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為政與治道(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湯武革命的反思
上文提到齊宣王問孟子:商湯放逐夏桀,武王討伐殷紂,是有這種事嗎?臣下弒君犯上,可以嗎?
孟子回應說:當然,臣是不可不臣,但前提是君不可不君。若是君不君在先,臣也可以不臣。也就是說,夏桀與殷紂都是君不君在先;那麼,怎能怪責商湯和周武王的臣不臣呢?再者,夏桀和殷紂都是虐殺無道,眾叛親離,這是違反仁義的。反仁義,就是違反人性,違反人道。這樣的話,誅殺(不是弒)一個暴君、一個獨夫,又怎能說是臣下弒君呢?
為什麼孟子會認同湯武革命?
到了夏朝末年,商湯放桀於南巢,而建立商朝;到了商朝末年,武王伐紂於牧野,而又建立了周朝。依孟子的反省,商湯把夏桀放逐,而沒有誅殺他,而周武王卻要把殷紂給殺了,那二者都是合乎當時的情理的。所謂合乎情理者,夏桀與殷紂都同是盡失民心,臣下眾叛親離,其他部落不予支援,在這樣欠缺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湯武的革命,才有成功的可能的。
也就是說,孟子站在儒家的以德治天下,並不否定征伐革命的,這要視乎被征伐當地的人民意願,來決定這征伐是仁義之師、是替天行道;抑或是舊瓶裝新酒,換朝而不換制。是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呢?抑或只是擴張地盤,以展示強國呢?若是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那麼,百姓理應心悅誠服,視之為再生父母。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是仁義之師。相反的,若百姓不悅,這個軍事征伐,就是侵略,就不是仁義之師;換句話說,就是逆天而行!(按:孟子這個觀點,或可應用於當今之世。)
由此觀之,儒家講仁義道德,同時又會認同軍事革命的,關鍵在這革命是否得民心,是否真是天意。否則,這與侵略有何分別?
(寫於2022年2月1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現在檢視問題②: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前文提到堯舜的賢人之治,這是非常看重執政者的道德操守與對社稷的承擔的。問題又來了,這「賢人之治」僅屬道德責任、政治責任,而非法律責任。換言之,還是寄望於人治,這有保證嗎? 然而,問題還得解決呀!若君不君,則怎麼辦呀?
由此觀之,要邁向大同社會,其實並非鏡花水月,並非空中樓閣;而只要: 賢人之治 + 民主政治體制→大同
《大同與小康》: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這種現象很普遍,就是自己不要的東西,與其堆積在家裡,不如送出去,做到物盡其用。這就是「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上文講到堯舜的賢人之治,是孔子一生嚮往的大同社會。這樣,大家都會問: ①大同的理想社會,還能實現嗎? ②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③君權有沒有憲法依據? 首先檢視問題①:大同的理想社會,還能實現嗎? 《大同與小康》: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大同與小康》: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然則,何謂「賢人之治」? 這種理想社會,就曾出現在堯舜時期。堯、舜之所以是賢君,最關鍵的就是有民本的觀念。民本,就是以民為本位,以民心為心。 《尚書•泰誓》: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禮記•大學》: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可見執政者,必須敢於擔當,必須有道德自覺。
其實,季康子當時就曾有相關的疑問。他問:「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這就是用政令刑施把壞人、惡人、甚至是異己分子趕盡殺絕,以配合正道的手段。 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19》 但,話又說回來,自身正了,天下就會太平了嗎?
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現在檢視問題②: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前文提到堯舜的賢人之治,這是非常看重執政者的道德操守與對社稷的承擔的。問題又來了,這「賢人之治」僅屬道德責任、政治責任,而非法律責任。換言之,還是寄望於人治,這有保證嗎? 然而,問題還得解決呀!若君不君,則怎麼辦呀?
由此觀之,要邁向大同社會,其實並非鏡花水月,並非空中樓閣;而只要: 賢人之治 + 民主政治體制→大同
《大同與小康》: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這種現象很普遍,就是自己不要的東西,與其堆積在家裡,不如送出去,做到物盡其用。這就是「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上文講到堯舜的賢人之治,是孔子一生嚮往的大同社會。這樣,大家都會問: ①大同的理想社會,還能實現嗎? ②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③君權有沒有憲法依據? 首先檢視問題①:大同的理想社會,還能實現嗎? 《大同與小康》: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大同與小康》: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然則,何謂「賢人之治」? 這種理想社會,就曾出現在堯舜時期。堯、舜之所以是賢君,最關鍵的就是有民本的觀念。民本,就是以民為本位,以民心為心。 《尚書•泰誓》: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禮記•大學》: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可見執政者,必須敢於擔當,必須有道德自覺。
其實,季康子當時就曾有相關的疑問。他問:「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這就是用政令刑施把壞人、惡人、甚至是異己分子趕盡殺絕,以配合正道的手段。 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19》 但,話又說回來,自身正了,天下就會太平了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春秋戰國時期,周朝的分封制逐步瓦解,最終由秦統一天下,建立起郡縣制。這是中國『君權至上』的政治規則在技術及經濟發展後的必然結果。周天子搞分封制是迫不得已,受技術和經濟水準的約束,缺乏相應的控制手段和支撐皇權及官僚體系的財政能力。經濟產出總量決定了財政能力的上限。周天子法理上擁有整個天下,但統治
Thumbnail
君子的職業是作為貴族的家臣,或作為國君的臣僚。在職的君子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君子了
Thumbnail
大興土木建蚊子館會亡國? 一位文武全才的君主,是如何成為史上第一位的亡國君王? 史上的第一場革命,鳴條大戰,究竟鹿死誰手? 為什麼說湯伐桀是順天應人呢?...
Thumbnail
傅佩榮:「人生只有一件事情是我要就可以做到的——『我欲仁,斯仁至矣』,真誠地由內而發去行善。」
Thumbnail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大禹是後人對他的尊稱。因治理洪水有功,舜禪讓帝位於他。他則將帝王傳給了他的兒子,將傳賢的禪讓制改為傳子的家天下。但一直有人懷疑大禹及夏朝只是傳說,並不真實存在。因為至今沒有發現夏朝的考古證據。如果夏朝和大禹不存在,那『三過家門而不入
Thumbnail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長第五)。  甯武子,衛國大夫。姓甯名俞,『武』是他的諡號。歷經衛文公到衛成公兩朝,一朝有建樹,一朝碌碌無為。 孔子說:『當國家有道時,甯武子就很睿智。當國家無道時,他就裝糊塗。他的睿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話說當年劉老三喝多了以後在芒碭山上走,突然聽說前面有一條大白蛇橫欄去路! 於是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蛇巢穴,酒壯慫人膽的劉老三趕上前去,準備殺他個乾乾淨淨。 就在劉老三拔劍後,那大蟒突然說話了: 你殺我,我會報復你的子孫。 劉老三怒道:少特麼廢話!我自己都快保不住了! 一劍下去,巨蟒被斬成兩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春秋戰國時期,周朝的分封制逐步瓦解,最終由秦統一天下,建立起郡縣制。這是中國『君權至上』的政治規則在技術及經濟發展後的必然結果。周天子搞分封制是迫不得已,受技術和經濟水準的約束,缺乏相應的控制手段和支撐皇權及官僚體系的財政能力。經濟產出總量決定了財政能力的上限。周天子法理上擁有整個天下,但統治
Thumbnail
君子的職業是作為貴族的家臣,或作為國君的臣僚。在職的君子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君子了
Thumbnail
大興土木建蚊子館會亡國? 一位文武全才的君主,是如何成為史上第一位的亡國君王? 史上的第一場革命,鳴條大戰,究竟鹿死誰手? 為什麼說湯伐桀是順天應人呢?...
Thumbnail
傅佩榮:「人生只有一件事情是我要就可以做到的——『我欲仁,斯仁至矣』,真誠地由內而發去行善。」
Thumbnail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大禹是後人對他的尊稱。因治理洪水有功,舜禪讓帝位於他。他則將帝王傳給了他的兒子,將傳賢的禪讓制改為傳子的家天下。但一直有人懷疑大禹及夏朝只是傳說,並不真實存在。因為至今沒有發現夏朝的考古證據。如果夏朝和大禹不存在,那『三過家門而不入
Thumbnail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長第五)。  甯武子,衛國大夫。姓甯名俞,『武』是他的諡號。歷經衛文公到衛成公兩朝,一朝有建樹,一朝碌碌無為。 孔子說:『當國家有道時,甯武子就很睿智。當國家無道時,他就裝糊塗。他的睿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話說當年劉老三喝多了以後在芒碭山上走,突然聽說前面有一條大白蛇橫欄去路! 於是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蛇巢穴,酒壯慫人膽的劉老三趕上前去,準備殺他個乾乾淨淨。 就在劉老三拔劍後,那大蟒突然說話了: 你殺我,我會報復你的子孫。 劉老三怒道:少特麼廢話!我自己都快保不住了! 一劍下去,巨蟒被斬成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