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應該聆聽的模門特,就是想要說話的時候 I 日常雜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只是個日常的雜訊。
有一次和朋友的工作閒話,她提起一個我不應該評論的數字,括弧煩惱中...吧?
而我的回應是「快到過年了,還有成長的空間喔,貼圖加油」,類似的話大概重複個一次兩次才停下。
只是個嘴上閒著的工作空檔,小房間裡的兩三人,最是容易扯些隨便話的時光,隨便講、隨便聽,混著時間就過去。
-
在浴室的發散思緒,自作主張的反省起來。
在事後的反省......也不是反省什麼,又沒人表示意見!?只不過我擅自覺得那段意見有點多餘,講給自己爽的。
很多在講溝通觀念,聆聽是永遠都在被提到的重點,這個你知、我知、就正在講的那個不知。
要是問說某些話會不會冒犯人,像是年紀、收入、體重之類,事後可能都分辨得出來—我是說有這個認知的人,不過在當下很容易就會忘記,然後在事後失憶。
當可能剛冒犯到人時,最應該觀察對方反應的摩門特,但其實是我們自己最想說話的時候,「剛才那個梗對方沒聽懂嗎?」、「再來一次?」,想到的有趣話頭對方沒反應,會讓人想再加把勁多講個一兩次,然後對方真的被冒犯了。
笨回應多了,我自己也是有個習慣來避免,就是【一句話別重複第三次】,第一次對方沒反應可能是沒聽清楚,第二次沒反應可以確定對方沒興趣,第三次再使用同樣的招式,對聖鬥士是沒有用的(明明是第二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8會員
103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自那個光 的其他內容
我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像是有的問題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又或是回答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回些什麼,問題跟回應是沒有交集的,因為最近看見的事件,就用這篇來回應這個現象。
本文資訊取自網路及個人經驗,為理性個人主觀推論,不為理論正確性保證。 一直以為討論、溝通這些,都是要建立在所謂理性之上,這是為了找到雙方對事情的共識,找到一個平衡的點,結果這次就碰壁了。 事情過後才想通癥結所在,搞懂為什麼有些討論就是在雞同鴨講?以及,為什麼在一些社群裡越來越容易讓人感受負面?
挺掃興的,還是說無奈?在留言看到這種話語的時候,有種既想說點什麼,又有為什麼要自找麻煩的感受。
雖說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但類似抱怨、發洩、討拍的情緒言論,對其他人卻是毫無任何價值可言,我以前曾經寫過一篇「停止你的抱怨行為!」是針對抱怨者本身來寫,而這篇就是轉向說明,為何我們不須聽見抱怨發洩的情緒言論。
寫作過程中,即使絞盡腦汁也不過湊出幾百個字,跟才隨便寫寫怎麼就幾千字了!你會是哪一種呢? 以前有些教寫作技巧的會注重精簡文字,但是現在社群媒體上常見的文字,卻是精簡過頭的隻字片語,讓看的人理解不能,究竟是要灌水灌滿的廢話連篇,還是意簡言賅的嗯、啊、懂齁,這篇就要來看看日常中的【廢話】。
前陣子,我目睹好幾次爭執的發生,從開始到結束,儘管內容都相差許多,但過程都驚人的相似,想想不管在網路、在媒體、在現實生活、在國際社會,彼此一言不合就互相開嗆的狀況也是常見,究竟是人都愛好衝突,還是背後另有隱情......? 有很多方向可以切入,這篇就來談談"誤會"。
我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像是有的問題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又或是回答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回些什麼,問題跟回應是沒有交集的,因為最近看見的事件,就用這篇來回應這個現象。
本文資訊取自網路及個人經驗,為理性個人主觀推論,不為理論正確性保證。 一直以為討論、溝通這些,都是要建立在所謂理性之上,這是為了找到雙方對事情的共識,找到一個平衡的點,結果這次就碰壁了。 事情過後才想通癥結所在,搞懂為什麼有些討論就是在雞同鴨講?以及,為什麼在一些社群裡越來越容易讓人感受負面?
挺掃興的,還是說無奈?在留言看到這種話語的時候,有種既想說點什麼,又有為什麼要自找麻煩的感受。
雖說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但類似抱怨、發洩、討拍的情緒言論,對其他人卻是毫無任何價值可言,我以前曾經寫過一篇「停止你的抱怨行為!」是針對抱怨者本身來寫,而這篇就是轉向說明,為何我們不須聽見抱怨發洩的情緒言論。
寫作過程中,即使絞盡腦汁也不過湊出幾百個字,跟才隨便寫寫怎麼就幾千字了!你會是哪一種呢? 以前有些教寫作技巧的會注重精簡文字,但是現在社群媒體上常見的文字,卻是精簡過頭的隻字片語,讓看的人理解不能,究竟是要灌水灌滿的廢話連篇,還是意簡言賅的嗯、啊、懂齁,這篇就要來看看日常中的【廢話】。
前陣子,我目睹好幾次爭執的發生,從開始到結束,儘管內容都相差許多,但過程都驚人的相似,想想不管在網路、在媒體、在現實生活、在國際社會,彼此一言不合就互相開嗆的狀況也是常見,究竟是人都愛好衝突,還是背後另有隱情......? 有很多方向可以切入,這篇就來談談"誤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很多人接觸所謂的顯化、吸引力法則,甚至拿捏異性的技巧等等,都是一種外求的心態,而外求心態不會成功的,因為最根本的還是妳這個人的本身。 為什麼妳會去想要求得那個東西,就是因為妳沒有,所以妳會去求,覺得有了這個東西,妳才算是合格,妳一直希望顯化一些外界的東西,因為妳想從果倒推回因,妳覺得妳有了這個東西
無論你是熱愛閱讀的書迷, 還是渴望通過讀書獲得成長的人, 這篇文章都適合你。 本文將分享3個啟示, 幫助你從閱讀中真正獲得改變。 讓我們一同探索這些啟示, 改變我們的閱讀方式吧! ▋啟示1 - 聚焦內在轉變 很多帳號每天拆解各種書籍, 提供簡短的
Thumbnail
因為老高粉絲眾多 為維護網路正義 老高最應該做的事是? 最應該拍的澄清修正影片是?   如何慰藉鳥山明大師?( 血饅頭之怒 )   公開道歉:針對錯誤內容,老高應該誠懇地向觀眾道歉 ,說明錯誤的具體細節並承擔責任 ( 並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可以坦承一些?」   有時候,自己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朋友們誤解成另一種意思;或者,朋友沒有那個意思,但卻又克制不住自己會往那個方向想......。   類似的事情一樣接著一樣,總是令人困擾不已,不知道如何去制止自己波動不止的想法,又常常脫口而出令人後悔
Thumbnail
  「殺害兒童就是你所謂的正義嗎?」-《冥王》   以哈戰爭迄今至第48天,昨日(10/22)雙方終於達成休戰協議;哈瑪斯以50名人質,交換以色列監獄的150名巴勒斯坦婦女與兒童,雙方休兵4天,後續每多釋放10名人質就延長一天。在談論《冥王》前,先簡單認識一下以哈衝突: 1. 1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與人對話時說了一堆,結果對方插嘴說:「等等,上次不是說 XXX 」之類的回話,這是因為你們的對話沒有在相同的基礎,別人在你說的很開心時其實是滿頭問號。 如果先說前提對方就會進入狀況,比如:「上週會議中有提到 X 問題你記得嗎?」等對方回神你再繼續說。 在對話中建立共同的語
似乎可以開始掌握一點進入聊天情境的方法: 首先,必須仔細聽正在談論的話題,不被自己的思緒和評價打擾,如果跟上了就給出直接的回應,感覺到什麼的表情或語助詞。中途冒出可以搭上話題的想法時,先記著,才能在別人說話告一段落時接上。 跟生活和喜好接近的人聊天,是一種初階練習,因為平時就備著很多可以回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很多人接觸所謂的顯化、吸引力法則,甚至拿捏異性的技巧等等,都是一種外求的心態,而外求心態不會成功的,因為最根本的還是妳這個人的本身。 為什麼妳會去想要求得那個東西,就是因為妳沒有,所以妳會去求,覺得有了這個東西,妳才算是合格,妳一直希望顯化一些外界的東西,因為妳想從果倒推回因,妳覺得妳有了這個東西
無論你是熱愛閱讀的書迷, 還是渴望通過讀書獲得成長的人, 這篇文章都適合你。 本文將分享3個啟示, 幫助你從閱讀中真正獲得改變。 讓我們一同探索這些啟示, 改變我們的閱讀方式吧! ▋啟示1 - 聚焦內在轉變 很多帳號每天拆解各種書籍, 提供簡短的
Thumbnail
因為老高粉絲眾多 為維護網路正義 老高最應該做的事是? 最應該拍的澄清修正影片是?   如何慰藉鳥山明大師?( 血饅頭之怒 )   公開道歉:針對錯誤內容,老高應該誠懇地向觀眾道歉 ,說明錯誤的具體細節並承擔責任 ( 並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可以坦承一些?」   有時候,自己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朋友們誤解成另一種意思;或者,朋友沒有那個意思,但卻又克制不住自己會往那個方向想......。   類似的事情一樣接著一樣,總是令人困擾不已,不知道如何去制止自己波動不止的想法,又常常脫口而出令人後悔
Thumbnail
  「殺害兒童就是你所謂的正義嗎?」-《冥王》   以哈戰爭迄今至第48天,昨日(10/22)雙方終於達成休戰協議;哈瑪斯以50名人質,交換以色列監獄的150名巴勒斯坦婦女與兒童,雙方休兵4天,後續每多釋放10名人質就延長一天。在談論《冥王》前,先簡單認識一下以哈衝突: 1. 1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與人對話時說了一堆,結果對方插嘴說:「等等,上次不是說 XXX 」之類的回話,這是因為你們的對話沒有在相同的基礎,別人在你說的很開心時其實是滿頭問號。 如果先說前提對方就會進入狀況,比如:「上週會議中有提到 X 問題你記得嗎?」等對方回神你再繼續說。 在對話中建立共同的語
似乎可以開始掌握一點進入聊天情境的方法: 首先,必須仔細聽正在談論的話題,不被自己的思緒和評價打擾,如果跟上了就給出直接的回應,感覺到什麼的表情或語助詞。中途冒出可以搭上話題的想法時,先記著,才能在別人說話告一段落時接上。 跟生活和喜好接近的人聊天,是一種初階練習,因為平時就備著很多可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