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筆記:頂尖營養師教你吃出瘦子體質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與其說是如何吃可以減肥的書,不如說是幫助重新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
吃得好、吃得健康並不難。只是選擇太多,反而讓我們不知所措、忘了自己原來有選擇的能力。看過本書後最大的收穫,就是之後面對超市貨架上五顏六色、七彩繽紛的包裝,還有標榜天然、健康食品認證的商品時,可以精準判斷身體喜歡的食物。避免吃多了,營養素不但攝取不足、還吃下過多有害物質,得不償失。
把食物放到嘴巴裡很簡單,但有一些小技巧。本書化繁為簡,只要記得以下三個原理,就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簡單實用飲食指南!
讀完本書學到的觀念:
1. 「4321」飲食法
2. 外食族也能吃得健康
3. 食材卡—無腦搭配也能享用美食
什麼是「4321」飲食法? 參考 PART 3 - Point 1
4:把一餐分成四等份(水果除外):全穀根莖類、深色蔬菜、深色蔬菜、蛋白質。
3:其中三等分為植物性食品(全穀根莖和兩份深色蔬菜即可達標!)。
2:其中兩等份是深色蔬菜(彩椒、牛番茄、玉米筍多彩蔬菜也算)。
1:最後一份為蛋白質食物:動植物性蛋白質各半。
例如:早餐無糖豆漿水煮蛋、中餐用鯖魚佐干絲、晚餐鮭魚排配毛豆。
補充:壞了減重大計的加工品、含糖量高的食物,不碰為妙。
*劣質蛋白質:漢堡肉、雞塊、熱狗、香腸、培根、丸子、餃子、百頁豆腐。
*五穀根莖類:麵包、吐司、蘇打餅、泡麵、燒餅油條、蛋糕。
*水果:瓜類、香蕉。
然而,看到這麼多不能吃的東西,心情難免沮喪。其實,能吃的東西還是很多,且隨處可見:
*非精緻全穀根莖類:帶皮蕃薯(各大便利超商皆有販售)、玉米粒、南瓜、蓮藕(量販店有罐裝、切塊處理過的生鮮食材)
*優質蛋白:鯛魚片、秋刀魚、雞蛋、雞腿、豬里肌、牛肉火鍋肉片、鴨血等。
*低糖份、高纖水果:蘋果、芭樂、奇異果、草莓、小番茄。
原來,還有這麼多天然可口的食物可以吃,真好!
從改錯開始,當個健康挑嘴外食族 參考 Part 4 - Do it 4
上班族工作忙碌,每餐自己準備恐怕有難度。不如追求「相對健康」的餐點。
除了在Do it 3 列舉21種搭配範例,更重要的是避免吃到地雷食物,打亂減重計畫。
因此,在Do it 4章節,收錄常見的搭配NG便當。在下一餐實戰前暖身,幫助避免把有害物質吃下肚,離健康輕盈就更進一步!
自宅備餐、外食族都食材卡—怎麼搭配都好好吃好好玩! 參考附錄
還在煩惱天天只能吃水煮餐蕃薯沙拉一成不變的東西嗎?附錄的「4321精瘦食材卡」可以解決這個問題。112種豐富食材,圖卡正面有食材圖卡、食物分類;反面標示份量、熱量、營養素等。體積大、營養素豐富、飽足感。就像玩遊戲一樣。吃得飽又吃得巧,再也不怕餓肚子。
健康吃,只要把握好懂、容易學、輕鬆上手的原則,就不再是苦差事。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6會員
124內容數
專門勸退懷有空姐夢的沒良心阿姨練肖維的「飛翔公關室」 期許擔任各位貴賓、現役與未來空服互相了解的橋樑 每週一晚上更新一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offee Tea & 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向薄伽丘經典名著《十日談》致敬的29篇小品,來自世界各地疫情下的現況。受限於語言、文化的理解限制,也許你和我一樣,不見得喜歡、或對全部29個故事都有共鳴,但夠多了。總會有幾個吸引自己的故事的。
和傳統偶像劇相比,職人電視劇近幾年大受歡迎。例如《火神的眼淚》、《做工的人》等等。場景除了更貼近日常生活、把每個角色對事情的看法、處理方式真實呈現在螢光幕前,引發多角度反思和討論。但職人小說和電視劇相比,仍有成長空間
比起本篇探討蠶豆症與瘧疾的關係,倒是對其他植物對身體的影響更感興趣。 常聽人說藥吃多了對身體不好、化學添加物吃多了有害健康。
(p.s. 以外行人的粗淺理解解釋,如有理解偏差請糾正。) 健康是什麼? 身材高大魁梧或穠纖合度? 無病無痛?從不感冒發燒流鼻水?還是健檢沒有紅字? 這本書顛覆我們對疾病長年的誤解
向薄伽丘經典名著《十日談》致敬的29篇小品,來自世界各地疫情下的現況。受限於語言、文化的理解限制,也許你和我一樣,不見得喜歡、或對全部29個故事都有共鳴,但夠多了。總會有幾個吸引自己的故事的。
和傳統偶像劇相比,職人電視劇近幾年大受歡迎。例如《火神的眼淚》、《做工的人》等等。場景除了更貼近日常生活、把每個角色對事情的看法、處理方式真實呈現在螢光幕前,引發多角度反思和討論。但職人小說和電視劇相比,仍有成長空間
比起本篇探討蠶豆症與瘧疾的關係,倒是對其他植物對身體的影響更感興趣。 常聽人說藥吃多了對身體不好、化學添加物吃多了有害健康。
(p.s. 以外行人的粗淺理解解釋,如有理解偏差請糾正。) 健康是什麼? 身材高大魁梧或穠纖合度? 無病無痛?從不感冒發燒流鼻水?還是健檢沒有紅字? 這本書顛覆我們對疾病長年的誤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作者林慶順,曾任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擁有40年醫學研究經驗,發表過近200篇研究論文,擔任逾60本世界知名醫學期刊的評審委員。 教授生涯退休之後,以醫學研究的角度,發表基於科學證據的文章,致力於破解流竄在網路上的養生保健迷思,幫助讀者避免被未經證實的資訊誤導,進而維護個人健康。
Thumbnail
作者若杉友子,因為受到長壽飲食療法創始者櫻澤如一著作的啟發,開始了自身學習及實踐飲食養生的教學及生活,不僅曾在日本各地開設料理教室及講座宣揚自身的飲食觀念,更於多年前搬至京都綾部市過起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 作者靠著自身的「食養理論」,在七十六歲時仍維持著良好的身體狀況,眼睛、耳朵、牙齒都沒有出
Thumbnail
挑戰一個食材一次做兩種口味,玩吧 哪來的想吃: 前陣子老是看YT大胃王去吃串燒時有烤櫛瓜這東西(喔~我好著迷看人大口吃得津津有味),你懂,這就萌生了莫名的食慾,前兩天買鹹酥雞,還特地點了炸櫛瓜,包裹著麵衣的櫛瓜,吃起來倒是很水,不過和麵衣就感覺同床異夢,分得挺開,老闆還跟炸魷魚放一起,害我差點以
Thumbnail
天氣轉涼,氣溫下降,秋冬衣款也已在百貨公司周年慶期間陸續上檔,疫情微解禁下,來個友情加溫小聚餐,周末開吃鍋物好時機,但平日下班想吃鍋又不想去餐廳候位吹冷風,此時市售多款湯底可以滿足現代人沒空煲湯且解決個人小套房無廚房可料理的狀況。 市售多款湯底,養成看「營養標示」與「成分」的習慣 在營養意識與食安
Thumbnail
有些女性,平時看起來很健康自在,但是經痛起來要他的命,也要別人命? 有些男性,看起來壯碩堅挺,但是鼻子過敏容易感冒、黑眼圈很重。 有些孩子,玩起來開心歡樂,但是要他靜下心來,卻靜不下來。 我們都以為,沒有大病就是健康,但其實慢性病正悄悄的奪去我們的生命力。
Thumbnail
例如我怎麼想都覺得要做出蚵仔麵線所需要耗費的精力一定比水煮健康餐來得艱難吧,不僅需要備的料就有數十種(還特地估狗了蚵仔麵線的食譜)、事前中途與最後合體靠想像的話基本上是一齣災難片,意思是如果要自己動手做的話一定會瘋掉。
Thumbnail
職場上,總是提到要培養一技之長,成為專家,展現價值,才能往上晉升。最好職業生涯從事的工作彼此相關,延續每一段工作經驗。如果是一個做不久就不斷跳槽,而且產業別間又沒有太大的關連,在人資的眼中,絕對是不適合的求職者。但是世界的頂尖成功人士,真的是按照這個套路發展的嗎?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作者林慶順,曾任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擁有40年醫學研究經驗,發表過近200篇研究論文,擔任逾60本世界知名醫學期刊的評審委員。 教授生涯退休之後,以醫學研究的角度,發表基於科學證據的文章,致力於破解流竄在網路上的養生保健迷思,幫助讀者避免被未經證實的資訊誤導,進而維護個人健康。
Thumbnail
作者若杉友子,因為受到長壽飲食療法創始者櫻澤如一著作的啟發,開始了自身學習及實踐飲食養生的教學及生活,不僅曾在日本各地開設料理教室及講座宣揚自身的飲食觀念,更於多年前搬至京都綾部市過起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 作者靠著自身的「食養理論」,在七十六歲時仍維持著良好的身體狀況,眼睛、耳朵、牙齒都沒有出
Thumbnail
挑戰一個食材一次做兩種口味,玩吧 哪來的想吃: 前陣子老是看YT大胃王去吃串燒時有烤櫛瓜這東西(喔~我好著迷看人大口吃得津津有味),你懂,這就萌生了莫名的食慾,前兩天買鹹酥雞,還特地點了炸櫛瓜,包裹著麵衣的櫛瓜,吃起來倒是很水,不過和麵衣就感覺同床異夢,分得挺開,老闆還跟炸魷魚放一起,害我差點以
Thumbnail
天氣轉涼,氣溫下降,秋冬衣款也已在百貨公司周年慶期間陸續上檔,疫情微解禁下,來個友情加溫小聚餐,周末開吃鍋物好時機,但平日下班想吃鍋又不想去餐廳候位吹冷風,此時市售多款湯底可以滿足現代人沒空煲湯且解決個人小套房無廚房可料理的狀況。 市售多款湯底,養成看「營養標示」與「成分」的習慣 在營養意識與食安
Thumbnail
有些女性,平時看起來很健康自在,但是經痛起來要他的命,也要別人命? 有些男性,看起來壯碩堅挺,但是鼻子過敏容易感冒、黑眼圈很重。 有些孩子,玩起來開心歡樂,但是要他靜下心來,卻靜不下來。 我們都以為,沒有大病就是健康,但其實慢性病正悄悄的奪去我們的生命力。
Thumbnail
例如我怎麼想都覺得要做出蚵仔麵線所需要耗費的精力一定比水煮健康餐來得艱難吧,不僅需要備的料就有數十種(還特地估狗了蚵仔麵線的食譜)、事前中途與最後合體靠想像的話基本上是一齣災難片,意思是如果要自己動手做的話一定會瘋掉。
Thumbnail
職場上,總是提到要培養一技之長,成為專家,展現價值,才能往上晉升。最好職業生涯從事的工作彼此相關,延續每一段工作經驗。如果是一個做不久就不斷跳槽,而且產業別間又沒有太大的關連,在人資的眼中,絕對是不適合的求職者。但是世界的頂尖成功人士,真的是按照這個套路發展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