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日誌2022.2.1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再放慢下來的狀態中,我可以真正體會和不同人相處是什麼狀況,並看清我接收到了什麼。我變得對處在我磁場內的人很敏感。我會感到頭痛或胃部糾結,我的心臟也會感到心悸。如果我仍舊跑來跑去試圖假裝自己是個顯示者,那些都是我不可能會有的發現。」

「⋯⋯我的情緒是開放接受影響的。我原本還以為解讀是錯的,因為我是自己所認識的人當中最情緒化的。但我也看出來,關於我脆弱的情緒系統,⋯⋯,所有那些情緒中心有定義的人的情緒。一開始,我幾乎將我在生命中經歷的混亂歸咎於他們,並且避開他們,包括我丈夫。但沒有多久,我就認知到,沒有誰有錯,只是因為我不了解。

「這真的是一場實驗。以等待去回應為前提,將之應用在我的生活。」 ~ 《人類圖去制約之旅》

跟頭腦保持距離。

等待回應的日子,我還是忍不住想做點什麼。顯示生產者遇到想做的事時,若薦骨有回應時,可以發起。記住,是薦骨有回應。我有太多時候是一股腦地亂發起,所以後來做得很辛苦。

去年底一直在想著要做的事-線上全英文數據分析執照,後來真的薦骨有回應了,雖然那時我的頭腦很是猶豫,擔心又會放棄,所以一直忍著,忍到今年一月時,很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我一直收到課程通知,本來想說試讀看看,沒想到不知道哪裡來的力量,我很努力的堅持了下來。一開始課程還算簡單,但這兩個星期真的是廢寢忘食,就是想著如何解題,然後也知道不能只是看看課程,作業要認真做還找了另外一個課程做加強。我知道,我一定要在下個月完成所有的課程,我可以的。為什麼呢?對我而言,今年是一個轉化、突變的時節,冥王星所在的閘門,接通了3-60的通道,讓我不想轉都不行。

靜下來,生命自有安排

www.jovianarchive.com

www.jovianarchive.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ita Chen的沙龍
5會員
61內容數
Rita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05
對於自己為什麼這樣想?又為什麼那樣做?一直是很有趣的題目。 每張人類圖都有紅色(Design)與黑色 (Personality)標示著各個不同的閘門,這代表著無意識與意識的內容。人眼可以看見的事物是有限的。拿光線來說,就可分可見光與不可見光,最常被提到的就是紫外線,我們眼睛看不見,但卻影響著人體。
Thumbnail
2022/03/05
對於自己為什麼這樣想?又為什麼那樣做?一直是很有趣的題目。 每張人類圖都有紅色(Design)與黑色 (Personality)標示著各個不同的閘門,這代表著無意識與意識的內容。人眼可以看見的事物是有限的。拿光線來說,就可分可見光與不可見光,最常被提到的就是紫外線,我們眼睛看不見,但卻影響著人體。
Thumbnail
2022/03/04
每天的反思跟過一陣子回頭看寫過的文字,都會有新的發現。 傳說中今天是土地公的生日,那也就是地球的生日嘍!最近地球應該很痛,因為有人在他身上打仗,而且還發生的核電廠爆炸。整個能量都轉變了。
Thumbnail
2022/03/04
每天的反思跟過一陣子回頭看寫過的文字,都會有新的發現。 傳說中今天是土地公的生日,那也就是地球的生日嘍!最近地球應該很痛,因為有人在他身上打仗,而且還發生的核電廠爆炸。整個能量都轉變了。
Thumbnail
2022/03/03
早上起床看到窗外的樹搖曳著,是起風了,我沒感覺到,但我看到樹在搖,所以我「想」外面有風⋯⋯
Thumbnail
2022/03/03
早上起床看到窗外的樹搖曳著,是起風了,我沒感覺到,但我看到樹在搖,所以我「想」外面有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前一陣子對未來突然產生恐懼,恐懼無法持續成長、恐懼沒有負起責任、恐懼自己會面臨失敗。我向來一直是這樣定期的產生這些恐懼感,每一次發作都會讓我發起很多無謂的行動,試圖想改變現況,然後突然有一天安全感又回來了,一切又都回到原本的軌道上,只留下一些試圖改造人生的廢棄物... 若不是接觸的人類圖,我會以為自
Thumbnail
前一陣子對未來突然產生恐懼,恐懼無法持續成長、恐懼沒有負起責任、恐懼自己會面臨失敗。我向來一直是這樣定期的產生這些恐懼感,每一次發作都會讓我發起很多無謂的行動,試圖想改變現況,然後突然有一天安全感又回來了,一切又都回到原本的軌道上,只留下一些試圖改造人生的廢棄物... 若不是接觸的人類圖,我會以為自
Thumbnail
長久下來發現很累,我自己主觀感覺會認為,別人好像要找我幫忙,似乎他們把我看得很重要,我我就要花心力去幫他們,但好像他們都不領情(沒照我說的做、或是沒在聽)。 學了人類圖之後......
Thumbnail
長久下來發現很累,我自己主觀感覺會認為,別人好像要找我幫忙,似乎他們把我看得很重要,我我就要花心力去幫他們,但好像他們都不領情(沒照我說的做、或是沒在聽)。 學了人類圖之後......
Thumbnail
我的情況也類似如此。一個空白情緒中心的人,很常受到其他有能量的情緒中心的影響。如果稍不注意,常常就被牽著走。 這需要練習,要覺察。
Thumbnail
我的情況也類似如此。一個空白情緒中心的人,很常受到其他有能量的情緒中心的影響。如果稍不注意,常常就被牽著走。 這需要練習,要覺察。
Thumbnail
「再放慢下來的狀態中,我可以真正體會和不同人相處是什麼狀況,並看清我接收到了什麼。我變得對處在我磁場內的人很敏感。我會感到頭痛或胃部糾結,我的心臟也會感到心悸。如果我仍舊跑來跑去試圖假裝自己是個顯示者,那些都是我不可能會有的發現。」 跟頭腦保持距離。 靜下來,生命自有安排
Thumbnail
「再放慢下來的狀態中,我可以真正體會和不同人相處是什麼狀況,並看清我接收到了什麼。我變得對處在我磁場內的人很敏感。我會感到頭痛或胃部糾結,我的心臟也會感到心悸。如果我仍舊跑來跑去試圖假裝自己是個顯示者,那些都是我不可能會有的發現。」 跟頭腦保持距離。 靜下來,生命自有安排
Thumbnail
居家工作,因為昨天辦公室消毒,有人染疫了! 怎麼日子過得怎麼惶恐?不看電視,但總有網路消息不斷地透過社群媒體湧入,入世的生活是不能離群索居,只能潔身自愛。 壓力太大也會嗎?個體人都需要經過突變,才能提升層次,可是突變是不好受的。不面對突變,其實還是可以回到舒適圈,但甘心嗎?
Thumbnail
居家工作,因為昨天辦公室消毒,有人染疫了! 怎麼日子過得怎麼惶恐?不看電視,但總有網路消息不斷地透過社群媒體湧入,入世的生活是不能離群索居,只能潔身自愛。 壓力太大也會嗎?個體人都需要經過突變,才能提升層次,可是突變是不好受的。不面對突變,其實還是可以回到舒適圈,但甘心嗎?
Thumbnail
很突然的,我想寫下這些句子,因為想用文字和自己和你待在一起。 我剛剛經歷一場內在的情緒風暴,起因是我早上臨時被通知下午要去工作場所,卻在到了那裡後又被清淡的說一句,你下午不用過來啊,你沒看到訊息嗎? 當下我是愕然的,然後反省自己為何沒有注意訊息,但我覺察到自己開始掉進自我反省的慣性,就先暫停了一下,
Thumbnail
很突然的,我想寫下這些句子,因為想用文字和自己和你待在一起。 我剛剛經歷一場內在的情緒風暴,起因是我早上臨時被通知下午要去工作場所,卻在到了那裡後又被清淡的說一句,你下午不用過來啊,你沒看到訊息嗎? 當下我是愕然的,然後反省自己為何沒有注意訊息,但我覺察到自己開始掉進自我反省的慣性,就先暫停了一下,
Thumbnail
  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取決於選擇以什麼感受去看世界。 直覺告訴我的事,我幾乎都會試試,結果總是出乎我意外。   當所處的環境因為任何外在的人事物變得混亂,我的直覺對我說:「這是一個實驗的機會!」。
Thumbnail
  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取決於選擇以什麼感受去看世界。 直覺告訴我的事,我幾乎都會試試,結果總是出乎我意外。   當所處的環境因為任何外在的人事物變得混亂,我的直覺對我說:「這是一個實驗的機會!」。
Thumbnail
我們會吸引與我們相同頻率的人事物來到生活中,外在的顯現即是內在的投影,在了解一切人事物都是自己吸引來的之後,讓我不禁思考著一件事。
Thumbnail
我們會吸引與我們相同頻率的人事物來到生活中,外在的顯現即是內在的投影,在了解一切人事物都是自己吸引來的之後,讓我不禁思考著一件事。
Thumbnail
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總是難以避免地接收既快且多的訊息。我們不是疲於給出對老闆或客戶的實際應對與交待,就是陷入對各種外在社群媒體訊息的感受喚起,很少將目光回到自已的身上。有沒有可能試著,先對外在的背景按下停止鍵?讓那漩渦休止,讓在你我心裡頭的念頭、情緒一一散落在我們的覺察裡,我們身心的家裡。
Thumbnail
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總是難以避免地接收既快且多的訊息。我們不是疲於給出對老闆或客戶的實際應對與交待,就是陷入對各種外在社群媒體訊息的感受喚起,很少將目光回到自已的身上。有沒有可能試著,先對外在的背景按下停止鍵?讓那漩渦休止,讓在你我心裡頭的念頭、情緒一一散落在我們的覺察裡,我們身心的家裡。
Thumbnail
朋友C和我因為生日相隔一天,人類圖幾近完全相同 (投射者)。 她研究人類圖,我也幸運地受惠。 表面上看來我們的個性非常不同,但奇妙的是在人類圖的剖析下,卻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Thumbnail
朋友C和我因為生日相隔一天,人類圖幾近完全相同 (投射者)。 她研究人類圖,我也幸運地受惠。 表面上看來我們的個性非常不同,但奇妙的是在人類圖的剖析下,卻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