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上的改變】
最近我發現媽咪對兒子的態度愈來愈有耐心,轉變之大讓我覺得媽咪是喝了什麼正能量湯品之類的。媽咪一如反常,很有耐心地引導兒子吃飯,以往類似這樣的情形,媽咪不是大爆走就是語帶恐嚇,讓他一口接著一口,不僅吞下了飯菜,同時也嚥下了恐懼。想當然爾我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啦!小祖宗不給媽媽好臉色,我當然也看不到好臉色了。
【關於教育這件事】
我們夫妻倆有著相同地共識,就是很重視小孩的感受,尤其是情感面及內在安全感。三歲的兒子很會敘述自己的情感,比如:我很生氣、好開心喔、我難過之類的話語。跟幼幼班的同學說話時,若同學沒有正眼看著他,他則會說:「請看著我的眼睛」之類的話,這些舉動正是平常跟他溝通時常會說的話。
身為父母,雖然理智,偶爾也會有理智線斷掉時,因此說的話不免帶著情緒勒索的字眼。例如前陣子,最常發生的事就是吃飯這件事,每當吃飯時,就是惡夢的開始。因為這個階段他都將重心放在玩這件事上,所以根本不會好好吃飯,有時吃了幾口就說吃飽了,甚至還會有乾噁的情形。
當下情緒很容易被小孩影響,導致情緒失控,甚至會說出:「你接下來都不要吃好了,餅乾什麼都不能吃,等你餓了再跟我說。」腦海裡浮出的就是想到小時候,只要正餐不吃就等著挨餓這件事,也因此原生家庭的教育就會引導自己對他做同樣的事。
【何謂薩提爾的溝通模式】
後來跟媽咪聊天才得知近期他在看一本書,書名叫「家庭裡的對話練習」,主要在說【薩提爾實踐】的方式,她也很推薦我去看,雖然近期有點忙碌,也抽空看一下。
何謂薩提爾呢?除了書中內容,我也上網搜尋了一下。是由美國一位家庭治療工作者維琴尼亞 薩提爾(Virginia Satir),所開創的薩提爾模式。她相信不論外在條件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無法做出改變的。她也相信,人類可以實現其所想要實現的,可以更正向、更有效率地運用自己。
薩提爾最重要的模式就是「冰山層理論」,就好像鐵達尼號事件一樣,會發生這樣的事件是冰山只會露出小小的一層,但隱藏在水面下的就有更大的冰層,等接近冰層時就已經來不及而撞上了。
套用在孩子上,孩子平常的行為,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上層的而已。其實,是需要我們父母去挖掘冰山下層看不見的心靈內在,包含了「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自我」。若平時就忽略孩子表現的行為,沒有滿足到他內心層面,等長大後有可能出現更大更不容易解決的問題。
【實際使用案例】
我舉實際使用的案例來解釋這個模式的實用性。
有次我用電話講公事時,兒子就不停在我耳邊吵鬧,故意講很大聲,最後看我無所動,最後竟然使出招式從我的手機打上去,我當下怒氣直上心頭。
在還沒接觸薩提爾前,我的做法不外乎就是大罵以及直接說教,若再講不聽,不免就是一陣毒打。
但使用薩提爾模式後,首先我先「覺察」我自己,確認自己真的很生氣,接著「允許」自己生氣。緩和後,再去思考他打我手機這件事冰層底下的意義。但這中間最重要的過程就是「停頓」及「接受生氣的自己」接著消化自己的情緒。
《接著我練習薩提爾的對話如下》
我:你剛打爸爸手機是因為爸爸講電話沒有理你,你很不開心對嗎?
(確認他的感受)
兒子:嗯嗯,爸爸一直講電話不理我。
我:你知道爸爸這樣很生氣嗎?
(告知他我的感受)
兒子:爸爸你不要生氣了。
我:爸爸可以不生氣,但爸爸希望你下次遇到這樣的狀況可以在旁耐心等待可
以嗎? 爸爸講完就可以好好陪你玩了喔!
(提醒他一個觀點並跟他說我的期待)
兒:好的,對不起。爸爸你沒有生氣了嗎?
我:爸爸現在沒有生氣了,爸爸愛你,來抱一下!
(連結彼此渴望的愛)
以上這個實例是我自己覺得薩提爾溝通模式很成功的一個案例;其次,我也很感謝當下的我記得接受及允許生氣的自己,以及使用這樣地模式來跟小孩溝通。
【結論】
很感謝媽咪推薦我看「家庭裡的對話練習」這本書,而薩提爾往後也會持續提醒我維持下去。這中間其實我也曾遇過兒子直接跟我說:「爸爸你可以不要再講了嗎?」當下雖然有點挫敗,但是沒關係,失敗再繼續嘗試,相信以這樣地模式繼續溝通下去,對小孩未來的發展與家庭關係,我相信一定會愈來愈好。
而我發覺薩提爾這個溝通模式,除了可以幫助小孩外,其實某部份延伸到職場上或也是可以通用的。職場上遇到工作或人際相處的問題時,你一樣可以覺察自己的情緒面,並消化轉念為另一種思考模式。它跟生氣時「感性腦」掌控著「理性腦」之間也有相對應的關係,因此只要透過刻意練習及應用在生活上,我相信對自己有一定程度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