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外表小巧可愛,看起來很討喜
最近卻陸續被同學投訴…愛說謊、說話不算話…
面對同學們的指控…小北也十分受傷、生氣…
可是,為什麼不同的同學,都看見相似的狀況,卻與小北的說法完全不同呢?
在學校生活中,不知不覺接觸到愈多像小北這般的孩子 不時犯錯,可是仔細了解後,卻看不出是故意、挑釁的行為, 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邏輯世界,不同於其他人的思想與行為
因此,他們的人際⋯ 多少受到一些影響 純潔的心,因而日漸敏感、脆弱,防衛的牆愈築愈高。
從DSM-V 開始,對疾病的界定範圍更擴大
過去的 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現在都屬於「自閉症類群障礙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診斷標準如下:
A. 在多重情境中持續有社交溝通及社交互動的缺損;
B. 侷限、重覆的行為、興趣或活動模式; C. 症狀必須在早期發展階段出現; D. 症狀引起臨床上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方面顯著功能減損;
E. 這些困擾無法以智能不足或整體發展遲緩做更好的解釋。
在醫療與學校教育上,並非僅憑上述的五項診斷,就要定義一個人
而是需要長時間觀察與專業評估,
了解就學階段的孩子,究竟面臨什麼樣的困難,並評估生理與心理健康、社會環境的狀態。
然而,身為非專業人員,我們該怎麼面對這楚楚可憐,卻又真實犯錯小北們呢?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被陪伴、傾聽、理解
當一個倔強而哭喪著臉的孩子到來時
我們所能做到,就是耐心、安靜的陪伴
讓受傷、難過的心靈有宣洩的出口,有被接納、不害怕責罰的港灣
透過長時間的陪伴,才有機會建立信任,
進一步深入觀察、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
進而幫助孩子們有機會認識、了解自己,看見自己的優勢能力與接納限制
再進一步地根據各人狀況,建立不同的社交技巧,
幫助他們走出自己的世界,逐步與真實社會接軌。
然而,像小北般,在學校有人際衝突、行為的孩子⋯都是類亞斯嗎?
貼標籤是快速分類的方法,
卻容易畫地自限,窄化我們看待孩子眼光與態度,進而影響彼此互動與未來發展。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需要關懷、了解、被接納。
才有動力從挫折、錯誤中成長,渴望讓自己變得更好。
因此,這條道路上,
父母、師長…每個人都是小北們的陪伴者
儘管艱辛
我們可以攜手前行
在有限的能力中尋求學校、醫療、社會資源⋯
讓每一滴汗水、淚水,共同澆灌小北成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