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場內到場外,從選手到人生;20種力量,20位運動員,他們就在你我的身旁,他們那靈動飛躍的身影,那些付出無數的汗水代價,不斷挑戰自我夢想的原型,匯聚成故事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我們人生的增肌指南。健行出版《場外人生:運動員送給迷惘的我們20種力量》,歡迎至各大平台選購。
是運動員用他的一生,說出我沒說出口的人生
十四年前的秋天,一位大學新鮮人一腳踏進臺體校園,那是我人生考試失利的低谷,卻也是我所有故事累積的基礎;一個在升學主義下的失敗者,在臺體與運動員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是運動員潛移默化教會了我,撞牆期該如何有勇氣超越壓力?在冷板凳上坐久了該如何向教練證明我還有價值?負面想法一樣有機會獲勝?該如何在盛怒中依然控制好自己?
可能有人會反駁說:
「荃鈺,別太美化運動員了,我認識的選手可不都這樣!」
或是說:「我又沒有要當奧運選手,學這些東西能幹嘛?」這都是很好的問題。就我個人跟選手諮詢輔導的經驗來看,第一個問題的關鍵是看的不夠深、走的不夠近,第二的問題的核心則是,運動員極具象的人生,能反饋給我們方向跟力量。
幾乎每位運動員都是從小就接受長期、反覆且嚴格的運動訓練,運動的成果卻要在短短幾秒鐘或幾分鐘內充分展現,無論練習時的技巧多高超、準備多充分,只要最終成績不如別人,就要承受「輸了」的結果,因此
運動員每個成功都是經歷了無數失敗、沮喪、挫折、迷惘後而得著,他們能「戰到現在」,肯定是做對了什麼,運動員用他極為具象的一生,說出我們沒說出口的人生,他們生涯的故事肯定有值得學習之處。
形式有序排列出生涯路徑,從20種力量裡找到自己的戰略勢能
運動員帶給我們的力量,就向是戰爭時的勢能轉換,懂得善用,將能幫我們在生涯上打下勝戰。
我們直覺想到運動,除了力與美,在奧林匹克體育史中,運動競技取代了國族間的長期戰爭,讓運動成為平息戰爭的工具,但就力量的本質而言,我更喜歡把運動看為是一種能量跟戰略勢能轉換的工具。
什麼是戰略勢能?在戰略上的勢,不是經濟學上的趨勢(Trend),而是勢能(Potential),用來解釋運動轉換出來的力量。拳擊選手一拳打向你,是將他吃飯後產生的化學能(生物能)轉換成動能,用手部的關節打你柔軟的部位上,這就是戰爭工具的能量轉換,因此刀、弓箭、投石機都是各種動能間的轉換運用,借助力量的轉化來「造勢」,將環境變成有利於自己的局面。
中國古代戰略家孫子,在《
孫子兵法‧勢篇》中說道:「激水之急,至於漂石者……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勢是貫穿作戰設計的根本。用物理來解釋,就是敵人在山谷,我從山頂將大石推下就是借「空間之勢」高於敵人,產生正勢差,作戰時對於力量在不同時間、空間、技術、方法等要素的基本運用就是「勢」,不過在作戰中,孫子認為不用每個條件都有優勢,只要在關鍵的時間點達到整體優勢的最大化,即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達到勝利。
但「勢」也就是力量要怎麼運用呢?其實有三個方法:動態轉化、爆發速度跟節奏控制。
力量的動態轉化,在《孫子兵法.兵勢篇》中提到:「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指的是軍力在戰爭中會受到戰爭環境、列國既有實力的強弱、戰爭的性質(水戰、陸戰)、準備情況等條件,呈現出不同的力量釋放模式。
至於力量爆發的速度,孫子以「高山落石」和「疾水漂石」為例,說明軍隊力量的有效發揮離不開速度,提高速度,才能達到戰略上「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目的。
而力量的節奏控制,孫子提到:「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張弩,節如發機。」控制力量使用的節奏跟距離,才能讓有限的軍力發揮無限的效益。
在大兵法家孫子眼中,自然法則的積水、駑鳥、木石、江河、日月、四時、五行、風火、山林等,無一不動,動是面對不確定未來世界的不變法則,但怎麼動?孫子認為,要了解自然運行的循環規律,借助這本身已經存在但不屬於自己的勢能來作戰,例如位能(積水千仞)、動能(決積水)、勢能(激水之疾)、張弩、發機等,在千仞之山上的一顆大石頭,這些山上的石頭本來就累積了無數的勢能,往下輕輕一推,它們的勢能就能為你所用,誰能懂得借用這些比自己更大、不屬於自己的力量,誰就能夠在生涯的戰場上成功。
《
場外人生:運動員送給迷惘的我們20種力量》這本書中提到的力量,其實就是勢能。從破框開始,到借力使力結束,生涯就是持續尋找自己的戰略勢能,才能自主規劃出屬於自己的生涯出路。至於這20個篇章,每篇皆是由五大部分組成,分別是:名言金句、關鍵問句、運動員故事案例、步驟方法、摘要總結,形式有序,方便教學跟引導使用。
《場外人生》這本書,還可以怎麼運用?
談
運動員的20種力量,我舉孫子當例子,其實是我自己往臉上貼金,我欣賞他,除了因為他是我的偶像外,更因為
孫子根本不好戰,他在寫孫子兵法前也沒帶隊打過仗,但軍事世家出身的他是跳出了戰爭看戰爭,追求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勝利,他的思想超越時代,超越戰爭,他的思維,是生涯經營的關鍵思維。
思考為什麼要打仗?就像現在思考我為什麼要念大學?為什麼要讀體育班?是一樣的概念,打仗只是為了打敗對手嗎?讀書是為了父母嗎?工作只是為了餬口飯吃嗎?思考自己為什麼汲汲營營,不要贏了局部輸掉全部,競爭的目的是為了創造一種更有利於自己長遠發展的環境,找尋生涯勝率最高的地方。
我自己定義這本書,是一本教學工具書,說的更明白點,這本書是我們協會之後要輔導運動員或是幫助聯賽隊伍上課時必買的教科書,每一個章節我們都已經有相對應的協會教材跟課程投影片,書本是非同步學習工具,我們協會希望可以讓運動員除了上課外還可以有個系統性閱讀的教材輔助,也因此書中有許多教學引導的材料,並且在最後一張自主學習應用中有許多教學 QRcode 可以掃碼下載檔案,希望對老師教學有益,對學生自學有助,當然,你如果想要把書當成禮物送給運動員或是運動愛好者更好,得體大方不失禮,又不傷荷包。
人生好難,還好有運動
這本書成書的過程漫長,全書的所有版稅盈餘將全部回到「
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成為運作基金,就算以後我不在了,也希望協會可以持續傳承運動員生涯教育,書中有從運動員身上觀察的體會,確實是我自己的學習跟應用,這也就是為何我喜歡運動員的原因,是他們豐富了我的生命,讓我知道生命不會只有一種力量來源,也為我找到力量的出口;看似是我在教導運動員生涯規劃,其實是運動員完整了我。
如果你從沒嘗試過,或接觸運動員或是參與運動對你來說相當遙遠,那我們也可以從最輕劑量的開始,從閱讀運動員的故事開始,你將發現,運動從來就不只是運動,運動可以讓你生命的內在意義被彰顯。蘇菲派神秘主義詩人魯米曾說:「當你開始跨出步伐,路就會自己展現出來。」生涯也是,只要你開始踏出步伐追尋,肯定會在別人的生命中找到自己前進的力量。
從場內到場外,從選手到人生;20種力量,20位運動員,他們就在你我的身旁,他們那靈動飛躍的身影,那些付出無數的汗水代價,不斷挑戰自我夢想的原型,匯聚成故事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我們人生的增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