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是一個快樂就會感到羞愧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即使戴著面具,內心仍渴望愛。
我習慣了母親的面無表情,偶爾瞥見母親在房間裡哭泣著,在廚房生氣著,但她從不說也不允許我問。「媽媽怎麼了?」。我感覺這個家好像有什麼被收進不能問的盒子裡,但又能看見鞋子的一角露在外。這個謎霧直到長大才解開,但不安感、疑惑已佔據了我整個童年。

面無表情的母親

從小,我在家人、親戚眼中是個安靜的乖小孩,但他們總說我很少笑,看電視時,其他孩子笑得很開心,我都不會笑或只是微笑。
母親,住在純樸的鄉村,是家中最受寵的孩子,她內心一直嚮往著城市的生活。因為相親,她帶著期待來到城市生活。新婚的幾個月,她還有工作,但從懷孕到現在也30幾年了,她一直是個家庭主婦。
即使懷孕,住在三層樓的別墅,母親仍要每天一到三樓不停來回,整理居家環境、照顧婆婆、大姑們、小孩們,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他說的話時常被否定或不被相信,而父親每天工作到很晚,也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她。
長大後,母親曾跟我說:「小時候還住在舊家別墅時,每次走樓梯,她一手抱著小我5歲的妹妹,一手用力推我上樓,每走一步就推一次。每當我回頭看她,她總是面無表情,一句話也不說,繼續推著我。」
她也這麼說著我的童年:她照顧我,每天都在催促我吃飯、洗澡、寫作業,她要做太多家事,沒有時間跟我交流。
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但僅止於身體的關心,也讓我學會在關係中,無微不至地照顧對方,但一直缺少了某種東西。

不能快樂的靈魂

印象中,小時候看到媽媽不開心的表情,總是很緊張,不希望她不開心,但我什麼都沒做。後來我懂了,那時候我已經學會了站在旁邊看著就好。每當媽媽不開心,我總是會冒出一個想法:她不開心可能會生病。所以其實我心裡很緊張,但我只會站著不動,有時看著,有時離開現場假裝沒看到。
長大後,慢慢發現看似平穩實則淡漠的表情,其實是已學會了如何讓自己不快樂又或者說我不能快樂。我沒有能力讓媽媽快樂起來,我唯一會的就是跟媽媽一樣不快樂。不快樂就成了我脫不掉的面具。
不快樂的面具是平穩淡漠的表情,我也跟母親一樣,面無表情(註)。從小,我就被小丑有很多豐富的表情吸引著,我喜歡但我依然是面無表情地看著他。因此,長大後,我一直喜歡看蝙蝠俠系列的卡通或電影,不是因為蝙蝠俠,而是小丑。

沉默的孩子

從小,我就是個不多話的孩子。
小學,在我那個年代是用出生日期當作班號,我就成了班上的1號。也因為這樣,每次選幹部,我總是第一個被想到。「我以為1號成績要很好」,這句話如同洋常春藤,佈滿了整個牆面,一個我可以自由畫畫的兒時牆面,我努力讓自己像1號,課業、體育不得不名列前茅。
我記得美術課時,美術老師要求安靜才會上課,當時我是班長,因為班上太吵不得不開口管秩序,反而被美術老師罵我太大聲。準備考資優班時,老師說我很笨的輕蔑表情,我就放棄不考了。我也記得說錯話時,被糾正的詞彙〝兩個〞是錯的,〝二個〞才是對的。
後來我學會了忘記,回到家,就忘記學校發生的事情。慢慢地,遇到任何困難,我不會回家跟任何人說,也不曾想過要說。
但我時常夢到跳樓、全身赤裸到學校、沒帶書包去學校,我到現在還很印象深刻,當時被嚇醒的害怕。但我依然自己安靜地起床,再一次檢查書包,沒有吃早餐,騎著腳踏車去上學。
我唯一不安靜的時候,就是我有氣喘與過敏。小時候我常常去看醫生,西醫、中醫甚至密醫都看過了,我還記得每次要用藥水沖洗鼻子的恐懼,但沖洗完,就會覺得鼻子通暢無比,舒服多了。原來舒服與恐懼是可以在一起的。
我越想要安靜,名列前茅卻讓自己掉進不得安寧的陷阱裡,但我又不得不讓自己考第一名。我以為名列前茅是因為這句話「我以為1號成績要很好」,直到長大,我才發現比那句話更早之前就已存在了。
考上高中後的某次家族聚會,當父母在跟親戚說我考上第一志願的高中,在親戚的稱讚下,很奇怪地我覺得很不舒服,想離開現場。那時候,只知道我不舒服,長大後發現是因為不想讓父母丟臉,不想讓他們被看不起,所以我早已暗自決定要努力唸書,但也因為那次的聚會,每當唸書就會煩躁、無力、疲累。最後,我拿著一所不是很好的大學入學通知,回到學校換取畢業證書,因為我沒有畢業。

羞愧可能來自背負的苦

背負羞愧是為父母所受的苦而苦,但這樣的苦,可能來自於秘密所帶來的感受。當自身認為必須先解決父母的苦,才能化解自身的苦時,若無法,則會成為自身的羞愧。
輕輕地嘗試將那不快樂的面具拔下,感覺到被腐蝕的灼熱感,原來我早已跟不快樂沾黏在一起了。
面具是我唯一能用來抵禦快樂的羞愧感。羞愧,它像是隱形斗篷,我披著連我都沒發現的斗篷,它不只是我的斗篷,從背負著母親的祕密開始,像是從母親身上撕了一角衣服,一件會隨著我長大的衣服。
這個秘密,讓我感到不安,是不是我哪裡犯錯了,如果我能知道錯在哪裡,我想我會覺得好過一點。我將無法讓母親快樂,當成是我的錯,但我又無能為力讓母親快樂,最後不快樂就成了我以為能跟母親一起承擔的方式。無能,讓這件斗篷多了些口袋,我不能允許我不會,所以我裝了很多知識在口袋裡,原來名列前茅早在這時候就發芽了。

羞愧扼殺了我的成長

斗篷隨著身體慢慢變大,但內在仍是個5歲的孩子。
長大後,我漸漸發現,我以為的情緒穩定,其實是隱藏著焦慮、憂鬱,只是每當情緒出現,我很快就轉移注意力了。是我毀掉自己,我不允許自己身上出現美好的徵兆,否認一切美好的情緒,否認在我身上會發生美好的事情,因此,我時常虎頭蛇尾或經手的每件事情總是會有無法預測的問題出現。但無能、我沒有用、我不夠好,又讓我想表現完美的樣子,因此我學會了逃避,當遇到不可控的事情,只要逃避,我就不會觸碰到那無能的自己。所以,我從來沒有完美過,但我活在自以為完美的假像裡,最後,我讓自己成了孤立無援的狀態。
我失去了情緒經驗(其實還保留著僅存的憤怒),意味著我不再跟內在產生連結,那讓我失去了愛人的能力,但我以為那就是愛,我願意承擔伴侶所有的一切,除了情感。情感的疏離導致在每一段關係裡,對方總是會說,雖然你很照顧我,但我一直不了解你在想什麼,我感覺不到你愛我。看起來是羞愧的受害者,卻也成了關係的加害者。

卸下母親的苦,面對自身羞愧

唯有讓斗篷現形,才能慢慢摘除不快樂的面具。我總是向外看,因此不快樂與無能總是用一種身體或情緒感受來提醒我,它們一直都在。
羞愧養成的慣性行為,為了隱藏或逃避羞愧,都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生存策略。如何從羞愧的框架出來呢?
我跟母親始終維持在親密又疏離的矛盾狀態,當我知道母親的祕密後,我仍然習慣承擔母親的情緒,但我也開始學會覺察,每當我看見母親情緒低落時,我提醒著自己,那不是我的情緒,也不是我要去承擔的,若承擔,母親也不會因此快樂。母親的苦不再是我的苦了,但我仍受無能、不快樂的自己所苦。
如何面對自身的羞愧?可以透過 Dr. Kristin Neff 提出的幾個自我同情練習(self compassion)幫助脫離無能、不快樂的牢籠。。
練習 1
你會如何對待朋友:我們對待朋友與對待自己的行為是不同的反應,試著把自己當作一個好朋友,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練習 2
自我同情休息:想一想壓力事件的身體與情緒反應,對自己說:
正念時刻 – 理解並感受這是一個痛苦時刻。
人類的共同性 – 好多人都在苦難中生活著。
最後一句善待、理解自己的話–如我願意原諒自己、我接受自己本來面目。
練習 3
寫作探索自我同情:可以透過三個問題來問自己。
一、哪些不完美讓你覺得自己不合適?
二、從一個無條件愛的想像中的朋友的角度寫一封信給自己
三、透過二的書寫,感受自我同情帶來的身體與情緒經驗。
練習 4
支持性觸摸:可以參考筆者之前文章《創傷的自我擁抱》與《看著身體,拾回涵納創傷的自癒力》,讓身體回到安全的狀態。
練習 5
改變批判性的自我對話:
一、注意何時會有自我批判的聲音出現:追蹤並感受內在批判帶來的情緒經驗,且經常出現哪些詞彙、語氣,並逐字記錄下來。
二、帶進自我同情的語言:在內在批判聲音出現後,我可以用什麼話來安慰自己,如對像是朋友的自己說,我知道你在擔心,但是你擔心過頭會讓我感到不安全、痛苦,我們一起努力好嗎?重新建構具有鼓勵性的語言。
三、以友好、積極的方式重新審視內心批判:如果以朋友的姿態會如何對自己說,同時帶進支持性的觸摸。
練習 6
自我同情日記:在睡前或適合自己的安靜時間,每天書寫練習2。
學習面對羞愧那樣深層的情緒,雖然痛苦,卻也讓我慢慢地做我自己。無能與不快樂依舊會突然出現,但我不再感到害怕。我知道到它們原本不是我的一部分,但也陪伴了我好多年,總有一天,它們會真正成為我心裡的沃土。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
註:
面無表情實驗
參考:
1. Dr. Kristin Neff website:《https://self-compassion.org/
2. Boris Cyrulnik(2015). 重新學會愛:在傷痛中自我修復,創造幸福. (吳謦竹譯). 心靈工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K會員
166內容數
《聽聽心理說的話 PSYCHOLOGY LISTENING》 「人生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等著被經驗的現實。」 心理非心裡,卻也說進您的心裡。這裡有一篇篇的生命經驗、心理治療的看見與心理學知識,轉換為療癒性的文字。當您看了,希望能讓您安住當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聽心理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遺失感覺就像乾枯的河道,河底盡是各種黏稠、硬質的記憶。 河水流盡了,剩下的是不願見日的土。水的流動會慢慢地讓土變得鬆散,甚至一點一點地流向大海。然而,對乾枯視若無睹,就像鹽化的土般,硬化難以鬆動,甚至出現龜裂,即使河水流過,仍滲透不進土裡。 感覺,如同露水一點一滴地滑落,手指一點一滴地承接.....
當在休息時,肌肉卻無法放鬆,我們可以一起好奇為什麼這些肌肉仍然需要收縮。我們的身體知道為什麼必須維持緊張(收縮)甚至無法動彈的狀態,只要慢慢地、靜靜地覺察與緊張相關的意識下有著什麼,他正等著你看見。 從小我們就被訓練坐著,這個 坐著 在告訴我們什麼?
在窗內或窗外? 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嗎?總是憤怒到無法控制自己嗎?曾經快被焦慮淹沒?好久都沒有快樂的感覺?無論您多麼努力,似乎都感覺不到。有好幾個月不喜歡與人接觸,幾乎不參加社交場合。如果您遇到了這些情況,很可能已經超出您的身心容納之窗了。
地圖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城市裡的特定位置,導航更進一步協助我們更快找到路徑並到達目的地。而創傷,我們如何透過複雜的身體地圖找到其路徑? 對於創傷,Dr. Porges 發展出其身體地圖,提出情緒迷走神經理論,即認為有三種身體神經路徑,這些路徑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認知、情緒與行為。
多數(準)媽媽們,都經歷過沒有醫療或其他專業人員向(準)媽媽們解釋分娩會做什麼或是在產房裡會經歷哪些,更遑論產後的感受,更是不會有人去在意。因此,當被問到如何預防出生創傷時,最常回答的答案是對於生產更多的釐清與解釋並好好聽他們說話。
有時,創傷似乎消除了擁有自我的感覺,以及自我在時空中的位置。進行自我支持練習時,可給予自己時間沉澱,換句話說,打開身體,允許身體接受,讓人重新感受到「自我」。一開始可能會升起定向感,知道自己在空間裡的哪個位置,會有一種深沉的意識,即「我有界線」。緩慢地繼續出現「我在這裡」(世界上的位置)和...
遺失感覺就像乾枯的河道,河底盡是各種黏稠、硬質的記憶。 河水流盡了,剩下的是不願見日的土。水的流動會慢慢地讓土變得鬆散,甚至一點一點地流向大海。然而,對乾枯視若無睹,就像鹽化的土般,硬化難以鬆動,甚至出現龜裂,即使河水流過,仍滲透不進土裡。 感覺,如同露水一點一滴地滑落,手指一點一滴地承接.....
當在休息時,肌肉卻無法放鬆,我們可以一起好奇為什麼這些肌肉仍然需要收縮。我們的身體知道為什麼必須維持緊張(收縮)甚至無法動彈的狀態,只要慢慢地、靜靜地覺察與緊張相關的意識下有著什麼,他正等著你看見。 從小我們就被訓練坐著,這個 坐著 在告訴我們什麼?
在窗內或窗外? 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嗎?總是憤怒到無法控制自己嗎?曾經快被焦慮淹沒?好久都沒有快樂的感覺?無論您多麼努力,似乎都感覺不到。有好幾個月不喜歡與人接觸,幾乎不參加社交場合。如果您遇到了這些情況,很可能已經超出您的身心容納之窗了。
地圖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城市裡的特定位置,導航更進一步協助我們更快找到路徑並到達目的地。而創傷,我們如何透過複雜的身體地圖找到其路徑? 對於創傷,Dr. Porges 發展出其身體地圖,提出情緒迷走神經理論,即認為有三種身體神經路徑,這些路徑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認知、情緒與行為。
多數(準)媽媽們,都經歷過沒有醫療或其他專業人員向(準)媽媽們解釋分娩會做什麼或是在產房裡會經歷哪些,更遑論產後的感受,更是不會有人去在意。因此,當被問到如何預防出生創傷時,最常回答的答案是對於生產更多的釐清與解釋並好好聽他們說話。
有時,創傷似乎消除了擁有自我的感覺,以及自我在時空中的位置。進行自我支持練習時,可給予自己時間沉澱,換句話說,打開身體,允許身體接受,讓人重新感受到「自我」。一開始可能會升起定向感,知道自己在空間裡的哪個位置,會有一種深沉的意識,即「我有界線」。緩慢地繼續出現「我在這裡」(世界上的位置)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真正的孤獨源於「無法逃脫自我的存在」。對於這些母親來說,她們被困在社會對「完美母親」的期待中,無法展現真實的自我。這種孤獨不僅僅是一種情感狀態,更是一種存在的處境。
曾幾何時,我只要聽到母親的聲音,看到母親的訊息,我就煩躁起來。由內而外,從頭到腳的厭煩。 她依然是世界上最棒的母親,可是我就是煩躁,忍不住想甩開。 我討厭她打來的電話沒有重點,漫無邊際地把整個故事講完,但我的耐性就像壽命將盡的電池,疾速減少。 我只想知道重點。 我討厭她分享的訊息缺乏
Thumbnail
孩子從學校帶回了讀本《媽媽不哭不哭》,但,媽媽為什麼不能哭呢?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從小自己是被父母否定長大的 從頭到腳甚至個性 都被他們嫌棄 沒有表情的時候 我母親會說你為什麼一張臭臉 好像要吊豬肉的 她會跟我妹一起嘲笑我軟弱的個性 她還會告訴我連我阿姨都不喜歡我 父母喜歡拿我跟妹妹比較 他們喜歡她活潑開朗 認為我太過孤僻 當我試著要活潑時 他們又嫌我吵
Thumbnail
我也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在評論一件事情是沒有惡意的,可能只是直覺的表達喜不喜歡,並不是帶著要毀滅或傷害這個人的心,就像小時候遇到的那些人,可能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可能導致聽到那句話的感受都有很大的不同。 當我這麼想以後,似乎可以放下過去那些人的無心之過,也可以接受其他人⋯⋯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從母親到自己身上的羞恥感,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反思。通過這些生動的故事,讓讀者思考生活中的羞恥感是如何形成的,並提倡性別解放和自信的生活。
Thumbnail
當你在童年時期,會不會也曾經希望媽媽能聽懂自己說話的心願。
我的母親擁有我帶給他的快樂,我沒有讓母親擁有我而快樂,這裡大家一定不明白。我是母親的孩子,因此母親擁有我快樂。也因為我是母親的孩子,我沒有帶給他應有的快樂。原因是地空在我命局,我無妻無子,母親得不到這方面的快樂,沒有孫子,沒有兒媳,幸好這點我妹妹做到了,這是我留給母親的遺憾。 還有,我總覺得對不起
Thumbnail
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有一類人,聽他說話就是滿口「悲慘世界」只要開口,說的內容都是一些極度倒楣或是讓他充滿擔心的事情。 這個過年,我最勇敢的事就是直接跟我媽說我不想再聽了。我從國小開始接受媽媽所有的負面情緒,她因爲無人可講,把對哥哥姊姊和爸爸的擔心與不愉快全對一個根本沒有長大的小孩傾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真正的孤獨源於「無法逃脫自我的存在」。對於這些母親來說,她們被困在社會對「完美母親」的期待中,無法展現真實的自我。這種孤獨不僅僅是一種情感狀態,更是一種存在的處境。
曾幾何時,我只要聽到母親的聲音,看到母親的訊息,我就煩躁起來。由內而外,從頭到腳的厭煩。 她依然是世界上最棒的母親,可是我就是煩躁,忍不住想甩開。 我討厭她打來的電話沒有重點,漫無邊際地把整個故事講完,但我的耐性就像壽命將盡的電池,疾速減少。 我只想知道重點。 我討厭她分享的訊息缺乏
Thumbnail
孩子從學校帶回了讀本《媽媽不哭不哭》,但,媽媽為什麼不能哭呢?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從小自己是被父母否定長大的 從頭到腳甚至個性 都被他們嫌棄 沒有表情的時候 我母親會說你為什麼一張臭臉 好像要吊豬肉的 她會跟我妹一起嘲笑我軟弱的個性 她還會告訴我連我阿姨都不喜歡我 父母喜歡拿我跟妹妹比較 他們喜歡她活潑開朗 認為我太過孤僻 當我試著要活潑時 他們又嫌我吵
Thumbnail
我也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在評論一件事情是沒有惡意的,可能只是直覺的表達喜不喜歡,並不是帶著要毀滅或傷害這個人的心,就像小時候遇到的那些人,可能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可能導致聽到那句話的感受都有很大的不同。 當我這麼想以後,似乎可以放下過去那些人的無心之過,也可以接受其他人⋯⋯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從母親到自己身上的羞恥感,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反思。通過這些生動的故事,讓讀者思考生活中的羞恥感是如何形成的,並提倡性別解放和自信的生活。
Thumbnail
當你在童年時期,會不會也曾經希望媽媽能聽懂自己說話的心願。
我的母親擁有我帶給他的快樂,我沒有讓母親擁有我而快樂,這裡大家一定不明白。我是母親的孩子,因此母親擁有我快樂。也因為我是母親的孩子,我沒有帶給他應有的快樂。原因是地空在我命局,我無妻無子,母親得不到這方面的快樂,沒有孫子,沒有兒媳,幸好這點我妹妹做到了,這是我留給母親的遺憾。 還有,我總覺得對不起
Thumbnail
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有一類人,聽他說話就是滿口「悲慘世界」只要開口,說的內容都是一些極度倒楣或是讓他充滿擔心的事情。 這個過年,我最勇敢的事就是直接跟我媽說我不想再聽了。我從國小開始接受媽媽所有的負面情緒,她因爲無人可講,把對哥哥姊姊和爸爸的擔心與不愉快全對一個根本沒有長大的小孩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