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很少很少的人打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方向,大部分的人都是走著走著,越往前越清楚方向。
退伍踏入社會,在三十五歲之前,應該是最有抱負、最有衝勁的人生階段,對我而言卻是最低潮、最焦慮的時期。在進入社會前,對未來充滿想像,到了真正踏上人生的賽道上,才體認到自己根本完全沒準備好。以為自己很多事都能做,卻也什麼事都做不好,對很多事都有興趣,卻總是虎頭蛇尾,像是一頭熱地去報名課程,但沒多久就半途而廢。
那種一事無成、白費光陰的感覺,讓自己對眼前的狀態越來越焦慮,對自己的未來越來越迷惘。當然,日後回想,那時會有那樣碌碌無為的狀態,怨不了任何人,也怪不得環境,完全是自己造成,但年輕時並不會這麼想,只覺得很多想做的事做不到或是來不及做,經濟上也沒有餘裕讓自己與家人過上舒適一點的生活,自己是個失敗者,而我將失敗怪罪於這個社會環境的現實與無情造成的。轉眼間,已經三十幾歲了,不只是怨天尤人的負面心態,對於時間感到著急的焦慮也困擾著自己。
作家李維菁寫的一段話,相當符合那時的我:「當我活得像行屍走肉時,有天我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已中年了。人家曾有過的青春揮灑,我不曾有過,而同輩努力這些年來獲得的成就與家庭,我也沒有。換句話說,人們會隨時間累積的東西,我都沒有,要叛逆,我不夠叛逆,要順從社會主流的價值,我又不夠順從積極。」
我當時處於一個想做又不做、不上又不下的糾結狀態,不夠積極,不夠努力,沒有計畫,眼高手低,想隨心所欲去做,卻也沒有膽量敢擔當後果,任由時間蹉跎而去。
直到有一次,我遇見一位眼盲肢體殘缺的街頭藝人在站前廣場賣力演唱,他的表情看起來非常開心與滿足,看著他樂在其中的表演給了我很大的激勵,心想人家看不見也沒了腿都還能夠這樣努力生活著,我好手好腳,也還有很多時間改變現況,何苦怨天尤人,憑什麼自暴自棄?
我也開始好好思考內心焦急的源頭,迷惘的時候,與其要明白下一步該怎麼走,不如先思考自己怎麼走到現在這個處境。我們先了解真正的問題,才能有正確的答案。我真的失敗嗎?仔細思考後發現自己認為的失敗都是與他人比較而來的,是給自己設下不切實際的高標準。時間真的被我浪費了嗎?其實那些嘗試過的工作與事情並沒有白費,那些經驗與過程都會成為自己日後的基底與養分。
所以與其著急,不如靜心思考接下來的方向。每個人環境背景不同,適合的成長步調也會不同,如果我的起步太順遂,說不定哪次重摔之後就一跌不起,先經過一些崎嶇不平的路,先看過各有千秋的風景,我才能明白自己該踏上的旅程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