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一起活到一百歲》--人生的第二曲線,波瀾壯闊的樂章才正要展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在《創新與創業精神》中提到,從人口數、年齡結構、組成情況、就業情況、壽命等等的演變,就可以看到未來市場即將會發生的變化。這些都有明確且公開的數據可查考,且變化會需要一段時間才形成,有十幾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可以讓我們準備。

但是,杜拉克也感嘆,通常人在做決策時,往往忽視了思考這些變化的重要性與必然性。而《當我們一起活到一百歲》正是一個很好的提醒:百歲人生,已經是必然發生在你我身上的變化,但我們有意識到嗎?

根據內政部2021年8月發布,臺灣人平均壽命為81.3 歲,其中男性78.1 歲、女性84.7 歲,都達到歷年新高。以五十世代的我來說,看起來要再活三十年的問題不大。如果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到二十五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相信這不會是我獨有的狀況,我的同輩,甚至是更年輕的世代,都會是相同的情況。

臺灣人平均壽命的成長走勢

臺灣人平均壽命的成長走勢

也因此我對《當我們一起活到一百歲》書中的「人生百年時代,重新開啟第二人生」這部分內容格外有感。以我自身為例,第一份正職工作是在二十七年前開始的,之前的工作生涯,我在眾多不同的選擇裡摸索與嘗試,前面一大段是傳統出版業,之後跨入了網際網路產業,經歷了電子商務、社群、內容等不同領域的發展。假如因為「百歲人生」,之後我還可以再工作二十年甚至更長,那麼幾乎等於是另一段同樣長的工作人生。

但之後的二十年,我是否還有同樣多的機會可以選擇?或是要展開與前半段職涯截然不同的第二曲線?同樣的,這不只是我會面臨到的問題。巨大的職涯變化正要開始,甚至正在發生中,但也許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也無前例可以依循,我們的父、叔輩都未曾有類似的經驗。

何況有句話說「你工作三十年賺的,不夠退休後二十年花的」,即便不思考工作,選擇退休,之後的經濟獨立,對許多人來說都是個必須擔心的問題。即便經濟無虞,如果只是健康樂活享受人生,或是透過再進修、志願工作或公益活動排遣時光,似乎也可惜了在工作上歷練大半生的能耐。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電影《高年級實習生》,劇中的Ben退休五年之後因為不耐無趣的生活,去應徵電商網站的熟齡實習生職務。四十多年的職場歷練使他洞悉世情、進退有據,他的睿智與經驗也因此幫助了女主角茱兒度過其事業與家庭難以兼顧的危機。但是如果認真思考,這個故事的時間軸仍然是以女主角茱兒為主的,畢竟對已經七十歲的Ben來說,結尾他到公園打太極拳的場景還是他生活的主要歸宿。

如果我們要幫《高年級實習生》拍一個「重開機版本」,這一次Ben的歲數不是七十歲,而是五十歲。那麼,相信這條時間軸將會有完全不同的走向,而且在這條時間軸,Ben將會是理所當然的主導角色。如果把五十歲當作是另一段新職涯的起點,Ben將會獲得另一段與前半生幾乎一樣長的時間,將有一段新的工作生命可以展開。

如同《當我們一起活到一百歲》書中提到,以日本的經驗來看:新創產業、中小企業,都需要多元且具有經驗與執行力的人才,如果臺灣也可以嘗試發展出全新的資深人才發展模式與橋接彼此,對於臺灣的發展也會是具有極大價值的新機會。

《當我們一起活到一百歲》中的案例,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可能性:

如果熟齡工作者願意:

  • 省視自己的特質與專長,不受過往的職場身分局限。
  • 重燃好奇心,探索不熟悉的機會。
  • 與年輕的工作者互相指導,「交換」彼此既有的能力,教學相長。
  • 在溝通、判斷、決策、架構性思考、解決問題等軟實力領域指導年輕人。

如果企業可以:

  • 打造對熟齡工作者的友善環境,發揮其獨特的優勢。
  • 宣示重視年齡多元化,積極借重熟齡工作者的經驗。
  • 創造促進不同世代、專長,彼此互相指導的人員發展計畫。
  • 為員工打造「長壽策略」,或發展相關的產品與服務。

那麼對於「百歲人生時代」的來臨,熟齡人士就可以用「第二次機會」來看待,與既有的「退休」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人生的第二曲線會有另一段高峰,甚至從不同的定義來說,有機會超越第一曲線的高峰點,不必只把中年之後的時光用「過好過滿」的心態去準備。「大器可以晚成」,很可能你我人生交響曲裡高潮迭起、波瀾壯闊的樂章才正要展開。

除了工作領域之外,《當我們一起活到一百歲》書中對日本的高齡化社會的社會現象、個人心理狀態、人際關係等領域,也都有所著墨,在此誠摯推薦給關注「百歲人生」議題的讀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與老查一起讀商業好書
33.8K會員
195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2025/04/30
中年級的你,是否開始察覺─以前那種「拚命就好」的單純模式,似乎不太管用了?《柔韌管理學》是我的好朋友Yuki 黃昭瑛整理二十多年職涯,從基層一路做到跨國公司高階主管、外商企業總經理的全方位工作與管理經驗,希望帶給讀者的體悟是:真正能長久走下去的人,不是最強悍的,而是最能適應變化、以柔韌自處的人。
Thumbnail
2025/04/30
中年級的你,是否開始察覺─以前那種「拚命就好」的單純模式,似乎不太管用了?《柔韌管理學》是我的好朋友Yuki 黃昭瑛整理二十多年職涯,從基層一路做到跨國公司高階主管、外商企業總經理的全方位工作與管理經驗,希望帶給讀者的體悟是:真正能長久走下去的人,不是最強悍的,而是最能適應變化、以柔韌自處的人。
Thumbnail
2025/04/21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Thumbnail
2025/04/21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退休」是一種狀態,而非目的地,不該成為思考人生時主要的依據。請換一個框架思考:重點不在「退休」,而是如何規劃更適合自己的人生下半場。 我目前正在運用與實踐的一個思考框架:職涯第二曲線。50歲的那年,我開始進行我職涯第二曲線的探索。接著讓我更進一步來告訴大家我是怎麼想的,以及過程中與正在進行的情況。
Thumbnail
「退休」是一種狀態,而非目的地,不該成為思考人生時主要的依據。請換一個框架思考:重點不在「退休」,而是如何規劃更適合自己的人生下半場。 我目前正在運用與實踐的一個思考框架:職涯第二曲線。50歲的那年,我開始進行我職涯第二曲線的探索。接著讓我更進一步來告訴大家我是怎麼想的,以及過程中與正在進行的情況。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越活越長,世界卻越來越不確定,當上一個世代的人生經驗無法套用在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規劃我們的人生? 【不再適用的三階段人生】 三階段人生的分界很清楚:在6歲到大約22歲學習,在22歲踏入職場,在65歲退休,平均活到70多歲,過完一個還不錯的人生。 【多重階段生涯轉換】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越活越長,世界卻越來越不確定,當上一個世代的人生經驗無法套用在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規劃我們的人生? 【不再適用的三階段人生】 三階段人生的分界很清楚:在6歲到大約22歲學習,在22歲踏入職場,在65歲退休,平均活到70多歲,過完一個還不錯的人生。 【多重階段生涯轉換】
Thumbnail
假設台灣人平均八十歲的壽命計算,二十歲成年之後有足足六十年的時光,六十年的光陰會讓人產生很多的轉變,不管是個性還是心態,假設以每二十年為一個階段,那麼就把二十到四十歲稱為第一人生,四十到六十歲為第二人生,六十歲到八十歲就是人生最終幕第三人生。
Thumbnail
假設台灣人平均八十歲的壽命計算,二十歲成年之後有足足六十年的時光,六十年的光陰會讓人產生很多的轉變,不管是個性還是心態,假設以每二十年為一個階段,那麼就把二十到四十歲稱為第一人生,四十到六十歲為第二人生,六十歲到八十歲就是人生最終幕第三人生。
Thumbnail
就算你還年輕,或許也可以好好的趁年假,思考這事:#當你老了。 為了好好的活著,從健康、興趣、家庭、關係、專業,到身心富足,都要認真學習、好好地照顧自己。 不將期待寄託在別人身上,不依賴藥物延長壽命,不自我設限為難自己,以後才能跟年齡 #相伴不相絆。
Thumbnail
就算你還年輕,或許也可以好好的趁年假,思考這事:#當你老了。 為了好好的活著,從健康、興趣、家庭、關係、專業,到身心富足,都要認真學習、好好地照顧自己。 不將期待寄託在別人身上,不依賴藥物延長壽命,不自我設限為難自己,以後才能跟年齡 #相伴不相絆。
Thumbnail
根據內政部2021年8月發布,臺灣人平均壽命為81.3 歲,其中男性78.1 歲、女性84.7 歲,都達到歷年新高。百歲人生,已經是必然發生在你我身上的變化,但我們有意識到嗎? 對於百歲人生時代的來臨,熟齡人士可以用「第二次機會」來看待,人生的第二曲線會有另一段高峰,甚至有機會超越第一曲線的高點。
Thumbnail
根據內政部2021年8月發布,臺灣人平均壽命為81.3 歲,其中男性78.1 歲、女性84.7 歲,都達到歷年新高。百歲人生,已經是必然發生在你我身上的變化,但我們有意識到嗎? 對於百歲人生時代的來臨,熟齡人士可以用「第二次機會」來看待,人生的第二曲線會有另一段高峰,甚至有機會超越第一曲線的高點。
Thumbnail
不同世代不免為自己的職涯感到擔憂:年輕人擔心是否能適應職場、中年人在到達人生的高點時,如何在不大幅變動情況下進一步發展,而將屆退休的人,又該如何調整因應?許多人看待職涯的方式類似「用短跑的方式跑馬拉松」,考量短期表現但忽略了就長期而言,不同階段應採取的策略各不相同,本書將提供你實際案例與策略建議。
Thumbnail
不同世代不免為自己的職涯感到擔憂:年輕人擔心是否能適應職場、中年人在到達人生的高點時,如何在不大幅變動情況下進一步發展,而將屆退休的人,又該如何調整因應?許多人看待職涯的方式類似「用短跑的方式跑馬拉松」,考量短期表現但忽略了就長期而言,不同階段應採取的策略各不相同,本書將提供你實際案例與策略建議。
Thumbnail
我們曾經也那麼年輕,怎麼過著過著也中年拉!即便我們都還不能稱為老,根據政府最新公告的平均國民壽命顯示,如果你現在40歲以下活到一百歲的機率很高。 假設我們65歲退休,活到80歲,那麼我們只需要準備15年的退休金,但活到100歲,我們就得準備35年的退休金,這可能得迫使我們需要在更年輕的就開始準備。
Thumbnail
我們曾經也那麼年輕,怎麼過著過著也中年拉!即便我們都還不能稱為老,根據政府最新公告的平均國民壽命顯示,如果你現在40歲以下活到一百歲的機率很高。 假設我們65歲退休,活到80歲,那麼我們只需要準備15年的退休金,但活到100歲,我們就得準備35年的退休金,這可能得迫使我們需要在更年輕的就開始準備。
Thumbnail
楔子-工作的第四年,我超憂鬱的!那年,我在護理之家服務。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面對那麼多的「老、病、死」。在那環境下,死亡,相對就不可怕。病與失能臥床,才讓人感到揪心與折磨。空洞的眼神,訴說著靈魂想要掙脫軀殼的渴望......與絕望。 那段時間,我看到醫學進步下的另類超越極限。以前讀書時,總說人要活就要動
Thumbnail
楔子-工作的第四年,我超憂鬱的!那年,我在護理之家服務。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面對那麼多的「老、病、死」。在那環境下,死亡,相對就不可怕。病與失能臥床,才讓人感到揪心與折磨。空洞的眼神,訴說著靈魂想要掙脫軀殼的渴望......與絕望。 那段時間,我看到醫學進步下的另類超越極限。以前讀書時,總說人要活就要動
Thumbnail
生命是一場認真的遊戲,我們有緣,繼續玩耍到地老天荒」  時代正在迅速改變,我們這一代人過的生活,跟三、五十年前我們的父執輩完全不一樣,面對的挑戰也跟過往的人類社會完全不一樣,我們必須要有新的思維來面對這嶄新的世界,安排自己的人生。  現在台灣平均壽命是八十多歲,平均的意思是同一年出生的所有人口預期壽
Thumbnail
生命是一場認真的遊戲,我們有緣,繼續玩耍到地老天荒」  時代正在迅速改變,我們這一代人過的生活,跟三、五十年前我們的父執輩完全不一樣,面對的挑戰也跟過往的人類社會完全不一樣,我們必須要有新的思維來面對這嶄新的世界,安排自己的人生。  現在台灣平均壽命是八十多歲,平均的意思是同一年出生的所有人口預期壽
Thumbnail
電影「高年級實習生」中的Ben四十多年的職場歷練使他洞悉世情、進退有據,特別是在軟實力的部分,他的經驗、溝通技巧、跨領域視野都是難以速成的時間積累。如果要幫「高年級實習生」拍一個「重開機版本」,這次Ben的歲數不是70歲而是50歲。將會是另一段與之前的工作歷程幾乎一樣長的時間,一段新的精彩工作生涯。
Thumbnail
電影「高年級實習生」中的Ben四十多年的職場歷練使他洞悉世情、進退有據,特別是在軟實力的部分,他的經驗、溝通技巧、跨領域視野都是難以速成的時間積累。如果要幫「高年級實習生」拍一個「重開機版本」,這次Ben的歲數不是70歲而是50歲。將會是另一段與之前的工作歷程幾乎一樣長的時間,一段新的精彩工作生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