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是天才....然後咧?

2021/12/2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因為我是天才!」
這是櫻木花道的經典台詞。
但小時候看《灌籃高手》,我不大喜歡這麼臭屁的櫻木花道。
明明是外行人,卻老愛放話自鳴得意;總愛挑釁流川楓,明明實力就差很多。
可長大後重看灌籃高手,櫻木這樣的孩子,突然變得很熟悉。
隨著劇情,櫻木的刻劃越來越立體。他確實有才華,但愛放話的臭屁自信,卻也像是某種刻意掩飾。
直到與山王一暫時,湘北陷入苦戰。安西教練把櫻木換下場,要他仔細觀察賽況,並告訴他,能扭轉當前局勢的,只有他的籃板球。
湘北板凳隊員們,一個一個與櫻木握手集氣。得到全隊的祝福集氣,櫻木非常震撼:
「像這樣被大家需要,被如此期待,是有生以來第一次....」
原來,這個叫囂個不停的男孩,也只是個未曾得到過期待,只能不斷以搞怪吸引大家注意的男孩。
囂張臭屁的言行,掩飾的是一顆不曾被需要的自卑之心。

因為我是天才!
另一個如此宣示的,是才二十多歲的張愛玲。
〈天才夢〉這一課,寫的正是張愛玲自覺的自負,以及不被人理解的自卑。
七歲就能寫小說,在音樂、色彩、字眼異常敏銳的張愛,在文藝方面有著驚人的早慧,可這樣的聰慧光芒只能在她的創作中一閃而逝。
在大部分人眼中,她只是個呆滯不善社交、白目白目不會看人眼色,老是說錯話的女孩,還是個嚴重的生活白癡。
「我寧可你死去,也不要看著你活著受痛苦。」
當年張愛玲母親說出這句評價時,對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該是多麼大的打擊?
張母花了兩年的時間試圖改造女兒,訓練她自理、訓練她社交應酬。這確實是張愛的不足,總有一天她得要進入人群──你必須社會化,是一位母親的殷切擔憂。
早就習慣一個人的張愛,沉浸在自己的森林裡,她是這片森林的女王。
但被拖出森林回歸人類社會,曾經跑跳縱橫的赤腳必須套上皮鞋;自由飛奔的肢體必須儀態端莊。
你必須像個人──張揚的犄角是必須修剪的,因為到團體裡,美麗的犄角只會自傷傷人。
大人說,這叫社會化。

而我們呢?
我是個教師,而且還是個從小就立志念中文系,拚死也要往文組鑽的國文老師。
從我十七歲立定要往文史哲走的志向後,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不怕餓死?」
「念中文系?你出來要幹嘛?」
對這樣的質疑聽得太多了,後來我都是傻笑說:
「我就廢啊,念別的都不成。」
其實我想說的是,
我所有的才華天賦都孤注一擲的梭哈在這裡了,這是我唯一做的好的事情。
你把我塞到其他領域去,真的就是叫魚爬樹,我做不好。
可是,當我自己成了老師,每年碰到學生選組、選系,
我越來越不敢理直氣壯的說「就選你的興趣吧!」
我會跟學生說「不要太早限定了你的路。」
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你有孤注一擲的勇氣嗎?
那怕未來你要攻讀的,真的會是條不易成功,需要長期苦練、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跪著爬著咬著牙,不見得會符合社會標準的領域?
最諷刺的是,
我們的教改不斷強調「適性揚才」、「因材施教」。
但每年大學錄取分數,企業起薪,就是狠狠打臉教改理念。
當我們成為大人後,
反而不敢理直氣壯地說出「擇你所愛」了。
因為沒有人敢擔保,你所愛的如果是條冷門小路,一定會有柳暗花明、春明日暖的風景。
當整個社會瀰漫著「你讀XXX有什麼用」的氛圍時,
我很難一廂情願地拚命喊加油。
我只能說,你有不被認可、受人奚落的領悟嗎?
你耐得住被邊緣化的寂寞嗎?
你有天才夢,但你承受的了天才夢碎後的蕭索嗎?

寂寞的又豈止是肉眼可見的才華?
整個〈天才夢〉的最後一段,是我讀之最惻然難言的一段。
張愛說,生活的藝術,她不是不能領略。
「我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兵吹bagpipe,享受微風中的籐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出手摘樹顛的綠葉。」
這是一個懂得品味生活的女孩,她能靜靜看雲、享受陽光照拂;
一點點鹽水花生就能讓她開心,搭車時她能欣賞車外風景。
可是她懂得生活,但生活卻不懂得她。
當她在靜靜看雲時,我們可能會喝斥「還不趕快去念書?就只會發呆!」
當她在信筆塗鴉時,我們可能會責罵「你書都讀完了嗎?」
這才是當前現實生活,
我們有各種課程,卻沒有一堂課教學生,在沒有手機的前提下,你如何獨處並享受其中。
我們有各種證照,唯獨沒有一張證照証明「你是享受生活的高手」。
我們一直教他們「學而不思則罔」,但當孩子真的思辨、質疑,甚至勇敢提出問題時,我們罵的是「想這些有的沒的幹什麼?好好唸書就好了!」
我們要求他更像個大人,可是大人到底是什麼模樣?
社會化就算是大人了嗎?

張愛說,世人會原諒瓦格涅的疏狂,但不會原諒我。
已經一語道破了,
如果一個「不夠社會化」的人想要被群體包容,最好的辦法就是變成群體所認可的「成功人士」。
只要你具備了合格的成功事跡,所有的乖僻都成了天才合理的特質。
104人力銀行曾有過一支廣告,
給幾位高階主管看幾分匿名履歷,詢問他們對該應徵者的評價。
A到33歲前都沒有正式工作。
B的學歷不佳,在25歲前每份工作都不超過一個月。
主管們異口同聲的對這兩份履歷表達不喜,
但當答案揭曉,A是李安,B是吳寶春。
主管們笑得尷尬,最後得出了「應該給年輕人一個機會」的陽光結論。
有些人會說,拿一個導演的履歷給不相干的企業主管看,這本來就是錯投吧?
但我看這支廣告,想苦笑的是:
當李安和吳寶春闖出名號後,我們會讚揚他們那段待業的日子叫做「韜光養晦」。
可是對於孩子們,我還有幾分膽子敢說:
你儘管待業,我相信你總有一天會成功?
你儘管闖蕩,我相信你一定會闖出名號?
你儘管去做吧,我相信你一定吃的了苦?
天才的傳奇事蹟我們總是津津樂道,但在他成就天才之名前,能慧眼獨具的有幾人?
我們又怎麼知道,年輕孩子一廂情願的夢想,
到底是熱情?還是不知天高地厚?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長滿了蝨子。
二十歲的張愛玲寫下這句帶著嘲謔的金句,
因為她每日感受著生之歡愉,卻也躲不掉各種現實的咬嚙。
櫻木在球場上獲得了最光榮的時刻,
可是我忍不住在想.....
如果櫻木沒有繼續往籃球之路發展,離開了球場,
他很可能依舊是那個老師不疼,大家不愛的不良少年。
天才夢很可能會碎。
在上這一課時,我其實是很難過的。
因為我越來越清楚,
天才夢,是怎麼被捏碎的。
親愛的孩子們,我沒辦法丟開現實咬嚙性問題,
告訴你義無反顧地去擇你所愛吧!
親愛的孩子們,我沒辦法丟開現實咬嚙性問題,
告訴你義無反顧地去擇你所愛吧!
我必須很殘忍的說,可能的現實擺在前面,我們先好好注視他。
可如果認清了現實,你還是壯士斷腕的只愛這條路,
那也許,你真的會成為某個領域的天才。
#一點都不心靈雞湯的文章
#對最近的我很消沉
古文讀起來霧煞煞,但說到底依舊是人類的那些事,用看戲的方式打開古文,發現他們的悲歡離合其實就是一場場精采大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