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齋] 用藝術治療探索情緒。介紹《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上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一書。攝影:葉宇燦

《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一書。攝影:葉宇燦

前兩篇的憂鬱主題文中介紹到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以認知、正念這兩種方法。這篇要藉著《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這本書介紹另一種對於情緒釋放及療癒身心也很有效果的方法:藝術治療。

當初在網路上閒晃時看到這本書,原先是被目錄裡我滿有興趣的小練習吸引(特別是數位及攝影創作篇章),才買來參考。書到手後仔細翻閱,才發現本書第一章對「藝術治療」深入淺出的介紹和搭配的暖身練習,其實滿適合做為藝術治療的入門書。又由於我過去在參加成長團體時,團體帶領者很常使用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方法,以書寫、繪畫、舞蹈、戲劇、音樂等方式帶領成員深度自我探索及表達、釋放壓抑的情緒,所以我很早也體會到藝術治療對身心症患者有效的幫助,就如本書的副標題:

把壓力、焦慮、惶恐、不安轉交給藝術,卸下傷痛,撫慰身心。

藝術治療也有很心理諮商理論及實務的專業分析,由於我有朋友在念藝術治療的研究所,我也常看到朋友在分享其專業養成的過程與經驗談,當然如果能找到專業訓練良好的藝術治療的助人工作者一起討論個人的作品,可以有更深入的心理解析。不過這也不妨礙個人在使用藝術治療技巧時,還是能觀察自己的反應和創作成品,對於自身還是能有更多的理解。由於本文初稿作內容比想像中的多很多,為了讓讀者閱讀方便,我將此書的閱讀心得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會先簡介這本書,下篇會分享我覺得此書中有趣的小練習,以及我的自由繪畫的作品與創作心得。

本書作者莉亞‧古茲曼(Leah Guzman)。圖源取自網路

本書作者莉亞‧古茲曼(Leah Guzman)。圖源取自網路

《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作者莉亞‧古茲曼(Leah Guzman)是專業藝術家、藝術治療師。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藝術教育碩士,從事藝術治療已有17年的時間,曾任教於學校、醫院、監獄、庇護所、養老院等機構。也提供線上課程,專門治療焦慮和憂鬱症患者。

莉亞‧古茲曼撰寫此書的用意是希望為個案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使其有創意的表達情緒,同時建立生命的新契機。藝術治療是作者經歷身心動盪不安時的發洩管道,也是讓她維持生活平衡的日常功課。其臨床經驗是運用認知行為藝術治療法,治療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她會在進行藝術治療時一併使用正念練習和冥想等認知行為法。

作者提到,將內心感受視覺化,有助提升心理狀態,能讓當事人學習以新的方式改變思維模式,帶來新視野。本書的練習的目的是提供想法和感受的視覺呈現,只要知道自己能掌握想法以及如何去感受,我們的行為就會受到影響。如果讀者獨自練習,也可以花點時間記錄並反思,想想及覺察個人的心理狀態。

莉亞‧古茲曼強調藝術治療不僅適用於具有藝術氣質的對象,即便你自認為跟藝術完全扯不上關係也會得到幫助。因此,對於藝術創作的新手,或是從未接觸過藝術的人而言,其重點在於過程而非結果。要達到這一點必須先放下批判,因為去評斷一件作品的好壞,就是遏止創意的過程。在此,「表達」本身就是價值所在:它得以讓人洞察情緒和行為。透過藝術創作來表達情緒是一種真正的淨化和解放。

作者建議讀者可以先試試第一章結尾的暖身練習,花點時間放鬆一下。只要能敞開心胸向內探索,藉由不帶批判的創作練習來尋找面對人生的新方式,那麼轉變就會發生,世界也會開始有了變化。若批判的想法還是出現,那就承認其存在但不必回應也無妨,因為它們就只是一些想法而已。只要保持清楚的目標,運用這些練習自我療癒,學習以新的方式自在地活在世上,就能擁有更開闊的眼界。

莉亞‧古茲曼在第一章先簡介了發源於20世紀的藝術治療的發展史。對比於其他心理學流派的歷史,藝術治療是相對很年輕的治療學派,1942年由英國藝術家、作家兼藝術治療師阿德里安‧希爾(Adrian Hill)首創「藝術治療」一詞,他在1938年於一家療養院治療結核病時,認識到藝術的療效,並開始運用在其他病患身上,撰寫《藝術對抗疾病》一書記錄他的發現。

藝術治療的目標,為利用創作過程獲得「自我覺察」和「自我反思」,增進個人洞察和情緒掌握能力。藝術作品是想法和感受的視覺紀錄,這些心像可以提供問題的解答,找出感受的源頭。以洞察力做為起點出發,接納這些感受並學習創造新的方式來面對情緒。這個過程的長期目標,包括:強化自尊、自我賦權(註)及面對未來人生挑戰的技能。認知行為藝術治療法式治療焦慮、憂鬱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最有效的方式。

註:自我賦權:是個人藉由學習、參與、合作等過程,使其獲得掌控自己本身相關事務的力量,以提升個人生活品質。這個觀念非常重要,它能減少心理壓力、預測正向的健康行為。

  • 本書闡述藝術治療的優點:

1.藝術治療能提高自尊。完成一件藝術作品能為深受憂鬱之苦的人帶來成就感、賦權感和滿足感,並且能透過對於藝術創作的反思,一窺潛意識。

2.討論作品能提高自我覺察。若某人正在對抗憂鬱或焦慮,觀看藝術作品並進行討論能促進自我反思,進而增強自我覺察和自我控制。情緒一旦獲得控制便能強化情緒韌性,而情緒韌性能使人察覺想法及其產生的原因。具有情緒韌性能有效自我調節情緒並面對壓力,選擇以建設性的方式管理感受,而不是以毀滅性的方式處理感受,最終導致身心懊悔。

3.藝術治療也有助於找出情緒壓力的根源,建立積極參與來面對。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必須正視一開始的壓力根源並解開心結,探索這些情緒,使它們能整合至心靈,才能消化生命經驗,與創傷和解。而透過藝術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後候群患者能探索與創傷有關聯的觸發點來喚醒記憶。

4.藝術治療能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練習的用意是為了幫助我們找到處事的另類方式,隨著認知技能提升,問題解決能力也會跟著提升。創意過程也能強化決策能力,因為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有許多機會可以決定使用那些顏色、細節和排版。另外,在團體藝術治療的效果也很好,作者分享她最喜歡的部分是大家互相討論自己作品的意義:當一個參與者分享自己的故事時,其他成員也有機會更認識參與者這個人;而其他成員透過傾聽、回饋和建議所給予的支持,在此過程中能帶來十分有效的關係連結和社群意識的提升,對於情緒管理上,都有極大的益處。

本書作者Leah Guzman。圖源取自網路

本書作者Leah Guzman。圖源取自網路

作者說明她採用的途徑是「藝術於治療」(art in therapy)。其背後用意是作為精神療法的工具,用來深入挖掘情緒並探索感受和想法。

本書提供許多「藝術於治療」的技巧。藝術是一種挖掘潛意識的符號語言。過程、形式、內容和詞語聯想,能透露一個人的生活正在發生什麼事,這個方法有助於解決情緒衝突、發展洞察力,並學會駕馭人生的新技能。由此特性,藝術治療能有效緩解焦慮、憂鬱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如何從創作中獲得修復?

作者指出,藝術作品的詮釋的重點是在過程中不帶任何批判,藝術是主觀的,每個人都會產生自己的投射。反思藝術最重要的部分是讓創作者以言語表達出其中的關聯。若詮釋藝術時出現問題或疑慮,強烈建議求助或諮詢訓練有素的藝術治療師。作者提供以下開放式問題範例,建議留下紀錄供後續參考,可以寫在日誌或作品的背後,以方便檢視作品時能隨時提問:

*你會怎麼客觀的形容這個圖像(線條、形狀、物體、使用的顏色)?
*你在創作時有什麼感受?
*你會怎麼用「我」來形容一部份的作品?
*作品的不同部分,如何互相溝通並凝聚成一個整體?
*這些顏色對你來說代表什麼?
*你會為作品取什麼名字?這個名字背後的思考過程是什麼?
*這件作品跟你現在的人生有什麼關聯?
*如果這件作品要傳達一個訊息給你,內容會是什麼?

另外,詮釋藝術時應注意幾個視覺指標:

*過度塗改
*空間使用
*物體之間的關係
*不見的身體部位
*缺手缺腳
*身體上的記號
*線條品質
*缺乏顏色
*顏色關聯

作者提示:引導想像力自由發揮,很重要。引導想像可以用來引起感受或發展問題解決技能的言語敘事。視覺化可以用來讓心情放鬆平靜,或顯現生活狀況;視覺化也可以是探索如何應付現狀的工具。大部分進行視覺化的方式為閉上眼睛,想像一副景象然後畫出來。

在一段治療關係中,治療師必須創造安全的環境,讓個案建立信任並敞開心胸。藝術創作可能帶來沉重的情緒反應,訓練有素的治療師會引導療程並鼓勵或支持參與者將情緒昇華。

  • 創作練習前的準備

若你選擇專業藝術治療師的幫助,一定要安排自我照護的時間。藝術治療師會根據你的需求設計治療目標和特定練習。若讀者選擇自己使用本書練習,你也需要考量時間蒐集材料、尋找創作空間、進行暖身和選擇可以產生共鳴的活動。

作者分享,她在藝術治療開始前會先定心冥想打好基礎,使各位在進行時,保持專注在藝術上。在開始練習前,需要準備各種無毒材料。她列舉出了完整工具清單,可以從本書第24頁到26頁查詢。最後強調,要在一個安全、宜人的空間進行藝術治療極為重要,具有私密性、能透出自然光的窗戶、一張好的工作桌,以及大量的創作材料。獨自練習時,找個不會分心的地方,甚至可以放置一張「請勿打擾」的牌子。

本書在第一章最後提供十個暖身創作練習,作者建議每天至少完成一項,一天花幾分鐘進行減壓創作養成新的習慣,促進正向心理健康。

  • 本書章節介紹

第二章「畫出心中的模樣」列舉21個彩繪和素描創作。以繪畫為主的練習

第三章「APP修圖也可以」建議20個數位和攝影創作。這章節也是吸引我購書的原因,因為當智慧型手機普及,每人都能人手一支手機照相,攝影不一定需要用到專業的相機時,攝影成為一種大眾可以普遍進行的藝術創作形式,不過現下的許多藝術治療書籍還未列入數位與攝影創作,這本書是我看過第一本藝術治療詳細地列出可以用攝影練習的方法。

第四章「捏一隻暖心手掌」提供20個雕塑與縫紉創作。如果喜歡做手工藝的朋友可以特別參考這章的有趣練習。

第五章「來一段生命書寫」作者列了15個創意寫作練習,每個練習都有設定能幫助自我了解的目標。喜歡寫作的朋友一定要把握這章的練習。

第六章「亂中有序的心緒」書推薦了14個複合媒材拼貼創作,這也是很有趣的練習題庫,結合了繪畫、書寫、手作的創作方法。

本文先簡介《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作者的寫作目標、藝術治療的介紹與應用,以及本書的章節安排。此書在製作上是非常有誠意的小書,全書全彩印刷,並且穿插了美麗的插圖。由於寫作至此字數有點多,我將把本書的練習介紹,以及我的藝術治療創作心得分享在下篇。本篇先以作者寫於開頭的獻詞作結:

本書獻給正在受苦之人。願藝術引領你走向復原道路。


  • 書籍基本資料

《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把壓力、焦慮、惶恐、不安轉交給藝術,卸下傷痛,撫慰身心》
作者: 莉亞.古茲曼(美國)
原文作者: Leah Guzman
譯者: 洪慈敏
出版社:奇点出版
出版日期:2020/12/09
書籍連結在此



「傾聽憂鬱說說話」專題介紹
長年站在心理懸崖邊的憂鬱症患者,多年前我思考如何讓外界理解憂鬱症患者內在的苦,那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同理的。但我很膽小,害怕網路酸民言論如瘋狗浪的席捲,遲遲多年都沒動筆。在疫情席捲的這兩年,我總有「不說就來不及說了」的焦慮。希望我能像「真人圖書館」,外人可藉由我的分享,稍微理解憂鬱症患者的心情。

如果對之後的文章有興趣的讀者歡迎按下追蹤或訂閱,您會在第一時間接收新文章發佈的通知訊息。同時也請按下方免費的手掌符號五下,給我肯定的掌聲。這些正面的支持都是我寫作的動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葉宇燦|尋常生活之練習的沙龍
50會員
35內容數
長年站在心理懸崖邊的憂鬱症患者,多年前我思考如何讓外界理解憂鬱症患者內在的苦,那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同理的。但我很膽小,害怕網路酸民言論如瘋狗浪的席捲,遲遲多年都沒動筆。在疫情席捲的這兩年,我總有「不說就來不及說了」的焦慮。希望我能像「真人圖書館」,外人可藉由我的分享,稍微理解憂鬱症患者的心情。
2024/01/01
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症的朋友們,很容易自我批判、自我攻擊,覺得自己狀況不佳造成他人困擾,感到內疚自責。這篇簡單分享一個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需要養成新習慣,取代舊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準備一本筆記本,從三個點練習重新看待自己的方式。 像我常常忙完一天工作,回家後明明應該休
Thumbnail
2024/01/01
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症的朋友們,很容易自我批判、自我攻擊,覺得自己狀況不佳造成他人困擾,感到內疚自責。這篇簡單分享一個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需要養成新習慣,取代舊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準備一本筆記本,從三個點練習重新看待自己的方式。 像我常常忙完一天工作,回家後明明應該休
Thumbnail
2022/11/06
我在求職碰壁的日子,搜尋網路的資訊沒有看到有人分享憂鬱症患者如何在求職期間安頓身心度過這段難捱的時期。因此我決定認真寫作這篇給憂鬱症求職者的9個建議,從生理、心理、社會支持網絡三大面向分享,希望能幫助病友順利度過求職的挫折,找到適合的工作。
Thumbnail
2022/11/06
我在求職碰壁的日子,搜尋網路的資訊沒有看到有人分享憂鬱症患者如何在求職期間安頓身心度過這段難捱的時期。因此我決定認真寫作這篇給憂鬱症求職者的9個建議,從生理、心理、社會支持網絡三大面向分享,希望能幫助病友順利度過求職的挫折,找到適合的工作。
Thumbnail
2021/12/31
這是2021年最後一篇的文章。我回憶起生命中第一次見到雪景,我伸手接住落下的雪花,感受那美麗的冰晶落在掌心的冷冽。接著講述當我陷入憂鬱的雪地裡,感謝主動關懷的友情。
Thumbnail
2021/12/31
這是2021年最後一篇的文章。我回憶起生命中第一次見到雪景,我伸手接住落下的雪花,感受那美麗的冰晶落在掌心的冷冽。接著講述當我陷入憂鬱的雪地裡,感謝主動關懷的友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憂鬱症的我對一本認知療癒的書籍的感想。書中提供了許多緩解憂鬱的方法,並指出情緒由認知引發的。有別於一般的心靈雞湯,這本書的每句話都很具體,也切實可行,是一本很棒的憂鬱自救參考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憂鬱症的我對一本認知療癒的書籍的感想。書中提供了許多緩解憂鬱的方法,並指出情緒由認知引發的。有別於一般的心靈雞湯,這本書的每句話都很具體,也切實可行,是一本很棒的憂鬱自救參考書。
Thumbnail
許多人因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陷入低潮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突然被情緒淹沒。《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透過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的案例,以對話形式表達出來,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情緒。這本書以情緒變化三角形為基礎概念,透過「覺察」重新自我理解,找回內在安穩的力量。
Thumbnail
許多人因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陷入低潮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突然被情緒淹沒。《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透過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的案例,以對話形式表達出來,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情緒。這本書以情緒變化三角形為基礎概念,透過「覺察」重新自我理解,找回內在安穩的力量。
Thumbnail
愛孕育一切 初始,對身心療癒感興趣,近兩三年進行各種探索與嘗試,最近看了情緒慣性和女人的身心療癒地圖,跟隨書中練習,觸發許多內心情緒和情感流動,甚至是如流水般傾瀉而出的限制性信念。 以下分享在女人的身心療育地圖所做的練習 練習:從羞恥中收復你的領土 問自己:「我對 感到羞恥?
Thumbnail
愛孕育一切 初始,對身心療癒感興趣,近兩三年進行各種探索與嘗試,最近看了情緒慣性和女人的身心療癒地圖,跟隨書中練習,觸發許多內心情緒和情感流動,甚至是如流水般傾瀉而出的限制性信念。 以下分享在女人的身心療育地圖所做的練習 練習:從羞恥中收復你的領土 問自己:「我對 感到羞恥?
Thumbnail
Drawmind 畫鏡 主要目的是透過藝術治療,幫助個人減輕情感壓力、提升心理健康,並提供一個具有專業指導的平台,讓用戶進行情感表達、自我探索和康復。
Thumbnail
Drawmind 畫鏡 主要目的是透過藝術治療,幫助個人減輕情感壓力、提升心理健康,並提供一個具有專業指導的平台,讓用戶進行情感表達、自我探索和康復。
Thumbnail
當生活中遭遇挫折、困難或情感波折時,抒發情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本文將討論情感抒發的重要性,並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以幫助您處理情感困擾。 人生中充滿了各種情感,包括喜悅、悲傷、憤怒、焦慮等等。這些情感是我們內在世界的一部分,無法避免。然而,當情感變得壓抑或不受控制時,它們可能會對我們的健
Thumbnail
當生活中遭遇挫折、困難或情感波折時,抒發情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本文將討論情感抒發的重要性,並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以幫助您處理情感困擾。 人生中充滿了各種情感,包括喜悅、悲傷、憤怒、焦慮等等。這些情感是我們內在世界的一部分,無法避免。然而,當情感變得壓抑或不受控制時,它們可能會對我們的健
Thumbnail
情緒的表現方式有突發性和壓抑性的,情緒突發性的個案需要的是自我情緒覺察訓練及應用認知行為方法,了解自己情緒因果關係,檢視是否有生理或是發展上的問題,需要專業心理師或醫師的陪伴治療,而壓抑性的情緒表現者,通常是內向少語,或是表面表達與內在不一致,心畫的方法就是很好的抒發情緒的方法。
Thumbnail
情緒的表現方式有突發性和壓抑性的,情緒突發性的個案需要的是自我情緒覺察訓練及應用認知行為方法,了解自己情緒因果關係,檢視是否有生理或是發展上的問題,需要專業心理師或醫師的陪伴治療,而壓抑性的情緒表現者,通常是內向少語,或是表面表達與內在不一致,心畫的方法就是很好的抒發情緒的方法。
Thumbnail
簡述文字的正能量和情緒管理的關係 , 並從科學的角度解釋文字在處理情緒的角色 , 最後嘗試反思其他藝術領域在情緒管理的可能性. 這是兩個不同時間且互相印證的短課程分享的思考和感悟記錄. 也希望讀者多讀書, 多欣賞享受藝術.
Thumbnail
簡述文字的正能量和情緒管理的關係 , 並從科學的角度解釋文字在處理情緒的角色 , 最後嘗試反思其他藝術領域在情緒管理的可能性. 這是兩個不同時間且互相印證的短課程分享的思考和感悟記錄. 也希望讀者多讀書, 多欣賞享受藝術.
Thumbnail
除了壓抑與衝動,我還有其他的選擇。原來,有某些話語、某些文字會誘發我的情緒。原來,很多時候,誤會與懊悔是這樣生成的。我該如何在事件發生前,先準備好自己的狀態,讓我不被情緒的衝動淹沒,也不忽視我的情緒呢?
Thumbnail
除了壓抑與衝動,我還有其他的選擇。原來,有某些話語、某些文字會誘發我的情緒。原來,很多時候,誤會與懊悔是這樣生成的。我該如何在事件發生前,先準備好自己的狀態,讓我不被情緒的衝動淹沒,也不忽視我的情緒呢?
Thumbnail
本篇短文以藝術治療探索自我焦慮為引子,說明「直覺」的重要性。藉由找回直覺力,放下慣常的理性與分析的左腦思考模式,重新拾回感性、直覺、創造的右腦思維,並能探索我們的潛意識,接納自我陰影,重拾失落的力量。
Thumbnail
本篇短文以藝術治療探索自我焦慮為引子,說明「直覺」的重要性。藉由找回直覺力,放下慣常的理性與分析的左腦思考模式,重新拾回感性、直覺、創造的右腦思維,並能探索我們的潛意識,接納自我陰影,重拾失落的力量。
Thumbnail
前面的憂鬱主題文介紹心理治療法主以認知、正念這兩種方法。這篇藉《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此書介紹另種對情緒釋放及療癒身心也很有效果的方法:藝術治療。作者莉亞‧古茲曼希望為個案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使其有創意的表達情緒,同時建立生命的新契機。把壓力、焦慮、惶恐、不安轉交給藝術,卸下傷痛,撫慰身心。
Thumbnail
前面的憂鬱主題文介紹心理治療法主以認知、正念這兩種方法。這篇藉《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此書介紹另種對情緒釋放及療癒身心也很有效果的方法:藝術治療。作者莉亞‧古茲曼希望為個案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使其有創意的表達情緒,同時建立生命的新契機。把壓力、焦慮、惶恐、不安轉交給藝術,卸下傷痛,撫慰身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