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腦學】憂鬱症的年齡與性別差異(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憂鬱症在不同年齡層、性別有不同風貌與特色。(圖:Kylo null a on Unsplash)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發表日期:2022/01/22
本文彙整自精神科門診的診間絮語、認知行為治療與正念心理治療的經驗,所有對話皆已改寫,去除所有可以標示出特定身分的描寫。若有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憂鬱症五顏六色,在不同年齡層有不同風貌,在男性與女性身上也常有不同的特色。雖然每個憂鬱症個案都有其獨特的表現,但不同世代對於性別與身心健康有著不同的理解,大致上,還是可以觀察出一些微妙的差異。接下來,我們將使用兩章文章篇幅,展現這些五顏六色的憂鬱。

憂鬱症研究數據中的性別差異
觀察醫療統計研究中憂鬱症資料,常常可以看到憂鬱症的女性診斷比例超過男性。
可能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女性比起男性,更願意主動暴露自己的脆弱,更願意主動尋求外部資源協助。這些外部資源包含學校的心理諮商中心、公司合作的諮商心理師、社區精神科或身心科門診的醫師,也包含非醫療資源像是塔羅牌、催眠、脈輪、宮廟等資源來幫助自己。
在青少年憂鬱的研究數據中,這樣的性別扭曲依舊存在。雖然現在的年輕男性更懂得求助,但對法律上未成年的學生,受制於法律規範,無法自主求醫。求助父母時,其憂鬱情緒不一定會被父母親認為嚴重到需要求助醫療資源,造成許多男性青少年的憂鬱依舊未被醫療系統發現與協助。
另一部分,相比起男性,女性青少年更容易透過自我傷害行為來舒緩自己的強烈憂鬱、焦慮與失控情緒,因此更容易被周遭的朋友或家屬發現,而被標誌出來。相對地,男性青少年的沉默、沉穩,有時候不一定是優秀的特質,而是情緒壓抑的展現,只有當個案離家出走,或是在公眾場合失控時,家屬或朋友才會發覺他需要幫助。
撇開調查方法造成的數據差異,男生與女生在不同年齡層的憂鬱症表現其實有許多差異。除了頭腦結構的不同,也和所處的社會文化與世代觀念差異有著深切關係。以下是我們就公元2022年臺灣的住民年齡族群分布區分的幾個世代:①青少年世代(12~25歲)、②輕熟世代(26~45歲)、③熟齡世代(45~65歲)、④耆老世代(65歲以上)。
青少年世代:青少年憂鬱症臨床症狀的性別差異
整體來說,青少年女性比起青少年男性,更容易接受哭泣、落淚,更容易透過口語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期待別人的傾聽,更常見割腕、拔髮等自傷的行為,更容易藥物過量與嘗試自殺,更容易出現食慾增加與體重增加,更容易在意自己的外貌,更容易陷入疲勞且過度嗜睡,更容易合併焦慮症狀與身體症狀。在人際互動部分,有些青少年女性會尋找自己的好朋友或是不認識的網友傾訴自己的情緒,交流彼此的自殺計畫,也可能會翹課或拒學。
另一方面,青少年男性比起青少年女性,更容易壓抑自己的情緒,更容易保持沉默或用「還好」帶過自己的情緒,用一種平穩又空洞的聲音描述著,自己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徘徊在平滑的死亡意念邊界,看著遙遠的地平線。青少年男性也容易出現衝動破壞行為,容易自殺成功,比起青少年女性,更容易發展出物質使用障礙。在人際互動部分,有些青少年男性,會拖著自己的憂鬱,努力著讓自己維持社交行為、運動習慣,有些卻會反過來,不管有沒有翹課或拒學,幾乎完全退縮回家庭空間內,在自己房間內,鎖在手機或電腦的螢幕世界裡。
除了男女的性別差異,和其他世代不同,這個世代的青少年善於使用網路,更容易尋求身心科醫療資源幫助,也更容易接觸到電子菸、香菸、酒精飲料、大麻、愷他命、笑氣、毒咖啡包或其他物質。
輕熟世代:輕熟憂鬱症臨床症狀的性別差異
對於輕熟女性來說,眼淚已經逐漸收斂,割腕、拔頭髮等自傷的行為也漸漸減少,自殺的意念持續,但自殺的行為也開始減少。但憂鬱症時,還是比起輕熟男性容易落淚,更容易自責,嘗試用更多文字或詞彙描述自己的情緒,更容易開始自我懷疑,更容易感到孤寂,更容易出現食慾增加與體重增加,更容易陷入疲勞,更容易合併焦慮症狀與身體症狀,更容易出現人際關係退縮。由於開始有收入,這個階段的輕熟女性,在就醫前,可能已經開始探索自我,接觸許多身心靈成長課程或是心理治療工作坊。
至於輕熟男性,比起輕熟女性,更容易壓抑自己的情緒,更容易保持沉默,但至少漸漸開始願意上網搜尋、打聽、路過踏入診間,與身心科醫師討論自己的困境,對於身心科藥物的接受度也比輕熟女性高。在這個階段的男性,衝動破壞行為也已經開始減少,越來越可能依賴電子菸、香菸、酒精飲料、大麻等物質來控制或紓緩自己的情緒。雖然看似越來越沉穩,自殺計畫也越來越細致,一旦打算要自殺,更容易自殺成功。
對於輕熟男女,見識已經漸漸增長,也開始須要獨自承擔起一些照顧自己或家庭的義務與責任,開始出現不同的分歧。有的人帶著憂鬱前行,轉成長期穩定的憂鬱;有些人深陷憂鬱,停止長大,與憂鬱與憤怒相伴;也有些人將自己的憂鬱投擲到親密的伴侶,轉化為強烈的攻伐、佔有慾望或是控制慾望。
avatar-img
121會員
73內容數
情緒腦學,彙整與精神科、身心科相關的腦科學論文,幫助讀者透過腦科學來理解自身或親朋好友遭遇的情緒障礙或情緒疾病(憂鬱、焦慮、強迫等等)。與公開的文章不同,情緒腦科學專欄,將更深入解釋腦部與情緒的關聯,幫助希望進一步理解情緒在頭腦間運作機轉的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醫療心空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一個人的憂鬱症,不是另一個人的憂鬱。憂鬱症的面貌有許多種不同的風格,在診斷準則以外,困擾憂鬱症個案與其周邊親友的,往往是診斷準則以外的附帶症狀。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整理了許多憂鬱症的不同面貌。在文章末端,我們也付上許多線上篩檢問卷的資源。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最近天氣變化忽冷忽熱,日夜溫差大,門診開始出現腸躁症的初診患者。原本在腸胃科門診治療與追蹤穩定的個案,似乎在進入冬天以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因此被經驗充足的腸胃科醫師,轉介到身心科門診合併治療。臨床上,身心疾病合併腸躁症非常常見,特別是在季節性變化的腸躁症患者身上,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童年負面經驗會影響到成年的焦慮、憂鬱、社會關係與自殺風險。最近一篇臺灣本土研究發現,接觸甲基安非他命,會顯著增加童年負面經驗者的自殺風險。讓我們一起透過這篇文章,一起來了解童年負面經驗與甲基安非他命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時間進入夏季,天氣越來越炎熱,COVID-19疫情反覆,讓許多人的焦慮情緒遲遲無法落幕。在精神科診間,漸漸地出現一群以肚子不舒服、腹瀉或是腹痛為主的青中年焦慮族群。面對這個棘手的腸道疾病──腸躁症──有時候,精神科可以幫上許多忙。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1年上半年的精神科門診,新罹患酒癮的病患越來越多。COVID-19疫情不但沒有阻止酒癮者飲酒,反而造成許多人酒精使用量增加,從酒精輕度使用變成了酒癮。在本篇文章中,我們簡單整理了酒癮如何發生與共病憂鬱症的結果,希望在家防疫的同時,大家也不要染上酒癮。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重度憂鬱,有時候讓人像是空氣,沒有味道,也沒有甚麼色彩。生命中彷彿失去了某種東西,卻很難用言語清楚描述。重度憂鬱的腦中,究竟發生了甚麼事變?讓我們一起透過最新的腦科學研究,來好好理解一下重度憂鬱症的本質。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一個人的憂鬱症,不是另一個人的憂鬱。憂鬱症的面貌有許多種不同的風格,在診斷準則以外,困擾憂鬱症個案與其周邊親友的,往往是診斷準則以外的附帶症狀。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整理了許多憂鬱症的不同面貌。在文章末端,我們也付上許多線上篩檢問卷的資源。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最近天氣變化忽冷忽熱,日夜溫差大,門診開始出現腸躁症的初診患者。原本在腸胃科門診治療與追蹤穩定的個案,似乎在進入冬天以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因此被經驗充足的腸胃科醫師,轉介到身心科門診合併治療。臨床上,身心疾病合併腸躁症非常常見,特別是在季節性變化的腸躁症患者身上,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童年負面經驗會影響到成年的焦慮、憂鬱、社會關係與自殺風險。最近一篇臺灣本土研究發現,接觸甲基安非他命,會顯著增加童年負面經驗者的自殺風險。讓我們一起透過這篇文章,一起來了解童年負面經驗與甲基安非他命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時間進入夏季,天氣越來越炎熱,COVID-19疫情反覆,讓許多人的焦慮情緒遲遲無法落幕。在精神科診間,漸漸地出現一群以肚子不舒服、腹瀉或是腹痛為主的青中年焦慮族群。面對這個棘手的腸道疾病──腸躁症──有時候,精神科可以幫上許多忙。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1年上半年的精神科門診,新罹患酒癮的病患越來越多。COVID-19疫情不但沒有阻止酒癮者飲酒,反而造成許多人酒精使用量增加,從酒精輕度使用變成了酒癮。在本篇文章中,我們簡單整理了酒癮如何發生與共病憂鬱症的結果,希望在家防疫的同時,大家也不要染上酒癮。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重度憂鬱,有時候讓人像是空氣,沒有味道,也沒有甚麼色彩。生命中彷彿失去了某種東西,卻很難用言語清楚描述。重度憂鬱的腦中,究竟發生了甚麼事變?讓我們一起透過最新的腦科學研究,來好好理解一下重度憂鬱症的本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Thumbnail
當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和以往不同的行為,他是怎麼了嗎? 青少年的「憂鬱」常被誤認為「叛逆」的表現,而這兩者應如何分辨? 身為老師,該如何陪伴敏感多愁的憂鬱青少年? 快報名參加特別為教師規劃的課程,引導孩子走出情緒迷宮。 -課程特色及內容- ★專業師資提供協助青少年培養心理韌性之技巧。 ★
Thumbnail
全世界正面臨著一個非常嚴重的狀況,作為國家將來希望的主人翁們,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比例逐漸升高,而且青少女的比例高於青少男非常的多。本篇文章要探討的是透過外化問題,或是將問題具象化,都是有助於改善狀況的。如果一直壓抑情緒,那出現問題也是必然的。
Thumbnail
負面思維所導致的憂鬱症,在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把它當作疾病 所以吃了各種藥物或是治療,但多數人卻往往好不了或是永遠吃藥,反而藥物的副作用長期困擾自己 "憂鬱症其實應該是負面思維影起的感官失衡" 大多數會發病都是"心境上的轉變" 可以在30分鐘以內就發生,馬上變得負面跟消極 就像一個男孩(女
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鬱症,主要成因為工作和身心的壓力大,無法有效紓解情緒,所以憂鬱症為現代之文明病。   我經歷了大約10多年的憂鬱症,也去看過身心科,憂鬱症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到心情,當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憂鬱的情緒,容易使人快樂不起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當發病時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需要有人理
Thumbnail
閱讀了《1分鐘掌控情緒微心理》剛好看到某一篇內容敘述,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氣,大多都是不該生的氣,作者將其分為四類:一、別人在無意間的情況下讓你生氣;二、在不得已的狀況下,犯下的錯誤;三、根本是雞毛蒜皮的瑣事;四、不真實的流言不值得生氣。而生病是歸在第二類。
Thumbnail
已經累積多年的躁鬱症病史的你一定知道,我們的身體住了三種靈魂。躁期、鬱期和穩定期。想理解多一些的狀況,可以從莊桂香女士的著作《三種靈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更詳細的理解在這三個時期會有的狀態。 通常讓家人感到最痛苦的應該是躁期的發作,而然患者最辛苦的是鬱症的復發,當然穩定期是最好的狀態。
Thumbnail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憂鬱症狀(有憂鬱症狀不代表就有憂鬱症,文後會說明),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人受到憂鬱的影響,只是我們不一定知道,他們自己也不一定知道。有些人出現憂鬱症狀後可以自行調適,有些人則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Thumbnail
當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和以往不同的行為,他是怎麼了嗎? 青少年的「憂鬱」常被誤認為「叛逆」的表現,而這兩者應如何分辨? 身為老師,該如何陪伴敏感多愁的憂鬱青少年? 快報名參加特別為教師規劃的課程,引導孩子走出情緒迷宮。 -課程特色及內容- ★專業師資提供協助青少年培養心理韌性之技巧。 ★
Thumbnail
全世界正面臨著一個非常嚴重的狀況,作為國家將來希望的主人翁們,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比例逐漸升高,而且青少女的比例高於青少男非常的多。本篇文章要探討的是透過外化問題,或是將問題具象化,都是有助於改善狀況的。如果一直壓抑情緒,那出現問題也是必然的。
Thumbnail
負面思維所導致的憂鬱症,在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把它當作疾病 所以吃了各種藥物或是治療,但多數人卻往往好不了或是永遠吃藥,反而藥物的副作用長期困擾自己 "憂鬱症其實應該是負面思維影起的感官失衡" 大多數會發病都是"心境上的轉變" 可以在30分鐘以內就發生,馬上變得負面跟消極 就像一個男孩(女
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鬱症,主要成因為工作和身心的壓力大,無法有效紓解情緒,所以憂鬱症為現代之文明病。   我經歷了大約10多年的憂鬱症,也去看過身心科,憂鬱症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到心情,當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憂鬱的情緒,容易使人快樂不起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當發病時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需要有人理
Thumbnail
閱讀了《1分鐘掌控情緒微心理》剛好看到某一篇內容敘述,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氣,大多都是不該生的氣,作者將其分為四類:一、別人在無意間的情況下讓你生氣;二、在不得已的狀況下,犯下的錯誤;三、根本是雞毛蒜皮的瑣事;四、不真實的流言不值得生氣。而生病是歸在第二類。
Thumbnail
已經累積多年的躁鬱症病史的你一定知道,我們的身體住了三種靈魂。躁期、鬱期和穩定期。想理解多一些的狀況,可以從莊桂香女士的著作《三種靈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更詳細的理解在這三個時期會有的狀態。 通常讓家人感到最痛苦的應該是躁期的發作,而然患者最辛苦的是鬱症的復發,當然穩定期是最好的狀態。
Thumbnail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憂鬱症狀(有憂鬱症狀不代表就有憂鬱症,文後會說明),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人受到憂鬱的影響,只是我們不一定知道,他們自己也不一定知道。有些人出現憂鬱症狀後可以自行調適,有些人則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