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今天(2/21)在寒風冰雨中出門的你,都是無畏(或無奈)的勇士。
元宵過後豬隻公會大休七天,菜果批發也休六天,生鮮類的傳統市場處於「歇市(hioh/heh-tshī)」的狀態,只有少數店家營業,我跟清潔大姊抱怨今天的天氣又濕又凍,大姊說了「三月初,寒死少年家(Sann-gue̍h-tshe, kuânn-sí siàu-liân-ke)」、「猶閣有通仔寒咧!」
三月初指的是農曆三月,時值清明時節,如果你聽過
#台語話故事 系列,可能會知道,在台灣,漳州後裔為主的地區,過去是在農曆三月初三上巳節,也就是俗稱「古清明」、「小清明」的日子裡掃墓祭祖,當然現在大家配合國定假日安排行程,選擇小清明掃墓的人就少了,目前我也只遇過市場少數攤商還是在三月初三掃墓。
順帶補充,泉州後裔則通常在清明節時掃墓,清明是國曆春分後十五日,通常落在國歷4月4日或5日,與農曆三月初三的小清明,日期上互有前後,例如今(2022)年的清明節是在小清明後二天,去年清明節卻比小清明早了十天;至於客家人往往更早在農曆年後就會擇日掃墓。
那麼為什麼「三月初」會「寒死少年家」呢?清明時節,特別是小清明期間,天氣逐漸轉暖,但氣候變化劇烈,有時候氣溫陡降,如果以為天氣轉暖就不穿得溫暖些,就容易受寒,這些年媒體上流行「洋蔥式穿法」,但從小不喜歡穿得「臌臌(pū-pū/lū),圓滾滾的樣子」的我,實在受不了這種穿法(感謝這世界有輕薄羽絨衣的出現)。
這次的寒流,在宜蘭感受到冰雨已經乘著風滲入骨髓,這天氣出門的人,是真勇士。
給我自己一個Respect
立刻收聽:
亞特聊聊天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