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過度在意修辭與架構,澆熄孩子的表達熱情,真的值得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今天在上班途中遇到一件好玩的事情。一進辦公室,見到第一位同事,你就迫不及待和他分享今早的遭遇:

「欸,你知道嗎……」,話才出口,你馬上被同事打斷:

等等,」同事翻了翻白眼說:「你一開始這樣講就不對了,你應該說:『早安您好,有一件事想和你分享。』這樣比較有禮貌。」

「哦,好。早安您好,有一件事想和你分享:今天早上我上公車就看到司機……」

等一下,」同事翻了皺了皺眉說:「你講話時要注意斷句,當你說完『今天早上我上公車』,要稍微停頓一下,再接著說『就看到司機……」。」

「哦,好。今天早上我上公車,就看到司機在跟一個歐巴桑吵架,我就湊過去……」

停!」同事深深吸了口氣說:「你可以不要一直說『就』這個字嗎?我聽了覺得好煩。」

「……」


相信以上這段我虛構的情境,在現實生活中不太可能發生。因為,平常這種基於分享見聞的衝動,沒有必要字斟句酌,只要對方聽得懂就可以了。假如你真的遇到那種連尋常分享都要字字計較的聽眾,我想你下次絕對不會想再浪費唇舌跟他分享任何事情吧。

但是,類似的情況卻一再出現在大人看待小朋友的文章時--

暑期的線上課,有一位孩子的表現不錯,很樂於分享。我們傳訊息給她媽媽,誇了她幾句。沒想到,這位媽媽竟然說:

「蛤?真的嗎?每次她寫學校老師出的作文作業都寫得超級痛苦、超級慢的耶!」

經過了解,才知道那位老師為了讓學生學習各式各樣的詞語和修辭技巧,硬性規定哪一話要用某成語、哪一句話要用誇飾法、哪一句話要用譬喻法……。於是,孩子為了寫出符合規定的句子,把自己原本想寫的句子左塗右改了老半天,仍然改得一團亂,連一段都寫不出來。

本來可以流利地傳達想法,卻不得不邊寫邊塗,表達的興致都被打壞了;長久下去,她肯定會變成一個痛恨寫作的孩子。

另一位孩子拿學校的作文作業給我看,他說學校老師說他的分段有誤,架構出現很大問題,要求他整段擦掉重寫。

我細細閱讀被他擦掉的鉛筆痕跡,發現他的想像力和敘述能力都極佳,可惜被擦得亂七八糟,就算他搞清楚該如何分段,但恐怕已經再無動力重寫一次了。

「好吧!寫了也是錯,那乾脆以後少寫一點,至少不會浪費時間、力氣。」看著他喪氣的表情,我猜想他內心也許已經出現這個阻礙他進步的念頭了。

在教育現場多年,我看到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忽略了一件事:

寫作的初衷,不就是透過文字,向讀者傳達感觸,展現表達欲望嗎?如果過分強調修辭與架構,形成表達道路上的一顆顆絆腳石。沒過多久,他們的表達熱情就會被澆熄,大人再也無法窺見他們的內心世界,豈不可惜?
raw-image

話說回來,難道就不能教架構和修辭嗎?當然可以!

上個禮拜,我到國北師和未來的老師們分享帶領小朋友閱讀與寫作的訣竅。課後,有一位已經有寫作教學經驗的同學問我:她之前帶小學生讀一篇運用倒敘法開頭的文章,並且希望他們練習使用倒敘法寫第一段。不過,大多數學生掙扎了許久,卻下不了筆。她問我該怎麼辦?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93 字、10 則留言,僅發佈於鴻雁寫作教材與教法典藏室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心-avatar-img
2021/11/02
如果我小時候就遇到像你這樣的老師該有多好👍👍👍
鴻雁-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1/03
呵,過獎了
avatar-img
鴻雁的沙龍
30.8K會員
649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鴻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以《順風婦產科》裡的朴英奎和朴美月父女為借鑑,我們都應該提醒自己:別在不知不覺間,把那些來自於原生家庭的狹窄視野,又傳給下一代。但該怎麼做呢?如果沒時間、閒錢帶孩子出國旅行,在自家附近徒步走走總可以辦到吧!
Thumbnail
2025/04/10
以《順風婦產科》裡的朴英奎和朴美月父女為借鑑,我們都應該提醒自己:別在不知不覺間,把那些來自於原生家庭的狹窄視野,又傳給下一代。但該怎麼做呢?如果沒時間、閒錢帶孩子出國旅行,在自家附近徒步走走總可以辦到吧!
Thumbnail
2025/04/09
談到作文,很多人誤以為學生每次練習,至少要寫個起承轉合四到五段,整整一篇,才算是有練習到。其實,只要鎖定練習重點、目標明確的話,即使寫短短的一段,或填寫一張學習單,也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這就是所謂的「精簡寫作練習」。 就好
Thumbnail
2025/04/09
談到作文,很多人誤以為學生每次練習,至少要寫個起承轉合四到五段,整整一篇,才算是有練習到。其實,只要鎖定練習重點、目標明確的話,即使寫短短的一段,或填寫一張學習單,也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這就是所謂的「精簡寫作練習」。 就好
Thumbnail
2025/04/02
父母如果用心設計整趟旅行過程,從旅行前、旅行中到旅行後,積極鼓勵孩子參與,同時加強親子互動。這麼一來,能夠確實培養孩子的搜尋、規劃、理解、觀察、感受、反思、組織……等能力,這些能力都能夠運用在其他知識的吸收上。
Thumbnail
2025/04/02
父母如果用心設計整趟旅行過程,從旅行前、旅行中到旅行後,積極鼓勵孩子參與,同時加強親子互動。這麼一來,能夠確實培養孩子的搜尋、規劃、理解、觀察、感受、反思、組織……等能力,這些能力都能夠運用在其他知識的吸收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欸!爲什麼有班級全班被廣播到學務處呀?是誰的班呀?」同事問我。 「XX的班,這個班級聽說非~常~的活潑。」 「唉~你會不會覺得我們學校的老師好辛苦,下課常看到老師站在班級外走廊,苦口婆心的跟學生勸說。」 「XX老師我看他就很少回辦公室休息,⋯真累~」 同事邊說邊抽兩張衛生紙給我,示意該去洗手間上個
Thumbnail
「欸!爲什麼有班級全班被廣播到學務處呀?是誰的班呀?」同事問我。 「XX的班,這個班級聽說非~常~的活潑。」 「唉~你會不會覺得我們學校的老師好辛苦,下課常看到老師站在班級外走廊,苦口婆心的跟學生勸說。」 「XX老師我看他就很少回辦公室休息,⋯真累~」 同事邊說邊抽兩張衛生紙給我,示意該去洗手間上個
Thumbnail
打工人主觀心情感受
Thumbnail
打工人主觀心情感受
Thumbnail
兩個月前的某一堂課下課後不久,一個媽媽傳訊息跟我說,女兒對於寫作產生極大的抗拒,上了第一堂課之後就不想上了,問我可不可以不要強制要求她繳交作業?我聽了滿頭霧水……
Thumbnail
兩個月前的某一堂課下課後不久,一個媽媽傳訊息跟我說,女兒對於寫作產生極大的抗拒,上了第一堂課之後就不想上了,問我可不可以不要強制要求她繳交作業?我聽了滿頭霧水……
Thumbnail
一件事想要學習它,沒有總是完美的演出。 學習的過程總是跌跌撞撞的。
Thumbnail
一件事想要學習它,沒有總是完美的演出。 學習的過程總是跌跌撞撞的。
Thumbnail
寫作的初衷,不就是透過文字,向讀者傳達感觸,展現表達欲望嗎?如果過分強調修辭與架構,形成表達道路上的一顆顆絆腳石。沒過多久,他們的表達熱情就會被澆熄,大人再也無法窺見他們的內心世界,豈不可惜?
Thumbnail
寫作的初衷,不就是透過文字,向讀者傳達感觸,展現表達欲望嗎?如果過分強調修辭與架構,形成表達道路上的一顆顆絆腳石。沒過多久,他們的表達熱情就會被澆熄,大人再也無法窺見他們的內心世界,豈不可惜?
Thumbnail
當孩子不想說時,大人也就別逼他說了。 道理孩子大都懂的,(算算你唸了幾百遍就知的道啦!聽到耳朵都要長繭了呀!)還需要你ㄧ再囉唆嗎? 更何況,逼他回答。贏了,又如何呢? 只是把孩子推得更遠而已。 如果 是關係中曾有創傷經驗的孩子,對人是不信任的,常常會拒絕長輩老師的善意關懷,對於任何探問也習慣帶著防
Thumbnail
當孩子不想說時,大人也就別逼他說了。 道理孩子大都懂的,(算算你唸了幾百遍就知的道啦!聽到耳朵都要長繭了呀!)還需要你ㄧ再囉唆嗎? 更何況,逼他回答。贏了,又如何呢? 只是把孩子推得更遠而已。 如果 是關係中曾有創傷經驗的孩子,對人是不信任的,常常會拒絕長輩老師的善意關懷,對於任何探問也習慣帶著防
Thumbnail
幾年前的撰文,我是認為講者沒有同理心。長大的人能夠對生活事務有所選擇,包括要不要接受被灌輸的理念,在學生離席也無鬧場干擾的情形下,談上素質只有過之無不及。
Thumbnail
幾年前的撰文,我是認為講者沒有同理心。長大的人能夠對生活事務有所選擇,包括要不要接受被灌輸的理念,在學生離席也無鬧場干擾的情形下,談上素質只有過之無不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