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喜歡運動,所以你不會不想運動啊
我運動,不是為了喜歡。
朋友曾經問過我,是甚麼原因讓你這麼熱衷於運動?
我說運動沒有喜不喜歡的問題,就像刷牙洗臉也不是因為喜歡而每天做,就只是一件需要完成的事,運動是如此,規律生活亦是如此。
我把我不喜歡的事物,養成了一個習慣,說起這事,雲淡風輕地,好像有如呼吸般簡單,卻是幾十年才知道的,喜歡不喜歡,不重要。
以前總覺得生活裡,有很多自己的可以與不可以,喜歡與不喜歡。不喜歡體育課,所以也不喜歡運動。回想起我的求學生涯,體育課永遠是我最討厭的一堂課,我永遠記得我寧願考試、背唐詩、做一切枯燥的事來交換。再穿著制服的學生心裡,會運動的人,彷彿個人價值、社會地位達到了金字塔端,說起話,也是幾千斤那般重地可以壓死人,而缺乏運動神經的我,讓我自己覺得人微言輕,特別是在揮灑汗水的操場上,格格不入的尷尬。
我還記得那時候的體育課,我是全班跑最慢的,100公尺最慢,800公尺最慢,當然總是要有人墊底,我也不介意是我,但當時的體育老師說:「因為你成績最差,所以你就在旁邊看大家練習大隊接力好了。」 只有10歲的我,不懂成績差為何會被剝奪學習的機會,在一旁看著,我並沒有覺得偷閒,是重重的羞恥感,場上那一雙雙眼睛看向我,我彷彿沒穿衣服被發現那樣的難為情。
那份羞恥感,在往後的體育課裡,往後的任何運動項目裡,讓我成了體育絕緣體,反正沒天分就是沒天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打從心裡覺得不運動的人生也無所謂,那十幾歲的我,從沒想過我今天無論風吹雨打,成了天天運動的人。不喜歡,甚至討厭,如何養成一個習慣?
如同我在
要一個對運動沒有熱情的人,變成天天運動,需要多久的時間?中提到的,從健身房這個很能夠自律的環境開始。下定決心想要建立一項不容易的習慣,或是改變,一定要從打造一個「友善」的環境開始,何謂友善,也就是先預想甚麼情況下,自己最容易放棄,可能會是下大雨時,這時候有一個室內的環境,到達路線不是太困難,或許就必須納入友善環境的安排中。另一個是彈性疲乏時,當得不到益處,卻仍要付出,並深陷痛苦中,如運動很累、還要特別空出時間,運動完也沒有感覺自己變瘦,一定會有這種疲乏、不想努力,想「躺平」的念頭,這事就必須事先設計一套預防措施,我稱之為防呆機制,這個機制啟動,必須能夠讓自己想起當初到底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的動力,如果從現在就放棄,會有甚麼問題嗎?以我為例,初衷是我為了要讓我的客人們知道,這世界上是真的有人可以身體力行地去改變生活習慣,特別是規律運動,但如果我放棄了,那就是證明他們才是對的,我便沒有資格告訴他們想解決你的問題,需要你決心改變、付出努力等這些話,也等於是告訴所有人,我的專業基本上是不切實際,沒有辦法執行,那麼我的存在便是一文不值了,為了不能讓這些事情成真,我每每想懶惰,我耳邊便會想起這句話。
如何避免守不住習慣,功虧一簣:
- 打造一個「友善」的環境:預先想好最壞的情況發生時,還是願意去做的環境、或方法、安排
- 打造一套能夠快速提醒自己初衷,以及現在放棄的最壞狀況是甚麼的防呆機制
每一個人心中的友善環境、與防呆機制都會不同,但若能將最壞的狀況都預先考量,並制定因應策略,改變的這條,走起來將會相對踏實。改變從不輕鬆,但我們為何還要這麼做?因為輕鬆從不是我們的選項,我們付出後,享受努力而摘取的成果,那過程會是我們的故事,我們不曾白走這一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