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堆中的女人-體能標準

男人堆中的女人-體能標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再來要講的是關於體能測驗,體能測驗具有爭議的地方就是體能的標準應不應該全部一致,而不是因性別而異。其實這個爭議點不只在部隊中出現,在學校的體適能測驗也有類似的辯論,男性的標準為什麼都要訂得比女性高?若要落實性別平等,是不是應該採取齊頭式平等?

支持齊頭式平等的人可能會說:既然男女性做的事都一樣、領的薪水也一樣,那為什麼體能標準不一樣?

但性別本身就不適用於齊頭式平等,因為男女性生理上是有差別的。普遍來說,男性身體組成中的肌肉含量相對女性高,而女性的體脂肪含量相對較高,若將男性的訓練標準調至與女性相同,那對於男性來說,這樣的訓練是沒有意義的(強度不足)。

當然這絕對不是否定女性沒有訓練的可能性,有些女性經過訓練後,可以達到與男性相同的標準,甚至超越男性。但體能標準適用的對象是全體官兵,若訂定的強度過高,不只讓女性官兵不容易通過測驗(沒有任何鑑別度),也更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且就算女性的體能標準比男性低,在其他不只單靠體力的綜合測驗項目上,女性的表現也絕對不比男性差。一女一男組合V.S. 兩位男性組合,誰的基地測驗分數會比較高?以我自身為例,在某一年的專業專長測驗中,我和一位義務役的學弟拿到了同期一起基地訓練的所有單位中最高的分數,登上了當時的榮譽榜。當時一起下基地的單位有6個,和我測驗同樣項目、同樣標準的組合至少有15組,裡面大部分都是兩位男性的組合。

另外,回歸到體能鑑測的本質,針對軍人要求體能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是當真正戰爭來臨時,能夠有足夠的體力和能力來捍衛國家。以往戰爭型態多是肉搏戰,在近身搏鬥時,男性確實比女性占優勢,但現在的戰爭已不同以往,現代戰爭更多是出現在科技戰、心理戰、生化戰、資訊戰等無形的戰場,誰力氣比較大或誰跑得比較快都已經不是絕對的優勢,誰的統合能力、計畫、策略能力較佳,誰才是老大。

因此,現行的體能鑑測制度(男女性標準不同)絕對是可行的。若硬要將體能標準轉變為齊頭式平等,只是一種過度強調體能的做法,不只忽視了生理上的差異,更是一種很孬的比較,把大部分男性的強項來跟大部分女性的弱項比較,卻完全忽視了大部分女性在智力、細心度、耐力等這些無法量化的能力上是佔有優勢的,這些優勢往往都可以補足女性在體能上的差距,甚至綽綽有餘。

avatar-img
摳尼(Cony)的沙龍
8會員
11內容數
討論國防裡的性別議題,包含女性、性少數的討論,男人堆中的女人意指在男性多數的場域中工作的女性,軍事單位不是唯一,但有其代表性與獨特性,筆者以自身經驗撰寫出在軍隊中的性別觀察,供大家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摳尼(Con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剛好男人堆中的女人也到了尾聲,本來預計只寫三篇或四篇,結果洋洋灑灑的寫了11篇,如果你們還沒看完前面的文章,可以搜尋標籤-男人堆中的女人,就可以看到我站在女性的立場來討論女性在部隊中的處境。
生理假的部分,部隊是有明文規定女性可以享有每個月一天的生理假。 國軍軍官士官請假規則第7條: …女性軍官、士官因生理日致工作有困難者,每月得請生理假一日,全年請假日數未逾三日,不併入病假計算,其餘日數併入病假計算。
另外就像之前提到的,若有需要在野外訓練或支援較長一段時間,女性通常都不會被派遣,因為要另外安排住宿和盥洗地點太麻煩-資源分配的問題也影響到了勤務分配,沒有適合女性的生活空間(或是女性生活空間是個未知數)導致女性接受某些任務的機會變少。
剛好男人堆中的女人也到了尾聲,本來預計只寫三篇或四篇,結果洋洋灑灑的寫了11篇,如果你們還沒看完前面的文章,可以搜尋標籤-男人堆中的女人,就可以看到我站在女性的立場來討論女性在部隊中的處境。
生理假的部分,部隊是有明文規定女性可以享有每個月一天的生理假。 國軍軍官士官請假規則第7條: …女性軍官、士官因生理日致工作有困難者,每月得請生理假一日,全年請假日數未逾三日,不併入病假計算,其餘日數併入病假計算。
另外就像之前提到的,若有需要在野外訓練或支援較長一段時間,女性通常都不會被派遣,因為要另外安排住宿和盥洗地點太麻煩-資源分配的問題也影響到了勤務分配,沒有適合女性的生活空間(或是女性生活空間是個未知數)導致女性接受某些任務的機會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