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妳離開的時候,希望我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去看妳呢?──《媽媽離開的時候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讀書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撰文:Jill(本書編輯的同級生)
編稿:阿倪(本書編輯,嘿!我又來了)

本編因為正臨與本書作者近似的年齡而與這個主題「共振」,開啟了此書的編輯工作。同時也想到差不多年紀的同級生好友們,有些也正在同樣的階段(如本文中提到的「第三代」:父母在照顧著自己的父母,一邊面臨自己的退休生活)。我因為同級生Jill也曾在一、兩年前遭遇類似議題,特邀請她來讀,並邀她寫下自己的讀書筆記。

第一次看到書名,很有感,雖然一開始還自己腦補成:「媽媽離開時我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莫名其妙自己加上了個「我」,在開始閱讀時才發現了這個錯誤,但有感的程度其實是一樣的。尤其人生的日子一日日地過,看著身邊的長輩、親戚、朋友、同學、同事……,一個個走上人生的終點。要去說再見的人,一位比一位與自己更親近,雖然知道終究是該面對的,卻也知道永遠都無法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說再見。


孝順積分制能實行是因為什麼呢?因為人性本善所以願意?因為人性本惡所以被積分制牽絆?

媽媽離開的時候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呢?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一直思考,我是不是該找媽媽問問呢?書中從開始要照顧生病的長輩衍生出的孝順積分制,真的是件很聰明的方式,也代表著作者的家庭是一個關係緊密的家庭,還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解決並遵守。回頭看台灣很多「也許感情沒那麼好的家庭」,這種方式根本連施行都有困難!

作者的媽媽和兄弟姊妹們在照顧母親時的分工,讓我想到自己外公生病時,媽媽、阿姨們的照顧過程,這讓身為第三代的我有著深深的感觸。

姊妹們分工嗎?還是要請看護?怎麼分工呢?
誰照顧得比較多重要嗎?
誰拿主意要做什麼醫療處置呢?
是誰決定就要誰負責嗎?
背後有多少的心理小劇場與忍耐是沒說出來的呢?

再想想本書的孝順積分制能實行是因為什麼呢?因為人性本善所以願意?因為人性本惡所以被積分制牽絆?因為愛、因為孝順、因為錢、因為輿論…...?好多的問號在我腦中跑過,不過也許只要長輩走得幸福,一切也許都不重要了吧?!

raw-image



生前葬禮也許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可這跟現在台灣所推行的安寧療法,似乎有種異曲同工的感覺

〈阿姨用鹽巴把腦袋醃漬了〉這個章節,標題聳動又有趣!也許描述是輕鬆的,可生病阿姨身體與精神上的痛苦,到底是讓阿姨有多麼的害怕與無助,才會相信吃鹽是有效且做出吃鹽舉動?在旁陪伴照顧的人又得有多大的耐心與勇氣,去包容患者所做出的自願與非自願的行為?這一本一系列作者與媽媽看似日常的對話,卻再再提醒著我腦中一直思考的:死亡是怎麼一回事?我該如何與身邊的人一起面對死亡?

人生的路走了一半,經歷了幾次的道別,開始學會跟媽媽分享對「死」的看法,怎麼死也許不重要,重點是「好死」(如同書內說的「沒有痛苦的瞬間死亡」是最幸福的)。這種幸福不論是對死亡者、和死亡的家人都是一種幸福,社會新聞有多少是久病無孝子的慘案,其中又參雜多少無奈、無力與心痛。

死亡本身也許不可怕,是因為不了解,也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才是最可怕的。本書中的生前葬禮也許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可這跟現在台灣所推行的安寧療法,似乎有種異曲同工的感覺,都是讓患者與身邊的人有時間去消化,並準備面對各自所該面對的死亡,有時間好好地回憶過去,與面對所剩不多的時間,和彼此和解,並好好的道別。

raw-image



不行!妳樹葬會被挖掉,這樣我想妳的時候,沒有地方去看妳

記得媽媽說過:「早知道就不要提早買靈骨塔的位了,樹葬比較環保而且又省錢」。當時我告訴媽媽:「不行!樹葬妳會被挖掉,這樣我想妳的時候,沒有地方去看妳,所以妳做的並沒有錯!」。看起來是安慰媽媽沒有亂花錢的樣子,但是實際上卻是我自己放不下,沒有地方可以實實在在地去看到媽媽在哪裡的感覺。

雖然總是覺得重要的記掛在心中就好,一切的實體都不重要,卻在閱讀完本書思考一切後發現,原來對於媽媽死後我沒地方去看她這麼在意。這也提醒自己,原來我也還沒真正的學會面對死亡。

媽媽離開的時候想要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呢?我應該找個機會問問她,卻也有點擔心自己開不了口,而且也好想問她,媽媽妳離開的時候,希望我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去看妳呢?

raw-image


░░░░░░░░░░ 欲閱讀完整書籍,歡迎至各大書店購買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堡壘文化的沙龍
42會員
56內容數
堡壘文化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20
2023年3月堡壘文化「方格子」停止更新,全數內容將更新於 offbook 言外企畫 https://offbook.tw/,歡迎大家繼續關注堡壘文化最新文章,謝謝。
Thumbnail
2023/03/20
2023年3月堡壘文化「方格子」停止更新,全數內容將更新於 offbook 言外企畫 https://offbook.tw/,歡迎大家繼續關注堡壘文化最新文章,謝謝。
Thumbnail
2022/11/24
在馬拉松競賽中突破自我獲取進步,需要完整的概念以及縝密的計畫,才能在下一場賽事獲得成功。《進階馬拉松全書》的第一部以科學知識灌輸跑者必備的概念,在鍛鍊和恢復的正確循環中,達成訓練的目的;第二部以自身訓練和教練身分累積的經驗,為有志於全馬的跑者,依照每週總里程和備賽時間長短,設計出各種訓練計畫表。即便
Thumbnail
2022/11/24
在馬拉松競賽中突破自我獲取進步,需要完整的概念以及縝密的計畫,才能在下一場賽事獲得成功。《進階馬拉松全書》的第一部以科學知識灌輸跑者必備的概念,在鍛鍊和恢復的正確循環中,達成訓練的目的;第二部以自身訓練和教練身分累積的經驗,為有志於全馬的跑者,依照每週總里程和備賽時間長短,設計出各種訓練計畫表。即便
Thumbnail
2022/10/06
文:喬.麥登(Joe Maddon),曾任洛杉磯天使隊總教練 二○二一年球季末的一場比賽,我們的對手是奧克蘭,那天下午天氣很熱,翔平是我們的先發投手,我跟我們的捕手打了暗號,要保送運動家隊的一壘手麥特.歐森(Matt Olson);翔平收到暗號之後回了我一個燦爛的微笑,然後伸出手指搖啊搖的,因為他不
Thumbnail
2022/10/06
文:喬.麥登(Joe Maddon),曾任洛杉磯天使隊總教練 二○二一年球季末的一場比賽,我們的對手是奧克蘭,那天下午天氣很熱,翔平是我們的先發投手,我跟我們的捕手打了暗號,要保送運動家隊的一壘手麥特.歐森(Matt Olson);翔平收到暗號之後回了我一個燦爛的微笑,然後伸出手指搖啊搖的,因為他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照顧著有著失智症外婆的媽媽, 趁著妹妹(作者的二阿姨)接手照顧, 逃離平日疲憊身心的狀態, 女兒(作者)和她開啟討論死亡的對話。 讀著讀著, 我也回想過往 曾經懷疑過自己是否有反社會人格, 爺爺、外公、先父先後去世時, 我在喪禮上都沒有哭過。 我不知道要怎麼跟先父相處。 我當年為了逃避和他互動, 原
Thumbnail
照顧著有著失智症外婆的媽媽, 趁著妹妹(作者的二阿姨)接手照顧, 逃離平日疲憊身心的狀態, 女兒(作者)和她開啟討論死亡的對話。 讀著讀著, 我也回想過往 曾經懷疑過自己是否有反社會人格, 爺爺、外公、先父先後去世時, 我在喪禮上都沒有哭過。 我不知道要怎麼跟先父相處。 我當年為了逃避和他互動, 原
Thumbnail
這本被網路推薦而很早就購買的書籍卻遲遲的沒有閱讀。或許是怕內容太催淚而在不恰當時淚崩,也可能是想逃避死亡的議題,總是等不到好時機翻閱。 這次為了跑新春讀墨馬拉松把輕鬆的書籍都看完只好輪到它上場。沒想到一翻開就停不下來的好看,內容不會太過沈重讓人沮喪,也不是哲學般探討生死的意義的繞口。 透過死亡完成人
Thumbnail
這本被網路推薦而很早就購買的書籍卻遲遲的沒有閱讀。或許是怕內容太催淚而在不恰當時淚崩,也可能是想逃避死亡的議題,總是等不到好時機翻閱。 這次為了跑新春讀墨馬拉松把輕鬆的書籍都看完只好輪到它上場。沒想到一翻開就停不下來的好看,內容不會太過沈重讓人沮喪,也不是哲學般探討生死的意義的繞口。 透過死亡完成人
Thumbnail
每每聽聞週遭友人家裡面臨長輩罹患失智症,總能感受到一股低氣壓瀰漫在彼此的談話中,不是深陷於龐大的照護所需要的經濟壓力,就是面對長輩時常情緒不穩定的精神壓力中,尤其長照中心對於失智者的症狀也頗為嚴格,能順利入住的機率實在不高,所以失智症成為了許多照顧者心中最深沈的苦痛。 本書敘述作者的母親(七十多歲)
Thumbnail
每每聽聞週遭友人家裡面臨長輩罹患失智症,總能感受到一股低氣壓瀰漫在彼此的談話中,不是深陷於龐大的照護所需要的經濟壓力,就是面對長輩時常情緒不穩定的精神壓力中,尤其長照中心對於失智者的症狀也頗為嚴格,能順利入住的機率實在不高,所以失智症成為了許多照顧者心中最深沈的苦痛。 本書敘述作者的母親(七十多歲)
Thumbnail
你曾經和家人們談論過死亡的這個話題嗎?你知道你的父母想要什麼樣的善終嗎?
Thumbnail
你曾經和家人們談論過死亡的這個話題嗎?你知道你的父母想要什麼樣的善終嗎?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書名,很有感,雖然一開始還自己腦補成:「媽媽離開時我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莫名其妙自己加上了個「我」,在開始閱讀時才發現了這個錯誤,但有感的程度其實是一樣的。尤其人生的日子一日日地過,看著身邊的長輩、親戚、朋友、同學、同事……,一個個走上人生的終點。要去說再見的人,一位比一位與自己更親近,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書名,很有感,雖然一開始還自己腦補成:「媽媽離開時我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莫名其妙自己加上了個「我」,在開始閱讀時才發現了這個錯誤,但有感的程度其實是一樣的。尤其人生的日子一日日地過,看著身邊的長輩、親戚、朋友、同學、同事……,一個個走上人生的終點。要去說再見的人,一位比一位與自己更親近,
Thumbnail
翻開這本繪本的開頭前幾頁,只見內頁上只寫著簡單的七個字 —「獻給我們的媽媽」,引用著作者的用心,我也想將本篇文章獻給媽媽們,我的母親,妳的母親,你孩子的母親(若讀者您已身為人母,沒錯!正是妳自己本人)。
Thumbnail
翻開這本繪本的開頭前幾頁,只見內頁上只寫著簡單的七個字 —「獻給我們的媽媽」,引用著作者的用心,我也想將本篇文章獻給媽媽們,我的母親,妳的母親,你孩子的母親(若讀者您已身為人母,沒錯!正是妳自己本人)。
Thumbnail
『緬懷死亡是為了離開的人,但最終仍是安慰送別者的場合』在得知阿公罹癌以後,我常想那一天什麼時候會來臨,我準備好了嗎?是什麼樣的天氣、時間和處境,我不知道他想要怎麼告別,也無從得知起了。我只希望親人可以謝謝宇宙賜予的福份,不要哭天搶地、不要悲嘆惋惜,因為我們和他已經如此幸運,我想歡送他的一生。
Thumbnail
『緬懷死亡是為了離開的人,但最終仍是安慰送別者的場合』在得知阿公罹癌以後,我常想那一天什麼時候會來臨,我準備好了嗎?是什麼樣的天氣、時間和處境,我不知道他想要怎麼告別,也無從得知起了。我只希望親人可以謝謝宇宙賜予的福份,不要哭天搶地、不要悲嘆惋惜,因為我們和他已經如此幸運,我想歡送他的一生。
Thumbnail
我才發現原來我認識的只是一部分的她,這樣相似的感覺,也在最近跟她聊到死亡話題時再度浮現,像是媽媽說她目前有幾個待葬清單,但還沒有決定好;她跟爸爸想找有電梯的房子,因為身體漸漸負荷不了爬樓梯等等的老後安排,我才知道其實他們早已著手規畫,不論是「養老」又或是「死亡」,只有我還像個孩子一樣。
Thumbnail
我才發現原來我認識的只是一部分的她,這樣相似的感覺,也在最近跟她聊到死亡話題時再度浮現,像是媽媽說她目前有幾個待葬清單,但還沒有決定好;她跟爸爸想找有電梯的房子,因為身體漸漸負荷不了爬樓梯等等的老後安排,我才知道其實他們早已著手規畫,不論是「養老」又或是「死亡」,只有我還像個孩子一樣。
Thumbnail
對預立醫療的理解、失智症病人與家屬照護的情緒關懷、面對死亡的態度、死後生者的追思,死亡一直都包含在生命之中,卻始終是我們避談甚至盡量假裝忘記的事,在向別人談及我最近編輯的書時,我發現自己都特別小心不敢輕易的就說出,這是一本和媽媽討論死亡的書。
Thumbnail
對預立醫療的理解、失智症病人與家屬照護的情緒關懷、面對死亡的態度、死後生者的追思,死亡一直都包含在生命之中,卻始終是我們避談甚至盡量假裝忘記的事,在向別人談及我最近編輯的書時,我發現自己都特別小心不敢輕易的就說出,這是一本和媽媽討論死亡的書。
Thumbnail
這本書的行銷策略與宣傳規畫,我與出版社行銷和本書譯者前後就開了兩次會,我們有個小小心願(當然也是作者著作本書的心願),如果,這本書能在家人間以一個輕鬆的角度,開啟對死亡的討論就好了。 對預立醫療的理解、失智症病人與家屬照護的情緒關懷、面對死亡的態度、死後生者的追思,死亡一直都包含在生命之中,
Thumbnail
這本書的行銷策略與宣傳規畫,我與出版社行銷和本書譯者前後就開了兩次會,我們有個小小心願(當然也是作者著作本書的心願),如果,這本書能在家人間以一個輕鬆的角度,開啟對死亡的討論就好了。 對預立醫療的理解、失智症病人與家屬照護的情緒關懷、面對死亡的態度、死後生者的追思,死亡一直都包含在生命之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