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亞斯?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小北外表小巧可愛,看起來很討喜
最近卻陸續被同學投訴…愛說謊、說話不算話…
面對同學們的指控…小北也十分受傷、生氣…
可是,為什麼不同的同學,都看見相似的狀況,卻與小北的說法完全不同呢?
在學校生活中,不知不覺接觸到愈多像小北這般的孩子 不時犯錯,可是仔細了解後,卻看不出是故意、挑釁的行為, 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邏輯世界,不同於其他人的思想與行為
因此,他們的人際⋯ 多少受到一些影響 純潔的心,因而日漸敏感、脆弱,防衛的牆愈築愈高。
從DSM-V 開始,對疾病的界定範圍更擴大
過去的 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現在都屬於「自閉症類群障礙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診斷標準如下:
A. 在多重情境中持續有社交溝通及社交互動的缺損;
B. 侷限、重覆的行為、興趣或活動模式; C. 症狀必須在早期發展階段出現; D. 症狀引起臨床上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方面顯著功能減損;
E. 這些困擾無法以智能不足或整體發展遲緩做更好的解釋。
在醫療與學校教育上,並非僅憑上述的五項診斷,就要定義一個人
而是需要長時間觀察與專業評估,
了解就學階段的孩子,究竟面臨什麼樣的困難,並評估生理與心理健康、社會環境的狀態。
然而,身為非專業人員,我們該怎麼面對這楚楚可憐,卻又真實犯錯小北們呢?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被陪伴、傾聽、理解
當一個倔強而哭喪著臉的孩子到來時
我們所能做到,就是耐心、安靜的陪伴
讓受傷、難過的心靈有宣洩的出口,有被接納、不害怕責罰的港灣
透過長時間的陪伴,才有機會建立信任,
進一步深入觀察、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
進而幫助孩子們有機會認識、了解自己,看見自己的優勢能力與接納限制
再進一步地根據各人狀況,建立不同的社交技巧,
幫助他們走出自己的世界,逐步與真實社會接軌。
然而,像小北般,在學校有人際衝突、行為的孩子⋯都是類亞斯嗎?
貼標籤是快速分類的方法,
卻容易畫地自限,窄化我們看待孩子眼光與態度,進而影響彼此互動與未來發展。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需要關懷、了解、被接納。
才有動力從挫折、錯誤中成長,渴望讓自己變得更好。
因此,這條道路上,
父母、師長…每個人都是小北們的陪伴者
儘管艱辛
我們可以攜手前行
在有限的能力中尋求學校、醫療、社會資源⋯
讓每一滴汗水、淚水,共同澆灌小北成長的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亞斯人情緒論述】下:創傷情緒的理解與處方本能情緒主要是生存之用,但人類複雜之處在「社交」,情緒演化為進階功能,專門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潤滑與溝通不同的社會關係。
    Thumbnail
    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2021-09-14
    【亞斯人情緒論述】上:發生歷程與一般處理本文試圖解釋亞斯人在面對情緒時的心理路徑:如何認知情緒,並對情緒作反應。 由於情盲特性,這個路徑是簡單的,從外部身體反應去回推自己的情緒狀態,同時能處理的方法也很有限。 不過只要生活穩定,有自己的處世規則,原則上與他人並無二異。 本文是上集,並預備帶出下集「遇創傷情緒時怎麼辦?」
    Thumbnail
    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2021-09-14
    亞斯熊的固著。小時候的觀察。 熊弟中班時,我們住在小花花樓上,是一棟老舊的電梯公寓,樓下有公共出入的大門,如果我們要進去的時候,剛好遇到鄰居先開門,我就慘了!
    Thumbnail
    avatar
    瓶子の手製人生:)
    2021-06-28
    類蜉蝣人生,不如愛個痛快!《距離的悲憫:安德里亞斯.穆埃個展》因為舉世注目的美國總統大選,十一月初秋泛著濃濃的政治味。但政治背後,總是「人心」。心暖和了、鬆緊自若,醞釀的是理性而正直的判斷。這次德國攝影師安德里亞斯.穆埃,用一幅幅巍峨景致裡誇張擺拍的人像中,揭發殘酷現實底層的珍珠,也讓我再度肯定自己的原廠人設。或許,你也能找到一點力量和慰藉。
    Thumbnail
    avatar
    藝術北飄者
    2020-11-08
    【亞斯】幽默=嘲笑?關於我如何在有亞斯伯格症的情況下,避免因為說笑而冒犯到他人。
    Thumbnail
    avatar
    亞斯星來的殺人鯨
    2019-11-05
    【亞斯】我是亞斯,但我只代表我自己了解一個人可以從標籤 但不要忘記去了解他所有的樣子 了解一個特質可以從身邊有這個特質的人開始 但不要忘記即使都是有這個特質的人 他們還是都是不同的個體 我只代表我自己。
    Thumbnail
    avatar
    亞斯星來的殺人鯨
    2019-04-23
    【亞斯】沒有這種病?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嗎? 文/荻野哲子   前些日子讀了上晏蕭在關鍵評論網的〈聰明等於沒病?當亞斯伯格症遇上「沒有這種病」的處方籤〉這篇文章,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avatar
    靛色書房
    201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