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妳怎麼看到我心裡的?」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女兒出生後的這一年多,我看的見,兒子因妹妹出生,感覺自己不再是眾人眼中的焦點而焦慮不已。

地墊不再是他的王國,妹妹這個侵略者,不時會冒犯他的領土;外婆買給他穿鞋的小椅子,也因為長大長高坐進去塞得滿滿,現在要讓給妹妹坐;親友來訪,盡是被可愛的妹妹融化,只看著妹妹逗著妹妹。


好多好多,都不是他樂意的。他的生氣憤怒、他的不平難過,我看在眼裡,卻很難事事公平處理,也無法時時都以照顧他為主。


我從來不會要求他「主動」分享,因為我知道,在妹妹出生前,這些確實都是他一個人的。然而,長輩心中傳統的觀念,總希望兒子能大讓小、要表現友愛,即使是妹妹主動搶奪,也「不應該」生氣還手。我的意思並不是能接受兒子動手打人,只是我希望的,永遠都是「先與孩子有了連結,再解決問題」。


長輩的語言、先生的反應(不得不說女兒真的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呀),即使非故意的,對高敏的兒子而言,每句話每個眼神都如針如刺,讓他難受不已。他愛妹妹,我是知道的。只不過經常短暫、表現的不留痕跡,如曇花一現,如夢一場。


就這樣,對妹妹的愛與恨讓他焦慮,焦慮到不停咬指甲,看電視時咬,在學校聽老師講故事時咬,出去散步走路時咬,任何只要用不到雙手時,他都咬指甲。


咬到破皮流血,依然繼續咬。


他的焦慮讓我感到心疼卻也挫折。畢竟學習了這麼多,怎麼還是讓孩子感到如此不安與焦慮,我甚是不解,也無助。


我評估著,是否要帶兒子去做專業的兒童心理治療。


但這一天的發生,讓我清楚知道,兒子要的很簡單,心理師能不能幫上忙我不知道,但或許我能。



「我本來就有帶愛來阿」


一如往常,我一打二兩個孩子的晚上。兒子搬出了木製的火車軌道,組了一個他很滿意的路線,他不想讓妹妹去「破壞」,因此規定妹妹不能越過雷池。但他因為想和我一起組樂高,就把火車軌道放到了一旁。


「媽媽~你看我幫你做了一個按摩器,你試試看舒不舒服?」說完兒子拿著兩台樂高車,用八顆輪子幫我「按摩」背部,不得不說,真的還挺不錯的(笑)。

我笑著說:「好舒服~謝謝你唷!媽媽很喜歡。你怎麼想到用輪子來當按摩的,很有創意耶!」

兒子聽了更高興,繼續其他的「發明」。


邊陪兒子玩樂高,我邊用餘光觀察著一旁的女兒。只見女兒拿起哥哥的小火車,緊張地瞄了我和哥哥一眼,看見哥哥沒反應,我點頭對她微笑,示意她可以繼續玩。

於是女兒拿起其他車車,放上哥哥的寶貝軌道,輕輕推了一下,發現車子會從軌道的坡道上往下滑,還不會說話的她,興奮地發出「阿~」的叫聲,繼續重複著同樣的動作,接連著邊玩邊發出「阿~」「阿~」的聲音表示開心。(果然是受蒙特梭利訓練的孩子,非常有規律性)


「好可愛。」兒子玩到一半突然說了這句話,我愣了一下。

「你說什麼好可愛?」我好奇地問。

「妹妹阿~她一直阿阿叫的好可愛。」從兒子的語氣與柔和的表情,我彷彿在他眼中看到對妹妹的關愛。

「謝謝你把寶貝的軌道和火車借給妹妹玩,媽媽看得出來你很愛她。」我對兒子的善意表示欣賞與感謝。

「媽媽~妳怎麼看到我心裡的?」兒子回應。

「什麼意思呢?什麼叫做我看到你心裡?」我不敢相信我聽到的,於是再次跟兒子核對這句話。

「你不是說看得出來我很愛妹妹嗎?你是怎麼看到我心裡想的。」這句話令我震驚不已,兒子竟是如此溫暖。

「你的意思是,你一直都很愛妹妹嗎?」我再次核對。

「對阿,我本來就有帶愛來阿。」兒子的這句話,破防了我的內心。


這陣子滿到心口的焦慮與挫折感,都跟著滿滿的情緒傾瀉而出,我淚如雨下。「媽媽聽到你這樣說好感動,謝謝你讓媽媽知道你這麼愛妹妹。」


兒子天真的看著我,默默地走去拿了張衛生紙來幫我擦淚。

這麼暖、這麼有愛的孩子,怎麼會需要去心理治療呢,我心裡想著。只要我同理孩子的感受,並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與接納,或許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


想起看過一篇文章說道:

孩子的問題不是主要問題,身邊的大人如何應對,才是重要問題。學習傾聽並了解孩子的特質與地雷,除了理解孩子,也可以因此建立關係或保護自己。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想當壞孩子。


兒子這天的舉動如甘霖,使得快被教養的挫敗感掩蓋窒息的我,終於獲得了一口喘息。

人生一大半的時間都在聽別人說故事,在這裡分享那些與生命相遇、對生命有愛,以及看見生命中美好跟觸動的故事,其中也包含我自己的故事。每一篇都是獨立的故事,照順序讀、跳著讀都歡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修復,與最親密家人是最難的,我用關心持續不間斷地灌溉,希望名為「家人之間的連結」的這朵花,有一天能圓滿開放。
原以為企業培訓多圍繞在職場溝通上,不曾想這樣的薩提爾冰山對話模式,學員帶回生活中,竟能與家人開啟如此美好的連結。
當我們帶著多一點好奇去回應孩子,與孩子產生更多互動與更深的親密感,也因此讓急驚風媽媽與慢郎中兒子充滿緊張壓力的早晨,轉變成輕鬆愉快又可愛的親子時光。
在薩提爾模式工作坊中,家庭圖是一個有力的工具。分享我在畫家庭圖的過程中,開始欣賞並接納過去,進而改善了與家人的關係。
兒子一起床好心情完全寫在臉上,爬上椅子,手指著月曆上的日期,8月3日,對著我微笑。知道這天他期待了好久,也知道今年的生日對他來說,是生命歷練很波折的一年,因此特別開心。
能感動自己的才能感動他人,比起這一路是如何成為一位講師,更多的是成為自己的心路歷程。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修復,與最親密家人是最難的,我用關心持續不間斷地灌溉,希望名為「家人之間的連結」的這朵花,有一天能圓滿開放。
原以為企業培訓多圍繞在職場溝通上,不曾想這樣的薩提爾冰山對話模式,學員帶回生活中,竟能與家人開啟如此美好的連結。
當我們帶著多一點好奇去回應孩子,與孩子產生更多互動與更深的親密感,也因此讓急驚風媽媽與慢郎中兒子充滿緊張壓力的早晨,轉變成輕鬆愉快又可愛的親子時光。
在薩提爾模式工作坊中,家庭圖是一個有力的工具。分享我在畫家庭圖的過程中,開始欣賞並接納過去,進而改善了與家人的關係。
兒子一起床好心情完全寫在臉上,爬上椅子,手指著月曆上的日期,8月3日,對著我微笑。知道這天他期待了好久,也知道今年的生日對他來說,是生命歷練很波折的一年,因此特別開心。
能感動自己的才能感動他人,比起這一路是如何成為一位講師,更多的是成為自己的心路歷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寫一段在家族裡,讓你百感交集、層次複雜的關係。
前陣子整理東西,翻到一張幾年前隨筆記下當時的心情,看筆跡,大概是以相對平靜的心態在敘述著那時發生的不愉快,因為與媽媽的摩擦而產生的不愉快。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Thumbnail
在那片蔚藍的心海中,一位自憐的母親漸漸發現,她的內心裡藏著一位小小的孩子,那是她年幼時的自己。心海的浪濤不再只是孤獨,而是內心小孩與她之間的對話,一場旋渦中的自我探尋。 「媽媽,我好害怕,我好寂寞。」內心的小孩柔聲地說著,彷彿被沉睡的記憶喚醒。 母親望著那個小小的自己,心頭湧上一陣複雜的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寫一段在家族裡,讓你百感交集、層次複雜的關係。
前陣子整理東西,翻到一張幾年前隨筆記下當時的心情,看筆跡,大概是以相對平靜的心態在敘述著那時發生的不愉快,因為與媽媽的摩擦而產生的不愉快。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Thumbnail
在那片蔚藍的心海中,一位自憐的母親漸漸發現,她的內心裡藏著一位小小的孩子,那是她年幼時的自己。心海的浪濤不再只是孤獨,而是內心小孩與她之間的對話,一場旋渦中的自我探尋。 「媽媽,我好害怕,我好寂寞。」內心的小孩柔聲地說著,彷彿被沉睡的記憶喚醒。 母親望著那個小小的自己,心頭湧上一陣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