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l 【書名】:請用正念疼惜自己

閱讀心得 l 【書名】:請用正念疼惜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誰是自己最重要的朋友呢?答應是「自己」。我們要往「離苦得樂」的期望邁進,為什麼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會常失常而自責,或者不自覺地想要討好別人,也會感情受創、自認卑微不值得被人愛或尊重,想要逃避或轉移注意力等等,常常覺得內心空虛呢?這樣的自我貶抑、自我傷害、否定自己,就是在負面情緒陷入漩渦中浮沉。

在這本書中提出「四個步驟」、「五種能力」。為自己緩解人生遭遇的苦,修復情緒受過的傷。

***********************************

書名:請用正念疼惜自己

This Difficult Thing of Being Human: The Art of Self-Compassion

作者:Bodhipaksa

出版社:開朗文化/遠足文化 2022年 3月

************************************

raw-image


人生是難的是什麼事?

看看這原文書名:「This Difficult Thing of Being Human: The Art of Self-Compassion」。人生是難的是什麼事啊? 就是如何好好看待自己!如何同情自己,那是一門藝術呢。所以書中封面用一個總結副標:「我們都期望身旁會有那麼一個人,能隨時無條件給予你我支持、關愛和鼓勵。其實,這個人一直都在--- 因為,那就是我們「自己」。

我看過聖嚴法師寫的這本書「真正的快樂」(法鼓山文化,2009年),嚴法師(博士)在「真正的快樂」(2009年)」這本書中提到佛教「行菩薩道,廣度眾生,離苦得樂,是解脫是奉獻。不為自己欲求而奉獻,不計算回饋是為最快樂的人」。佛教教義有「八苦」,樂是苦的開端,也是變成苦的原因,要少欲知足。


正念是什麼呢?

正念就是覺察自己每個當下感受、想法和體驗,分辨心裡的聲音從何而來? 正念有多重要呢?有研究指出,正念能夠減少思緒漫遊。我們會焦慮就是內心不斷地陷入負向的反芻循環。正念能減緩壓力保持冷靜,正念可改善短期記憶,正念可以讓我們更仁慈(慈悲)

慈悲,是慈與悲的合稱,是一種高級善、德行的表現。「慈」是給予快樂,願給一切眾生安樂;「悲」是拔除痛苦,願拔一切眾生痛苦。合起來就是,幫助解救他人的苦難,多為他人設想,常替他人處理問題,給他人帶來利益與幸福。慈悲是大乘菩薩的普遍精神,也是圓成佛道的必備條件。但是慈悲必須以理智為前提,否則便是缺乏原則的鄉愿之仁,真正的慈悲,會包容他人,不會因循偏私。

其實啊,我們的痛苦、難過或者曾經受過的傷害,自己(生物)是能夠自我療癒或修復的,就本書提到的透過正念的核心思想,善用工具,提出「四個步驟」,掌握「五種能力」。

我們常常會否定自己

當我們想要進行「自我疼惜」時,內心有一些聲音正在對抗我們,好像「自我疼惜」是不對的,有一些迷失,例如

一、自我疼惜會更令人深陷痛苦

二、自我疼惜就是放縱

三、自我疼惜就是自私

四、自我疼惜就是不對自己嚴格,無法有所成就


生而為人的難處

人類天生注定要受苦,有個古典理論:人腦「三位一體」,分別爬蟲類系統、舊的哺乳類系統、新的哺乳類系統,三者互動下導致會受苦。生命受威脅下易直覺感受要戰要逃,緊張反應的神經質。

自我認同的四步驟、五種能力


學習「自我疼惜」,有四個步驟

一、認知自己正在受苦

二、放下讓自己有所反應的那情境

三、有意識地接納,並觀察出現的痛苦感受

四、為自己正在受苦的那部份,給予慈悲與慰藉


不是要讓我人的痛苦消失,請慈悲地對待自己,免於自我批評或自責。


自我疼惜的五種能力

一、自我覺察:亦稱正念,觀察自己正經歷什麼事情

二、自我同理:理解與體恤自己的能力

三、接受:與痛苦感受共處的能力

四、仁慈:溫暖與關懷回應自己的能力

五、明智的自我關懷


學會原諒自己

「懊悔」與「羞愧」是心理強烈痛苦最常見的雙源頭。

懊悔的重點在於行為,乃對自己做錯事的認知;而羞愧的焦點則在我們內心,認為自己就是錯誤的認知,這兩者現象,都不建議否認與轉移,應以慈悲心面對它。我自己非常喜歡聖嚴法師那四口訣、十二字箴言,「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只有用智慧把責任擔負起來,才能真正從困擾的問題中獲得解脫」,每當有特別壓力產生時,我就會告訴自已這四句真言。

原諒就是放下彼時比較美好的希望,所謂逝者已矣,但擁有是現在,若全心珍惜當下,就不會為過去煩憂。

avatar-img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的沙龍
11.3K會員
186內容數
我本身在投資行為上,有理論基礎及多年的實務經驗。雖然讀過的財經書籍至少有二百本以上,但仍然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風險永遠是投資人首要考慮的因素。希望彼此有緣的人,在投資之路上能夠得到應有的報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張忠謀。
這個人就是黃仁勲(Jenson Huang),一個“狂人”。但它的狂跟其他獨領風騷的人有一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聰明、反應快、工作認真、有想法只是基本條件而已,他的狂是顯示於偏執、固執,他易暴怒,陰晴不定難以捉摸,噴罵如日常,罵人不給你留餘地,他自信到無可救藥,“但你也不得不說,這是合理的解釋”。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張忠謀。
這個人就是黃仁勲(Jenson Huang),一個“狂人”。但它的狂跟其他獨領風騷的人有一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聰明、反應快、工作認真、有想法只是基本條件而已,他的狂是顯示於偏執、固執,他易暴怒,陰晴不定難以捉摸,噴罵如日常,罵人不給你留餘地,他自信到無可救藥,“但你也不得不說,這是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