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治療的繪圖,探索我的焦慮。以下是我畫完圖的直覺性解讀:
我的焦慮是色彩豐富斑斕的。我心裡太多話想說,說不出來;有許多想法想做,卻做不出來,沒有實現。我的焦慮是一株生氣蓬勃的植物,它帶著會戳人的稜角,有時會戳到接近的人。我的焦慮是有生命的植物,會自然舞動,耍弄著絢麗的枝葉。我的焦慮華麗又擁擠,塞了我很多沒有實現的想法,在心裡結成了繭。層層疊疊彷彿向天空伸開的多手多臂,希望被看到。我的焦慮仍然能培育出一朵小紅花,但能結果嗎?能繼續開花嗎?我的焦慮是一股巨大的能量,只要面對它,面對問題,能找到方法解決的。
如果讀者接觸不少心理類的創作或成長課程,會發現帶領活動的專業講師會很強調接觸「直覺」,「直覺」地寫作、「直覺」地感受、「直覺」地舞動/律動(或者身體課的另個說法:傾聽身體的聲音,跟著身體的感覺動起來)。
一個生理原因是人類左右腦的功能不同:左腦掌管語言、寫作、演算、邏輯等功能,偏向人類的理性與分析層面;而右腦掌管圖像、音樂、直覺、靈感等功能,偏向人類的感性與創造層面。但是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體系,以及日常生活與工作,相當強調理性邏輯思考,但這會讓我們太過偏向左腦的理性與分析思維,而忽略的日常的感受、感性、直覺的經驗,這恰好是右腦經手處理。重拾直覺力,也是一種訓練左右腦思考功能的平衡及整合。
另個原因也是在,我們社會文化太過於強調理性與分析的能力,但從小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缺乏教導孩子面對處理情緒的方法,以及如何覺察、了解情緒與自我的關係,華人社會又特別偏重集體秩序、壓抑個人感受;強調外在規則、忽略內在情感的文化,這在在都讓人容易從小就壓抑情緒,甚至壓抑到深層的潛意識到我們私毫不了解深埋的情緒暗流,可是這些被壓抑的情緒會不時浮上來,影響我們的感受與行為。
所以心理相關課程都會很強調直覺探索自我,為了要讓人能放下理性批判,去抓到那壓抑已久,一時浮現在我們表意識的情緒、感受、未能表達出的話語,藉由整理、爬梳、療癒與釋放那被我們忽視的內在情感與話語(清理我們潛意識的地下室),我們才能更好地整合我們的內在陰影,這些陰影也具有很大的能量,藉由整合陰影,也能找回失落的力量。
如同我畫裡描述的焦慮,具體化成一株充滿色彩與生命力的植物,這也展現出在焦慮感下的多元潛力。
延伸閱讀:藝術治療的介紹
「傾聽憂鬱說說話」專題介紹
長年站在心理懸崖邊的憂鬱症患者,多年前我思考如何讓外界理解憂鬱症患者內在的苦,那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同理的。但我很膽小,害怕網路酸民言論如瘋狗浪的席捲,遲遲多年都沒動筆。在疫情席捲的這兩年,我總有「不說就來不及說了」的焦慮。希望我能像「真人圖書館」,外人可藉由我的分享,稍微理解憂鬱症患者的心情。
如果對之後的文章有興趣的讀者歡迎按下追蹤或訂閱,您會在第一時間接收新文章發佈的通知訊息。同時也請按下方免費的手掌符號五下,給我肯定的掌聲。這些正面的支持都是我寫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