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種溝通方式,父母與小孩的關係要變糟真的很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生活上的改變】

最近我發現媽咪對兒子的態度愈來愈有耐心,轉變之大讓我覺得媽咪是喝了什麼正能量湯品之類的。媽咪一如反常,很有耐心地引導兒子吃飯,以往類似這樣的情形,媽咪不是大爆走就是語帶恐嚇,讓他一口接著一口,不僅吞下了飯菜,同時也嚥下了恐懼。想當然爾我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啦!小祖宗不給媽媽好臉色,我當然也看不到好臉色了。


【關於教育這件事】

我們夫妻倆有著相同地共識,就是很重視小孩的感受,尤其是情感面及內在安全感。三歲的兒子很會敘述自己的情感,比如:我很生氣、好開心喔、我難過之類的話語。跟幼幼班的同學說話時,若同學沒有正眼看著他,他則會說:「請看著我的眼睛」之類的話,這些舉動正是平常跟他溝通時常會說的話。


身為父母,雖然理智,偶爾也會有理智線斷掉時,因此說的話不免帶著情緒勒索的字眼。例如前陣子,最常發生的事就是吃飯這件事,每當吃飯時,就是惡夢的開始。因為這個階段他都將重心放在玩這件事上,所以根本不會好好吃飯,有時吃了幾口就說吃飽了,甚至還會有乾噁的情形。


當下情緒很容易被小孩影響,導致情緒失控,甚至會說出:「你接下來都不要吃好了,餅乾什麼都不能吃,等你餓了再跟我說。」腦海裡浮出的就是想到小時候,只要正餐不吃就等著挨餓這件事,也因此原生家庭的教育就會引導自己對他做同樣的事。


【何謂薩提爾的溝通模式】


後來跟媽咪聊天才得知近期他在看一本書,書名叫「家庭裡的對話練習」,主要在說【薩提爾實踐】的方式,她也很推薦我去看,雖然近期有點忙碌,也抽空看一下。

何謂薩提爾呢?除了書中內容,我也上網搜尋了一下。是由美國一位家庭治療工作者維琴尼亞 薩提爾(Virginia Satir),所開創的薩提爾模式。她相信不論外在條件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無法做出改變的。她也相信,人類可以實現其所想要實現的,可以更正向、更有效率地運用自己。


raw-image


薩提爾最重要的模式就是「冰山層理論」,就好像鐵達尼號事件一樣,會發生這樣的事件是冰山只會露出小小的一層,但隱藏在水面下的就有更大的冰層,等接近冰層時就已經來不及而撞上了。


套用在孩子上,孩子平常的行為,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上層的而已。其實,是需要我們父母去挖掘冰山下層看不見的心靈內在,包含了「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自我」。若平時就忽略孩子表現的行為,沒有滿足到他內心層面,等長大後有可能出現更大更不容易解決的問題。


【實際使用案例】

我舉實際使用的案例來解釋這個模式的實用性。

有次我用電話講公事時,兒子就不停在我耳邊吵鬧,故意講很大聲,最後看我無所動,最後竟然使出招式從我的手機打上去,我當下怒氣直上心頭。

在還沒接觸薩提爾前,我的做法不外乎就是大罵以及直接說教,若再講不聽,不免就是一陣毒打。

但使用薩提爾模式後,首先我先「覺察」我自己,確認自己真的很生氣,接著「允許」自己生氣。緩和後,再去思考他打我手機這件事冰層底下的意義。但這中間最重要的過程就是「停頓」及「接受生氣的自己」接著消化自己的情緒。

《接著我練習薩提爾的對話如下》

我:你剛打爸爸手機是因為爸爸講電話沒有理你,你很不開心對嗎?

(確認他的感受)

兒子:嗯嗯,爸爸一直講電話不理我。

我:你知道爸爸這樣很生氣嗎?

(告知他我的感受)

兒子:爸爸你不要生氣了。

我:爸爸可以不生氣,但爸爸希望你下次遇到這樣的狀況可以在旁耐心等待可

以嗎? 爸爸講完就可以好好陪你玩了喔!

(提醒他一個觀點並跟他說我的期待)

兒:好的,對不起。爸爸你沒有生氣了嗎?

我:爸爸現在沒有生氣了,爸爸愛你,來抱一下!

(連結彼此渴望的愛)

以上這個實例是我自己覺得薩提爾溝通模式很成功的一個案例;其次,我也很感謝當下的我記得接受及允許生氣的自己,以及使用這樣地模式來跟小孩溝通。


【結論】


很感謝媽咪推薦我看「家庭裡的對話練習」這本書,而薩提爾往後也會持續提醒我維持下去。這中間其實我也曾遇過兒子直接跟我說:「爸爸你可以不要再講了嗎?」當下雖然有點挫敗,但是沒關係,失敗再繼續嘗試,相信以這樣地模式繼續溝通下去,對小孩未來的發展與家庭關係,我相信一定會愈來愈好。

而我發覺薩提爾這個溝通模式,除了可以幫助小孩外,其實某部份延伸到職場上或也是可以通用的。職場上遇到工作或人際相處的問題時,你一樣可以覺察自己的情緒面,並消化轉念為另一種思考模式。它跟生氣時「感性腦」掌控著「理性腦」之間也有相對應的關係,因此只要透過刻意練習及應用在生活上,我相信對自己有一定程度上的幫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懸緝的沙龍
205會員
290內容數
🎬廣告影片拍攝累積15年經驗 💻文章被商周、今週刊、聯合新聞網…轉載 🧠分享投資理財 I 財商思維 I 自我成長 ✉️mlmlboy0204@gmail.com 個人部落格:https://www.hcthinking.com/ YouTube : https://reurl.cc/KdoYRR
懸緝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昨天看到新聞公佈,0050確定要進行分割,預計會以4倍進行分割。 實際分割倍數將於5/14(三)公告, 6/11-6/17暫停交易, 以6/11的淨值進行分割, 6/18恢復交易後,投資人可在自己的證券APP查詢分割後股價及股數。 未來分割時,假設淨值為160元,分割4等份,那麼在分割
2025/04/25
昨天看到新聞公佈,0050確定要進行分割,預計會以4倍進行分割。 實際分割倍數將於5/14(三)公告, 6/11-6/17暫停交易, 以6/11的淨值進行分割, 6/18恢復交易後,投資人可在自己的證券APP查詢分割後股價及股數。 未來分割時,假設淨值為160元,分割4等份,那麼在分割
2025/04/18
近期因為美國關稅事件,4/7至4/12,短短一周居然發生從跌停再到漲停的記錄,這也刷新投資人對股票市場的三觀。有的人因為槓桿太高直接斷頭從市場畢業;也有人持續待在股市裡,穩如泰山,照常吃、照常睡。 為什麼同樣投資台股,卻有這麼大的差異?其實就是人性的行為偏誤…
Thumbnail
2025/04/18
近期因為美國關稅事件,4/7至4/12,短短一周居然發生從跌停再到漲停的記錄,這也刷新投資人對股票市場的三觀。有的人因為槓桿太高直接斷頭從市場畢業;也有人持續待在股市裡,穩如泰山,照常吃、照常睡。 為什麼同樣投資台股,卻有這麼大的差異?其實就是人性的行為偏誤…
Thumbnail
2025/04/17
前幾天,與很久不見的朋友碰面,特別聊到中年危機的話題。他說,很擔心有天被公司資遣,不曉得能否順利找到下一份工作?因為屆時年紀大,站在公司立場,寧願花錢多找幾位新鮮人,也不願花錢找一位資深、有想法,甚至叫不動的人進公司。當他在說話時,明顯感受到他的擔憂。我回他說…
Thumbnail
2025/04/17
前幾天,與很久不見的朋友碰面,特別聊到中年危機的話題。他說,很擔心有天被公司資遣,不曉得能否順利找到下一份工作?因為屆時年紀大,站在公司立場,寧願花錢多找幾位新鮮人,也不願花錢找一位資深、有想法,甚至叫不動的人進公司。當他在說話時,明顯感受到他的擔憂。我回他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幾年前,我跟另一半有太多的爭吵,小孩教育、價值觀、生活習慣,甚至關係緊繃到想放棄溝通,就看能冰點到什麼程度屆時再說。我知道這很消極,但實在無力再去面對彼此不合的觀點。直到今年生病,變成彼此間轉折的契機。後來我明白了一點,就是我一直在解決外在的問題,但最該被解決的內在問題就是壓力,一直被自己忽
Thumbnail
幾年前,我跟另一半有太多的爭吵,小孩教育、價值觀、生活習慣,甚至關係緊繃到想放棄溝通,就看能冰點到什麼程度屆時再說。我知道這很消極,但實在無力再去面對彼此不合的觀點。直到今年生病,變成彼此間轉折的契機。後來我明白了一點,就是我一直在解決外在的問題,但最該被解決的內在問題就是壓力,一直被自己忽
Thumbnail
當長輩說:「你的孩子看到人都不會叫(打招呼),這樣沒禮貌!」「天氣這麼冷,他穿短褲出門,感冒了怎麼辦?」這些話聽到當媽媽的心裡,就會變成「我沒教好孩子!」「我是個不夠好的媽媽!」
Thumbnail
當長輩說:「你的孩子看到人都不會叫(打招呼),這樣沒禮貌!」「天氣這麼冷,他穿短褲出門,感冒了怎麼辦?」這些話聽到當媽媽的心裡,就會變成「我沒教好孩子!」「我是個不夠好的媽媽!」
Thumbnail
指令多於傾聽、怒罵多於等待、不滿的情緒多於欣賞,那是傳統教養的高壓方式。 也許以前的社會,媽媽真的承擔了太多的壓力,小孩的教育和吃都是媽媽一手處理,爸爸通常就只負責賺錢。 所以以前的媽媽難免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選擇了高壓的教育方式。 那現代社會的父母,能夠有時間多傾聽、多等待、多欣賞嗎?
Thumbnail
指令多於傾聽、怒罵多於等待、不滿的情緒多於欣賞,那是傳統教養的高壓方式。 也許以前的社會,媽媽真的承擔了太多的壓力,小孩的教育和吃都是媽媽一手處理,爸爸通常就只負責賺錢。 所以以前的媽媽難免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選擇了高壓的教育方式。 那現代社會的父母,能夠有時間多傾聽、多等待、多欣賞嗎?
Thumbnail
最近使用了薩提爾的模式跟小孩溝通後, 覺得親子間的關係愈來愈好, 很開心能從「家庭裡的對話練習」這本書學到親子溝通模式。 藉由文章的分享,希望接觸到薩提爾溝通模式能幫助到新手爸媽們,或者想要家近關係變好的各位。
Thumbnail
最近使用了薩提爾的模式跟小孩溝通後, 覺得親子間的關係愈來愈好, 很開心能從「家庭裡的對話練習」這本書學到親子溝通模式。 藉由文章的分享,希望接觸到薩提爾溝通模式能幫助到新手爸媽們,或者想要家近關係變好的各位。
Thumbnail
【書名】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作者】李儀婷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27日   幾年前因為孩子的情緒困擾,我開始接觸薩提爾的講座跟工作坊。才了解到人跟人的對話不只是輕鬆簡單的聊聊,而是能夠有意識的、有脈絡的對話。也因此,我讀遍很多有關薩提爾的書。 有一陣子,發現自己閱讀太多,但
Thumbnail
【書名】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作者】李儀婷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27日   幾年前因為孩子的情緒困擾,我開始接觸薩提爾的講座跟工作坊。才了解到人跟人的對話不只是輕鬆簡單的聊聊,而是能夠有意識的、有脈絡的對話。也因此,我讀遍很多有關薩提爾的書。 有一陣子,發現自己閱讀太多,但
Thumbnail
【講座】家有青少年-親職教育講座: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講者】李儀婷 作家 雖然孩子還在國小階段,不過眼看著再兩年就要進入青少年了!有幸聽到這場講座,幫助我提前認識一下青少年會面臨到的狀況,或許每個孩子、每個家庭都不一樣,但能夠傾聽、跟理解和同理青少年真的重要。 講座摘要內容: ■所有社會體系以及的教
Thumbnail
【講座】家有青少年-親職教育講座: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講者】李儀婷 作家 雖然孩子還在國小階段,不過眼看著再兩年就要進入青少年了!有幸聽到這場講座,幫助我提前認識一下青少年會面臨到的狀況,或許每個孩子、每個家庭都不一樣,但能夠傾聽、跟理解和同理青少年真的重要。 講座摘要內容: ■所有社會體系以及的教
Thumbnail
當人一有期待,就會帶動內在向上驅使的動力,產生浮現在冰山上層的行為。但是當期待落空時,人便會因無法承受失落的痛苦,而產生讓人錯愕的行為。諸如我們常看到的新聞,追求情人不成,生氣辱罵對方,或做出恐怖行徑等等都是例子。
Thumbnail
當人一有期待,就會帶動內在向上驅使的動力,產生浮現在冰山上層的行為。但是當期待落空時,人便會因無法承受失落的痛苦,而產生讓人錯愕的行為。諸如我們常看到的新聞,追求情人不成,生氣辱罵對方,或做出恐怖行徑等等都是例子。
Thumbnail
  我會選讀這本書,是因為看到博客來的一致五星好評。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在這本書,我有很多的收獲。這是一本介紹溝通方式的書藉,我覺得自己在親子教養方面尤其有所得著,很值得推介給為人父母及教師。   薩提爾的冰山模式,是一種隱喻,人就像冰山一樣,能被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份——行為、事件
Thumbnail
  我會選讀這本書,是因為看到博客來的一致五星好評。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在這本書,我有很多的收獲。這是一本介紹溝通方式的書藉,我覺得自己在親子教養方面尤其有所得著,很值得推介給為人父母及教師。   薩提爾的冰山模式,是一種隱喻,人就像冰山一樣,能被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份——行為、事件
Thumbnail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是一本易懂、但不好上手的書,老實說,甚至讓我一度想逃避,為什麼?因為它讓我必須誠實面對、認真思考心中想要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是一本易懂、但不好上手的書,老實說,甚至讓我一度想逃避,為什麼?因為它讓我必須誠實面對、認真思考心中想要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在每一次的家長體驗課中,我總是會針對事件來詢問家長:「你的感受是什麼?或是你的情緒是什麼?」我得到的回答常常是:「我覺得他無法聽懂我的話。我覺得我需要換個方式。我覺得......」原來要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我們很常用大腦來思考著我們的想法和行為;但卻很少用心去體驗自己的感受。
Thumbnail
在每一次的家長體驗課中,我總是會針對事件來詢問家長:「你的感受是什麼?或是你的情緒是什麼?」我得到的回答常常是:「我覺得他無法聽懂我的話。我覺得我需要換個方式。我覺得......」原來要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我們很常用大腦來思考著我們的想法和行為;但卻很少用心去體驗自己的感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