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兒家庭入門書籍推薦: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修訂版)/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全新增修版)。by酷馬櫻木

更新於 2022/08/13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撰文:酷馬櫻木
深耕多年特兒經驗的學者,是我可以依循的指標。
<可以參考,不是絕對>
自閉症與過動症出現共症機率高,只是表現形式不同,二者教養策略皆可參考此書。
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遠流出版

作者提到:(以下截取書中部份內容)所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過動症),是指孩子在注意力、過動程度和衝動抑制方面達到一定程度的困難,造成發展上的障礙,我們稱之為過動症。這本書是為養育ADHD的患童父母所寫,也是為了想瞭解此症和因應之道的人所寫。主要目的,是希望幫助過動兒的父母,使他們有能力面對這些養育起來很吃力的孩子,同時確保整個家中成員的健康。
坊間已有許多相關書籍,在教育父母有關過動症的新知方面不夠,更重要的是,提供有關該如何做的方法也不夠。過去十年來,有關過動症的分子遺傳學方面的研究,正以驚人速度進展。
過動症的成因大致有其生理、遺傳基因的基礎。研究結果顯示,未來在過動症的診斷和治療上,比起過去十年會有突破性的改變;家長應該更注意這些研究的發展,才能對過動症更加瞭解,也知道如何面對一些沒有科學根據的言論,如認為此症是因教養不當、飲食或電視看太多所導致。
例如,過去這十年來的科學研究顯示,過動症不只是注意力的問題,也是自我調節的問題:自我調節牽涉到自我感知如何發展,以便我們在社會大環境之下,管理自己的行為。把此症標記為注意力問題,是太簡化、太小看這些過動兒面對每個生活挑戰中,實質且戲劇性的困擾,以及家庭、學校、社會因為他們的成長而產生的更多要求。
無論過動症的損耗力有多強,目前對於它到底是一種多嚴重的障礙,還有許多疑點。電視和平面媒體上有很多故事聲稱,這些被精神科診斷有過動症的孩子,是具有冒險精神的,尤其是男孩,他們是現代生活中的湯姆(湯姆歷險記主角)和哈克(頑童流浪記主角)。一些邊緣宗教團體也挑戰此症的存在,並嚴厲批判藥物治療。完整的科學文獻顯示,這些說法是謬誤的,但過動兒的父母,仍然不時被這些沒有科學的言論轟炸。
所謂過動症是指孩子控制當下立即反應的能力受到干擾,因此無法面前時間與未來而自我控制;也就是說,這些過動患者終將受到傷害,因為他們無法運用恰當的時間感面對過去、未來,以指導自己的行為。你的過動兒,一般而言,沒有適當的發展出從專注於此時此刻轉換到未來可能的能力。一個只活在此時此刻的孩子會有衝動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這孩子只想做目前對他而言有趣的事,而逃避當時沒有被增強的活動,以盡量達到當下最大的滿足。從這孩子的眼光來看,永遠只有「現在」,而當他被期待發展出放眼未來、為將來而努力的能力時,可就慘了。這些能力端賴我們多會控制自己的衝動,讓我們不再被當下掌控,而是受未來影響。對過動症這樣的觀點,大大賦予它及其所帶來的困擾尊嚴,也解釋了這些患者的行為為什麼不能像別人一樣,也提供我們尊重他們的基礎,並進一步瞭解此症如何傷害他們的日常生活。
作者寫這本書用意,要教導家長以科學的態度,蒐集資訊和尋求專業幫助。在追求這些資訊的過程中,挑戰它的來源和理論基礎,也就是追根究底和懷疑的精神。因此本書的另一目的,是要給家吸取新知的工具,質疑你聽到、讀到的所有資訊,包括本書提供的。如今這種保持樂觀、好問的懷疑精神,比初次出版此書時更加需要,因為網路普及,讓我們正經歷多樣資訊爆炸的現代文化。不幸的是,出現在這高速公路上有關此症的資訊,大都不正確的,因為這些資訊不須經過審核和檢視,通常上面的資訊,都戴著一層薄薄的面紗,背後不是推銷藥草食療,就是提供政治觀點。不止網站可能提供錯誤的資訊,部落格、聊天室也一樣(社群媒體),不需要任何資格證明或科學研究的證據,任何人都可以輕率地發表意見。所以無論是在圖書館、書店或網路上,千萬不要忘了你的懷疑精神
書上說不要停止追尋,你需要有關過動症的新知以養育你的過動兒。成為「有能力的父母」的第一步,是面對所有的事實,然後在醫師、心理師、護理人員、社工師和老師之上,保有最後的決定權。這些專業人員在他們的專業領域內是你的顧問,但是沒有人,我是說沒有人,比你更暸解你的孩子你是掌控孩子專業和教育資源的人,本書的每一章節都要讓你具備能力,以承擔這個責任,並且紓解你那無法駕馭孩子教養的感覺,甚至是過程中失去孩子的感覺。簡而言之,這本書是要教你如何、何時做決定;但本書不可能為你來替你的孩子做決定,也沒有任何人、任何書可以這樣做。
這本書教授的內容,來自作者臨床工作35年經驗(2014年修訂),針對數千個過動兒及其家庭所做的研究。過程中也包括作者自己身為一個人、父親、科學工作者、老師、主管和臨床專業人員的不斷自我改進。
【前言】指導理念:給過動兒的父母→成為有原則的父母(7個習慣)
1.主動積極:我們常常在衝動下,對孩子的行為做出直接反應,不管結果如何,也沒計劃要達到什麼目標。在那些情境下,我們是被迫反應,而不是有意的選擇反應。在這樣的反應架構下是沒有希望的,你和孩子的命運掌控在外在的因素和過動兒的手上。這樣負面的互動,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沖刷著你,好比在大浪中沒有防備而失去平衡。你覺得無助,然後和孩子關係變成敵對、負面、沮喪、功能失調。其實真正的問題不是你的孩子做了什麼,而是你的反應由你開始主動積極改變與孩子的應對方式,和以前不一樣,並負起責任,讓你們的關係成為你想要的那一種
2.以終為始:面對困難,試著預想你希望的結果。可先從小事開始,例如你希望晚上和孩子做功課是怎樣的情景;或者想如果孩子對於你幫助他完成一個重要目標,像是從高中畢業的反應是什麼;或試試柯維博士的建議,想像你的葬禮,你的孩子要在葬禮上說幾句話,你希望他對你這個父母親說什麼?把結果預先想好在心裡,會幫助我們看清重點,知道真正重要的是什麼,也更知道如何做才能產生我們要的結果。
3.要事第一:你和孩子的關係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就父母這樣的角色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在幫助孩子克服或實現他人生課題的路上,你的主要責任是什麼?我們要認清戰役與戰爭的不同;也就是分清楚有些事是孩子每天要做、卻是瑣碎而不重要的(如上學前要鋪好床);有些是重要的大事(離開有愛氣氛的家,帶著平靜愉快的心情去上學)。過動兒的父母發現自己經常為一些小事抓狂,持續地面對孩子一整天狀況不斷的挑釁。但這就是你要的親子關係嗎?過動兒的父母必須清楚知道這些事的優先順序
4.雙贏思維:想想你和你的過動兒一整天的生活,他已快進入青春期,你會要求他做功課、做家事、參與一些社交活動、遵守家規,每項要求都是在溝通談判。一旦你與任何人展開談判時,要記得雙贏,也就是說,你要朝著和孩子都得到雙方想要的方向努力。不要只想著你要孩子做什麼,試著瞭解,對他而言如你要求的做有多難。你有沒有發現自己整天發號施令要人服從?這樣做當然很容易,但這是你要的親子關係嗎?想想會有什麼結果,你希望別人如何紀念你:一個暴君?還是可敬的談判高手?
5.知己知彼:柯維博士用一個情緒銀行的比喻,讓我們暸解這一點的重要性。這個比喻指的是我們在人際關係中對別人的信任,這裡指的是你和你的過動兒之間。你對他誠實、親切、禮貌、守信,就是在存款;避免對他不禮貌、不尊敬、不誠實、過度反應、威脅、羞辱、給他難堪、背叛,就是在增加你和孩子之間的存款。然後,當他需要的時候,他會來找你,尋求你的意見和忠告;而當你需要他的瞭解和幫助時,他也會在那兒等你。
記住,你對他的愛,是他情緒的支柱,因為他是你們家的一分子。並且你要確定,在這份愛的背後沒有繩線牽扯著;你對他的愛與當天行為的好壞、學校的表現、有多少的朋友、運動表現、休閒品質如何都無關。
6.統合綜效:與孩子做有創造性的合作,把前述的幾項習慣融入你和孩子的互動中。運用上述幾點,可以把人和人之間最大的能量釋放出來,讓我們可以自由的、有想像力的與他人共處,以這樣合作的方式與孩子相處,並接受可能的一切後果。如果你不堅持所有一切都要照你的方式,你們關係的發展和結果也不一定都如你預期。隨著孩子長大,都會有所改變,對於這不確定性,有些父母會感到害怕,但如果你願意品嘗享受及冒險,準備好自己,無論未來發生什麼,相信你們之間關係的力量,彼此互信,珍視你的孩子與別人的不同。開放自己一起面對你們可能面臨的困難,讓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浮現,並且記住沒有所謂「正確」的養育你孩子的方法,但是可能有一些很棒的方法,讓你們可以一起面對人生的挑戰。
7.不斷更新:這一項習慣可以運用到前述的每一點上,你是你和過動兒之間最重要的資源,你必須照顧並隨時更新自己。就如同機器需要休息,有效率的人需要恢復精神。我們需要在四個方面更新:身體的、精神的、社會/情緒的和心靈的。身體方面的更新,你需要適當的營養、運動和壓力管理;精神方面,你需要閱讀吸收新知,讓自己接受教育,從事創作性的追求,計畫未來的願景或是寫作,和伴侶維持親密關係,從前述一至六項習慣中得到心裡內在的平靜;心靈層次方面繼續不斷釐清你的價值觀和承諾,思考你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你的道德和人生目的
過動兒的父母常因付出太多的時間與精力在孩子身上,而讓自己心神乾枯。這樣的犧牲,乍看之下讓人覺得很偉大、很有愛心,但長遠來看其實是愚蠢和自毁的。不給自己更新的機會,會導致你能付出的愈來愈少。從來不休息、不維修的機器,短期看來很有生產力,但壽命必定縮短。給你的過動兒最好的禮物,就是不斷地更新自己
<更多內容,請看原書籍>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遠流出版

全新增修版重點:(以下截取書中部份內容)
1.強調溫和且堅定
此版本更強調「溫和堅定」的重要性。許多家長和老師似乎仍舊掙扎著要不要接受這個概念,原因大多是他們以為溫和與堅定是不能共存的。其實要瞭解「溫和堅定」的原則,可以用呼吸來比喻:如果我們只吸不吐,或是只吐不吸的話,會怎麼樣?答案很顯然。溫和與堅定或許不牽涉生與死,但是既溫和又堅定,卻能造成孩子成功與失敗的差異。如果你既溫和又堅定的話,溫和的態度能夠消弭一切因為堅持所造成的問題(叛逆、抗拒、損害自我價值),而堅定則可以抵銷一切因過度溫和所造成的問題(溺愛、操控、被寵壞的小孩、自我價值受損)。
2.積極暫停
「積極暫停」這個對大人和孩子都很有效的生活技能。許多家長和孩子都發現,親子衝突之際若我們能夠記得,此刻我們處於人類的爬蟲腦本能之下,則這樣不但很幽默,而且很有效,當我們處於爬蟲腦本能的時候,我們只有兩個選擇:對抗(權力鬥爭)或逃離(退縮和溝通不良),而且爬蟲類有時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呢。所以我們更有理由實施積極暫停,等到情緒好轉,再以親密感及信任來解決問題。免得突然產生距離和敵意。
3.注重解決問題的方法
全書的主要課題就是培養解決問題的方法。我最受人歡迎的論點就是:「大人怎麼會瘋狂到以為:為了要讓孩子表現得更好,我們必須要先讓他們感覺更糟?」若家長和老師仔細想想這句話,就會明白這真的是個瘋狂的想法。但一旦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他們又常常回到過去懲罰的老習慣。
4.大人的責任
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的時候,大人應負的責任。本意是要強調大人的意識與責任。我常發現,只要大人先改變,那麼許多讓父母和教師備感挫折的孩子行為問題,全都可以改變
大人做了什麼事,導致問題的發生?有些不當行為根本就是大人「設計」之下的結果。想想看,有多少孩子是在家長、老師提出要求之後,才變得叛逆的?如果這些孩子生命中的大人,能在家裡或班會中邀請孩子共同參與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是協助孩子們製作出日常慣例表,並且問:「我們的約定是什麼?」或「現在你需要做什麼事?」則這些孩子可能會很配合。
5.父母的性格:你對孩子的影響
旨在協助大人瞭解:他們的性格會如何引發孩子展現出性格中的優點與缺點。許多成人不知道,他們小時候所做的決定,形成了今日的性格,而他們今日的性格正在影響著他們的孩子。這一章中的資訊很有趣,可以讓大家明白,當孩子的性格正在形成之際,成人如何克服某些行為,免得這些成人行為引發孩子做出不良的決定,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性格。這章不是要貼標籤或批判。意識到問題存在,就是改變的關鍵
孩子健全的自我價值,必須以孩子具「我辦得到」的信念為基礎。當父母們總是包辦一切、過度保護或陪伴時間不足,孩子就無法發展出「我可以」的信念。當孩子不斷被告知該怎麼做,當孩子缺乏尊重的參與討論,也不曾專注於解決問題的方法,又沒有機會練習父母希望他們具備的技能,那麼他們就不會發展出有助於建設能力感的相關技能。
如何應用這本書?
本書是為家長和老師而書寫,因為:
  • 家長和老師所需要的概念是相同的。唯一的差別是應用的場所。有很多老師也是家長,並且想要在家裡和學校都採用這些概念。
  • 當家長和老師幫助孩子的方法整合成一體時,就提高了家庭與學校之間的瞭解與合作,能積極地相互協助。
正向教養的原則就像拼圖,全部拼完之後裡面的概念才浮現出來。有時候,要等到你將不同的概念或是態度結合在一起,你才能理解正向教養。而在這個拼圖裡,有幾片是:瞭解不當行為背後的四個錯誤目的、既溫和又堅定、相互尊重、犯錯就是學習的機會、社會責任、家庭會議或班會、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鼓勵。
當家長或老師嘗試改變舊習慣時,請對自己和孩子多用點耐心。你對基本原則的認識程度加深,實際運用就會變得更容易。耐心、幽默感和寬容能強化你的學習過程。
作者說本書當中,你會看到許多新概念和新技巧,需要練習才能成功運用,對自己期待過高只會造成困惑和挫折感。每次運用一個方法,循序漸進,別忘了,犯錯就是學習的機會
許多家長和老師發現,就算孩子沒有變得完美,但運用了書中的概念和態度之後,就更享受與孩子相處的時光了
<更多內容,請看原書籍>
從我撞牆期以來,看到的資訊都是在提倡正向教養的重要性,正好接觸到傳遞阿德勒精神的讀書會老師,看過那本(孩子的挑戰)再來看這本,覺得這本可以是阿德勒教養系列的入門書首選,增修版多了新見解,避免理解錯誤。
瓶子Mur Mur:
曾經我也是沒有方向的過了二年,才逐漸遇到有幫助的資訊,然後不停的學習與測試,漸漸的剛好走在很像是對的路上,讓我這條路走的不再那麼艱辛,這可以是一個指引,把它內化成您自己的,會是很好的工具。
家長要換一個不一樣的腦袋,去面對。唯有換掉思考模式並實際操作,問題才能獲得改善。by PinZ的覺醒
這篇寫到一半,我又退出一些Line群組和FB社團了!就如同書上所提的,要有判斷力,育兒沒有速成方法,保持追根究底和懷疑的精神,拿掉特兒迷思以開放的角度,每個家庭都可以走出自己的路!希望這二本可以幫助到一些沒有方向的家庭,縮短撞牆期。
我們可以選擇一條安全的道路,也可以選擇冒險走捷徑。
在大俠的這文中留了這段:很多有心人利用父母的擔憂,操控父母去上速成的技巧課程,但一般親子教養哪能速成?!何況特兒,所以我後來都一一退出了,持續跟著家扶社工和有30幾年經驗的老師有系統的一起學習,平時就多看點書,不斷地更新精進自己。


圖片取自:FB零極限的美好生活-Booklife。
不只是特兒家庭需要,一般家庭也適用。
這回就整理到這裡,快去找書來看喔!下回正向支持工作坊筆記再見~~~
整理這些筆記,最初最終都是為了我自己要複習的,需要的人請自行取用!心方向→60分媽媽100分自己:)<後記:聽說閱讀器還可以匯出電子書文字檔,從此不用打字打到天荒地老,燒到我了→快許願下個月生日禮物!X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老派設計師麻麻和亞斯熊的日常,還有狗姐接貓弟妹的串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把標準降低也是一種方法,比如說唸書時,一般人可以坐二個小時讀書,坐定對她來說是困難的,她就設定計時器,專心讀15分鐘,就可以站起來走一走,「把標準降低一點,才不會挫折過大,很幸運我的自我感覺良好,不然一路上遇到的挫折可能就過不去。」
把標準降低也是一種方法,比如說唸書時,一般人可以坐二個小時讀書,坐定對她來說是困難的,她就設定計時器,專心讀15分鐘,就可以站起來走一走,「把標準降低一點,才不會挫折過大,很幸運我的自我感覺良好,不然一路上遇到的挫折可能就過不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過動兒(ADHD)的教育與成長挑戰,強調家長的態度以及持之以恆的努力對孩子成功的影響。透過菲爾普斯的教練哲學,本文揭示了運動訓練中的心態與實踐的重要性,並討論了成功運動選手所需的心理素質與科學訓練背後的概念。最終,呼籲成年人應對下一代的成長負起社會責任,以實踐激勵和支持的力量。
Thumbnail
本文探討過動症與過動特質的區別,以及個人如何接受和理解自己的過動特質。作者分享了童年時期對過動症的看法及對社會標籤的反思,並鼓勵人們認識到擁有過動特質並不一定意味著是過動症。最重要的是,這些特質不應被視為嚴重問題,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文章重申,不論是否過動,都無需對此過度擔心或焦慮。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特殊需求兒童小達的情緒波動、自我調節、注意力缺陷及衝動行為等症狀。通過個案故事描述了小達在家庭和學校中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家庭、學校和社會應針對這類兒童的需求,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幹預,協助他們融入社會,實現潛能。
Thumbnail
文章闡述過動症的障礙與特質、ADHD兒童在動態狀態下的學習表現優勢。長期關注過動議題的台灣家庭醫學科醫生李佳燕醫師講座內容分享,她的講座筆記涵蓋ADHD的獨特特質、社會對疾病的負面態度、過動症醫療與生活方法等內容,充滿實用性並以個人故事作為例證。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母親面對兒子診斷ADHD後的成長故事。從接納到尋求專業協助,與學校合作,家庭支持到媽媽的自我成長,分享她們的成長故事。希望成為其他ADHD家庭的鼓舞和幫助。
Thumbnail
注意力不足 - 過動症 (英語: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縮寫為ADHD),是神經發展障礙的精神疾患。 它的特性是難以專注、過度活躍、做事不考慮後果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不合年紀的行為,有注意力缺失的個體也可能表現出情緒調節困難或執行功能
Thumbnail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的成長路徑中,他們經歷的辛苦與無奈是許多人難以體會的;擾動混亂的生活節奏非他們所願,卻很難被旁人諒解。讓家長感到挑戰和艱辛的,是如何理解ADHD孩童行為背後的原因、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同時還能照顧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針對疑似或剛被診斷出ASD孩子的家庭,介紹了自閉症的特徵、照顧者的需要以及多種療法介入方式。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書寫給8至13歲的讀者,用兒童友善的方式解釋這個主題。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過動兒(ADHD)的教育與成長挑戰,強調家長的態度以及持之以恆的努力對孩子成功的影響。透過菲爾普斯的教練哲學,本文揭示了運動訓練中的心態與實踐的重要性,並討論了成功運動選手所需的心理素質與科學訓練背後的概念。最終,呼籲成年人應對下一代的成長負起社會責任,以實踐激勵和支持的力量。
Thumbnail
本文探討過動症與過動特質的區別,以及個人如何接受和理解自己的過動特質。作者分享了童年時期對過動症的看法及對社會標籤的反思,並鼓勵人們認識到擁有過動特質並不一定意味著是過動症。最重要的是,這些特質不應被視為嚴重問題,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文章重申,不論是否過動,都無需對此過度擔心或焦慮。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特殊需求兒童小達的情緒波動、自我調節、注意力缺陷及衝動行為等症狀。通過個案故事描述了小達在家庭和學校中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家庭、學校和社會應針對這類兒童的需求,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幹預,協助他們融入社會,實現潛能。
Thumbnail
文章闡述過動症的障礙與特質、ADHD兒童在動態狀態下的學習表現優勢。長期關注過動議題的台灣家庭醫學科醫生李佳燕醫師講座內容分享,她的講座筆記涵蓋ADHD的獨特特質、社會對疾病的負面態度、過動症醫療與生活方法等內容,充滿實用性並以個人故事作為例證。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母親面對兒子診斷ADHD後的成長故事。從接納到尋求專業協助,與學校合作,家庭支持到媽媽的自我成長,分享她們的成長故事。希望成為其他ADHD家庭的鼓舞和幫助。
Thumbnail
注意力不足 - 過動症 (英語: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縮寫為ADHD),是神經發展障礙的精神疾患。 它的特性是難以專注、過度活躍、做事不考慮後果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不合年紀的行為,有注意力缺失的個體也可能表現出情緒調節困難或執行功能
Thumbnail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的成長路徑中,他們經歷的辛苦與無奈是許多人難以體會的;擾動混亂的生活節奏非他們所願,卻很難被旁人諒解。讓家長感到挑戰和艱辛的,是如何理解ADHD孩童行為背後的原因、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同時還能照顧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針對疑似或剛被診斷出ASD孩子的家庭,介紹了自閉症的特徵、照顧者的需要以及多種療法介入方式。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書寫給8至13歲的讀者,用兒童友善的方式解釋這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