本近代文學的終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是潛意識的投射需求和渴求,對方有著我喜歡的特質、不論是外表、個性還是言談,隨著關係的接近,越是缺愛的人,那樣的投射與驅力就越是強烈,這種驅力是無法用理性去控制的。 兩人的越來越靠近,卻在一個地方止了步,你想往前,卻發現對方很明顯地往後推了一步,你不理解,又是往前一步,迎面而來的是一句
    Thumbnail
    張家漢和王柏德,兩個高中男孩,在游泳池的第一次相遇,就深深受到彼此吸引。 從什麼時候開始,當我在看你的時候,你也正好在看我,那個相視後難以掩藏的微笑是多麼的美好。 從什麼時候開始,電話響起的聲音變得如此令人期待,接起電話的那一聲「猜猜我是誰?」,其實只是想聽到你因為知道是我而開心的回應。
    Thumbnail
    情緒有分好壞嗎? 儘管這個社會向來都比較強調人們要「保持開心樂觀,不可以不快樂」,相較之下焦慮、憂鬱、生氣等情緒就時常被忽略和排斥,但其實情緒是不分好壞的。
    Thumbnail
    繼上篇提及 K-pop 的生成背景與發展脈絡,本篇繼續帶來另外三種比喻,冀望提供讀者對一時風靡全球的 K-pop 文化不同的思考與想像。
    Thumbnail
    21世紀以來,韓國文化從亞洲圈迅速崛起,並排山倒海地席捲全球娛樂市場。其中韓劇的成功,奠定了韓流基礎,象徵全球化下語言與文化隔閡的破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是潛意識的投射需求和渴求,對方有著我喜歡的特質、不論是外表、個性還是言談,隨著關係的接近,越是缺愛的人,那樣的投射與驅力就越是強烈,這種驅力是無法用理性去控制的。 兩人的越來越靠近,卻在一個地方止了步,你想往前,卻發現對方很明顯地往後推了一步,你不理解,又是往前一步,迎面而來的是一句
    Thumbnail
    張家漢和王柏德,兩個高中男孩,在游泳池的第一次相遇,就深深受到彼此吸引。 從什麼時候開始,當我在看你的時候,你也正好在看我,那個相視後難以掩藏的微笑是多麼的美好。 從什麼時候開始,電話響起的聲音變得如此令人期待,接起電話的那一聲「猜猜我是誰?」,其實只是想聽到你因為知道是我而開心的回應。
    Thumbnail
    情緒有分好壞嗎? 儘管這個社會向來都比較強調人們要「保持開心樂觀,不可以不快樂」,相較之下焦慮、憂鬱、生氣等情緒就時常被忽略和排斥,但其實情緒是不分好壞的。
    Thumbnail
    繼上篇提及 K-pop 的生成背景與發展脈絡,本篇繼續帶來另外三種比喻,冀望提供讀者對一時風靡全球的 K-pop 文化不同的思考與想像。
    Thumbnail
    21世紀以來,韓國文化從亞洲圈迅速崛起,並排山倒海地席捲全球娛樂市場。其中韓劇的成功,奠定了韓流基礎,象徵全球化下語言與文化隔閡的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