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食、足教、足兵、足信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文講到「善教養民」與「保民而王」。
孔子初到衛國,看到人來人往,一片繁榮的景象,孔子就回應冉有的提問。
夫子說:人口多了,要使人民富起來;與此同時,要大興教化;否則,人民富了,就會腐化,就會往利走。
故此,孟子也提出要讓百姓有恆產,再加上道德教化,激發善心,使人民有恆常之善心。此即孟子所講的「有恆產,始有恆心」。
然則,孔孟所講的「善教養民」與「保民而王」,是否只是一紙空言,理論多於實際?當然不是。
孟子前後見梁惠王與齊宣王,都有一幅經濟的藍圖,講及如何富民(詳見《孟子•梁惠王上3及7》,茲不贅)。依孟子的經濟藍圖,其效益是可以「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一般的老百姓的要求是很簡單的,只要能養生,能活得有尊嚴;只要能善終,去時心安。生時不怨,死時無悔。為政者,能為百姓做到這些基本的要求,這便是推行王道的開始了。
由此觀之,儒家的養民善教,是何等的重要啊!
昔日,子貢問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
子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7》
從這段對話,可知在孔子的理念,食、兵、信,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在非戰時期,要去的,就先除去兵,以減省養兵,又或既農且兵,以增加生產。再其次的,無奈也只能減去糧食。至於政府的誠信,則絲毫不能減損,也不能說待日後再補回誠信。因為,政府一旦失信於民,國家就無法站立得住;即使事後補救,民眾都會視之為謊言。政府不講誠信,社會自然也不會講誠信;人與人之間,最後也不會講誠信。
孔子說:民無信不立。
政府失信於民,則什麼事情、什麼政施,都無法建立、無法落實!
這就是儒家既富而教、足食而信的治道原則。
(寫於2022年2月6日)
下一講:淺釋《大學》的三綱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1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 親民愛物。 要親民愛物,當然必先親親。要親愛親人,要以仁厚之心對待老百姓;推而廣之,也要愛惜天地萬物。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二) 親賢急務 孟子也說,以堯舜的賢德與才智,尚且無法一一遍及百姓,而當務之急的,就是要招賢、納賢、親賢,讓賢才執行德政。 (三) 善教養民
    首先得交代怎麼樣叫「王」?又怎麼樣叫「霸」? 三代時稱王,春秋時稱霸。王是天子之稱,霸是諸侯之主。一般而言,以德服人者王,以力制人者霸。 《孟子•公孫丑上3》有一則講到王霸之分: 提到「率獸食人」這典故,大家在中化科也聽過。《孟子•梁惠王上4》 梁惠王對孟子說:寡人願安心承受你的指教。
    講到人格的價值與尊嚴,這就牽涉到公義與私利。而談到「義」,大家也會想起「捨生取義」這句話。 孟子說: 生存是我所欲求的,可是有比生存更重要的,我不會苟且偷生。 死亡是我所憎惡的,可是有比死亡更憎惡的,我不會逃避禍患。 有人會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你會怎樣回答呀? 那就請你回家等電話啦!
    (一) 人禽之辨,是講人類與動物的不同處,是講自覺心。 (二) 義利之別,是講公義與私利的不同處,是講價值論。 (三) 王霸之分,是講王道與霸業的不同處,是講治道觀。 以下逐一介紹: (一)人禽之辨 過去的中化科,大家都讀過「人禽之辨」,而且印象深刻。 (寫於2021年1月10日)
    講到儒家的為政與治道,當然就要講孟子。 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前後活了八十四歲。他出生時,與孔子離世已相隔超過一百年。其時正是戰國時代中期,七國稱雄,天下大亂。秦國用了商鞅變法,楚國用了吳起為相,魏國用了龐涓為將,齊國用了孫臏、田忌,彼此都講求富國強兵之道,圖霸天下。
    “sandwich” 這個字,臺灣翻譯為「三明治」,而香港則翻譯為「三文治」。不管哪個翻譯,這裡不是在講吃的。 我要講的「三明治」,是指文明、開明、透明的政治。 什麼叫做文明的政治呢? 什麼叫做開明的政治呢? 什麼叫做透明的政治呢? 這樣的三明政治,始能名垂青史,千古常存。 下一講:何必曰利?
    (一) 親民愛物。 要親民愛物,當然必先親親。要親愛親人,要以仁厚之心對待老百姓;推而廣之,也要愛惜天地萬物。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二) 親賢急務 孟子也說,以堯舜的賢德與才智,尚且無法一一遍及百姓,而當務之急的,就是要招賢、納賢、親賢,讓賢才執行德政。 (三) 善教養民
    首先得交代怎麼樣叫「王」?又怎麼樣叫「霸」? 三代時稱王,春秋時稱霸。王是天子之稱,霸是諸侯之主。一般而言,以德服人者王,以力制人者霸。 《孟子•公孫丑上3》有一則講到王霸之分: 提到「率獸食人」這典故,大家在中化科也聽過。《孟子•梁惠王上4》 梁惠王對孟子說:寡人願安心承受你的指教。
    講到人格的價值與尊嚴,這就牽涉到公義與私利。而談到「義」,大家也會想起「捨生取義」這句話。 孟子說: 生存是我所欲求的,可是有比生存更重要的,我不會苟且偷生。 死亡是我所憎惡的,可是有比死亡更憎惡的,我不會逃避禍患。 有人會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你會怎樣回答呀? 那就請你回家等電話啦!
    (一) 人禽之辨,是講人類與動物的不同處,是講自覺心。 (二) 義利之別,是講公義與私利的不同處,是講價值論。 (三) 王霸之分,是講王道與霸業的不同處,是講治道觀。 以下逐一介紹: (一)人禽之辨 過去的中化科,大家都讀過「人禽之辨」,而且印象深刻。 (寫於2021年1月10日)
    講到儒家的為政與治道,當然就要講孟子。 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前後活了八十四歲。他出生時,與孔子離世已相隔超過一百年。其時正是戰國時代中期,七國稱雄,天下大亂。秦國用了商鞅變法,楚國用了吳起為相,魏國用了龐涓為將,齊國用了孫臏、田忌,彼此都講求富國強兵之道,圖霸天下。
    “sandwich” 這個字,臺灣翻譯為「三明治」,而香港則翻譯為「三文治」。不管哪個翻譯,這裡不是在講吃的。 我要講的「三明治」,是指文明、開明、透明的政治。 什麼叫做文明的政治呢? 什麼叫做開明的政治呢? 什麼叫做透明的政治呢? 這樣的三明政治,始能名垂青史,千古常存。 下一講:何必曰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語句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 子曰: 「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一、「大將」之「信」豈僅是「言必信,行必果」 「孫子兵法」第一篇提示大將的五大條件,第二項就是「信」! 論語子路篇有這樣一段紀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孔子「作為知識份子的基本條件」!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語句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 子曰: 「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一、「大將」之「信」豈僅是「言必信,行必果」 「孫子兵法」第一篇提示大將的五大條件,第二項就是「信」! 論語子路篇有這樣一段紀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孔子「作為知識份子的基本條件」!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