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寫作的志向,是想成為專業寫手、想知道如何寫出網路爆紅文、培養高明的文章寫作方法、靠寫作維生...等等,你在閱讀本書時,可能會有點不舒服或不悅,甚至很有可能會覺得身為作者的田中泰延先生,字句中帶點囂張與不屑,有些文句很刺眼,例如:
「我不太懂喜歡寫文章的人,因為對我而言,是全世界討厭的事。」
「自發性想寫文章......這種念頭我一次都沒有過」
「這世上還有像寫文章這麼麻煩的作業嗎?去跑全馬還比較輕鬆吧!」
看完以上三個句子,你也會覺得不太舒服嗎?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我還是硬著頭皮,唸完了這本書,還寫了這篇文章。也許就是衝著本書的想傳達的意涵:「為自己而寫」。
今天來分享以下三點有感的部分:
一、目標群眾不用設定也行
大部分的寫作書籍都告訴我們,要預先設定讀者是誰,以及他們的需求是什麼,才能夠符合讀者的需求,然而本書作者田中先生並不贊同,他認為最先閱讀那篇文章的,毫無懷疑的是自己,若是自己讀了不覺得有意思,那寫了也等於白寫。
寫作的出發點,必須為自己書寫,寫自己讀起來會快樂的內容。
這讓我回想起,高中時愛寫小說的我,單純愛寫小說,活在小說的情節內,真是快樂的書寫時光。當時我並沒有做任何發表,只是偶爾朋友想看才會給朋友看,但我最享受的是在創作過程中的天馬行空,與自我閱讀的成就感。(當時毫不在意是否要投稿之類的)
二、如果是想滿足獲得認同感的慾望,那「書寫」很不划算
針對想藉由寫作維生的人,或者想靠寫作出名的人,田中先生卻認為:「寫長文所付出的勞力根本不划算」若想得到社會讚賞,他建議成為youtuber或在站前廣場唱歌,可能還要更快更有效。
當我們懷抱被認同的期待而書寫的話,書寫壓力會變大,反而會使我們書寫的變得越來越無趣。
他點出了書寫者內在的渴望,像是現代社會的臉書和IG,人人都可以成為書寫者,有些人會故意寫一些文章,期望透過文字得到注意,甚至獲得認同與讚賞,但是越在意的情況,就會越干擾自己書寫的流暢度,最後寫出連自己都無感的假文。所以,最好還是為自己而寫出發。
三、為更好的自己而書寫
田中先生當了24年的廣告文案撰寫者,而廣告文章就是「人家怎麼說就怎麼寫」而且通常不超過15個字。
後來,他接受到電影評論連載的委託,才開始寫起長文,起初他並非為想讓某人看才寫的,單純只是根據因為「自己想看」的衝動書寫,但反覆書寫的過程中,書寫竟然帶他到意想不到的地方去,那些曾經閱讀過他寫的文章的讀者,將他召喚到不同的地方去,約他出書、分享寫作技巧、演講之類的。
寫出糟糕的語句會帶我們去讓自己變得糟糕的地方,但只要寫出好的語句,也絕對會把我們帶到讓自己變好的地方。
因此,為了讓未來的風景更加美好,再辛苦也要像登山一樣,繼續書寫下去。
我是數次被書寫拯救人生的人
回顧自己過去書寫歷程,幾乎都是為自己而寫,但是有時候的確會迷失在這社會裡,期望得到更多的認同,得到更多的名利,而失去書寫本身帶給自己的快樂。像是投稿屢次失敗帶來的挫折,讀者留下否定的評價......等等。
我在就讀心理諮商研究所時,寫了一本自我敘說論文,裡面描述與分析自己的人生故事,以生病、跳舞和書寫等三個主題書寫。當時,專業督導詢問我的碩士論文方向時,我很害羞地說是自我敘說,因為這類型的碩士論文經常被抨擊不如實證研究,沒有具體的科學數據,但督導出乎意料之外地點頭回應我說:「這很好啊!」
碩士論文裡面的一個章節,要寫研究貢獻,而「書寫自己的故事」就是我為自己做的貢獻,因為我在書寫的過程中,療癒了過去的創傷,讓我成為更好的人,成為我在成為心理師的助力,讓我夠真實面對自己的脆弱與限制,並且願意嘗試給出不同的行動改變。
年後,我即將要與出版社討論出版計畫,而那本書的初衷也是為自己而寫的書,關於一本新手媽媽如何照顧自己情緒的書籍。書寫,和我一起承接了婚後生子那難以招架的情緒,也和我一起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若是無解的習題,書寫也能陪我一起學習「接納限制與不完美」。
雖然《為自己而寫》不是我最推薦的寫作書籍之一,但田中先生在書中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自己而寫,寫出好的句子,帶自己去更好、更快樂的地方。」
無論書寫,為我們帶來多少名利,但願我們都能莫忘初衷。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或分享。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