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喜歡給予他人指教,但有誰希望自己是錯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每個人都喜歡給予他人指教,但有誰希望自己是錯的?

-




我們內心對於任何事都有一套自評標準,因此當他人行為不符合我們的標準時,會覺得:「你這樣做不對,應該要…」,但這句話暗藏的其實是:我比較厲害,你比較差的優越感。


特別是他人反駁時,還繼續將自己的標準強加在他人身上,期待對方同意或配合,背後隱含的內在動力可能是對於自卑感的克服,所以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滿足自己成為專家的渴望。


事實上,真正打自內心相信某件事時,光是自己相信就值得,無須透過說服他人來尋求認同。


所以,現在我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他人不認同時,我不再急於反駁,因為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思維中,他會看到他想看的東西,我也是,我們沒辦法跳脫自己認知以外的觀點。


我反而會思考:我的標準來自哪裡?為什麼我會有這個標準?什麼才是眼前重要的事?


事情的「事實」才是真理,複雜的是每個人對事情的「觀點、標準、角度、立場」不同。


有時真相是:我不知道,或我可能錯了。

有時真相是:我是對的,那我接下來該怎麼做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球引力
2會員
46內容數
來到星球的我們,與不同的心相遇;這些相遇有好有壞,大家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而生命的存在與相遇,就是意義
心球引力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每個人都有自由的靈魂,卻也生存在集體中,無法完全脫離外界的影響。因此,如何在外界與自我之間找到平衡,是我們這生都在抉擇的課題,這包括了: 1.如何在集體與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2.如何與不同人合作
2025/04/19
每個人都有自由的靈魂,卻也生存在集體中,無法完全脫離外界的影響。因此,如何在外界與自我之間找到平衡,是我們這生都在抉擇的課題,這包括了: 1.如何在集體與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2.如何與不同人合作
2025/03/21
最近,我在閱讀關於心智化的理論。簡單來說,心智化是指:能夠了解自己,再進一步理解每個人心智的差異。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卻很少人能做到(包含我理智斷線的時候)。
Thumbnail
2025/03/21
最近,我在閱讀關於心智化的理論。簡單來說,心智化是指:能夠了解自己,再進一步理解每個人心智的差異。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卻很少人能做到(包含我理智斷線的時候)。
Thumbnail
2025/03/16
回顧我跟老公的這段感情,我發現我會被他吸引,是因為他身上擁有我所缺乏的特質,像他的自我認同、男子氣概、果斷與直接、疼愛與對我好,這些特質都是我內心所嚮往的,也就是我的需求。當我開始學習自我覺察時,我了解到,原來我需要回頭想清楚自己的需求,並滿足它們。
Thumbnail
2025/03/16
回顧我跟老公的這段感情,我發現我會被他吸引,是因為他身上擁有我所缺乏的特質,像他的自我認同、男子氣概、果斷與直接、疼愛與對我好,這些特質都是我內心所嚮往的,也就是我的需求。當我開始學習自我覺察時,我了解到,原來我需要回頭想清楚自己的需求,並滿足它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內心對於任何事都有一套自評標準,因此當他人行為不符合我們的標準時,會覺得:「你這樣做不對,應該要…」,但這句話暗藏的其實是:我比較厲害,你比較差的優越感。
Thumbnail
我們內心對於任何事都有一套自評標準,因此當他人行為不符合我們的標準時,會覺得:「你這樣做不對,應該要…」,但這句話暗藏的其實是:我比較厲害,你比較差的優越感。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
Thumbnail
我們都堅持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Thumbnail
我們都堅持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Thumbnail
說到底,如果你非常在意這個批評或是所謂標籤,是因為「其實你認為這是事實」。你其實認同對方對你的評價,所以才覺得被霸凌被傷害。情緒勒索根本不算勒索,你可以不用做,也不會發生什麼事情。至於霸凌這個詞越來越輕易被使用了。感覺現在的人那麼容易受傷,卻又出口兇殘。充滿矛盾。 舉凡學歷外表收入穿著,批評是別人
Thumbnail
說到底,如果你非常在意這個批評或是所謂標籤,是因為「其實你認為這是事實」。你其實認同對方對你的評價,所以才覺得被霸凌被傷害。情緒勒索根本不算勒索,你可以不用做,也不會發生什麼事情。至於霸凌這個詞越來越輕易被使用了。感覺現在的人那麼容易受傷,卻又出口兇殘。充滿矛盾。 舉凡學歷外表收入穿著,批評是別人
Thumbnail
你聽見自己的吶喊了嗎? 有沒有一些時候,你渴望能有一個人懂你,讓你知道你不孤單。你期待能有一個人發現你,他能接收到你傳遞的訊息,能看到你的傷、你的痛,能填補你內心的空洞,能讓你找到活著的理由;然而,是什麼讓你需要透過別人看見自己的存在?
Thumbnail
你聽見自己的吶喊了嗎? 有沒有一些時候,你渴望能有一個人懂你,讓你知道你不孤單。你期待能有一個人發現你,他能接收到你傳遞的訊息,能看到你的傷、你的痛,能填補你內心的空洞,能讓你找到活著的理由;然而,是什麼讓你需要透過別人看見自己的存在?
Thumbnail
「在世俗的眼光下,當你誇獎對方,而那個人沒有表現得很謙虛,就會被投以質疑的眼光。在這個時代,有自信貌似變成一件負面的事情,為什麼不能接受別人給自己的讚賞呢?當你認真做了一件事而受到誇獎,就接受吧,因為那是你應得的。」 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但就因為不一樣,才有個人特色。
Thumbnail
「在世俗的眼光下,當你誇獎對方,而那個人沒有表現得很謙虛,就會被投以質疑的眼光。在這個時代,有自信貌似變成一件負面的事情,為什麼不能接受別人給自己的讚賞呢?當你認真做了一件事而受到誇獎,就接受吧,因為那是你應得的。」 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但就因為不一樣,才有個人特色。
Thumbnail
有時錯的不是想表達的內容,而是溝通的方式。學會精簡扼要、學會收斂、學會說服、學會用對方能接受跟理解的語言說話。覺得自己不夠好,也許不總是錯。曾經太被「不要自卑」的鼓勵影響,反而矯枉過正。自信沒有錯,但適時地,甚至大部份時候,收斂著傲氣也沒有不好。練習。在不同的場合展演不同的自我。
Thumbnail
有時錯的不是想表達的內容,而是溝通的方式。學會精簡扼要、學會收斂、學會說服、學會用對方能接受跟理解的語言說話。覺得自己不夠好,也許不總是錯。曾經太被「不要自卑」的鼓勵影響,反而矯枉過正。自信沒有錯,但適時地,甚至大部份時候,收斂著傲氣也沒有不好。練習。在不同的場合展演不同的自我。
Thumbnail
我們不是因為要當好人才出生的 我們也不是因為要迎合別人才出生的 如果我們太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就會想要做好、做到完美,反而把自己逼到一個壓力的臨界點而不自知。 我們要走的是自己想走的路,而不是別人怎麼看我們的路,所以「證明」給別人看是不需要的,反而會讓路走偏;我們只需要堅持自己的意願走下去,無論結
Thumbnail
我們不是因為要當好人才出生的 我們也不是因為要迎合別人才出生的 如果我們太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就會想要做好、做到完美,反而把自己逼到一個壓力的臨界點而不自知。 我們要走的是自己想走的路,而不是別人怎麼看我們的路,所以「證明」給別人看是不需要的,反而會讓路走偏;我們只需要堅持自己的意願走下去,無論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