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手記|目擊能量被奪走的時刻: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那個人說話很吵!可以不要聽嗎!」
她煩躁地說著。youtube自動播放下一段影片的功能,跳出一個言詞聳動、聲音高亢略顯聒噪的名嘴。
她這不是第一次被這些惹怒。也不是第一次這麼對我抱怨。
「你不能自己關掉嗎?與其對我生氣、對電視生氣,你有想過自己關掉嗎?」
回話後,我意識到這是個驚奇的時刻。我正在體驗書本與文章的論述中,在字裡行間能夠輕易觸發想像,卻不能立即舉出實例的觀點。
將力量拿回來。
碰過許多人抱怨環境、被自己的事情所困、憤怒於那些讓人焦躁不安的外境。也總有人會跳出來說「抱怨有用嗎?與其抱怨不如做出改變」。這種句子聽多了,即便是昭然若揭的道理,若不深刻體會也著實要淪為口號。

透過她對影片的抱怨,我真真實實地上了一課。

在那一刻,她正是書本論述中的活教材:先是抱怨了工作時A某如何打亂了她、飯局時因B某而尷尬窘迫,又因自己的煩心事,將原本可以接受/處理的外境視為干擾、看不順眼。最後,將氣出在他人身上。
這種因失衡而無法適時調解的情緒,像下坡的雪球越滾越大。當然能夠理解事情這樣攪和在一起時,確實會很煩。但那因加乘而膨脹的外殼之於我而言是假的。
情緒是正常且美好的流動,直到它成為損人傷己的利器。
「你有發現嗎?這不是第一次,你對著這些不耐煩、要我關掉。你有發現你正在抱怨而且毫無作為嗎?
她沈默著。我不知道她是如何感受這個瞬間,但我想,對於這個發現她或許也如同我一樣感到震驚。
事情發生的當下,我的震驚也帶著自我檢視:我也是這樣嗎?我在什麼時候也將力量交給抱怨而不是為自己改變些什麼嗎?

力量被給了出去?

什麼時候會發現力量不在自己身上?如何真正意識到要將力量拿回來?從不覺得自己把力量給了誰、給了什麼,也不知道誰用什麼方式把力量給奪走,更遑論「將力量拿回來」。
若沒有這天簡短的對話與覺察,我不會經歷「有人把自己的力量給了焦躁、抱怨、憤怒,並且沒有能力做出行動,即便只是將電視關掉」。我清楚的看見她將力量全部給了她的負面情緒,以致於連拿起遙控器、按下關閉鈕的餘力都沒有。
在其它更暴烈、更沉悶的狀況下,正在經歷情緒風暴的人也是這麼交出力量的嗎?被緊縮的感覺籠罩、全部的焦點只在他自己的情緒上動彈不得。彷彿烏雲不斷聚攏、濃縮、聚攏、濃縮,最後像提煉過的精純靈彈一樣瞬間炸裂,情緒碎片因而傷害了周遭環境、他人、或他自己。
「把力量拿回來」我也會想成「將能量流向自己專注的地方」。
關於「把力量拿回來」,我沒有什麼SOP,畢竟最重要的是「覺察」到自己處在不舒服的情緒裡。但仍有一些可供參考的小句子,有時我會當成是點醒自己的護身咒:
  • 「我正在為了什麼煩嗎?」
    感受一下週遭與煩躁的感覺,先確實感受到自己的不舒適,試著釐清自己的狀態、傾聽內心的聲音,不要閉眼忽略。
  • 「我感覺到有負面情緒。」
    先意識到這個「感覺」的出現,如果旁邊使你焦躁的狀況無法停止,不仿先轉身說要去一趟廁所吧?給自己一點時間探詢一下情緒的起火點。
  • 「我感到很緊縮。」
    告訴自己處於緊縮的狀態。請記得緊縮的感覺是身體與心理給你的善意提醒:有地方讓你感到不舒適了!循線找出感到緊縮的原因就能制定有效的策略。
  • 「停下來。這只是我的投射。」
    外在的情境都是自我的投射。同一件事情,視角不同、反應不同、結果不同。怎麼看待令人煩躁的情境,都只是自我的生命經驗投射而出的。
  • 「我感覺到我不爽,但又如何?」
    我知道我很不開心,但我可以選擇將能量放在可以改變現狀的行動上。我有能力不再將能量流向憤怒與焦躁。
當你已經爆發了,也沒關係。這樣才有機會得到冷靜的片刻。有些人必須透過情感反覆交迭,在爆發與平息的關係變動中找到自我。

這些小小的句子只是提供參考,沒有先後順序,對我有提示作用,如有需要也可以更換成對各人有作用的關鍵字!
avatar-img
17.7K會員
294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透過生活的經歷,突然體驗了喜歡與愛的不同之處。
關於靈性工具我抱著持心誠則靈的信任。我幾乎僅憑著赤誠的心念,沒有設下太多的限制與規矩。
一點小事,一些小字。為生活強留一些小事。
人總有無法控制的事,尤其是與他人討論後依舊未果的事,在不迷信的狀況下使用靈性工具是很療癒的。除此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
當憂鬱女友將一件事評論為不好的、不開心的時候,我會鼓勵她再想一次。並不是要壓抑或忽視她的想法,而是陪她一邊整理事情的其他可能性,看看有沒有其他面向可以切入,一邊陪她重新調整自己的信念。
「你每天在家裡,會不會覺得無聊或恐慌呢?」 「不會啊,為什麼會這麼問呢?」 這類出於善意的對話,每隔一段時日就會出現。因為性格不同、對事物的價值與觀感不同,而延伸出的「對話」。
透過生活的經歷,突然體驗了喜歡與愛的不同之處。
關於靈性工具我抱著持心誠則靈的信任。我幾乎僅憑著赤誠的心念,沒有設下太多的限制與規矩。
一點小事,一些小字。為生活強留一些小事。
人總有無法控制的事,尤其是與他人討論後依舊未果的事,在不迷信的狀況下使用靈性工具是很療癒的。除此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
當憂鬱女友將一件事評論為不好的、不開心的時候,我會鼓勵她再想一次。並不是要壓抑或忽視她的想法,而是陪她一邊整理事情的其他可能性,看看有沒有其他面向可以切入,一邊陪她重新調整自己的信念。
「你每天在家裡,會不會覺得無聊或恐慌呢?」 「不會啊,為什麼會這麼問呢?」 這類出於善意的對話,每隔一段時日就會出現。因為性格不同、對事物的價值與觀感不同,而延伸出的「對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手中握著靈感的意義,並不是為了找時機插入話題,而是在需要的時候用來承接對方。這也意味著,即便再怎麼想要分享、再怎麼想將「好東西」塞到對方手上,仍必須接受有派不上用場的時候,否則「爲你好」就只會淪為自我滿足的起手式。
Thumbnail
隨著創傷與療癒概念的普及,我們透過靈性療癒、心理諮商,試著回顧童年創傷與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然而,知道了家庭帶來的創傷與影響,然後呢?內容分享了三個自我提問,協助我繼續更深入的覺察自我,並且協助我保持有意識地練習,活出理想的生命品質。
Thumbnail
「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有什麼不同?閒人分享自己的觀察,指出「自我覺察」是以觀察者視角客看待內在感受的過程;而「自我對話」則主觀的反思,內心活動裡的動態對話。雖然兩者有所不同,但亦有同樣的功能與目的,都在幫助人們更輕鬆地面對生活挑戰。
Thumbnail
今年5到6月,我們舉辦了家屬讀書會,大家在四個星期六早上相聚,一起讀了《思覺失調症完全手冊》這本書,讀書會的進行流程大致如下:先由幾位成員導讀認領的章節,並分享自己的感覺、收穫或提問,接著就成員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本篇文章分為「成員回饋」、「章節重點」、「討論題目與結論」及「體會與反思」四部分書寫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文章探討《穿著 Prada 的惡魔》女角色面對「選擇」時的心理,以及背後看不見的代價。從電影情節「我別無選擇」談起,以覺察的角度解析了選擇對生活的影響。文章指出,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回應並承擔起自己選擇的結果。以中性的方式分享觀點,只期望帶給需要的讀者一點靈感。。
1.注意力會轉移: 當情緒透過流淚或生氣發洩出來後,就會進入到無聊或對其他的事物有興趣。   這時後,就可以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的事物上了。   而之前所流的淚,或你大罵某個人的這些事,就變的一點都不重要了。   也許你發現現有一些事情,你必須要去做。就像 -       打掃,你突
Thumbnail
明明告訴自己,要當個脾氣好的人,不要亂發脾氣。但每次面對某些特定場面時,卻總是有把火燒的比你的理智快,當你意識到你做了什麼之後,又止不住的後悔?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手中握著靈感的意義,並不是為了找時機插入話題,而是在需要的時候用來承接對方。這也意味著,即便再怎麼想要分享、再怎麼想將「好東西」塞到對方手上,仍必須接受有派不上用場的時候,否則「爲你好」就只會淪為自我滿足的起手式。
Thumbnail
隨著創傷與療癒概念的普及,我們透過靈性療癒、心理諮商,試著回顧童年創傷與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然而,知道了家庭帶來的創傷與影響,然後呢?內容分享了三個自我提問,協助我繼續更深入的覺察自我,並且協助我保持有意識地練習,活出理想的生命品質。
Thumbnail
「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有什麼不同?閒人分享自己的觀察,指出「自我覺察」是以觀察者視角客看待內在感受的過程;而「自我對話」則主觀的反思,內心活動裡的動態對話。雖然兩者有所不同,但亦有同樣的功能與目的,都在幫助人們更輕鬆地面對生活挑戰。
Thumbnail
今年5到6月,我們舉辦了家屬讀書會,大家在四個星期六早上相聚,一起讀了《思覺失調症完全手冊》這本書,讀書會的進行流程大致如下:先由幾位成員導讀認領的章節,並分享自己的感覺、收穫或提問,接著就成員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本篇文章分為「成員回饋」、「章節重點」、「討論題目與結論」及「體會與反思」四部分書寫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文章探討《穿著 Prada 的惡魔》女角色面對「選擇」時的心理,以及背後看不見的代價。從電影情節「我別無選擇」談起,以覺察的角度解析了選擇對生活的影響。文章指出,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回應並承擔起自己選擇的結果。以中性的方式分享觀點,只期望帶給需要的讀者一點靈感。。
1.注意力會轉移: 當情緒透過流淚或生氣發洩出來後,就會進入到無聊或對其他的事物有興趣。   這時後,就可以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的事物上了。   而之前所流的淚,或你大罵某個人的這些事,就變的一點都不重要了。   也許你發現現有一些事情,你必須要去做。就像 -       打掃,你突
Thumbnail
明明告訴自己,要當個脾氣好的人,不要亂發脾氣。但每次面對某些特定場面時,卻總是有把火燒的比你的理智快,當你意識到你做了什麼之後,又止不住的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