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和工作壓著我,怎麼自立?:葛浩南談身心的運轉機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中國傳統有句老話,叫做「養生」,意思是人全面的發展自己的生命,並盡量保護它的完整,不受損傷。不過,我們要怎麼達到這個目標呢?這就牽涉到人的身體的運作方式,在不同的「機制」間轉換的問題。「機制」是法國學界研究「身體」時常用的一個術語;簡單來說,我們身體的能源就像是一個發電機,根據不同的轉速、有沒有上機油、機體的耗損等等因素,會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運轉方式。基本上,這個運轉模式也就是法文中所說的「機制」(régime)。
一般來說,如果機制運轉的越良好,身體會有更大的效能、更少的耗損,這兩者又常常是有關的。想想看:當我們能用最省力的方法完成一件事時,身體不就不會受到太多的勞累和損害嗎?那我們探討如何從一種比較疲累的機制,轉換成良好運轉的機制似乎就不僅僅是空談,並且還與我們生命的保存習習相關。但是,機制運轉的好不好,不只和個人如何管控自己的身心健康有關,也會受到外在的政治、經濟狀況所影響。比如說:要是我們在公司的政策下一天工作23小時,一個月無休;那我想即使我們的自我管理做得再好,身體恐怕也承受不住。所以,人對自己身心的治理(機制),常常也須要與外在的治理機制(像是公司、國家等等)互相協調,才能夠適切的保存自己的生命。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呢?怎麼在自己與社會的運作機制之間,取得比較好的協調?社會的運作情勢這麼複雜、又有非常龐大的壓力,孤立、個別的我們要怎麼站立得穩,而不僅僅是被捲入,被吹得連根拔起呢?
1.
讓我們先從葛浩南(Romain Graziani)談起。
葛浩南很喜歡《莊子》「庖丁解牛」這個小故事;他用這個故事來說明:人或許可以怎麼樣遊走在不同的身分之間,在種種的束縛中,取回自己的活力與從容。庖丁是魏國宮殿的一個廚師,平日的工作就是切割牛的身體,以供祭神之用。不過當然,獻祭給神明的並不是庖丁,而是國君、貴族等「雇用庖丁的人」。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庖丁身上背負著多層外在關係的包袱:政治的、宗教的、技術的。他一方面是國君所聘用的,在那個王制時代,庖丁除了經濟來源之外,甚至連生殺大權都掌握在國君手中;宗教上他從屬於被祭祀的神明,因為要是沒有祭祀儀式,也不會有庖丁正在執行的切肉工作。至於複雜的牛體結構,也是庖丁不得不持續面對的難題;使他在即使工作已經如此不斷重複又無趣的情況下,還必須想著如何避免各種大大小小的失誤。
在這麼多的限制下,重複又過著了無生趣的一天。庖丁還能怎麼做呢?為了透氣,為了在貧乏與疲憊的生活之中,再取得一點點活力?
庖丁為文惠君解一頭牛。他或手觸牛體,或是以肩膀頂住牛軀,或是雙腿立地用膝蓋抵住牛身,都只聽嘩嘩的聲響。他有節奏的揮動牛刀,只聽陣陣霍然的聲音,彷彿是在跳著古老的「桑林舞」或是在鼓奏著「經首曲」。
文惠君嘆道:「佩服!技術居然可以達到這種程度!」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您的臣僕我所喜好的不是技術,而是事物之運作。」
庖丁想要證明,自己並不只是某種技術的執行人、一個可以被另一個員工取代的存在而已;實際上,他是用自己的雙眼與行動,見證了某些須要投入、值得投入的東西。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對於「廚藝」這件事,庖丁的視角與一般人的視角,有所不同。
照一般人的想法,或者我們說工作的邏輯、雇傭的邏輯而言,「工作」(廚藝)當然是為了達成雇主的要求。君王對庖丁的工作有兩個需求:一方面需要庖丁所切割的牛來祭神;一方面則要在祭祀結束後吃掉烤過的牛肉。總之,在雇主看來,庖丁的廚藝只不過是個「過程」;廚藝的用處,只取決於能不能滿足雇主的需求。但《莊子》/庖丁本人卻不這麼看。庖丁說:切割牛肉對他來說不只是技術,而且是,他認識事物的方法。
雇主的需求,像是「祭祀」、「食用」等等,都是在廚藝「之後」才發生的事。庖丁則聚焦在切割牛肉這個行為本身。這個假裝忘記由別人(老闆)所設定的「目的」,把關注點放回自己的感受本身,才是在工作的限制中,取回活力的開始。
2.
庖丁說:
我剛開始做這一行的時候,滿眼所見都是一整頭牛。三年以後,所看到的就只是一些部分而已。而到了現在,我只用心神就可以與牛相遇,不須要再用眼睛看了。我的感官知覺已經都不再介入,精神只按它自己的願望行動,自然就依照牛的肌理而行。我的刀在切割的時候,只是跟從它所遇到的間隔縫隙,不會碰觸到血管、經絡、骨肉,更不用說骨頭本身了。
「間隔縫隙」是一個意義豐富的詞。當我們慢慢熟悉一件事情的時候,才會找到一個關鍵點、找到這個可以施力的「間隔縫隙」。就像庖丁一開始看到牛的時候,只能看到一整頭牛;但在熟悉與自我訓練之後,卻可以從牛肌理中的縫隙去切割,把整頭牛一步步分解,從而省下不少力氣。
我們前面有說過:庖丁受制於經濟上的、宗教上的、技術上的種種不同限制。那我們須要問:他要怎麼樣在這些限制中,還能保持自己的活力、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批評呢?葛浩南的想法是:庖丁和我們雖然處在各種不同的身分、不同的限制之下;但是在限制與限制之間,也存在著「縫隙」。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在種種重疊的社會期待中,有一種脫困的可能、一種不完全按照社會期待而行動的可能性,就在這個當下已經執行的行動之中。
庖丁的工作,重疊了政治、經濟、宗教、技術等等許多領域的包袱,這些領域總是希望庖丁的工作,能夠導致一個一開始就預先設定好的,但是與庖丁本人沒什麼關係的「目的」。像是雇主的食用、牛肉的祭祀用和肉切割得好不好等等。不過,這些不同的領域,卻都交會在一件事上:那就是庖丁切割牛肉「這一件事」本身。如果庖丁回到「切割牛肉」這一件事本身,那麼他就有可能從種種社會期待和僵化的重複中解脫出來,取回自己的活力與獨立。怎麼說呢?為什麼《莊子》會這樣認為?
3.
我們可以回過頭來,想想我們的身體是怎麼樣運作的:總是需要各式各樣的交換,像是進食、呼吸、血液流動等等。當某些交換的過程被中斷,像是空腹很久沒有東西可以吃、呼吸或血液流動不順暢等等,人的身體就會走向緊急狀況,甚至死亡。因此,「養生」追求的一個大目標,就是讓身體能夠自然、並且順暢的運轉,導致健康。
問題是:要怎麼達成這個目標呢?血液在血管裡流動,呼吸在口鼻之間交換;我們好像會發現:總是需要一個通道、一條路徑,一個能夠運轉、迴旋的空間,才能夠維持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需要一些「間隔縫隙」才能夠運作。
基於這些想法,我們再來看看庖丁究竟說了些什麼。他說:「我只用心神就可以與牛相遇,不須要再用眼睛看了。我的感官知覺已經都不再介入,精神只按它自己的願望行動,自然就依照牛的肌理而行。」這裡我們可以這樣想,感官知覺與精神之間的不同,是在於感官知覺只限定在一個器官所發揮的功能,像是眼睛的「看」、耳朵的「聽」等等。而「精神」是指我們自己的生命、整個我們的生命。很多時候,我們只把自己廣闊的生命,侷限在一個方面上;像是特化了某些器官的功能,而忽視了整個身體的協調等等。但其實,我們的身體有一些條件,像是呼吸、血液的流動總是影響了整個身體,並且是生命要持續下去所必需的。那麼,我們鍛鍊得到這一部份嗎?作為整個生命最基礎條件的流動與交換?
在《莊子》看來,「庖丁解牛」的技術,就是藉著追索牛的骨骼肌理結構,來鍛鍊自己的眼、手、身、心合而為一,並且讓自己的肢體不限定在已經定型的功能之中,而是能夠和整個身體一起和平、協調的一起運作。要是這樣子來看:「工作」當然還是很折磨人;但如果是像庖丁這樣,忘記雇主背後的目的,把切割牛體變成是讓自己全身協調、各種肢體能力能夠一起運作、流動的修養工夫,那我們即使是在別人已經設定好的工作之中,也可以重新拾回自己的活力與獨立性。
4.
我們前面,都在說人可以怎麼樣在「工作」的限制之中,保持和取回自己的活力與自主。這可能會讓人誤解說:所有的工作都是合理的,不過人的機制運轉不良好,所以才要鍛練自己來取得更大的工作效能。絕對不是!我們的想法是:即使現有的工作和維生條件是不合理的,但總之必須先在現況中取得活力,才有可能改變現況。要是罷工的人都餓死了,那麼還有誰來罷工和改變社會呢?「庖丁解牛」與其他養生的方法,並不會和改造制度的想法有所衝突;反而,養生術或許可以改造我們內在的生存條件,使我們在修正外在社會的生活條件之時,能夠齊頭並進的走下去。
何乏筆編:《若莊子說法語》。截自博客來
PS
本文所用的白話文《莊子》,均出自畢來德譯文,宋剛漢譯
參考文獻
葛浩南,〈莊子的哲學虛構〉。何乏筆編,《若莊子說法語》
龔卓軍,〈庖丁手藝與生命政治——評介葛浩南《論莊子的哲學虛構》〉。何乏筆編,《若莊子說法語》
畢來德,《莊子四講》。宋剛譯
何乏筆,〈養生的生命政治——由法語莊子研究談起〉。何乏筆編,《若莊子說法語》
賴錫三,〈《莊子》的生存美學與政治批判——重省道家型的知識分子論〉。《道家型知識分子論:《莊子》的權力批判與文化更新》
陳榮灼,〈知其白,守其黑:海德格與道家的關聯〉。《老子跨文化研讀會YouTube演講》
本著作〈社會和工作壓著我,怎麼自立?:葛浩南談身心的運轉機制〉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8會員
142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元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與缺席者的對話」,有人這樣子稱呼信件,這種在Email與社群網站之前的傳達方式(好像是一個很遙遠的時代,連回憶都難以把它清楚的塑造出來)。雖然你不在這裡,但我還是想跟你說話;這是在我任何說出口的內容以前,所隱藏著的,第一個單字。
《烽火與流星》,燈火與燭光。這本書是討論梁朝文學史的一本好書。但是在談到書的內容之前,我們首先會問說:梁朝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讀(或者只是聽過)他們? 梁朝是一個文人終於下定決心,公開發表一些「沒用」文章的時代。
人的生命非常短暫,才剛剛開始,經歷過一點波浪轉折,就永遠的沉寂下去。如果用文學體裁來比喻,人生,就彷彿是一篇一篇輕薄短小的短篇小說。但是,短篇的內容卻可以延伸到小說之外,再和其他短篇連結,藉以變成長篇的故事。人的生命也像是如此。一個人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總是需要他人,須要踏出去與世界連結在一起。而正
 《愛的見習生》對人心的觀察非常敏銳。你愛不愛我?如果你不愛我的話,那我還可以怎麼做?在風起雲湧的時代背景下,如果我們不把這部片看成歷史片、宗教片、教育片等,而是從這兩個問題來切入電影的話,那《愛的見習生》的確有許多細膩的情節,可供我們思考自己生命中所潛藏的這份問題。
根據法國漢學家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的說法:西方人比較重視「突發事件」,強調人怎麼樣運用和規劃自己手中的自由,希望以行動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東方人則期待變化「不知不覺」的達成,事先預備好各項條件,隱身幕後,誘發出自己想要的情況。
他看到自己的傭人。如果武士得到拔擢、賞賜,傭人們不會分享同樣的光榮,依然過著侍奉武士的生活;但武士家如果受罰、廢除,傭人卻必須一起承擔後果。傭人,背負著武士的生命。身分根本毫無意義;藩主並不比武士偉大,武士也不比傭人偉大。
「與缺席者的對話」,有人這樣子稱呼信件,這種在Email與社群網站之前的傳達方式(好像是一個很遙遠的時代,連回憶都難以把它清楚的塑造出來)。雖然你不在這裡,但我還是想跟你說話;這是在我任何說出口的內容以前,所隱藏著的,第一個單字。
《烽火與流星》,燈火與燭光。這本書是討論梁朝文學史的一本好書。但是在談到書的內容之前,我們首先會問說:梁朝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讀(或者只是聽過)他們? 梁朝是一個文人終於下定決心,公開發表一些「沒用」文章的時代。
人的生命非常短暫,才剛剛開始,經歷過一點波浪轉折,就永遠的沉寂下去。如果用文學體裁來比喻,人生,就彷彿是一篇一篇輕薄短小的短篇小說。但是,短篇的內容卻可以延伸到小說之外,再和其他短篇連結,藉以變成長篇的故事。人的生命也像是如此。一個人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總是需要他人,須要踏出去與世界連結在一起。而正
 《愛的見習生》對人心的觀察非常敏銳。你愛不愛我?如果你不愛我的話,那我還可以怎麼做?在風起雲湧的時代背景下,如果我們不把這部片看成歷史片、宗教片、教育片等,而是從這兩個問題來切入電影的話,那《愛的見習生》的確有許多細膩的情節,可供我們思考自己生命中所潛藏的這份問題。
根據法國漢學家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的說法:西方人比較重視「突發事件」,強調人怎麼樣運用和規劃自己手中的自由,希望以行動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東方人則期待變化「不知不覺」的達成,事先預備好各項條件,隱身幕後,誘發出自己想要的情況。
他看到自己的傭人。如果武士得到拔擢、賞賜,傭人們不會分享同樣的光榮,依然過著侍奉武士的生活;但武士家如果受罰、廢除,傭人卻必須一起承擔後果。傭人,背負著武士的生命。身分根本毫無意義;藩主並不比武士偉大,武士也不比傭人偉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危險的不自由就是我們體驗為自由的不自由」,齊澤克認為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裡一個重要的「中斷」,讓我們產生疑惑,從而停下手邊的事情,進行關於存在的思考。而這一連串對於思考、對於自由、對於哲學的討論的開端,齊澤克選擇從幾年前一件中國網路上的熱搜話題開始。齊澤克稱其為:「在中國的一個奇蹟」。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藐會社之山,有真人居焉 肌膚帶香水,趕工若瘋子;不食早餐,吸飲咖啡;乘公車,御U-BIKE,而遊乎早會之外。 ─出自 你所不知道的莊子 熟悉某的各位,應該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地仙修煉手冊》,那是一個針對道家哲學如何走入現代人生活的特輯。 然而在現代人當中,有一個特別大的群體,叫做 社畜 努力
Thumbnail
農夫需要十八般武藝,從種子開始到銷售出去都是自己一個人要負責。 農夫是一份充滿辛勞卻也充滿滿足感的工作,需要不斷面對各種挑戰。
Thumbnail
這段文章討論了自己修身養性、治國之道以及人在做決定時應如何順勢而為。文章反問自己不足之處,並指出當官員的人在做決定時,常使事情偏離方向,這導致臺灣的科技發展困境以及大停電問題。
Thumbnail
      不管任何的職業,都會有他們的做事方法,但是每個產業當中都會有工作能力強的人,他們會有自己的工作技巧,優秀的人能透過觀察上司或前輩的工作技巧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續約面談正如先前他的預想,管理階層的確拿出了阿民的工作效率來做審核。阿國与阿民模擬面談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幾乎都出現了。工作效率這題,阿民提出了有一大段時間他只有一隻公畜,其他人是公母兩隻可以輪流,他不可能把公畜操死,再怎麼身強力壯的畜生體力也是有限。縱然他有著充分準備,可是最後仍不敵高層的猛烈。
Thumbnail
我把吃飯分成兩種,「生存」與「生活」。聊聊我最近迷上的「東港飯湯」,還有我對平民美食的熱愛。
Thumbnail
《神隱少女》中,湯婆婆用「工作」區分動物與工人階層,從集體社會體制來審視,資本主義如何標準化、規格化工作,使人喪失對自我的掌控感。《神隱少女》中的工作被描繪為一種魔法,活在資本主義下的人是否只是在為了生存而勞動,而非做喜歡且有意義的工作呢?
Thumbnail
別天真的以為,公司會為你做出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甚至還會計劃性的對你做教育培訓。每個人能否在公司內生存、發展,都是建構在公司的營運規劃下,當你不再是組織執行戰略計劃中的成員時,曾幾何時,曾經是在農場裡雄霸一方、呼風喚雨的萬獸之王,也會成為偷食的家鼠。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危險的不自由就是我們體驗為自由的不自由」,齊澤克認為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裡一個重要的「中斷」,讓我們產生疑惑,從而停下手邊的事情,進行關於存在的思考。而這一連串對於思考、對於自由、對於哲學的討論的開端,齊澤克選擇從幾年前一件中國網路上的熱搜話題開始。齊澤克稱其為:「在中國的一個奇蹟」。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藐會社之山,有真人居焉 肌膚帶香水,趕工若瘋子;不食早餐,吸飲咖啡;乘公車,御U-BIKE,而遊乎早會之外。 ─出自 你所不知道的莊子 熟悉某的各位,應該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地仙修煉手冊》,那是一個針對道家哲學如何走入現代人生活的特輯。 然而在現代人當中,有一個特別大的群體,叫做 社畜 努力
Thumbnail
農夫需要十八般武藝,從種子開始到銷售出去都是自己一個人要負責。 農夫是一份充滿辛勞卻也充滿滿足感的工作,需要不斷面對各種挑戰。
Thumbnail
這段文章討論了自己修身養性、治國之道以及人在做決定時應如何順勢而為。文章反問自己不足之處,並指出當官員的人在做決定時,常使事情偏離方向,這導致臺灣的科技發展困境以及大停電問題。
Thumbnail
      不管任何的職業,都會有他們的做事方法,但是每個產業當中都會有工作能力強的人,他們會有自己的工作技巧,優秀的人能透過觀察上司或前輩的工作技巧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續約面談正如先前他的預想,管理階層的確拿出了阿民的工作效率來做審核。阿國与阿民模擬面談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幾乎都出現了。工作效率這題,阿民提出了有一大段時間他只有一隻公畜,其他人是公母兩隻可以輪流,他不可能把公畜操死,再怎麼身強力壯的畜生體力也是有限。縱然他有著充分準備,可是最後仍不敵高層的猛烈。
Thumbnail
我把吃飯分成兩種,「生存」與「生活」。聊聊我最近迷上的「東港飯湯」,還有我對平民美食的熱愛。
Thumbnail
《神隱少女》中,湯婆婆用「工作」區分動物與工人階層,從集體社會體制來審視,資本主義如何標準化、規格化工作,使人喪失對自我的掌控感。《神隱少女》中的工作被描繪為一種魔法,活在資本主義下的人是否只是在為了生存而勞動,而非做喜歡且有意義的工作呢?
Thumbnail
別天真的以為,公司會為你做出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甚至還會計劃性的對你做教育培訓。每個人能否在公司內生存、發展,都是建構在公司的營運規劃下,當你不再是組織執行戰略計劃中的成員時,曾幾何時,曾經是在農場裡雄霸一方、呼風喚雨的萬獸之王,也會成為偷食的家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