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體驗工具組大解密:你選任意門、時光機還是竹蜻蜓?

2022/01/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跨越歲末年初之際,社群媒體上除了賀年文外也有不少回顧文,檢視自己過去一年多來無論是經營工作、事業或是家庭的成果或是反思,也有許多人選擇轉換工作或跑道。在每個轉換背後的考量,除了最外顯的企業品牌、工作內容、職位、薪水外,有更多的是對於工作與自己當下生活樣態適配度的調整,以及對於理想生活的追求。
每次聽到有人想要轉換工作,或許在為什麼選擇離開現有的工作外,我更想理解的是對方想在新的工作或下個職涯獲得什麼?有些人的離職是為了逃離某些實在再也無法繼續的內外在條件,無論是工時、壓力、工作環境、管理方式、團隊氛圍、能力與工作適配度,還是家庭照護、親子養育、人生規劃議題。每一個離職或就職選擇都像是打開一道哆啦A夢的道具任意門,去到沒有去過的地方,但任意門只能帶我們抵達目的地,剩下的職場體驗都還是要靠自己一手打造。
在職場體驗塑造上,有人秉持著滾石不生苔、只要工作稍微不合預期就盡快閃人的原則,目標是愉快體驗至上,也一直在尋覓著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工作,就像是專屬於灰姑娘的那雙玻璃鞋一樣。這樣的體驗型態,有點像是跟團旅遊一樣,十幾日一口氣去了好幾個國家,每個國家只去首都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景點,而每個景點也都只有短則一小時長則數小時的遊覽或體驗時間,雖然在很有限的時間內收穫了很多風景美麗、似曾相似的照片,但或許也只是換了一個人在一樣的景點拍照。
在職場上,這也類似在短時間經歷了很多個工作和產業,搜集了許多公司的「參訪」體驗,但可惜地卻沒有累積出工作成果甚至戰果的資歷,充其量只能說是I was there (我曾經在那裡),卻不是I’ve been there (我曾經到過那裡而且體驗了一些事情),無論是建立完整的業內經驗、公司完整的業務流程、產品週期或是建立內外部多元人脈,這些都不是只體驗過辦公室環境、制度,而非「在地文化」的就業者可以帶走的體驗。
另外一些人,或許看起來職涯上沒有過太多轉換,甚至一直都在同一個產業或是同一家公司,但所扮演的角色每兩、三年都有不同的變化,無論是執掌不同產業的客戶、帶領更大的團隊甚至是挑戰技術難度更高的專案,或是在組織上平行或垂直移動,像是進行Long Stay 或深度火車之旅一樣,停留過小站點體驗過鄉村的風情,也到過大城市見過商業活動的興盛和人群雜沓,逐漸在自己的認知網絡中也畫下了一張能串連產業經驗和人脈的產業系統和組織圖。
這樣的體驗,除了像是使用任意門抵達目的地外,也很像使用了哆啦A夢的時光機,串起了腦中產業知識體系的前世今生,也為自己在職涯地圖上拓展了2D甚至是3D的立體視野,像是加上了哆啦A夢的竹蜻蜓,可以從天空更高的視角去俯瞰身處環境的變化,更能夠隨著產業的變化隨機應變,更能讓旅途中累積的人脈與資源為自己所用。
漫漫職涯40、50年,無論是任意門、時光機還是竹蜻蜓,了解自己合適的探索職涯方式或許是每個人職涯旅程都在學習的功課,而所有的累積都是為了開拓自己的職涯地圖,去探索未曾去過的地方以及發現尚未完全發揮潛力的自己。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